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避雷器组件和避雷器组件的组成方法

文档序号:6806499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避雷器,避雷器组件和避雷器组件的组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用在输电系统中作为过电压抑制单元的避雷器。本发明还涉及到由多个避雷器组成的避雷器组件以及避雷器组件的组成方法。
通常由架空电缆将电力从发电的地方,例如发电厂,输送到用电的地方。如果此类电缆遭受雷击,在电缆上出现过电压,可能会损坏连接到输电系统上的电气设备。为此,通常在输电系统上连接一个或多个避雷器,这些避雷器作为过电压抑制设备。
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避雷器。常用的一类避雷器是柱式的,有多个导电元件层叠在一起。导电元件具有非线性特性。可以由适当的材料,例如氧化锌制造以得到这一特性。在常用的这类避雷器实例中,导电元件为环形截面,并且安装在一根绝缘棒上。
这类避雷器抑制过电压的效果取决于导电元件的数量和厚度。为了避免避雷器过长,有人曾建议提供多个层叠柱并行排列,并且这些柱之间在电气上相联。这样一来,形成一条沿各柱间伸展的导电通道(用适当的电气连接部件沿柱的长度方向上中间点将各柱相互连接),便有可能提供一个足够长的导电通道,又不使避雷器过长。在专利第JP-A-56-91402和JP-A-56-164502中公开了这种避雷器的实例。
虽然由多个层叠柱组成的避雷器优点在于使避雷器的总长度为最小,但是,已经发现由于其长度仍然太长而易受到机械震动的损坏。避雷器受到诸如地震的机械震动,各柱将会振动,还可能断裂。在需要保护抗非常高的过电压的情况下问题更大,因为即使它是由多个柱电气上相互联接在一起而成,这时的避雷器仍很长。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避雷器的各柱排列在一个支持柱周围,并在那里相连。支持柱增加了避雷器的机械强度,从而减少了损坏的危险。通常情况下,支持柱由绝缘材料制成。
虽然支持柱可能是实心的,也发现空心支持柱也能提供足够的强度,又能使避雷器的重量尽可能地轻。如同现存的系统一样,每一层叠柱中所用的非线性导电材料可以是氧化锌,环形,并安装在一根细长的绝缘芯(绝缘棒)上。
在如专利JP-A-56-91402或JP-A-56-164502中公开的已知的避雷器中,层叠柱还有绝缘垫片,将导电元件沿各层叠柱分组。每组可以少到只有一个导电元件,不过通常多于一个。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层叠柱的一对垫片用绝缘材料硬连接在一起,更增加了避雷器的机械强度。
这样一来,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方面均在沿柱长方向上一个或多个点对层叠柱提供支持,而不仅只在其端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方面是相互独立的,如果需要也可结合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或第二方面的避雷器最好形成一个避雷器组件的部件,其中一个或多个避雷器封闭在一个外壳中。这类外壳中可以充以绝缘气体,例如SF6。当避雷器组中由多个避雷器组成时,多个避雷器可以平行排列并且用另外的一些支持柱相互连接,该支持柱与至少两个避雷器的柱相接触。从而,这种另外的支持柱增加了避雷器组件做为一个整体的机械强度。另外的支持柱通常也是绝缘的。
在这类避雷器组件中,避雷器可以沿外壳的总长度伸展,但是,最好提供两排避雷器,每排包括一个或多个避雷器,这些排同轴排列并通过适当的联接装置连接。联接装置允许避雷器排有一些相对运动,例如,联接装置有一些弹性,以进一步减少由于振动造成避雷器组件损坏的危险。利用同轴避雷器排的排列为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尽管它也可以和本发明的第一和/或第二方面结合起来。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也允许避雷器组件被构造成使避雷器受损坏的危险性最小。如果避雷器沿外壳的总长度伸展,它们便不能不从外壳的一端插入外壳中。如果避雷器沿水平方向伸展,由于重力便会在其上加上显著的扭应力。如果避雷器组件有两排避雷器,它们便可以从相反方向插入外壳中,装入外壳后才将它们紧固成一体。由于每一避雷器排的长度为所需要总长度的将近一半,每一避雷器排所受到的应力便降低了。这种构造方法是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必须注意的是,在有两个这样的避雷器排并由适当的联接装置相连的地方,由于避雷器排的相对运动可能会产生微粒(例如金属),这些微粒会污染避雷器排,增加电气击穿的危险。因此,如果避雷器组件的安放是沿水平方向伸展,则在外壳内部位于连接避雷器排的联接装置下方可以有个凹槽,该凹槽收存微粒,从而减少污染的危险。
为了进一步减少电气击穿的危险,最好是通过围绕避雷器延伸的防护环与避雷器电气上连接。该防护环的一端与避雷器连接,另一端连接到外部物件的电气接头处。这是本发明另一个独立的方面。
现在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包括有

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避雷器组件剖面图;
图2为图1实施例所采用的避雷器,由多个层叠柱组成;
图3(a)至3(d)为图2中避雷器的元件,图3(a)为图2中避雷器的剖面图,图3(b)为导电元件和一个垫片,图3(c)为一对垫片连接在一起,图3(d)为相邻层叠柱电气相连的联接器;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避雷器排的剖面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绝缘柱的另一种排列;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所用的支持棒结构的横剖面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支持棒组的相互连接;
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支持平板之间的相互连接;
图9为对应于图1排列的两个避雷器排相互连接;
图10为图1所示实施例接地连接的横剖面图;
图11为图1所示实施例接地端子的横剖面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避雷器组件第2个实施例的横剖面图。
现在参考图1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1个实施例。
图1为一个气体绝缘箱避雷器组件,带有圆柱形外壳2。在安装表面3上的螺栓3B插入外壳2支撑部分2A中,拧紧螺母3A,便将支撑部分2A固定到安装表面3上。外壳2在其两个端面均有开口,由端面板4A和4B将端面封闭。外壳2内部为气密型,充以绝缘介质,例如SF6绝缘气体。
外壳2包括两个避雷器排20X1和20X2,分别为高压侧排及低压侧排。
现在更为详细地说明这些避雷器排20X1,20X2的详细结构。每一个避雷器排20X1和20X2均由多个避雷器10组成,每一避雷器10如图2所示。在这一实施例中,每一个避雷器10由四个层叠柱20A,20B,20C和20D组成,它们相互平行延伸。每一个层叠柱20A,20B,20C,20D均有多个环形非线性导电元件25,例如它们可以是由氧化锌制成,并安装在绝缘棒24上。沿棒24还提供有绝缘垫片26,有电气上导电的联接部件27A,例如可以是用铜制的,将一个避雷器的导电元件25A与另一个避雷器的导电元件25B相互连接。联接部件27A的安排如图2所示,这样一来,便规定了从输入侧连接导体23B穿过四个柱20A,20B,20C和20D的每一个导电元件25的一条连续电气通道。从而,由避雷器10形成一条长的导电通道。图2中还示出了绝缘的端部垫片23。
图2并没有给出柱20A,20B,20C和20D的几何排列,但是在图3(a)中较为清楚地显示出来。图3(a)中四柱20A,20B,20C和20D围绕着一个空心绝缘支持圆柱体22所形成的绝缘柱,并卡紧于其上。从而,绝缘支持圆柱体22增加了避雷器10的机械强度。
图3(b)为环形结构的导电元件25和垫片26。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自中间有一孔29,通过该孔穿过绝缘棒24。但是,有一些垫片的结构如图3(c)所示,两个环形垫片26由绝缘接头26c硬连结,形成垫片结构26A。如图2所示,绝缘接头26C成对连接柱20A,20B,20C和20D,从而增加了避雷器10的强度。
图3(d)为联接部件27A形成导电单元27的一部分。导电单元27是由一对环形环通过联接部件27A连接而组成的。单元27的环形环很薄,在图2中看不到,它夹在导电元件25和邻近垫片26之间,使导电元件25和联接部件27A之间有良好的电气连接。
图3(a)中还画出由另一个空心圆柱体21所形成的另一绝缘柱。从图4可以看出柱21的作用,它连接各对避雷器10。这样,每一个避雷器组件20X1和20X2由四个避雷器10组成,而第一避雷器是由四个柱20A,20B,20C和20D组成。
还应该注意到,在图3(a)中垫片结构26A的绝缘接头26C窄到并不与圆柱体22接触,仅与圆柱体21接触,因为圆柱体21的直径较小。然而,如图5所示,绝缘接头26C也可能与圆柱体21,22均接触。
现在回到图1,在外壳2的上部有一个高压侧护套5,盖6A封闭了在外壳2底部的外壳内壁上的凹槽。在盖6A上可装一吸引部件6B,用以收集在运输避雷器组件1时由于弹簧或金属与金属接触而产生的微粒,防止任何绝缘可靠性下降。
高压侧护套5从外壳2的上部向上延伸,高压侧导体16在护套5中延伸。高压侧导体16被绝缘垫片17支持,该绝缘垫片17安放在高压侧护套5中相对的法兰盘5A之间,通过调整部件15与高压护套5相连。高压侧调整部件15可以调整高压侧导体16和高压侧防护环的环14A之间距离。细长导体14D从环14A以适当的间隔(将近90°间隔)围绕环14A,14B和14C伸向安装平板7A。这样,环14A,14B,14C和细长导体14D封闭高压侧避雷器排20X1,而避雷器排20X1又连接到高压侧支持平板9上。由于防护环对高压侧避雷器组件20X1的封闭使其上的电位分布均匀。
接地侧防护板18围绕着安装平板7A和绝缘圆柱体8的一部分,同时固定在支持它的端面板4A上。中间防护板19围绕着联接装置12和低压侧避雷器排20X2,使其上的电位分布均匀,并且固定在支持它的联接装置12上。
安装平板7A和装配平板7B固定在端面板4A和4B上。多个绝缘圆柱体8固定在右侧的安装平板7A上。绝缘圆柱体8与地绝缘,同时能够承受正常运行的电压。4个避雷器10(如前所述)和4根绝缘支持棒11延伸在固定于绝缘圆柱体8上的支持平板9和联接装置12之间。另外的4个避雷器和另外的4根绝缘支持棒延伸在联接装置12和低压侧装配平板7B之间。
4根绝缘支持棒11安置在支持板9或装配平板7B上,以相互间近似为90°的间隔围绕避雷器10排列。高压侧支持平板9为金属部件。用螺丝13B将固定法兰盘13A固定到高压侧支持平板9,低压侧装配平板7B和联接装置12上的面上,如图6和图7所示。绝缘支持棒11插入固定法兰盘13A中空心部分,在固定法兰盘13A中空心部分内表面的槽中注入粘合剂13C,将绝缘支持条11固定在固定法兰盘13A上。
图7中画出联接装置12,它是由一对相互平行沿垂直于绝缘支持棒11的方向延伸的联接平板12A和12B组成。
螺母固定在贯穿联接平板12A和12B的螺栓12C上,拧紧后将联接平板12A,12B紧固成一体。通过夹在联接平板12A和12B之间的盘形弹簧12E,螺平12D固定于螺栓12C上。盘形弹簧12E可以调节联接平板12A和12B之间的力。
如图8所示,螺钉12H将柔性导体12F两端的端子12G紧固于联接平板12A和12B上,通过导体12F使它们之间在电气上相连接。
虽然在图6至图8中并未画出,实际上4个避雷器10在绝缘支持棒11中间按正方形排列,并且被支持部件12与低压侧装配平板7B或与支持平板9支持。
前面说过,避雷器10的结构是4个柱20A,20B,20C和20D如图2所示逐级连接,这些避雷器如图3(a)所示围绕支持圆柱体22排列。将4个避雷器10平行连接形成高压侧避雷器排20X1,相类似地,连接4个避雷器10形成了低压侧避雷器排20X2。最后的组件如图9所示。这样,4个避雷器10排列成如图4所示的方阵。每一个避雷器10均由第一柱20A到第四柱20D围绕对应的支持圆柱体22排列而形成。支持圆柱体22的外径比与避雷器10相互连接的支持圆柱体21大些。还应该注意,标记为27Z的元件在低压侧固定平板上是一绝缘板,但在高压侧支持平板上却是由导电材料制成。
输入侧连接导体23B在电气上连接到高压导体16A,如图9所示。多个非线性元件25(例如,氧化锌),绝缘垫片26和联接导电单元27层叠装于绝缘棒24上。绝缘垫片26,导电元件25和弹簧50逐个从柱20A,20B,20C和20D各自的绝缘棒24的顶端插入。然后,联接平板12A,12B与绝缘棒24连接,旋转附在绝缘棒24上的紧固螺栓24A,以分别支持在联接平板12A和高压侧支持平板9之间以及在联接平板12B和低压侧装配平板7B之间的层叠片元件20。在所述的组件中,避雷器10可以事先在外壳2外合适的装配地点装配好,而不必在外壳2内部的窄小空间中进行装配,使装配工作容易进行,工作性能得到改善。
弹簧50由柔性连接导体25Z2在电气上接地,并分别连接到联接平板12A和12B上。另一方面,联接平板12A和12B由柔性导体12F在电气上相互连接。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导电元件25和垫片26为环形,并且围绕支持圆柱体22以均匀间隔分隔开。很容易看出,导电元件25和垫片26的形状对于本发明并非关键,它们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方形或椭圆形。另外,虽然四柱20A,20B,20C和20D围绕单一支持圆柱体22排列,以形成避雷器10,但这一点对于本发明也不是必需的,根据支持圆柱体22和柱20A,20B,20C和20D的尺寸大小,可以有任意数目的柱围绕支持圆柱体22排列。还可以看到,在图2和图9中,垫片26的直径略小于导电元件25的直径。按照这样的安排,与图3(a)和图4不同,垫片26与支持圆柱体22有一小间隔。当然,支持圆柱体22仍然通过与导电元件25接触而与各柱20A,20B,20C和20D均接触。
根据层叠柱20A,20B,20C和20D相互之间保持绝缘的间隔要求来确定支持圆柱体22的直径。
在本发明中,由于支持圆柱体22支持每一个层叠柱20A,20B,20C和20D,为避雷器10提供了结构强度。对由诸如地震引起避雷器10的振动的抵抗能力便得到改善。层叠柱20A到20D的垫片单元26A的绝缘材料的接头26C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撑,这一点在上面也已经讨论过。
连接在第一个到第4个层叠柱20A到20D中每一个的氧化锌导电元件25的导电联接部件27A从导电元件25A的顶部到导电元件25B的底部,相对于层叠柱20A到20D的轴倾斜,这减小了用于每一个导电联接部件27A的一个导电部件的层叠柱的长度。从而减小了避雷器10的长度。
为接地端部分27Z提供了一个孔30。孔30贯穿垫片23B2,低压侧装配平板7B和端面板4B。在由4个避雷器10封闭起来的中央部分上,孔30有一接地端子31。因此,避雷器10的定位很容易完成,与此同时,接地端子31和接地端子部分27Z可以在最短的距离下连接。因此,避雷器10的内电感便可以减小。用螺栓32将第一个避雷器10的接地端部分27Z固定在接地端31上。接地导体34插入接地连接部分33,例如在接地端子31上的漏斗形触头,以便电气连接。接地侧垫片35支持接地导体34,它又是通过螺栓36被端面板4B所支持。
图9中箭头所示的接地电流I流向为从高压侧导体15→至防护环(14A→14D)→至高压侧支持平板9→至高压侧避雷器排柱20X1→至柔性导体12F→至连接导体23B1→至低压侧避雷器排20X2→至接地端子部分27Z→至接地端子31→至接地导体34。
另一方面,放电电流流向是从高压侧导体15→至防护环(14A→14D)→至高压侧支持平板9→至高压侧避雷器排柱20X1。因此,电路变成为返回电路,由于互电感而减小了避雷器组件的特定内电感。另外,突然电涌冲击产生响应限制电压是根据Ldi/dt产生的,(L为电感,di/dt为电流变化率),由于内电感减小,使感应电压减小而使限制电压减小。因此改善了避雷器组件的保护特性。
根据本发明避雷器组件的支持系统,可以得到以下效果1.层叠柱20A到20D中的每一个都是围绕绝缘圆柱体22排列,并与其接触。因此,层叠柱20A到20D中的每一个均加强了抗水平或垂直方向震动的机械强度,足以防止避雷器的损坏,从而也改进了抗地震的保护。
当避雷器水平排列,如图1所示时,由于它们安置于绝缘支持圆柱体22和另一个绝缘支持圆柱体21之间,层叠柱20A和20B不会倒下,并且是稳定的。
2.由于绝缘支持圆柱体22和另一个绝缘支持圆柱体21都可以在四个点上支持第一至第4个层叠柱20A至20D,避雷器的直径便可以减小。
绝缘支持圆柱体22的直径做得大于另一个绝缘支持圆柱体21,对于每个避雷器10完全可以只用一个中间绝缘支持圆柱体22,在装配避雷器组件时便可节省装配时间。
3.使四个避雷器10围绕一个接地端子31。因此,避雷器10可以容易地定位。同时,可以使接地端子31和接地端子部分27Z在相互之间最短距离下连接,减小了避雷器组件的内电感,从而改善避雷器组件的保护特性。
4.在将氧化锌导电元件25A连接到邻近的氧化锌导电元件25B时,采用了桥式导电联接部件27A,从氧化锌导电元件25A的顶部倾斜桥接到氧化锌导电元件25B的底部,从而使层叠柱减少了一个氧化锌导电元件的高度。因此,减小了避雷器的长度,并进一步改进了对地震的抵抗能力。
5.高压侧环形防护板的端部位于避雷器组件的中央,避雷器高压导体以垂直的角度伸向防护板。在其箱体的底部表面上,高压导电部件的对侧有一向外突出的凹形部分。这样的构造可以用在气体绝缘开关上。因此,可以制造一个气体绝缘开关,它可以连接到在充满绝缘气体接地的缸内垂直或水平放置的避雷器上,以保护开关抗电流冲击。
图12所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为垂直型避雷器组件。除了避雷器组件的定向以外,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一般说来与第一个实施例相类似,采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应的部件。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高压导体16在地面附近连接到高压侧线棒40上。例如,高压导体可以容易地连接到变压器41的母线棒导体42上。这意味着高压导体16可以直接连接到变压器的母线棒上,使母线棒缩短,导致造价减少。另外,它允许气体绝缘机械高度低,还有另一个优点是使变压器的安装工作容易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避雷器还可用在空气中,而不是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气体中。更进一步,不需要在一个窄小的外壳中装配避雷器组件,通过事先是在接地外壳外部装配避雷器组件,将装配后的避雷器装配到接地外壳中,并向接地外壳中注入绝缘气体,装配工作可很容易进行。
实际上,因为联接装置12由两块联接平板12A和12B组成,如前所述它们固定在一起,便有可能从外壳2的相对端面插入避雷器排20X1,20X2。这样,参考图1,避雷器排20X1装配在支持平板9上,通过绝缘圆柱体8连接到安装平板7A和端面板4A上,从图1中外壳2的右手侧插入。相类似地,避雷器排20X2装配在装配平板7B和端面板4B上,从图1的左手插入。然后将联接平板12A,12B连接在一起。这样的构造方法优点是,与避雷器排20X1,20X2在外壳2外部连接在一起,然后从其一端插入到外壳2相比,加在避雷器排20X1,20X2和联接部件12上的应力较小。
权利要求
1.一种避雷器(10),由多个平行的层叠柱(20A,20B,20C,20D)组成,每柱有多个非线性导电元件(25),由电气联接部件(27A)使各柱在电气上相连接;其特征在于一支持柱(22)平行于所述多个层叠柱(20A,20B,20C,20D)延伸,层叠柱(20A,20B,20C,20D)围绕着支持柱(22)排列,并与其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避雷器,其中所述支持柱(22)是空心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避雷器,其中所述多个层叠柱中每一个都包括绝缘垫片(26),所述多个层叠柱(20A,20B,20C,20D)中之一的至少一片绝缘垫片(26)是由绝缘材料(26C)硬连接到所述多个层叠柱(20A,20B,20C,20D)中另一个的至少一片绝缘垫片(2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的避雷器,其中所述绝缘材料(26A)与所述的绝缘柱(22)接触。
5.一种避雷器,由多个平行的层叠柱(20A,20B,20C,20D)组成,每一柱(20A,20B,20C,20D)带有多个非线性导电元件,由连接部件将各柱在电气上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平行的层叠柱(20A,20B,20C,20D)中每一个都包括绝缘垫片(26),所述多个平行层叠柱(20A,20B,20C,20D)之一的至少一片绝缘垫片(26)是由绝缘材料(26C)硬连接到所述多个层叠柱(20A,20B,20C,20D)中另一个的至少一片绝缘垫片(26)上。
6.根据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的避雷器,有四根平行的层叠柱(20A,20B,20C,20D)。
7.根据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的避雷器,其中所述多个非线性导电元件(25)中的每一个为环形,所述多个平行的层叠柱(20A,20B,20C,20D)的每一个都包括有一细长的绝缘芯(24),支持所述非线性导电元件(25)。
8.一种避雷器组件,包括根据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的避雷器(10)和容纳所述避雷器的外壳,所述外壳中充以绝缘气体。
9.一种避雷器组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何一项的避雷器,和围绕所述多个平行柱(20A,20B,20C,20D)的防护环(14A,14B,14C,14D),其中,所述防护环的第一端头与所述多个平行层叠柱(20A,20B,20C,20D)相连接,电气接头(16)与所述防护环(14A,14B,14C,14D)的第二端头相连接。
10.一种避雷器组件,包括多个避雷器(10),每一避雷器(10)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避雷器,还有至少一个另外的支持柱(21);其中,所述另外的绝缘柱(21)平行于所述避雷器(10)中每一台的所述多个层叠柱(20A,20B,20C,20D)中任何一根,所述多个避雷器(10)中至少两台的每一台的所述多个层叠柱(20A,20B,20C,20D)中的至少一根与所述另一支持柱(21)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避雷器组件,其中所述另一支持柱(21)的直径小于所述多个避雷器(10)中每一个的所述支持柱(22)的直径。
12.一种避雷器组件,包括多个平行层叠柱(20A,20B,20C,20D),每一柱(20A,20B,20C,20D)均有多个非线性导电元件(25),由联接部件(27A)将层叠柱在电气上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防护环(14A,14B,14C,14D)包围所述多个平行柱(20A,20B,20C,20D),所述防护环(14A,14B,14C,14D)的第一端头与所述多个层叠柱(20A,20B,20C,20D)相连接,电气接头(16)与所述防护环(14A,14B,14C,14D)的第二端头相连接。
13.一种避雷器组件,由第一和第二避雷器(10)组成,所述第一和第二避雷器(10)的每一个均由多个平行的层叠柱(20A,20B,20C,20D)组成,每一柱(20A,20B,20C,20D)有多个非线性导电元件(25),由联接部件(27A)在电气上连接各柱(20A,20B,20C,20D);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避雷器(10)同轴排列,由联接装置在电气上连接在一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避雷器组件,还包括一个封闭所述第一和第二避雷器(10)的外壳(2),所述外壳中充以绝缘气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避雷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避雷器(10)的所述多个层叠柱(20A,20B,20C,20D)水平延伸,在所述外壳(2)内部有一凹槽,与所述联接装置(12)配合,并在其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避雷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个避雷器(10)由一绝缘部件(8)与所述外壳连接。
17.一种避雷器组件的组成方法,所述避雷器组件有第一和第二避雷器,所述第一和第二避雷器(10)的每一个由多个平行的层叠柱(20A,20B,20C,20D)组成,每一柱(20A,20B,20C,20D)有多个非线性导电元件(25),由联接部件(27A)将各柱在电气上联接,外壳(2)封闭第一和第二避雷器;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避雷器(10)从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外壳(2);将所述第二避雷器(10)从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插入所述外壳(2);通过联接装置(12)将所述第一和第二避雷器(10)紧固在一起;密封所述外壳(2);向所述外壳(2)中充以绝缘气体。
全文摘要
一种避雷器(10),有多个平行排列的层叠柱(20A,20B,20C,20D),每柱有多个非线性导电元件(25),由导电的联接部件(27A)将各柱在电气上相互连接。柱(20A,20B,20C,20D)围绕一绝缘支持柱(22)排列,并与其接触,该柱加强了避雷器(10)的机械强度。多个此类避雷器(10)可以排列成排(20X1,20X2),由另外的绝缘支持柱(21)将避雷器(10)相互连接,避雷器(10)可以装在充以绝缘气体的外壳(2)中。
文档编号H01T4/08GK1100837SQ94108228
公开日1995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4日
发明者白川晋吾, 绵引聪史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