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9580485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薄型化(Low Profile)的变压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而言,电器设备中常设有许多磁性元件,例如变压器、电感元件等。然而传统使用的变压器大多数采用绕线架(Bobbin)或线圈组(Coil assembly),并以绕线圈(Bobbin winding)的方式实现。此方式会导致绕窗面积(Wire winding window area)缩小,利用率下降。因此不符现今电子装置朝向体积小以及薄型化的发展趋势,同时有碍于将变压器的组装其中。
[0003]为了因应电器设备薄型化发展的趋势,变压器势必缩小高度或简化结构,以降低电器设备的整体体积。然而变压器中的绕线架只有几种制式规格,要改变绕线架的外观大小不易,也使得变压器应用灵活度不佳。再者,由于变压器使用的绕线常使用单芯或多股漆包线,上述线材的形状大多为圆形,除了会限制绕线的方式外,承载电流数亦不高,因此不适于薄型化的产品应用。
[0004]有鉴于此,如何解决传统变压器结构变更不易,乘载电流数不高的问题,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乘载高电流量,同时实现薄型化的变压器结构。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电路板及铁芯组。第一导电片设有第一穿孔。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相对设置,且第二导电片设有第二穿孔。电路板与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对齐设置。电路板设有至少一绕组、定位部及第三穿孔。该定位部与该第一导电片抵靠并使该第一导电片定位在该电路板上。铁芯组电磁耦合第一导电片、电路板及第二导电片。铁芯组分别穿设第一穿孔、第二穿孔以及第三穿孔,并覆盖第一导电片、电路板及第二导电片。
[0007]本发明还具有以下功效:采用多层板制成的电路板取代绕线架与绕线的结构,并搭配扁平铜排线圈以降低高度进而达成薄型化结构,同时提高产品利用率。在本发明输出电压端,电路板的凹槽容设第一导电片的接脚,并进一步与第二导电片的接脚重叠设置,可使变压器整体面积缩小,更有助于后续变压器封装/组装作业。
[000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绘示本发明变压器结构的立体图;
[0010]图2为绘示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11]图3为绘示本发明尚未组装铁芯组的部分透视图;
[0012]图4为绘示本发明组装铁芯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13]图5为绘示本发明组装铁芯组的又一角度示意图;
[0014]图6为绘示本发明变压器结构的剖视图。
[0015]其中,附图标记
[0016]100变压器结构
[0017]110第一导电片
[0018]112第一导电片本体
[0019]114 第一穿孔
[0020]116 第一缺口
[0021]118、120 第一端部
[0022]122、124 第一接脚
[0023]126第一凸形端部
[0024]128第一缺角端部
[0025]130 电路板
[0026]132第三穿孔
[0027]134定位部
[0028]136 插孔
[0029]138贯通孔
[0030]140导电端子
[0031]142平行段
[0032]146插入段
[0033]150第二导电片
[0034]152第二导电片本体
[0035]154 第二穿孔
[0036]156 第二缺口
[0037]158、160 第二端部
[0038]162、164 第二接脚
[0039]166第二凸形端部
[0040]168第二缺角端部
[0041]200铁芯组
[0042]210 第一铁芯
[0043]212 第一芯柱
[0044]214第一容置槽
[0045]220 第二铁芯
[0046]222 第二芯柱
[0047]224第二容置槽
[0048]300绝缘膜片
[0049]310第四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0]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0051]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100,包括第一导电片110、第二导电片150、电路板130及铁芯组200。在此所述的第一导电片110及第二导电片150分别为扁平铜排线圈(即单片铜材),但并不以此为限。由于扁平铜排线圈具有较大的绕线视窗面积Aw,在铁芯面积Ae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需求改变铜排线圈的面积大小,因此可以承载更大的电流或输出功率AP。(AwXAe = AP,Aw为铜窗面积,Ae为铁芯面积,AP为输出功率)
[0052]第一导电片110更包含第一导电片本体112、第一穿孔114、第一缺口 116、两第一端部118、120及两第一接脚122、124。于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110形状为环形。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110也可以是矩形、多边形或其他适合形状。第一穿孔114形成于第一导电本体112中央处。两第一端部118、120平行于第一导电片本体112,并分别以第一缺口 116间隔。
[0053]各第一接脚122、124与第一导电片本体112 —体制成,第一缺口 116亦形成于两第一接脚122、124之间。各第一接脚122、124从第一导电片110两端部118、120弯折而成。进一步而言,第一接脚122是从第一端部118垂直第一导电片本体112弯折而成,其中第一凸形端部126更设于第一接脚122末端。第一接脚124则从第一端部120垂直第一导电片本体112弯折而成。第一缺角端部128则设于第一接脚124末端。如图2所τκ,每一第一接脚122、124成一直线排列,亦即第一凸形端部126及第一缺角端部128成一直线排列。
[0054]第二导电片150与第一导电片110相对设置,详细关系容后说明。第二导电片150更包含第二导电片本体152、第二穿孔154、第二缺口 156、两第二端部158、160及两第二接脚162、164。于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片150形状为环形。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110也可以是矩形、多边形或其他适合形状。第二穿孔154形成于第二导电本体152中央处。两第二端部158、160平行于第二导电片本体152,并分别以第二缺口 156相间隔。
[0055]各第二接脚162、164与第二导电片本体152 —体制成,第二缺口 156亦形成于两第二接脚162、164之间。各第二接脚162、164从第二导电片150两端部158、160弯折而成。进一步而言,第二接脚162是从第二端部158垂直第二导电片本体152弯折而成,其中第二凸形端部166设于第二接脚162末端。第二接脚164则从第二端部160垂直第二导电片本体152弯折而成。第二缺角端部168则设于第二接脚164末端。
[0056]如图2所示,每一第二接脚162、164成一直线排列,亦即第二凸形端部166及第二缺角端部168成一直线排列。如图3或图4所示,每一第一接脚122、124及每一第二接脚162、164各自成一直线排列。换言之,第一凸形端部126及第一缺角端部128成一直线排列,第二凸形端部166及第二缺角端部168成另一直线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