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耐振压紧框架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80208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电池耐振压紧框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蓄电池耐振动技术,尤其是一种蓄电池耐振压紧框架,其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
目前,铅酸蓄电池都是在电池箱体内,放置几组电极群组,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种电池的诸极群安置在电池箱体内的固定措施是在装配完工的极群组的四周,浇注两道各自封闭的熔融树脂胶,然后立即将注有熔融树脂胶的极群板组装入电池箱槽内,待半凝状的树脂胶凝固在电池箱槽壁上,靠这两道树脂胶,将极群组与电池箱槽粘接固定在一起。这种胶粘合法,往往由于树脂胶的提前凝固而粘接不牢。这种固定措施,虽然还有“穿壁焊柱”与电池箱槽间的穿壁焊接措施来补充固定。但是这种“穿壁焊柱”只是在极群组的上部中央设置,其穿壁焊接在电池箱槽壁上,犹如一悬臂梁,在电池受到振动时,极群组的下部单靠树脂胶的粘合是耐受不了剧烈振动的。这种粘合加悬臂梁式的固定方式是达不到振动实验的标准要求的(要求振动频率22Hz,振动加速度6g,振动时间20小时)。往往在实验中途被验电池的电极群组就被振脱,发生极群组与电池箱槽相对运动,以致使电池不能正常放电,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耐(防)振措施的不足,设计一种压紧框架,来代替浇注熔融的树脂胶环,使极群组不仅有横向固定的“穿壁焊柱”的固定,而且还有纵向固定于电池箱壁的压紧框架的固定。通过压紧框架的固定,使得极群组扩大了与电池箱壁和隔墙壁的接触面积,使极群组在电池箱体内上、下、左、右都与箱体壁接触,从而增加了其耐振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如下实现的研制了一种蓄电池耐振压紧框架。该框架可在事前制成。在组装蓄电池时,先把装配完工的极群组装入电池箱槽内,再将该框架压紧在每一极群的顶面中部,通过该框架的特殊结构,而将极群组固定住。这种压紧框架是以长方体形的框架为主体压紧在极群组的顶面上的。在该框架的正中央设有一倒等腰梯形缺口。该缺口是为了给蓄电池盖上的电池酸液孔塞以安装空间的。在框架的两端纵向面上各对称设有一段中央凸筋。这段中央凸筋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条沟槽。这样在该框架两纵向端面上就构成了沟槽——凸筋——沟槽的结构形式。这种沟槽结构是与蓄电池箱槽内侧壁及其所对面的长向隔墙板上的加强筋和相邻加强筋的间槽对应设置的。即框架两端的中央凸筋可插套在电池箱槽内侧壁或长向隔墙板上的相邻加强筋所形成的间槽内,而构成该间槽的两条加强筋,又可插套在框架两端面上的两条沟槽内。这种筋间插套匹配结构使得电池箱槽内侧壁和长向隔墙板与压紧框架的两纵向端面的接触面积大大地增加了,从而使该框架所压紧的极群组与电池箱槽板成一体,极群组与电池箱槽间的相对运动就不会发生了。
这种耐振压紧框架的长方体形结构可以制成“冂”形双翼板框架。该框架的带有倒等腰梯形缺口的两翼板,通过“冂”形横梁在两翼板的缺口上底面两端连接起来,同时在与两翼板的缺口下底面垂直的两翼板间设有横撑筋来稳定该“冂”形双翼板结构框架。所述的中央凸筋是设在该框架两端“冂”形横梁的纵向面上的。该凸筋的两侧也分别设有一条沟槽。这样的两条沟槽与凸筋都垂直于“冂”形横梁的顶平面。
本耐振压紧框架在组装蓄电池时,要先将装配完工的极群组装入电池箱槽内,再在极群组顶面中部浇注一层热熔胶,然后将本耐振压紧框架按筋——槽插套配合方式压装入电池箱槽内,并到达极群组的顶面中部的熔胶层,适当压紧该框架,使框架的顶平面与电池箱槽口平齐。最后再用热封粘连操作,使得蓄电池盖的热封面及其内壁上的“十”字形凸起和该框架的顶平面都被加热至溶滞状态,这样三位一体地粘连封合,更加造成了压紧框架与电池箱体熔为一体,而该框架所压粘的极群组也就与电池箱体容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耐振压紧框架,由于采用了凸筋与间槽插套匹配结构形式,又采用了“冂”形双翼板结构,使得蓄电池极群固定效果大大提高了。将本压紧框架所组装的蓄电池,按标准振动实验规定的程序充电→放电→充电→振动(频率22Hz,加速度6g,时间20小时)→放电,而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的振后放电情况与振前放电情况对比完全一样,该电池完好无损。再进行第二次振动实验循环,该电池仍然完好无损。如此周期性试验进行了7次,效果依然良好。这与只要求进行一次振动循环的标准实验规定,提高效果七倍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描述了本蓄电池耐振压紧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该压紧框架在蓄电池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1为蓄电池耐振压紧框架的立体局部剖面结构图。图1有缺口(1),中央凸筋(2),沟槽(3),顶平面(4),“冂”形双翼板(5),横撑筋(6),长方体形框架(7)。
图2为蓄电池主视半剖结构图。图2有中央凸筋(2),沟槽(3),长方体形框架(7),热封胶层(10),极群组(11)。
图3为蓄电池右视半剖结构图。图3有缺口(1),中央凸筋(2),沟槽(3),长方体形框架(7),箱体内侧壁(8),长向隔墙板(9),热封胶层(10),极群组(11),电池酸液孔塞(12)。
图4为蓄电池俯视半剖结构图。图4有缺口(1),长方体形框架(7),箱体内侧壁(8),长向隔墙板(9),极群组(1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制成一种蓄电池耐振压紧框架。该框架为“冂”形双翼板框架,其长方体形框架总体尺寸为84×32×38mm。其中缺口的上底宽度为52mm,下底宽度为42mm。中央凸筋厚5mm,长18mm。沟槽宽4mm,槽深3.5mm。与之匹配的蓄电池的箱体内侧壁上的相邻两加强筋的间槽宽为5.2mm,加强筋厚为3.8mm。
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耐振压紧框架,其特征在于该长方体形框架(7)的正中央有一倒等腰梯形缺口(1),在该框架(7)的两端纵向面上各对称设有一段中央凸筋(2),该凸筋(2)两侧分别设有一沟槽(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耐振压紧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形框架(7)可以是“冂”形双翼板(5)框架(7),所述的中央凸筋(2)是设在框架(7)两端“冂”形横梁的纵向面上的;该凸筋(2)的两侧也分别设有一沟槽(3),其(3)与该凸筋(2)都垂直于“冂”形横梁的顶平面(4);在与所述的倒等腰梯形缺口(1)的下底面垂直的两翼板(5)间,还设有横撑筋(6)。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耐振压紧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凸筋(2)以及其在框架(7)的两纵向端面上所构成的两条沟槽(3)是与蓄电池箱体内侧壁(8)和长向隔墙板(9)上对应的加强筋及其相邻加强筋的间槽相插套匹配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耐振压紧框架,其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该压紧框架采用凸筋一间槽插套匹配结构和“”形双翼板结构,增加了压紧框架与箱体槽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固定极板群组的效果,减少或杜绝了极板群组在箱体内的相对运动,使得蓄电池耐振性能大为提高,满足了DIN标准规定的耐振要求。该耐振压紧框架,设计合理,制造简单,使用方便,适合于不同型号的蓄电池耐(防)振措施之用。
文档编号H01M2/10GK2100690SQ9122175
公开日1992年4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23日
发明者王信忠, 徐波, 刘文田, 王燕敏, 袁汝琚, 杨淑芝, 刘龙章 申请人:青岛蓄电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