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无摩擦触点电话机开关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话开关。
现有相关的电话机开关,例如日本神明电机株式会社的HS-22型开关及台湾与韩国制造的电话机叉簧开关,其接点结构都是采用接触夹式,开关的切换靠接触夹在触片上的滑动来实现。这种结构形式的开关主要缺陷是接触电阻不稳定,开关启动力不稳定,切换不可靠,受磨损影响寿命不长。针对上述缺陷实用新型公告CN.2207669Y公开了一种具有机械单稳态接点结构的电话机叉簧开关,其特点是利用一拉簧两端分别与压杆的动轴和动触片连接,压杆的动轴随压杆上下运动,使拉簧向下与向上力发生变化而牵动动触片在不同静触片上定位。这种结构特点的电话机开关尽管解决了上述接触夹式结构特点的开关部分缺陷,但仍存在结构组装复杂,工艺要求高,再开关启动力不稳定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切换可靠的无摩擦触点电话机开关。
该无摩擦触点电话机开关,仍具有动、静触片及其插脚,开关上盖、开关底座与切换按钮及其复位弹簧,切换按钮的转轴安置在底座凹槽内,其特点是切换按钮前端置于底座内呈框架形并设有带斜面的切换块与之一体,该块换切置于静触片与动触片之间,动、静触片之间弹性贴邻,切换块的斜面上升或下降与动、静触片之间的离合相对应。
上述结构特点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开关的切换几乎无机械性磨损,切换可靠,启动力稳定,接触电阻平稳,寿命长,经测试寿命远远超出国标要求。
以下结合
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同时给出实施例。
图1为无开关上盖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布置图。
图2为带上盖后的图1M-M剖视图。
图3为带上盖后的图1N-N剖视图。
图4为带上盖后的图1P-P剖视图。
图5为带上盖后的图1Q-Q剖视图。
其中,1底座,2切换块,3切换按钮,4静触片,5动触片,6上夹板,7下夹板,8开关上盖,9压簧。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有两组动、静触片5、4组,其中,动触片5又分成常闭动触片与常开动触片,与切换按钮3一体的切换块2置于静触片4与动触片5之间,切换按钮3前端置于底座1内呈框架形,动触片5分常开、常闭动触片分置上下排列,均与静触片4弹性贴邻,本实施例中,利用动触片5本身的弹性斜面扭曲贴邻接触,此时,切换按钮3需另置复位弹簧,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在切换按钮3与开关上盖8之间设有压簧9做为切换按钮3的复位弹簧,当然采用拉簧形式也可;另在静触片4与动触片5弹性贴邻结构方案中,采用压簧使动触片5紧贴在静触片4上的技术方案,也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此时,切换按钮3的复位弹簧可由此压簧替代,相对有常开、常闭一对动触片5而言的切换块2其斜面应是双向的,切换块2处于常开、常闭动触片5之间,切换块的斜面上升或下降与动、静触片5、4之间的离合相对立,同时针对常开、常闭动触片5而言,它们与静触片4的接触随着切换块2及其按钮3动作相交替,达到开关目的,动、静触片5、4接触贴邻处一般还各设有叉簧以增加接触效果。本实施例关于静触片4,动触片5及其它们的插脚,均固定置于上夹板6与下夹板7之间,上下夹板6、7组成的插件与开关底座1活动套接,如此组合结构对制造而言相当方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
权利要求1.一种无摩擦触点电话机开关,具有动、静触片及其插脚,开关上盖、开关底座与切换按钮及其复位弹簧,切换按钮的转轴安置在底座凹槽内,其特征在于切换按钮(3)前端置于底座(1)内呈框架形并设有带斜面的切换块(2)与之一体,该切换块(2)置于静触片(4)与动触片(5)之间,动触片(5)与静触片(4)之间弹性贴邻,切换块(2)的斜面上升或下降与动、静触片(5、4)之间的离合相对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摩擦触点电话机开关,其特征在于切换按钮(3)与开关上盖(8)之间设有压簧(9)做为切换按钮(3)的复位弹簧。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摩擦触点电话机开关,其特征在于静触片(4)、动触片(5)及其它们的插脚均固定置于上夹板(6)与下夹板(7)之间,上、下夹板(6、7)组成的插件与底座(1)活动套接。
专利摘要该无摩擦触点电话机开关,仍具有动、静触片及其插脚,开关上盖、开关底座与切换按钮及其复位弹簧,切换按钮的转轴安置在底座凹槽内,其特点是切换按钮前端置于底座内呈框架形并设有带斜面的切换块与之一体,该块换切置于静触片与动触片之间,动、静触片之间弹性贴邻,切换块的斜面上升或下降与动、静触片之间的离合相对应。上述结构特点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开关的切换几乎无机械性磨损,切换可靠,启动力稳定,接触电阻平稳,寿命长,经测试寿命远远超出国标要求。
文档编号H01H13/68GK2261668SQ9624594
公开日1997年9月3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9日
发明者吴宝玉 申请人:浙江宝龙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