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真空开关和开关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复位真空开关和开关组,包括直动件(5)、基座(9)、真空灭弧室(8)、支撑件(2)、动端(1);所述真空灭弧室(8)通过支撑件(2)与基座(9)连接,支撑件(2)上设置有导向孔,真空灭弧室(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穿过导向孔将真空灭弧室(8)设置在支撑件(2)之间;与真空灭弧室的相对动端(14)连接的第一连杆(6)上套设分闸装置(3)并靠限位装置(4)限位,限位装置(4)设在支撑件(2)与真空灭弧室(8)之间的连杆上。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十分方便多台组合并用,大大提高了真空开关的适用性。
【专利说明】一种自复位真空开关和开关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开关设备【技术领域】,涉及真空开关的整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真空开关和开关组。
【背景技术】
[0002]真空开关采用真空作为灭弧介质,其分断能力高、环保性佳,在电力、采矿、石油、交通运输、军工等行业的中压配电系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驱动装置操作杆与真空灭弧室的动端连接,推/拉真空灭弧室的动端,从而压缩/拉伸波纹管使动、静触头开闭。对于瞬时故障,为保证供电的连续性,真空开关需连续完成“合闸-分闸-合闸”的重合过程,现有操动机构必须先施加拉力再施加相反的力(推力)实现,来回推拉波纹管容易使波纹管受损;而对于智能型真空开关,智能驱动装置容易受到电磁干扰,使真空开关误动、拒动几率增加,这对于多开关配合动作时序要求较高的场合,显然不能满足,这也限制了真空开关的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复位真空开关和开关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自复位真空开关,包括直动件5、基座9、真空灭弧室8、支撑件2、动端1 ;所述真空灭弧室8通过所述支撑件2与所述基座9连接,所述支撑件2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真空灭弧室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7穿过所述导向孔将所述真空灭弧室8设置在所述支撑件2之间;与所述真空灭弧室8的相对动端14连接的第一连杆6上套设分闸装置3并靠限位装置4限位,所述限位装置4设在所述支撑件2与所述真空灭弧室8之间的第一连杆6上;所述第二连杆7与所述真空灭弧室8的相对静端13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导向孔设置在支撑件2上;所述动端1固定在所述直动件5上,并与所述支撑件2相向设置;所述相对静端13和所述相对动端14设置在腔体12中构成一对触点。
[0006]优选的,所述分闸装置3为弹簧,所述限位装置4为螺母。
[0007]优选的,所述直动件5与动力装置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为永磁操动机构。
[0009]一种开关组,包括两个以上所述的自复位真空开关。
[0010]优选的,两个以上的所述的自复位真空开关采用级联方式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真空开关和开关组,只需施加一次作用力,即可完成一次重合操作,减轻了对真空灭弧室的损伤;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灭弧室不需施加驱动力自动分闸,时序配合完全靠机械结构实现,减少了对控制设备的依赖,大大提高了真空开关的动作适时准确性;而且可同时提供常开和常闭接点,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十分方便多台组合并用,大大提高了真空开关的适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真空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真空开关断开状态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真空开关闭合状态示意图左侧闭合);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真空开关闭合状态示意图右侧闭合);
[0017]图5是三组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真空开关级联应用组合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组的不意图;
[0018]其中:1---动端,2—支撑件,3—分闸装置,4—限位装置,5—直动件,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真空灭弧室,9—基座,10—超程簧,11—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真空开关,12---腔体,13---相对静端,14---相对动端;
[0019]L表示开关行程,箭头方向表示直动件的运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复位真空开关,包括直动件5、基座9、真空灭弧室8、支撑件2、动端1 ;所述真空灭弧室8通过支撑件2与基座9连接,支撑件2上设置有导向孔,真空灭弧室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穿过导向孔将真空灭弧室8设置在支撑件2之间;与真空灭弧室的相对动端14连接的第一连杆6上套设分闸装置3并靠限位装置4限位,限位装置4设在支撑件2与真空灭弧室8之间的连杆上;第二连杆7与真空灭弧室8的相对静端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导向孔设置在支撑件2上;分闸装置3为弹簧,限位装置4为螺母;动端1固定在直动件5上,并与支撑件2相向设置;相对静端13、相对动端14设置在腔体12中构成一对触点。
[0022]如图1所示,在第一稳定状态位时,右侧相对动端14顶住第一连杆,将真空灭弧室8稳定在两个支撑件2之间,而且使复位装置处于压缩状态;动力装置对直动件5施加如图—方向的驱动力时,右侧相对动端14离开第一连杆,分闸装置3弹簧)释放,克服真空灭弧室8自闭力带动第一连杆向右运动使真空灭弧室8的相对动端14与相对静端13分离,此为开关的瞬时状态,如图2所示;运动到预设位移L开关行程)时,限位装置4螺母)刚好顶住支撑件2,从而使真空灭弧室8的相对动端14止位;直动件5继续运动,左侧动端1顶住第二连杆,驱使真空灭弧室8向右运动,同样由于限位装置4螺母)的作用,真空灭弧室8的相对动端14向左运动,同时分闸装置3弹簧)压缩,当真空灭弧室8的相对动端14与相对静端13完全接触时,左侧动端1装设的超程簧10压缩减缓第二连杆的运动,同时为真空灭弧室8提供触头压力,使真空灭弧室8的相对动端14与相对静端13紧密接触;左侧动端1运动到位,动力装置停止驱动,将直动件5稳定在这个位置,即为第二稳定状态,如图3所示;同样的,在如图3的左侧闭合状态下,动力装置向直动件5施加如图4所示方向的驱动力,经如图2所示的瞬时状态最终达到如图4所示的右侧闭合状态第一稳定状态)。动力装置施加同一方向的驱动力,即可使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开关完成“合-分-合”的状态转换,视为“自复位”。支撑件2和动端1可设置触头,则支撑件2与动端1之间、动端1与真空灭弧室8之间、真空灭弧室8内的相对动端14、相对静端13之间共可构成三对触点,在直动件5运动时,可同时完成三对触点的转换;本实用新型结构也可三组甚至多组联动,构成开关组,完成三相九对触点甚至更多对触点的同时转换,如图5所示。
[0023]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0024]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真空开关和开关组,只需施加一次作用力,即可完成一次重合操作,减轻了对真空灭弧室的损伤;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灭弧室不需施加驱动力自动分闸,时序配合完全靠机械结构实现,减少了对控制设备的依赖,大大提高了真空开关的动作适时准确性;而且可同时提供常开和常闭接点,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十分方便多台组合并用,大大提高了真空开关的适用性。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复位真空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动件(5)、基座(9)、真空灭弧室(8)、支撑件(2^动端(1);所述真空灭弧室(8)通过所述支撑件(2)与所述基座(9)连接,所述支撑件(2)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真空灭弧室(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7),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7)穿过所述导向孔将所述真空灭弧室(8)设置在所述支撑件(2)之间;与所述真空灭弧室(8)的相对动端(14)连接的第一连杆(6)上套设分闸装置(3)并靠限位装置(4)限位,所述限位装置(4)设在所述支撑件(2)与所述真空灭弧室(8)之间的第一连杆(6)上;所述第二连杆(7)与所述真空灭弧室(8)的相对静端(13)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导向孔设置在支撑件(2)上;所述动端(1)固定在所述直动件(5)上,并与所述支撑件(2)相向设置;所述相对静端(13)和所述相对动端(14)设置在腔体(12)中构成一对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真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闸装置(3)为弹簧,所述限位装置(4)为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真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动件(5)与动力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复位真空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永磁操动机构。
5.一种开关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自复位真空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组,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的所述的自复位真空开关采用级联方式连接。
【文档编号】H01H33/66GK204257490SQ201420787077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2日
【发明者】魏贞祥, 杨福荣, 潘新华, 张中印 申请人:北京博瑞莱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