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手控一漏电外控开关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工器件的结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配电总开关的结构改进。
在用户配电箱中,配电电路结构系由总开关及其后接分路器构成。现有市售产品中,总开关常为手控并具有过荷与短路断路保护结构,或为手控和过荷、短路及漏电外控结构,从安全保护的角度来说,这种开关结构是合理的,然而,从使用的角度来说,则是画蛇添足,并造成使用及维修上的麻烦。例如,总开关后续有三路分路器,每一分路器各有各自的负载。一旦其中一分路短路,常会造成总开关跳闸,这样,其余二路分路器的负载回路便也断路。本来正常的二路分路器可正常供电。并可被用拉线板插接供电照明进行维修,可由于总开关跳闸造成一片漆黑。维修变得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控一漏电外控开关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包括一可接外控的手控开关和漏电保安器,该手控开关有外控置入孔,该漏电保安器的外控杆穿置入该外控置入孔而构成组合式手控一漏电外控开关结构,其包括带有外控杆的漏电保安器和手控开关,该手控开关包括设在外壳上的手控钮、设在两侧的接线柱,其特征在于该手控开关还有设在外壳内的后接该手控钮并依次联动联结的连杆、顶块、动触头、该动触头与接线柱相联接,并还有与接线柱相接的静触头,其与动触头受控于手控钮而呈离/合状态;并还设有拨杆、套置在该拨杆上的解锁钳、与该解锁钳钳合并叠置在该顶块上的顶钳,以及设在外壳的外控穿置孔,该漏电保安器的外控杆置入该穿置孔拨动该解锁钳而连动顶钳并释放受手控钮顶推并导致动静触头紧合的连杆。
如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本实用新型作为配电总开关,置手控钮使市电进线接通,当多分路负载有漏电流,例如达到≥30毫安时,会自动切断通路,但由于某一分路过载或短路时,均不会导致总开关断路,而仅仅限于相应的分路器断路,克服了已有配电箱所使用的总开关使用上的缺点。从而,便于电路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控开关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下面根据图1一图3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二个实施例。并结合对实施的描述,进一步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细节。
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漏电保安器2和手控开关1,该手控开关1的外壳上设有外控穿置孔22,该漏电保安器2设有外控杆23,并将其穿置于该外控穿置孔22中,再将保安器2与该手控开关1紧联结,即构成本实用新型手控一漏电外控开关结构,该手控开关1包括设在外壳10上的手控钮16、设在两侧的接线柱11、14,其特征在于该手控开关1还包括设在外壳10内的后接该手控钮16并依次联动联结的连杆17、顶块18、动触头12、该动触头12与接线柱11相连接,并还有与接线柱14相接的静触头13,其与动触头12受控于手控钮16而呈离/合状态;并还设有拨杆19、套置在该拨杆19上的解锁钳20、与该解锁钳20钳合并叠置在该顶块18上的顶钳21,以及设在外壳10的外控穿置孔22,该漏电保安器2的外控杆23置入该穿置孔22拨动该解锁钳20,解钳20,连动顶钳21而释放受手控钮16顶推并导致动静触头12、13紧合的连杆17。
例2。如图2和图3所示,给出一个适合三相供电的手控一漏电外控开关结构。从本质上来说,其与例1相同,仅是漏电保安器2为三相漏电保安装置而已。
权利要求1.一种手控一漏电外控开关结构,包括带有外控杆(23)的漏电保安器(2)和手控开关(1),该手控开关(1)包括设在外壳(10)上的手控钮(16)、设在两侧的接线柱(11)、(14),其特征在于该手控开关(1)还包括设在外壳(10)内的后接该手控钮(16)并依次连动联结的连杆(17)、顶块(18)、动触头(12)、该动触头(12)与接线柱(11)相联结,并还有与接线柱(14)相接的静触头(13),其与动触头(12)呈受控离/合联结,该连杆(17)的两端分别穿置于手控开关(1)和顶块(18),该顶块(18)有设置在外壳(10)的支承转轴以及另端与动触头(12)配合联结;并还设有拨杆(19)、套置在该拨杆(19)上的解锁钳(20)、与该解锁钳(20)钳合并叠置在该顶块(18)上的顶钳(21),以及设在外壳(10)的外控穿置孔(22),该漏电保安器(2)的外控杆(23)置入该穿置孔(22)而与该拨杆(19)相联结。
专利摘要一种手控一漏电外控开关结构,其包括手控开关与漏电保安器的紧密结合构成,该手控开关包括由手控钮、连杆、顶块和动触头依次连动联结导致动触头与静触头呈离/合状态的手控开关结构,并设有包括拨杆、解锁钳和顶钳依次连动构成的切断动静触头接合的外控结构。本实用新型用于配电箱中的总开关,使具有使用和维修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H71/10GK2285003SQ9622226
公开日1998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9日
发明者何成祥 申请人:上海华声电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