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用于提供电源,属于供电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排插就是移动的供电设备,一般用于电脑电源连通或者家庭某处需集中使用好几个插座的情况等例如TOWE,西门,科德,突破,小管家等。随着家用电器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普通插座通常有一定的额定电流和额定功率,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工作插座线材容易烤焦变黄,甚至造成线路短路引起火灾。普通消费者一般不会关心插座上接了多少大功率用电器,有没有超出额定功率,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危险性,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3]插线孔本身就是暴露形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针对小朋友,小朋友很容易就将其手指放入到插线孔中,造成触电的危险,而且供电设备放置在常经过的地方,也很容易将水从插线孔滴进,造成供电设备被烧坏,影响其使用。现有的移动供电设备大部分旋转在地上,地面潮湿会影响其安全性,如果起火,地面是木地板或其它易燃物进行支持的,很容易就引起火灾,而且移动供电设备放置在地面,周围还会有许多虫类,造成环境不卫生等。
[0004]人们常常在移动供电设备上进行插线,以得到电源,往往充完电后,就不会将插头拔下,插头的接线处由于长时间的重力作用,造成插头与接线处变形(变弯),长时间下来插头的接线处就很容易断,造成插在供电设备上的插线头坏掉或漏电,以至于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插在供电设备上的插线头容易变形,造成插线头坏掉或漏电,以至于不能使用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包括插线板本体、与插线板本体相连接的电源线,插线板本体包壳体和壳体上设置的插线孔,其特征在于:壳体的边缘处活动设置有带开口的夹线夹,夹线夹设置在插线孔用于插插头后有线的方向上,夹线夹与插线孔相对应。
[0007]进一步,所述夹线夹与壳体的活动连接为楔式或螺纹式。
[0008]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小凸起。
[0009]进一步,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吸盘。
[0010]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USB充电接口。
[0011 ]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分别控制插线孔的开关按钮。
[0012]进一步,所述电源线端的壳体上设置有一支撑杆,在支撑杆上设置有一绕线轴。
[0013]进一步,所述绕圈轴上设置有绕线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夹线夹设置在壳体上,用于防止插在供电设备上的插线头的插线处变形,甚至坏掉或漏电的情况,可延长插线头的使用寿命;
二、夹线夹与壳体楔式或螺纹式连接,方便夹线夹的拆、装,也便于换取坏掉的夹线夹;
三、小凸起,可支撑起壳体,防止地面潮湿,也可防止人们插插头或取插头时,手握设备滑的情况;
四、壳体底部设置有吸盘,可将供电设备固定在地上或墙上,防止被踢到,影响其插在供电设备上的电源线的供电情况;
五、壳体上设置有USB充电接口,便于无插头时,可通过USB充电接口进行充电;
六、壳体上设置有分别控制插线孔的开关按钮,当不使用的插线孔,可通过独立控制的开关按钮进行关闭,可有效防止不使用的插线孔带来的安全隐患;
七、绕线轴的设置可将供电设备多余的线绕在绕线轴上,防止线在地面被姅到脚;
八、绕线槽用于固定绕在绕线轴上的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智能家居防漏电的供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家居防漏电、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种智能家居防漏电、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包括两个改进部分,分别是对防漏电和防插头线变形。
[0018]针对防漏电,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防漏电的供电设备,包括插线板本体1、与插线板本体相连接的电源线2,插线板本体I包壳体3和壳体3上设置的插线孔4,在壳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封闭插线孔4的插孔5,插孔5内活动设置有绝缘地遮挡插线孔4的遮挡板6,遮挡板6延伸出插孔4,挡板通过插孔进行活动移动,可从壳体内封装插线孔,起到在不使用时防止小朋友将手插入插线孔引起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也可防止水从插线孔滴入。
[0019]—种智能家居防漏电的供电设备,所述遮挡板6置于壳体3内外的两端大于插孔5的宽度,遮挡板置于壳体内外的两端大于插孔的宽度是为了避免遮挡板被完全插入壳体或完全抽离壳体,造成无法从插孔中取出或需重新安装的问题;所述遮挡板6由两部分铰接而成,铰接处设置在靠近置于壳体3内一端的遮挡板6上,遮挡板由两部分铰接而成,便于在不使用时,可通过铰接点将遮挡板成90度旋转,置于壳体外的遮挡板就可贴合在壳体外壁上,节约了供电设备所占用的空间;所述插孔6下,壳体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遮挡板6相匹配的凹槽7,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遮挡板相匹配的凹槽,便于在不使用遮挡板遮挡插线孔时,凹槽可容纳置于壳体外的遮挡板,使遮挡板与壳体成为一体。
[0020]针对防插头线变形,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包括插线板本体1、与插线板本体相连接的电源线2,插线板本体I包壳体3和壳体3上设置的插线孔4,壳体3的边缘处活动设置有带开口的夹线夹10,夹线夹10设置在插线孔4用于插插头后有线的方向上,夹线夹10与插线孔4相对应,夹线夹设置在壳体上,用于防止插在供电设备上的插线头的插线处变形,甚至坏掉或漏电的情况,可延长插线头的使用寿命。
[0021]—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所述夹线夹10与壳体3的活动连接为楔式或螺纹式,夹线夹与壳体楔式或螺纹式连接,方便夹线夹的拆、装,也便于换取坏掉的夹线夹,图2中采用的是楔式连接。
[0022]分别在对防漏电和防插头线变形的基础上,供电设置所述壳体3上对称设置有支撑杆8,支撑杆8上活动设置有支撑插线板本体I的支架9,支撑杆和支架的设置,是防止供电设备置于地上受潮,而影响其使用寿命等;所述支架9为“ Π ”结构,支撑杆8固定在支架9的相对侧壁上,支架为“ Π ”结构,支撑杆通过支架的两个支脚开孔进行固定,当与支脚相连接的挡板置于地面时,可方便在供电设备上插线,当两个支脚与地面接触时,挡板可起到防尘的作用;所述支架9为绝缘、防火透明材质,可防止供电设备起火时,火式快速蔓延。
[0023]供电设置还可以在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多个小凸起11,小凸起,可支撑起壳体,防止地面潮湿,也可防止人们插插头或取插头时,手握设备滑的情况;所述壳体3底部设置有吸盘12,当未使用支架9时,还可将供电设备固定在地上或墙上,防止被踢到,影响其插在供电设备上的电源线的供电情况;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USB充电接口 13,便于无插头时,可通过USB充电接口进行充电;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分别控制插线孔4的开关按钮14,壳体上设置有分别控制插线孔的开关按钮,当不使用的插线孔,可通过独立控制的开关按钮进行关闭,可有效防止不使用的插线孔带来的安全隐患;所述电源线2端的壳体3上设置有一支撑杆8,在支撑杆8上设置有一绕线轴15,绕线轴的设置可将供电设备多余的线绕在绕线轴上,防止线在地面被姅到脚;所述绕圈轴15上设置有绕线槽16,绕线槽用于固定绕在绕线轴上的线。
[0024]本发明还可在壳体上设置小孔,在小孔内填充有驱虫、驱鼠材料,使得在供电设备上的插线成堆时,插线下面不会有虫类,也避免了老鼠将供电设备上的插线给咬坏的问题,保证了供电设备的使用安全。
【主权项】
1.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包括插线板本体(I)、与插线板本体(I)相连接的电源线(2),插线板本体(I)包壳体(3)和壳体(3)上设置的插线孔(4),其特征在于:壳体(3)的边缘处活动设置有带开口的夹线夹(10),夹线夹(10)设置在插线孔(4)用于插插头后有线的方向上,夹线夹(10)与插线孔(4)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夹(10)与壳体(3)的活动连接为楔式或螺纹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多个小凸起(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底部设置有吸盘(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⑶上设置有USB充电接口(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分别控制插线孔(4)的开关按钮(1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2 )端的壳体(3 )上设置有一支撑杆(8 ),在支撑杆(8 )上设置有一绕线轴(1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圈轴(15)上设置有绕线槽(16)。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防插头线变形的供电设备,属于供电设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插在供电设备上的插线头容易变形,造成插线头坏掉或漏电,以至于不能使用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插线板本体、与插线板本体相连接的电源线,插线板本体包壳体和壳体上设置的插线孔,壳体的边缘处活动设置有带开口的夹线夹,夹线夹设置在插线孔用于插头后有线的方向上,夹线夹与插线孔相对应。本发明用于提供电源。
【IPC分类】H01R13/70, H01R13/72, H01R25/00, H01R13/73, H01R13/52, H01R13/514
【公开号】CN105098459
【申请号】CN201510542680
【发明人】王明洋, 吴启君, 蒋星华
【申请人】成都科创城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