布设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线缠绕的布设装置。包括:竿(40),其将电线(51)临时保持;组装台(10),其具有布设面(13),该布设面(13)通过设置有接受电线(51)的支承部件(16)并用支承部件(16)接受电线(51)从而配置电线(51),该布设面(13)通过将由竿(40)保持的电线(51)移交到布设面(13),从而使电线(51)成为期望的配置形态;竿移动机构(20),其使竿(40)与组装台(10)的布设面(13)对置,相对于组装台(10)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竿(40);以及保护片(30),其将组装台(10)的布设面(13)中的、比由竿移动机构(20)保持的竿(40)靠下方侧覆盖,随着由竿移动机构(20)使竿(40)在上下方向移动,而在上下方向增减覆盖布设面(13)的区域来对布设面(13)进行覆盖。
【专利说明】
布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布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中搭载有各种电装设备,对于这些电装设备,为了进行来自电池等电源的电力的供给、设备间的各种信号的传递,布设有电线线束。电线线束包括多条电线,并且,包括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在电线各自的端部安装的多个端子、和收容端子的连接器壳体。电线线束包括多个这样的连接器。在这样构成的电线线束的组装所使用的以往的布设装置中,通过利用对安装有端子等的电线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临时保持,一边使保持部件移动一边将用保持部件保持的电线依次配置到板状的布线板上,从而能够将电线线束组装为期望的布设状态(例如,专利文献I?3)。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许第5510496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 — 298670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0505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此处,在用保持部件保持电线时,利用保持部件保持电线的两端附近。因此,电线的中央附近会从保持部件垂下。另一方面,在布线板上设置有用于布设电线的夹具等,因此,在将由保持部件保持的电线依次配置到布线板上的情况下,电线的从保持部件垂下的部分有时会与该夹具等接触。在电线与夹具等接触的情况下,有时电线绕圈,当电线绕圈时,有可能其他电线进入圈而电线彼此发生缠绕。特别是,电线分别具有预定的长度,且在布线板上配置有各种夹具等,因此,由于这些原因而在电线的布设时容易发生缠绕。
[0010]另外,对于电线线束,除了使用电线、连接器等用于进行电力的供给、信号的传递的部件之外,还使用将多条电线束起而集中的波纹管等周边部件。电线线束所使用的周边部件大多长度比较长,因此,在电线线束的组装时,在装配这些周边部件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周边部件与布线板上的夹具、布设完成的电线等接触,诱发电线的缠绕。由于这些原因,在电线线束的组装时要使电线不发生缠绕是非常困难的。
[001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线缠绕的布设
目.0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3]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来达成目的,本发明的布设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布设装置包括:保持部件,其将长条部件临时保持;组装台,其具有布设面,所述布设面通过设置有接受所述长条部件的支承部件并用所述支承部件接受所述长条部件从而配置所述长条部件,所述组装台通过将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所述长条部件移交到所述布设面,从而使所述长条部件成为期望的配置形态;保持部件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组装台的所述布设面对置,相对于所述组装台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所述保持部件;以及保护片,其将所述组装台的所述布设面中的、比由所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保持的所述保持部件靠下方侧覆盖,随着由所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使所述保持部件在上下方向移动,而在上下方向增减覆盖所述布设面的区域来对所述布设面进行覆盖。
[0014]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还相对于所述组装台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所述保持部件,所述保护片在所述布设面的左右方向中的所述保持部件能够就位的范围对所述布设面进行覆盖。
[0015]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还相对于所述组装台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所述保持部件,所述保护片以与所述保持部件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宽度对所述布设面进行覆盖。
[0016]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布设装置具备卷取机构,所述卷取机构在减少由所述保护片将所述布设面覆盖的区域时卷取所述保护片。
[0017]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片上端连结于上下动部件,所述上下动部件在所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中与所述保持部件一起在上下方向移动。
[0018]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包括:纵部件,其在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保持部件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以及横部件,其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将所述纵部件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
[0019]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还相对于所述组装台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所述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能够分离为在所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上在左右方向分离的第I保持部件和第2保持部件,由所述第I保持部件和所述第2保持部件来保持I个所述长条部件的各端部。
[0020]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还相对于所述组装台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所述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能够分离为将作为所述长条部件的电线和所述电线以外的部件一起保持、且在所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上在左右方向分离的第I保持部件和第2保持部件,所述第I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电线,所述第2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电线以外的部件。
[0021]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保持多个所述保持部件,所述多个所述保持部件对各不相同的种类的所述长条部件进行保持。
[0022]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第3保持部件和第4保持部件,所述上下动部件具有支承所述第3保持部件的第I上下动部件、和支承所述第4保持部件的第2上下动部件,所述纵部件具有:第I纵部件,其被移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组装台的左右方向,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所述第I上下动部件;以及第2纵部件,其被移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组装台的左右方向,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所述第2上下动部件,所述第I纵部件和所述第2纵部件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并列。
[0023]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I纵部件支承所述第I上下动部件的与所述第2上下动部件相反的相反侧的端部,所述第2纵部件支承所述第2上下动部件的与所述第I上下动部件相反的相反侧的端部,将所述第I上下动部件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第2上下动部件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相加的长度被形成得比所述组装台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
[0024]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由所述第3保持部件和所述第4保持部件来保持I个所述长条部件的各端部。
[0025]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布设装置具备连结机构,所述连结机构将所述所述第I上下动部件的所述第2上下动部件侧的端部、和所述第2上下动部件的所述第I上下动部件侧的端部连结。
[0026]另外,在上述布设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I纵部件能够退避到所述布设面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所述第2纵部件能够退避到所述布设面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所述第I上下动部件和所述第2上下动部件能够退避到所述布设面的上下方向的下方侧的端部。
[0027]发明效果
[0028]本发明的布设装置取得能够抑制电线缠绕这种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立体图。
[0030]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0031]图3是图1所示的竿的立体图。
[0032]图4是使用布设装置进行电线线束的布设时的说明图。
[0033]图5是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的立体图。
[0034]图6是实施方式3的布设装置的立体图。
[0035]图7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使用架台来设置竿移动机构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0036]图8是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使用架台来设置竿移动机构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0037]图9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由竿移动机构保持并相对于布设面移动的多用途竿的立体图。
[0038]图10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利用分割的竿来保持I个电线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0039]图11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利用分割的各个竿来保持电线和电线线束周边部件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0040]图12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将竿和多采用途竿分别保持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0041]图13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利用第I上下动部件和第2上下动部件来对分割的保持部件即竿进行支承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0042]图14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使第I上下动部件和第2上下动部件分离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0043]图15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对被第I上下动部件和第2上下动部件支承的竿的电线进行布设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0044]图16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使第I上下动部件和第2上下动部件从布设面退避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0045]附图标记说明
[0046]1、60、70、80 布设装置
[0047]10组装台
[0048]11组装台主体
[0049]12夹具板
[0050]13布设面[0051 ]16支承部件
[0052]17连接器支承部
[0053]18捆绑工具
[0054]20,71,81竿移动机构(保持部件移动机构)
[0055]21、78、82 竿保持部
[0056]22、83 横部件
[0057]23、84 纵部件
[0058]26第I横部件
[0059]27第2横部件
[0060]30保护片[0061 ]31卷取机构
[0062]40竿(保持部件)
[0063]41竿主体
[0064]42安装部
[0065]43夹持部件
[0066]46第I竿(第I保持部件)
[0067]47第2竿(第2保持部件)
[0068]48L竿(第3保持部件)
[0069]48R竿(第4保持部件)
[0070]50子线束
[0071]51电线(长条部件)
[0072]52连接器
[0073]55长条电线
[0074]61L第I上下动部件
[0075]61R第2上下动部件
[0076]610外侧端部
[0077]612内侧端部
[0078]613连结机构
[0079]62L第I纵部件
[0080]62R第2纵部件[0081 ]72 外框
[0082]73外框横部件(横部件)
[0083]74外框纵部件
[0084]75 内框
[0085]76内框横部件
[0086]77内框纵部件(纵部件)
[0087]90 架台
[0088]100多用途竿
[0089]105电线线束周边部件(长条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90]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布设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被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在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置换可能的构成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
[0091]〔实施方式I〕
[0092]图1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立体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布设装置I的通常的使用状态时的上下方向作为布设装置I的上下方向来进行说明,将在正面观察布设装置I所具有的夹具板12的布设面13时的左右方向作为布设装置I的左右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夕卜,在图1中,图示了相连的2个布设装置I,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I个布设装置I。图1所示的2个布设装置I都以下述说明的形态构成。
[0093]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具有:竿40,其是对构成电线线束的长条部件即多条电线51临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件;以及组装台10,其通过将由竿40保持的电线51移交到布设面13,从而使电线51成为期望的配置形态。此外,在图1等中,简化地图示了竿40。其中,组装台10是通过在该组装台10的主体部分即组装台主体11上安装夹具板12从而构成的。夹具板12是用于将电线线束布设而组装的夹具。
[0094]详细而言,夹具板12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板状的形状,一个面为沿朝向大致水平方向并略微朝向上方的斜向倾斜的朝向,并以构成组装台10的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在组装台1的侧面。夹具板12中,该夹具板12的构成组装台1的表面的一部分的面被设置为布设面13。布设面13是通过将由竿40保持的电线51移交从而使电线51成为期望的布设形态的面。
[0095]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在布设面13设置有能够接受电线51的支承部件16,通过用支承部件16来接受,从而能够配置并布设电线51。作为支承部件16,使用例如连接器支承部17、捆绑工具18等,该连接器支承部17接受与由竿40保持的电线51的端部连接的连接器52(参照图3),捆绑工具18是通过捆绑电线51从而在布设面13上保持电线51的部件。这些连接器支承部17、捆绑工具18等支承部件16被配置在能够将由竿40保持的电线51以期望的配置形态布设在布设面13上的位置。
[0096]另外,布设装置I具有相对于组装台10移动自如地保持竿40的竿移动机构20。该竿移动机构20具有以使竿40与组装台10的布设面13对置的状态保持竿40的竿保持部21,能够使由竿保持部21保持的竿40相对于组装台1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自如地移动。
[0097]详细而言,竿移动机构20包括:横部件22,其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竿保持部21,将竿40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以及纵部件23,其在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将横部件22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其中,纵部件23分别配置在组装台10的夹具板12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附近,被设置为在上下方向延伸、并与夹具板12的倾斜一致而沿着夹具板12倾斜。SP,纵部件23在沿着倾斜的布设面13倾斜的上下方向延伸。
[0098]横部件22设置在与夹具板12的布设面13对置的位置并在左右方向延伸,左右的两端分别与配置在夹具板12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附近的纵部件23连结。横部件22以能够在沿着纵部件23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连结于纵部件23,由此,纵部件23将横部件22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即,纵部件23被形成为轨道状的部件,将连结于纵部件23的横部件22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
[0099]另外,在横部件22上拆装自如地设置有保持竿40的竿保持部21,竿保持部21能够在沿着横部件22的方向移动。即,横部件22被形成为轨道状的部件,竿保持部21能够沿着轨道状的横部件22在左右方向移动。由此,横部件22通过利用竿保持部21保持竿40,从而能能够将竿40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竿移动机构20通过如上所述利用横部件22将竿40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并利用纵部件23将该横部件22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从而能够将竿40相对于组装台10沿着布设面13在平行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
[0100]另外,在组装台10上,设置有将布设面13中的、比由竿移动机构20保持的竿40靠下方侧覆盖的保护片30。该保护片30在布设面13的左右方向,在能够由竿移动机构20移动的竿40所能够就位的范围,将布设面13覆盖,上端连结于竿移动机构20的横部件22。即,横部件22在竿移动机构20中被设置为与竿40—起在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动部件,保护片30的上端连结于该上下动部件即横部件22。由此,保护片30能够随着横部件22向上下方向的移动而上下移动。
[0101]另外,在布设面13的下方,具体而言,在倾斜的夹具板12的下端部分的下方,配置有将保护片30卷取的卷取机构31。保护片30从该卷取机构31露出到上方,上端连结于横部件22。另一方面,卷取机构31内置有弹簧等施力部件(省略图示)而能够将保护片30卷取,对保护片30付与使保护片30趋向下方的方向的施力。因此,卷取机构31能够将随着横部件2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上下移动的保护片30中的、因移动到下方而接近卷取机构31的部分卷取。
[0102]这样,由卷取机构31卷取的保护片30在横部件22移动到上方时,被从卷取机构31拉出横部件22的移动量,在横部件22移动到下方时,被卷取机构31卷取横部件22的移动量。因此,保护片30能够随着横部件22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即竿移动机构20所导致的竿4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在上下方向增减覆盖布设面13的区域来对布设面13进行覆盖。卷取机构31通过使像这样增减覆盖布设面13的区域的保护片30向下方移动,从而在使覆盖布设面13的区域减少时卷取保护片30。
[0103]图3是图1所示的竿的立体图。竿40包括竿主体41和夹持部件43。竿主体41是在一个方向延伸的部件,被设置为在将竿40安装于竿移动机构20的横部件22时沿着横部件22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部件。夹持部件43设置在竿主体41的一面,设置在将竿40安装于竿移动机构20的横部件22的情况下的竿主体41的上表面。
[0104]夹持部件43以如下形状形成:开口方向为竿主体41的长边方向并且开口侧朝下的U字状的部件在竿主体41的长边方向相连地设置有多个。该夹持部件43由合成树脂等材料构成,从而被设置为能够弹性变形。因此,夹持部件43通过将在电线51上连接有连接器52的子线束50的电线51压入到夹持部件43中相邻的U字状的部分之间,从而能够夹持子线束50。
[0105]另外,在竿主体41的配置有夹持部件43的一侧的面的相反侧设置有安装部42,该安装部42能够相对于设置在竿移动机构20的横部件22上的竿保持部21拆装。因此,竿40能够通过将安装部42安装到竿保持部21,从而以夹持部件43位于上表面侧的朝向安装到竿保持部21。
[0106]本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是以上那样的构成,以下说明其作用。在用本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组装电线线束时,作业者W将端子、连接器52连接到电线51,组装多个子线束50,用竿40的夹持部件43夹持该子线束50的电线51,从而用竿40临时保持多条电线51。详细而言,用竿40的夹持部件43夹持各子线束50的电线51的两端部分附近的位置。由此,各子线束50的电线51的两端部分附近由竿40临时保持,电线51的两端之间的部分成为从竿40垂下的状态。此时,在从上方观察竿40的情况下的宽度方向,由竿40保持的多条电线51全部垂下到相同方向侧。由此,在竿40上,以各子线束50的电线51从竿4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垂下、且各子线束50的连接器52位于另一端侧的朝向,保持多个子线束50(参照图3)。在用竿40保持了子线束50后,作业者W将保持有子线束50的状态的竿40移动到布设装置I,安装到竿移动机构20的竿保持部21。
[0107]图4是使用布设装置进行电线线束的布设时的说明图。在将竿40安装到竿移动机构20的竿保持部21情况下,以在竿40的宽度方向垂下有电线51的一侧位于布设面13侧的朝向来安装。由此,由竿40保持的电线51的从竿40垂下的部分成为位于竿40与布设面13之间的状态。在布设装置I的布设面13配置的多个支承部件16被配置在如下的位置:在通过在布设面13上布设子线束50来组装电线线束时,能够通过与子线束50的连接器52等连结从而使电线51成为期望的布设形态。
[0108]因此,在将竿40安装于竿移动机构20的竿保持部21后,作业者W在布设由竿40保持的子线束50中的任意的子线束50时,利用竿移动机构20使竿40移动到布设面13上的接受该子线束50并支承子线束50的支承部件16附近的位置。即,通过使竿40沿着横部件22在左右方向移动、或者使横部件22沿着纵部件23在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在横部件22的竿保持部21安装的竿40移动到布设面13上的任意的位置。
[0109]使竿40移动到任意的位置,使任意的子线束50移动到与该子线束50连结的支承部件16附近的位置后,将该子线束50从竿40的夹持部件43卸下,用布设面13上的支承部件16接受。即,将子线束50所具有的连接器52结合到布设面13上的连接器支承部17而由连接器支承部17接受、或者将子线束50所具有的电线51捆绑到捆绑工具18而由捆绑工具18接受。此时,由竿40保持的子线束50成为电线51的从竿40垂下的部分位于竿40与布设面13之间的状态,因此,能够使电线51不会跨越竿40地移动到布设面13侧并由支承部件16接受。由此,将任意的子线束50移交到布设面13,从而将子线束50布设到布设面13。在将由竿40临时保持的子线束50布设到布设面13时,通过这样使竿40在上下左右移动,从而在使子线束50移动到布设面13上的、与该子线束50连结的支承部件16附近之后,从竿40卸下并布设。
[Ο??Ο]这样,在完成了 I个子线束50的布设后,对于竿40所具有的多个子线束50中的其他子线束50,使竿40移动到接受该子线束50的支承部件16附近的位置,用支承部件16接受,从而将该子线束50布设到布设面13上。通过依次重复这些动作,从而将由竿40临时保持的子线束50全部布设到布设面13上。
[0111]在组装电线线束时,像这样在将多个子线束50用竿40临时保持的状态下进行,但是,由竿40保持的子线束50被以电线51从竿40垂下的状态保持于竿40。另一方面,布设装置I的布设面13中的比竿40靠下方侧的部分由保护片30覆盖,保护片30的上端连结于竿移动机构20的横部件22,能够随着横部件22沿着布设面13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而上下移动。
[0112]S卩,在利用竿移动机构20使竿40移动到上方侧时,保护片30被横部件22牵拉,从而被从卷取机构31拉出,成为将布设面13中的、比移动到上方的竿40靠下方侧的部分覆盖的状态。另外,在利用竿移动机构20使竿40移动到下方侧时,保护片30与横部件22—起移动到下方并被卷取机构31卷取,成为仅将布设面13中的、比竿40靠下方侧的部分覆盖的状态。
[0113]这样,不论竿40的位置如何,布设面13的比竿40靠下方侧的部分由保护片30覆盖,因此,成为在由竿40保持的子线束50中的、从竿40垂下的部分的电线51、与布设面13之间介在有保护片30的状态。因此,在利用竿移动机构20使竿40移动的情况下,竿40能够移动而从竿40垂下的电线51不会与设置于布设面13的捆绑工具18等支承部件16接触。由此,能够使电线51不会卡挂于支承部件16来使竿40移动。作业者W将能够这样组装电线线束的布设装置I按照各作业工序在作业场所巡回,在各作业场所组装与作业工序相应的电线线束。
[0114]以上的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包括:竿40,其是将电线51临时保持的保持部件;组装台10,其具有布设面13,该布设面13设置有接受电线51的支承部件16并用支承部件16接受电线51从而配置电线51,该组装台10通过将由竿40保持的电线51移交到布设面13,从而使电线51成为期望的配置形态;竿移动机构20,其是使竿40与组装台10的布设面13对置、并相对于组装台10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竿40的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以及保护片30,其将组装台10的布设面13中的、比由竿移动机构20保持的竿40靠下方侧覆盖,随着竿40借助竿移动机构2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在上下方向增减覆盖布设面13的区域来对布设面13进行覆盖。由此,在将电线51移交到布设面13时,能够利用竿移动机构20使临时保持电线51的竿40移动到支承部件16附近,在将电线51移交到布设面13时,能够抑制因移动较远的距离而导致卡挂到其他电线51。另外,由于用保护片30覆盖布设面13中的、比竿40靠下方侧,所以,能够抑制从竿40垂下的电线51卡挂到设置于布设面13的支承部件16,能够抑制缠绕到其他电线51。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电线51的缠绕。
[0115]另外,由竿40保持的长条部件是电线51,因此,通过利用竿移动机构20使竿40移动到支承部件16附近,从而能够将电线51在接近支承部件16的位置从竿40移交到布设面13。其结果是,在将电线51移交到布设面13时,能够抑制卡挂到其他电线51,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电线51的缠绕。
[0116]另外,竿移动机构20还相对于组装台10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竿40,保护片30在布设面13的左右方向中竿40能够就位的范围对布设面13进行覆盖,因此,不论竿40的位置如何,都能更可靠地用保护片30覆盖比竿40靠下方侧。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从竿40垂下的电线51卡挂到设置于布设面13的支承部件16,能够抑制电线51的缠绕。
[0117]另外,具备在由保护片30覆盖布设面13的区域减少时卷取保护片30的卷取机构31,因此,能够利用卷取机构31将保护片30中的没有用于覆盖布设面13的部分卷取。由此,即使在竿40位于比较下方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保护片30与地板接触,能够防止地板的尘埃等附着到布设面13上的电线51等。其结果是,能够使在用保护片30覆盖布设面13的情况下的使用方便度提高。
[0118]另外,保护片30的上端与在竿移动机构20中与竿40—起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横部件22连结,因此,随着竿4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能够使覆盖布设面13的区域更可靠地在上下方向增减。由此,不会妨碍电线51从竿40向布设面13的移动作业,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从竿40垂下的电线51卡挂到设置于布设面13的支承部件16而缠绕到其他电线51。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电线51的缠绕。
[0119]另外,竿移动机构20包括:横部件22,其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将竿40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以及纵部件23,其在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将横部件22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因此,能够容易实现能够使竿40移动到期望的位置的构造。其结果是,能够容易使临时保持电线51的竿40移动到支承部件16附近,能够容易抑制电线51的缠绕。
[0120]另外,在将竿40安装到竿移动机构20的竿保持部21时,通过以垂下有电线51垂下的一侧位于布设面13侧的朝向来安装,从而能够不会跨越竿40来使电线51移动到布设面13侦U,因此,能够提高使电线51移动到布设面13时的作业性。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电线51的缠绕,另外,能够提高子线束50的布设作业时的作业性
[0121]〔实施方式2〕
[0122]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70是与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大致同样的构成,但是,其特征在于竿移动机构71被构成为框状。其他的构成与实施方式I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省略,并且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123]图5是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的立体图。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70与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同样,通过将竿40安装到竿移动机构71,从而能够相对于组装台10所具有的布设面13使竿40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自如地移动。在本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70中,竿移动机构71是通过将外框72和内框75这2个框状的部件组合从而构成的。
[0124]其中,外框72被形成为与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状的夹具板12的外周部同等的形状的框状,在夹具板12的布设面13侧沿着布设面13的外周配置。即,外框72的在左右方向延伸的2条外框横部件73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的边配置,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延伸的2条外框纵部件74沿着布设面13的左右的边配置,并且,两端连接在2条外框横部件73的端部。
[0125]另外,内框75由在左右方向延伸并平行地配置的2条内框横部件76、和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延伸的2条内框纵部件77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框状的形状。其中,内框纵部件77以与外框纵部件74大致相同的长度形成,但内框横部件76的长度比外框横部件73的长度大幅缩短,内框横部件76为与竿40的长度相同程度的长度。这样构成的内框75的内框横部件76沿着外框横部件73的延伸方向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于外框横部件73。因此,内框75以内框75整体相对于外框72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于外框72。
[0126]另外,在内框75上设置有将竿40拆装自如地保持的竿保持部78。竿保持部78以与内框横部件76相同程度的长度在左右方向延伸,以与内框横部件76平行的朝向配置,两端安装于内框纵部件77。另外,竿保持部78沿着内框纵部件77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于内框纵部件77。由此,在将竿40安装到竿保持部78时,内框75成为将竿40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的状态。因此,换言之,内框75的内框纵部件77被设置为在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将竿40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的纵部件。
[0127]另外,内框75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于外框横部件73,因此,换言之,在将竿40安装于竿保持部78并由内框75保持竿40的状态下,外框横部件73被设置为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将内框纵部件77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的横部件。竿移动机构71包括:内框纵部件77,其如上所述将竿40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以及外框横部件73,其将内框纵部件77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从而能够将竿40相对于组装台10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
[0128]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70中,保护片3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为与竿保持部78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程度的宽度,上端连接于竿保持部78。即,竿保持部78被设置为在竿移动机构71中与竿40—起在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动部件,保护片30的上端与该上下动部件即竿保持部78连结。另外,卷取机构31也与保护片30同样左右方向的宽度为与竿保持部78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程度的宽度,配置在竿保持部78的下方。详细而言,卷取机构31配置在内框75的下方,安装于内框75。
[0129]因此,卷取机构31在内框75相对于外框72在左右方向移动时,能够与内框75—起在左右方向移动。由此,在用竿保持部78保持了竿40时,卷取机构31和保护片30与竿40的左右方向的移动一起能够在左右方向移动。因此,保护片30不论竿40的位置如何都能将布设面13中的竿40的下方侧覆盖,以与竿4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宽度将布设面13覆盖。
[0130]本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70具有以上那样的构成,以下,说明其作用。在用本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70组装电线线束时,与用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组装电线线束的情况同样,将竿40安装到竿移动机构71的竿保持部78,该竿40对在电线51上连接有连接器52等的多个子线束50进行保持。
[0131]作业者W按照由竿40保持的子线束50,通过利用竿移动机构71使竿40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移动,从而使竿40移动到布设面13上的任意的位置。即,在使竿40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移动时,使安装有竿40的竿保持部78在沿着内框纵部件77的上下方向移动。另外,在使竿40在左右方向移动时,使安装有竿40的内框75沿着外框横部件73在左右方向移动。作业者W通过像这样使竿移动机构71动作,从而使竿40移动到布设面13上的任意的位置。
[0132]在使竿40移动到任意的位置后,将由竿40保持的多个子线束50中的、成为使竿40移动时的目的的子线束50从竿40卸下并移交到布设面13,用布设面13上的支承部件16接受。由此,将布设到布设面13上的子线束50以位于布设面13上的、接受该子线束50的支承部件16附近的状态从竿40卸下并布设。在将子线束50布设到布设面13时,通过依次重复这些动作,从而将由竿40临时保持的子线束50全部布设到布设面13上。
[0133]另外,布设装置70的布设面13中的比竿40靠下方侧的部分由保护片30以与竿4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宽度覆盖。该保护片30的上端与竿移动机构71的竿保持部78连结,能够随着竿保持部78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上下移动,另外,能够随着竿保持部78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而左右移动。
[0134]因此,不论竿40的位置如何,布设面13的比竿40靠下方侧的部分由保护片30覆盖,成为不论竿40的位置如何都在由竿40保持的子线束50的、从竿40垂下的部分的电线51、与布设面13之间介在有保护片30的状态。由此,在利用竿移动机构71使竿40移动的情况下,竿40能够移动而从竿40垂下的电线51不会与设置于布设面13的捆绑工具18等支承部件16接触。
[0135]在以上的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70中,竿移动机构71还相对于组装台10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竿40,保护片30以与竿4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宽度覆盖布设面13,因此,能够减少保护片30的使用量,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另外,保护片30的使用量较少,因此,在使竿40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向上方牵拉的保护片30的重量,能够减轻在使竿40移动时需要的操作力。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抑制在电线线束的布设时需要的操作力,并且抑制电线51的缠绕。
[0136]另外,竿移动机构71包括:内框纵部件77,其在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将竿40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以及外框横部件73,其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将内框纵部件77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因此,能够容易实现使竿40移动到期望的位置的构造。其结果是,能够容易使临时保持电线51的竿40移动到支承部件16附近,能够容易抑制电线51的缠绕。
[0137]〔实施方式3〕
[0138]实施方式3的布设装置80是与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大致同样的构成,但是,其特征在于构成竿移动机构81的移动部件为悬臂。其他的构成与实施方式I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省略,并且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139]图6是实施方式3的布设装置的立体图。实施方式3的布设装置80与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同样,通过将竿40安装到竿移动机构81,从而能够相对于组装台10所具有的布设面13使竿40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自如地移动。在本实施方式3的布设装置80中,竿移动机构81包括:纵部件84,其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将竿40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以及横部件83,其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将纵部件84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
[0140]具体而言,横部件83配置在大致矩形状的夹具板12的上方,并以比夹具板1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稍微长的长度沿着矩形的上侧的边在左右方向延伸。另外,纵部件84位于夹具板12的布设面13侧,并在沿着布设面13的倾斜的大致上下方向延伸,且上端以能够沿着横部件83在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连结于横部件83。该纵部件84被形成得比夹具板1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长且延伸到夹具板12的下方侧,并在下端部连结有保护片30的卷取机构31。
[0141]另外,在纵部件84上能够沿着该纵部件84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连结有能够拆装竿40的竿保持部82。竿保持部82从纵部件84向左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延伸地形成,换言之,竿保持部82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左右方向的一端能够沿着纵部件84在上下方向移动地连结于纵部件84。该竿保持部8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与竿40的长度相同程度的长度。竿移动机构81通过保持竿40的竿保持部82像这样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连结于纵部件84,纵部件84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连接于横部件83,从而能够将竿40相对于组装台10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
[0142]另外,保护片3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为与竿保持部8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相同程度的长度,上端连接于竿保持部82。即,竿保持部82在竿移动机构81中设置为与竿40—起在上下方向移动的上下动部件,保护片30的上端连接于该上下动部件即竿保持部82。连结于纵部件84的下端的卷取机构31在左右方向在与保持部82从纵部件84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从纵部件84延伸地配置,由卷取机构31卷取的保护片30被设置在从卷取机构31到竿保持部82之间。由此,保护片30将布设面13中的、比由竿移动机构81保持的竿40靠下方侧以与竿4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覆盖。另外,保护片30的从卷取机构31的拉出量因竿保持部82在上下方向移动而变化,因此,随着竿保持部82所导致的竿40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保护片30在上下方向增减覆盖布设面13的区域来对布设面13进行覆盖。
[0143]本实施方式3的布设装置80具有以上那样的构成,以下,说明其作用。在用本实施方式3的布设装置80组装电线线束时,与用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组装电线线束的情况同样,将竿40安装到竿移动机构81的竿保持部82,该竿40对在电线51上连接有连接器52等的多个子线束50进行保持。
[0144]作业者W按照由竿40保持的子线束50,通过利用竿移动机构81使竿40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移动,从而使竿40移动到布设面13上的任意的位置。即,在使竿40沿着布设面13在上下方向移动时,使安装有竿40安装的竿保持部82沿着纵部件84在上下方向移动。另外,在使竿40在左右方向移动时,使纵部件84与竿保持部82—起沿着横部件83在左右方向移动。作业者W通过像这样使竿移动机构81移动,从而使竿40移动到布设面13上的任意的位置。
[0145]在使竿40移动到任意的位置后,将由竿40保持的多个子线束50中的、成为使竿40移动时的目的的子线束50从竿40卸下并移交到布设面13,用布设面13上的支承部件16接受。由此,将布设到布设面13的子线束50以位于布设面13上的、接受该子线束50的支承部件16附近的状态,从竿40卸下并布设。在将子线束50布设到布设面13时,通过重复这些动作,从而将由竿40临时保持的子线束50全部布设到布设面13上。
[0146]另外,布设装置80的布设面13中的比竿40靠下方侧的部分由保护片30以与竿4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覆盖。该保护片30的上端与竿移动机构81的竿保持部82连结,能够随着竿保持部82的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上下移动,另外,能够随着竿保持部82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而在左右移动。
[0147]因此,不论竿40的位置如何,布设面13的比竿40靠下方侧的部分由保护片30覆盖,成为不论竿40的位置如何都在由竿40保持的子线束50的、从竿40垂下的部分的电线51、与布设面13之间介在有保护片30的状态。由此,在利用竿移动机构81使竿40移动的情况下,竿40能够移动而从竿40垂下的电线51不会与设置于布设面13的捆绑工具18等支承部件16接触。
[0148]在以上的实施方式3的布设装置80中,竿移动机构81的相对于纵部件84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移动的竿保持部82仅一端连结于纵部件84,相对于横部件83在左右方向移动的纵部件84仅一端连接于横部件83。即,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移动的部件以悬臂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减少构成布设装置80的部件的数量,也能够减少制造工序。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0149]〔变形例〕
[0150]此外,在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中,竿移动机构20安装于组装台10,但是,竿移动机构20也可以与组装台10分离地设置。图7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使用架台来设置竿移动机构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在将竿移动机构20设置到布设装置I时,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使用用于配置竿移动机构20的架台90来设置到布设装置I。该架台90以将组装台10的周围覆盖的框状的形状形成,在布设面13的左右两端附近的位置设置有构成竿移动机构20的纵部件23。在左右的纵部件23彼此之间,配置有两端分别与纵部件23连结并相对于纵部件23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横部件22。另外,保护片30的卷取机构31在布设面13的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架台90。如上所述,通过使用与组装台10相互独立的架台90构成竿移动机构20,从而对没有设置竿移动机构20的布设装置I,能够容易地装配竿移动机构20。
[0151]同样,在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70中,竿移动机构71也可以与组装台10分离地设置。图8是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使用架台来设置竿移动机构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70那样的、将具有外框72和内框75的竿移动机构71装配于架台90的情况下,在布设面13的左右两端附近的位置设置有外框72的外框纵部件74,在布设面13的上下两端附近的位置设置有外框72的外框横部件73。内框75与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70同样,能够相对于具有该外框72的外框横部件73在左右方向移动地连结于外框横部件73。这样,通过使用与组装台10相互独立的架台90构成外框72,并利用架台90构成竿移动机构71,从而对没有设置竿移动机构71的布设装置70,也能够容易地装配竿移动机构71。
[0152]另外,临时保持多条电线51的竿40也可以被构成为伸缩自如。竿40例如也可以由将竿主体41在竿40的长度方向分割而成的多个部件构成并在各个部件上设置有夹持部件43,且将这些部件在竿40的长度方向滑动自如地连结于其他部件。由此,能够使设置有夹持部件43的多个部件彼此的间隔能够在竿40的长度方向变化。这样,通过使竿40能够伸缩,从而即使在由竿40保持的子线束50向布设面13的配置位置在子线束50的两端远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子线束50的两端更接近到布设面13上的配置位置,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电线51的缠绕。
[0153]此外,在使竿40能够伸缩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所具有的竿移动机构20的竿保持部21根据竿40的长度为最大时的长度来设置。同样,优选实施方式2的布设装置70所具有的内框75、保护片30、卷取机构31、实施方式3的布设装置80所具有的竿保持部82、保护片30、卷取机构31也根据竿40的长度为最大时的长度来设置。另外,用于使竿40伸缩的构造也可以是上述的构造以外的构造。
[0154]另外,在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I中,由竿移动机构20保持的保持部件使用了临时保持多条电线51的竿40,但是,由竿移动机构20保持的保持部件也可以是保持电线51的部件以外的部件。图9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由竿移动机构保持并相对于布设面移动的多用途竿的立体图。由竿移动机构20保持的保持部件是电线51以外的部件,例如也可以是对波纹管、保护器、夹紧件、帽等在电线线束中使用的作为长条部件的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进行保持的多用途竿100。多用途竿100与竿40同样,具有:竿主体101,其是在一个方向延伸的部件;夹持部件103,其设置在竿主体101的一个面并夹持多用途竿100;以及安装部102,其能够将多用途竿100相对于竿保持部21拆装。由此,多用途竿100能够相对于竿移动机构20的竿保持部21拆装自如地安装,在电线线束的组装时,通过一边使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移动到布设面13上的任意的位置一边配置到布设面13,从而能够容易装配到电线线束。
[0155]另外,保持电线51的竿40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分割。图10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利用分割的竿保持I条电线的情况下的说明图。竿40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被构成为能够分离为作为第I保持部件的第I竿46和作为第2保持部件的第2竿47,第I竿46和第2竿47在竿移动机构20上在左右方向分离。这些第I竿46和第2竿47能够利用锁定机构(省略图示)容易地进行连结和分离,第I竿46和第2竿47在分离时能够分别独立地沿着横部件22在左右方向移动。
[0156]这样,在使竿40能够分离为第I竿46和第2竿47的情况下,利用该第I竿46和第2竿47,能够对长度较长的I条电线51即长条电线55的各端部进行保持。由此,即使在由竿40保持的电线51是长度非常长的长条电线55的情况下,通过使第I竿46和第2竿47分离,从而能够防止长条电线55接触地板并擦过地板而损伤。
[0157]另外,通过使对长条电线55的各端部进行保持的第I竿46和第2竿47分离,从而能够在用第I竿46和第2竿47保持I条长条电线55的状态下,使第I竿46和第2竿47分别移动到任意的位置。由此,多个作业者W能够将由第I竿46保持的一侧的端部、和由第2竿47保持的一侧的端部分别移交到布设面13,因此,能够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另外,能够对应特殊的电线线束。
[0158]另外,竿40也可以对作为长条部件的电线51和作为电线51以外的部件的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起进行保持。图11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利用分割后的各个竿来保持电线和电线线束周边部件的情况下的说明图。在用竿40保持电线51和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时,例如,也可以是,竿40被构成为能够分离为第I竿46和第2竿47,并在第I竿46和第2竿47上分别保持电线51和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例如,也可以是,第I竿46保持电线51,第2竿47保持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
[0159]由此,能够使电线51和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分别在上下左右移动到布设面13上的预定的装配部位,并使其移动到布设面13上而简易地进行装配。另外,像这样,通过使得能够用竿40保持电线51和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这双方,从而不需要将用于收容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的区域另行设置在布设面13上、或其附近,因此能够实现布设装置I的简化。另夕卜,在布设面13上、或其附近设置有收容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的收容箱的情况下,能够有预备地预先将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保持于第2竿47。由此,即使在收容箱内的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成为不足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去其他保管场所拿取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而引起的作业效率的降低,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0160]另外,竿移动机构20也可以将作为保持电线51的竿40、和作为保持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的保持部件的多用途竿100独立地保持。图12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将竿和多用途竿分别保持的情况下的说明图。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竿移动机构20包括作为横部件22的第I横部件26和第2横部件27,并用第I横部件26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竿40,用第2横部件27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多用途竿100。在此情况下,第I横部件26和第2横部件27都在左右方向延伸并在上下方向并列,并分别独立地在沿着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连结于纵部件23。另外,第I横部件26和第2横部件27中,第I横部件26位于第2横部件27的下方侧,保护片30的上端连结于第I横部件26。
[0161]像这样,通过设置有第I横部件26和第2横部件27,并将竿40和多用途竿100分别独立地移动自如地保持,从而竿移动机构20作为保持各不相同的种类的长条部件的多个保持部件,能够对保持电线51的竿40、和保持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的多用途竿100进行保持。由此,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也能够通过多用途竿100向左右方向的移动、和第2横部件27向上下方向的移动,上下移动到布设面13上的预定的装配部位,能够简易地进行装配。另外,通过用竿移动机构20分别保持竿40和多用途竿100,从而能够在将多用途竿100的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装配到竿40上的电线51后,移交到布设面13。由此,在将从竿40卸下的电线51布设到布设面13时,能够布设装配了电线线束周边部件105之后的电线51,能够布设带有各种形态的零件的电线51。
[0162]另外,对保持电线51的保持部件进行支承的上下动部件也可以被分割为2个。图13是实施方式I的布设装置的变形例,是利用第I上下动部件和第2上下动部件对作为分割的保持部件的竿进行支承的情况下的说明图。作为变形例的布设装置与实施方式I的不同点在于,第I上下动部件保持一个竿,第2上下动部件保持另一个竿。此外,对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0163]布设装置60如图13所示,包括保持部件48、上下动部件61、纵部件62、导轨63、保护片30、以及卷取机构31。
[0164]保持部件48将多个子线束50临时保持。保持部件48具有作为第3保持部件的竿48L、和作为第4保持部件的竿48R。竿48L和竿48R相互独立地构成,竿48L保持I个子线束50的长条电线55的一端,竿48R保持该长条电线55的另一端。保持了长条电线55的各个端部的竿48L和竿48R在分离的状态下分别独立地在布设面13上向上下左右移动。此外,竿48L和竿48R也能够连结而成为I个保持部件48。例如,竿48L和竿48R由磁铁等锁定机构(省略图示)连结。
[0165]上下动部件61将保持部件48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上下动部件61具有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第I上下动部件61L将竿48L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第I上下动部件61L被形成为棒状,在布设面13的左右方向延伸。在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上表面,在左右方向从一端到另一端形成有凹部状的槽(省略图示)。竿48L拆装自如地嵌合于凹部状的槽,能够沿着凹部状的槽在左右方向移动。第I上下动部件61L上下移动自如地连结于纵部件62。例如,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外侧端部610经由连结部件611连结于纵部件62。此处,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外侧端部610是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与第2上下动部件61R相反的相反侧的端部。第I上下动部件61L沿着纵部件62在上下方向移动。
[0166]第2上下动部件61R将竿48R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第2上下动部件61R被形成为棒状,在布设面13的左右方向延伸。在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上表面,在左右方向从一端到另一端形成有凹部状的槽(省略图示)。竿48R拆装自如地嵌合于凹部状的槽,能够沿着凹部状的槽在左右方向移动。第2上下动部件61R上下移动自如地连结于纵部件62。例如,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外侧端部610经由连结部件611连结于纵部件62。此处,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外侧端部610是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与第I上下动部件61L相反的相反侧的端部。第2上下动部件61R沿着纵部件62在上下方向移动。将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相加的长度被形成得比组装台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
[0167]纵部件62将上下动部件61在上下方向引导,并且,使上下动部件61在左右方向移动。纵部件62具有第I纵部件62L、和第2纵部件62R。第I纵部件62L将第I上下动部件61L在上下方向引导,并且使第I上下动部件61L在左右方向移动。第I纵部件62L包括纵框620、横框621、以及连结框622。纵框620被形成为棒状,从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的上端延伸到下端。纵框620将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外侧端部610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例如,纵框620在上下方向从上端到下端形成有凹部状的槽(省略图示)。将纵框620与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外侧端部610连结的连结部件611以不会从纵框620的凹部状的槽脱落的方式滑动自如地嵌合于该槽。纵框620与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角度为大致直角。横框621被形成为棒状,在左右方向延伸。横框621具有上方侧的横框62 Ia、和下方侧的横框62 Ib。上方侧的横框62 Ia和下方侧的横框621b在左右方向在相同方向延伸,在左右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上方侧及下方侧的横框621滑动自如地安装于导轨63,沿着导轨63在左右方向移动。连结框622被形成为棒状,在夹具板12的厚度方向延伸。连结框622具有上方侧的连结框622a、和下方侧的连结框622b。上方侧的连结框622a在沿夹具板12的厚度方向竖立设置的状态下将纵框620的上端和上方侧的横框621a的一端连结。下方侧的连结框622b在沿夹具板12的厚度方向竖立设置的状态下将纵框620的下端和下方侧的横框621b的一端连结。上方侧的连结框622a和下方侧的连结框622b在夹具板12的厚度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纵框620在夹具板12的厚度方向从布设面13离开连结框622的长度量。第I纵部件62L在从夹具板12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被形成为3字形状。
[0168]第2纵部件62R将第2上下动部件61R在上下方向引导,并且使第2上下动部件61R在左右方向移动。第2纵部件62R是第I纵部件62L大致相同的构成,是将第I纵部件62L在左右方向翻转的部件。第2纵部件62R包括纵框620、横框621、以及连结框622。第2纵部件62R的纵框620将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外侧端部610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第2纵部件62R和第I纵部件62L以横框621的另一端互相对峙的状态安装于导轨63,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并列地对置。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位于第2纵部件62R的纵框620和第I纵部件62L的纵框620之间。
[0169]导轨63将第I纵部件62L和第2纵部件62R在左右方向引导。导轨63设置在夹具板12的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在左右方向延伸到夹具板12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
[0170]由第I纵部件62L支承的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由第2纵部件62R支承的第2上下动部件61R被构成为能够在左右方向连结。例如,如图14所示,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内侧端部612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内侧端部612具备连结机构613。此处,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内侧端部612是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第2上下动部件61R侧的端部。另外,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内侧端部612是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第I上下动部件61L侧的端部。在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内侧端部612设置有作为连结机构613而发挥作用的磁铁。通过设置于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内侧端部612的磁铁进行结合,从而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内侧端部612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内侧端部612被连结,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作为I条上下动部件61而发挥作用。此外,连结机构613除了可以使用磁铁以夕卜,还可以是使用了钩、爪等的连结机构。
[0171]在利用连结机构613连结了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状态下,竿48L能够沿着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在左右方向移动。另外,在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连结的状态下,竿48R也能够沿着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在左右方向移动。此外,在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连结的状态下,竿48L和竿48R也能够以相互连结的状态、即作为I个保持部件48而沿着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在左右方向移动。
[0172]保护片30保护由保持部件48保持的电线55,使其不与设置于布设面13的连接器支承部17等支承部件16(参照图2)接触。保护片3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被形成为与上下动部件6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程度的宽度。保护片30的上端连结于上下动部件61,根据上下动部件61的上下移动而被从卷取机构31拉出、或者被卷取。
[0173]卷取机构31内置有弹簧等施力部件(省略图示)来卷取保护片30。卷取机构3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被形成为与上下动部件6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程度的宽度。卷取机构31被固定于纵部件62的下方侧的横框621b。卷取机构31随着纵部件62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而在左右方向移动。卷取机构31也可以在相对于地板离开的状态下在左右方向移动,也可以在底面设置辊(省略图示)而以在地板上在左右方向滚动的方式移动。卷取机构31内置有弹簧等施力部件(省略图示),对保护片30向卷取方向施力。由此,关于卷取机构31,当上下动部件61向上方向移动时,保护片30被拉出,当上下动部件61向下方向移动时,卷取保护片30 ο因此,保护片30根据上下动部件61的上下移动而在上下方向增减覆盖布设面13的区域并且覆盖上下动部件61的下方区域。
[0174]接下来,说明布设装置60的使用例。首先,作业者W在作业台(省略图示)上使保持部件48保持多个子线束50。例如,作业者W使竿48L保持子线束50的长条电线55的一端,使竿48R保持该长条电线55的另一端。
[0175]接下来,作业者W将保持了子线束50的保持部件48安装到布设装置60的上下动部件61。例如,如图13所示,作业者W在上下动部件61在左右方向闭合的状态下,将竿48L安装到第I上下动部件61L,将竿48R安装到第2上下动部件61R(子线束安装状态)。
[0176]接下来,如图14所示,作业者W使第I纵部件62L和第2纵部件62R在左右方向以相互分离的方式移动,使由竿48L和竿48R保持的子线束50的两端部分离(子线束展开状态)。然后,在子线束50的两端部分离的状态下,如图15所示,2人的作业者W将由保持部件48保持的子线束50布设到布设面13。例如,作业者Wl将由竿48L保持的子线束50的长条电线55的一端布设到布设面13。另外,作业者W2将由竿48R保持的子线束50的长条电线55的另一端布设到布设面13。
[0177]当子线束50的布设作业结束时,为了进行接下来的作业即保护零件的安装、卷带等,使纵部件62和上下动部件61退避到布设面13的外侧。例如,如图16所示,作业者W使第I纵部件62L的纵框620退避到布设面13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然后,作业者W使第I上下动部件61L退避到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的下方侧的端部。另外,作业者W使第2纵部件62R的纵框620退避到布设面13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然后,作业者W使第2上下动部件61R退避到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的下方侧的端部。由此,纵部件62和上下动部件61退避到布设面13的外侧。
[0178]如以上所述,根据布设装置60,包括:第I纵部件62L,其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设置,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第I上下动部件61L;以及第2纵部件62R,其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设置,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第2上下动部件61R。由此,由第I上下动部件61L支承的竿48L和由第2上下动部件61R支承的竿48R能够相对于布设面13独立地移动到任意的位置。因此,一个作业者Wl能够将由竿48L保持的子线束50的长条电线55的一端布设到布设面13,另一个作业者W2能够将由竿48R保持的子线束50的长条电线55的另一端布设到布设面13。由此,在布设长条电线55的子线束50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即,当使用实施方式I的竿40由I人布设长条电线55的子线束50时,因在布设面13的左右方向来往的距离较长而导致作业效率的恶化,但是,通过使用能够移动到任意的位置的竿48L、48R并由2人进行作业,从而能够缩短在布设面13的左右方向来往的距离。
[0179]另外,将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相加的长度被形成得比组装台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由此,上下动部件61能够在组装台10的左右方向的区域内在左右方向移动。另外,上下动部件61被形成得较短,因此,能够抑制上下动部件61因保持部件48的重量而向下方向挠曲。
[0180]另外,利用竿48L和竿48R保持I个子线束50的各端部,因此,即使是长度非常长的长条电线55的情况下,通过使竿48L和竿48R分离,也能够防止长条电线55接触地板并擦过地板而损伤。
[0181]另外,布设装置60包括将第I上下动部件61L的第2上下动部件61R侧的内侧端部612、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的第I上下动部件61L侧的内侧端部612连结的连结机构613。由此,在利用连结机构613将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连结的状态下,竿48L和竿48R能够沿着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在左右方向移动。因此,在布设不是长条电线55的子线束50的情况下,能够使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连结,并由I人来进行布设作业。
[0182]另外,第I纵部件62L能够退避到布设面13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第2纵部件62R能退避到布设面13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第I上下动部件61L和第2上下动部件61R能够退避到布设面13的上下方向的下方侧的端部。由此,在子线束50的布设作业结束并进行接下来的作业即保护零件的安装、卷带等的情况下,能够使纵部件62和上下动部件61退避到布设面13的外侧。因此,作业者W能够在布设面13上没有妨碍作业的部件的状态下进行保护零件的安装、卷带等作业。在保护零件的安装、卷带等作业结束后需要再次进行子线束50的布设作业的情况下,如果使退避到布设面13的外侧的纵部件62和上下动部件61移动到任意的位置,则能够容易地再次开始子线束50的布设作业。
[0183]另外,布设装置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使用的构成适当组合,或者,也可以使用上述的构成以外的构成。布设装置只要包括保持部件移动机构、和保护片即可,其构成就是没有限定的,其中,该保持部件移动机构对将多条电线临时保持的保持部件相对于布设面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进行保持,该保护片将布设面中的比保持部件靠下方侧覆盖,并随着保持部件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在上下方向增减覆盖布设面的区域来对布设面进行覆盖。
【主权项】
1.一种布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设装置包括: 保持部件,其将长条部件临时保持; 组装台,其具有布设面,所述布设面通过设置有接受上述长条部件的支承部件并用上述支承部件接受上述长条部件从而配置上述长条部件,所述组装台通过将由上述保持部件保持的上述长条部件移交到上述布设面,从而使上述长条部件成为期望的配置形态; 保持部件移动机构,其使上述保持部件与上述组装台的上述布设面对置,相对于上述组装台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上述保持部件;以及 保护片,其将上述组装台的上述布设面中的、比由上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保持的上述保持部件靠下方侧覆盖,随着由上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使上述保持部件在上下方向移动,而在上下方向增减覆盖上述布设面的区域来对上述布设面进行覆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设装置, 上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还相对于上述组装台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上述保持部件, 上述保护片在上述布设面的左右方向中的上述保持部件能够就位的范围对上述布设面进行覆盖。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设装置, 上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还相对于上述组装台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上述保持部件, 上述保护片以与上述保持部件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相同的宽度对上述布设面进行覆盖。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布设装置, 上述布设装置具备卷取机构,所述卷取机构在减少由上述保护片将上述布设面覆盖的区域时卷取上述保护片。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布设装置, 上述保护片上端连结于上下动部件,所述上下动部件在上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中与上述保持部件一起在上下方向移动。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布设装置, 上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包括: 纵部件,其在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将上述保持部件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以及 横部件,其在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将上述纵部件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布设装置, 上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还相对于上述组装台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上述保持部件, 上述保持部件能够分离为在上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上在左右方向分离的第I保持部件和第2保持部件, 由上述第I保持部件和上述第2保持部件来保持I个上述长条部件的各端部。8.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布设装置, 上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还相对于上述组装台在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上述保持部件, 上述保持部件能够分离为将作为上述长条部件的电线和上述电线以外的部件一起保持、且在上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上在左右方向分离的第I保持部件和第2保持部件, 上述第I保持部件保持上述电线,上述第2保持部件保持上述电线以外的部件。9.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布设装置, 上述保持部件移动机构保持多个上述保持部件,所述多个上述保持部件对各不相同的种类的上述长条部件进行保持。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设装置, 上述保持部件具有第3保持部件和第4保持部件, 上述上下动部件具有支承上述第3保持部件的第I上下动部件、和支承上述第4保持部件的第2上下动部件, 上述纵部件具有:第I纵部件,其被移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组装台的左右方向,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上述第I上下动部件;以及第2纵部件,其被移动自如地设置在上述组装台的左右方向,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支承上述第2上下动部件, 上述第I纵部件和上述第2纵部件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并列。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布设装置, 所述布设装置具备连结机构,所述连结机构将上述第I上下动部件的上述第2上下动部件侧的端部、和上述第2上下动部件的上述第I上下动部件侧的端部连结。
【文档编号】H01R43/28GK105826796SQ201610041067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发明人】松本琢夫, 高野阳, 高野阳一, 工藤真心, 法月浩江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