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9166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内、外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部、底部、连接顶部与底部的两侧部及形成于顶部、底部与两侧部之间的一对接孔,所述内金属壳体为一件式结构,所述内金属壳体包括套设于绝缘本体上的主体框,所述主体框为360度全包围绝缘本体,所述外金属壳体为纵长筒状结构,所述外金属壳体套设于内金属壳体外侧并与内金属壳体接触,内、外金属壳体组成的双层电磁屏遮蔽结构,改善了对外部电磁波的遮蔽效果,提升电连接器的高频信号传输性能。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频性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大量数据的快速传输的需求日益高涨,相应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规格也必须随之提升,电子设备上的电连接器必须提高传输信号的频率以应对。由于高频信号极易受到周遭环境变数所干扰而导致信号不良,因此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的设计与制造标准也随之提高。
[0003]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台湾专利第M484822号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两组导电端子,位于该两组导电端子间的一金属片及包裹绝缘本体的一金属壳体,金属外壳具有电磁屏蔽作用,使得电连接器所传输信号的电磁波不与外部的电磁波相互干扰,然而,该金属壳体为单层电磁屏遮蔽结构,对于外部电磁波的遮蔽效果并不完善,且金属壳体的结构强度略低,降低了电连接器的高频信号传输性能及缩短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0004]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高频性能的电连接器。
[0006]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内、外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部、底部、连接顶部与底部的两侧部及形成于顶部、底部与两侧部之间的一对接孔,所说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及固定于绝缘块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延伸入对接孔内的接触部,所述内金属壳体为一件式结构,所述内金属壳体包括套设于绝缘本体上的主体框,所述主体框为360度全包围绝缘本体,所述外金属壳体为纵长筒状结构,所述外金属壳体套设于内金属壳体外侧并与内金属壳体接触。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孔设于对接部上,所述主体框包裹在基部上。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与底部的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凹部及位于第一凹部前方的若干开孔,所述两侧部分别设有限位孔,所述内金属壳体包括自主体框上下端向前延伸的一对遮蔽片及自主体框的左右端向前延伸的一对抵压弹片,所述遮蔽片与抵压弹片相互间隔开,所述遮蔽片收容于第一凹部内,所述遮蔽片具有自开孔凸伸入对接孔的弧形抵接片,所述抵压弹片压靠在侧部外表面,所述抵压弹片具有自限位孔凸伸入对接孔的弧形抵压片。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片具有向前延伸的若干弹性臂,所述抵接片设于弹性臂前端,所述弹性臂设有位于抵接片后方的接触片,所述弹性臂具有因形成接触片留下的冲压孔,所述接触片侧向观察为“ >”形,所述接触片的一端与冲压孔的前边缘相连,另一端向上或向下凸出于弹性臂而与外金属壳体接触。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凹部及连接第二凹部与对接孔的若干端子槽,所述第二凹部是自第一凹部朝对接孔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接触部部分收容于端子槽内,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收容于第二凹部内以阻止接触部接触内金属壳体的绝缘片。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下端子模组,每一端子模组包含一绝缘块及固定于绝缘块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设有向前凸伸出绝缘块的所述接触部及向后凸伸出绝缘块的焊接脚,所述基部后端凹设有上、下固定孔及位于上、下固定孔之间的水平间隔板,所述上、下端子模组分别向前插接于对应上、下固定孔内。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块包括呈台阶构造的前段、中间段及后段,所述前段插接于上、下固定孔内,所述中间段向后凸伸出绝缘本体,所述主体框还包裹中间段,所述后段向后凸出主体框并向前抵压主体框。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位于上、下端子模组之间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包括埋设于间隔板内的前片体及自前片体向后凸出于绝缘本体的后片体,所述后片体被夹持在两绝缘块之间,所述后片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侧凸出的弹性片,弹性片与内金属壳体抵接。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线缆及连接导电端子与线缆的内置电路板,所述内置电路板表面设有与导电端子焊接的金属片,所述端子模组的左右两端具有向后延伸的上下两对抵压臂,所述内置电路板被夹持在两对抵压臂之间。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压臂外侧设有朝向内置电路板的L形收容槽,所述外金属壳体包括括顶壁、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及底壁与两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向后延伸的两对尾部,所述尾部一一遮盖抵压臂,尾部设有自一侧缘向内侧弯折延伸入收容槽内的水平接地片,接地片与内置电路板上的金属片接触。
[001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内金属壳体为一件式结构,所述内金属壳体包括套设于绝缘本体上的主体框,所述主体框为360度全包围绝缘本体,所述外金属壳体为纵长筒状结构,所述外金属壳体套设于内金属壳体外侧并与内金属壳体接触,电连接器具有由内、外金属壳体组成的双层电磁屏遮蔽结构,改善了对外部电磁波的遮蔽效果,提升电连接器的高频信号传输性能,同时大幅度加强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外金属壳体及内置电路板分离开的立体分解图,显示绝缘本体与内金属壳体配合。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端子模组及外金属壳体分离开的立体分解图,显示内置电路板与金属片配合。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内、外金属壳体及内置电路板分离开的立体分解图,显示绝缘本体与端子模组配合。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是一个支持高频信号传输的插头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0、一金属片20、两端子模组30、两绝缘片40、一内置电路板50、一内金属壳体60、一外金属壳体70及线缆(未图示)。端子模组20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10内,内置电路板50与线缆焊接,使线缆与端子模组30电性连接,内金属壳体60套设于绝缘本体10与端子模组30上,外金属壳体70套设于内金属壳体60与端子模组30上。
[0027]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凸伸的对接部12,绝缘本体10同时还包括顶部13、底部14及连接顶部13与底部14的相对两侧部15。对接部12设有形成于顶部13、底部14与两侧部15之间的一对接孔120,用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孔120上下对称。顶部13与底部14的表面分别设有一第一凹部131、一第二凹部132、若干卡扣块133,第二凹部132是自第一凹部131进一步向对接孔120方向凹陷形成。
[0028]顶部13与底部14分别设有贯穿的若干开孔134、端子槽135,开孔134分别与第一凹部131贯通,端子槽135分别与第二凹部132贯通。顶部13与底部14上的开孔134各自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行,顶部13与底部14上的端子槽135也各自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行,开孔134位于端子槽135的前方并前后间隔开。顶部13与底部14还设有位于第一凹部131内的卡扣块136,卡扣块136具有朝后的倾斜面,卡扣块136位于端子槽135的后方。两侧部15分别设有贯穿的限位孔151,开孔134、端子槽135及限位孔151均与对接孔120贯通。
[0029]基部11后端设有上、下固定孔111、112及将上、下固定孔111、112隔开的一水平间隔板113,上、下固定孔111、112同时形成在顶部13、底部14与两侧部15之间。基部11还设有位于对接孔120与上、下固定孔111、112之间的一间隔墙114,间隔墙114设有连接对接孔120与上、下固定孔111、112的上下两排槽道115。顶部13与底部14还分别设有与上、下固定孔111、112相贯通的若干扣持孔138。
[0030]金属片20为水平板状结构,其包括埋设于绝缘本体10间隔板113内的前片体21及向后凸出于绝缘本体10的后片体22,后片体22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侧凸出的弹性片23,后片体22后端还设有一方形缺口 24。
[0031]端子模组30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下端子模组31、32,每一端子模组30包含一绝缘块33及固定于绝缘块33上的若干导电端子34,绝缘块33包括前段331、中间段332、后段333及自后段333左右两端向后凸伸的一对抵压臂334,前段331、中间段332、后段333三者呈台阶构造。前段331与中间段332外表面设有若干扣持块335。抵压臂334外侧设有朝向内置电路板50的L形收容槽336。
[0032]每一导电端子34包括埋设于绝缘块33内的固定部(未图示)、自固定部向前凸伸出前段331的弧形接触部341及自固定部向后凸伸出后段333的焊接脚342,焊接脚342位于抵压臂334之间,各端子模组30的接触部341、焊接脚342各自沿左右方向排列为一排,上、下端子模组31的接触部341、焊接脚342 —一上下对齐,两端子模组30的导电端子34排列顺序相反,使得电连接器100支持正反插。
[0033]上、下端子模组31、32的绝缘块33的前段331向前插接于绝缘本体10上、下固定孔111、112内,中间段332向后凸出于绝缘本体10,接触部341经由槽道115进入对接孔120内,并且部分进入端子槽135内,金属片20的后片体22被夹持在端子模组30的两绝缘块33之间,使得金属片20位于上端子模组31与下端子模组32的导电端子34之间,降低上、下端子模组31、32间的信号干扰,弹性片23向外侧凸出于端子模组30与内金属壳体60抵接,形成接地回路。
[0034]两绝缘片40 —一收容于绝缘本体10第二凹部132内,遮盖在端子槽135外部,限制了导电端子34接触部341的移动范围。
[0035]内置电路板50前部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一排金属片(未图示)及向前凸出的凸出部51,内置电路板50后部用以与线缆焊接在一起,导电端子34的焊接脚342与金属片一一焊接在一起,凸出部51进入金属片20缺口 24内并夹持在端子模组30的两绝缘块33之间,两绝缘块33分别设有收容凸出部51的凹槽35,内置电路板50被夹持两绝缘块33的抵压臂334之间,内置电路板50同时遮盖收容槽336。
[0036]内金属壳体60为一件式结构,结构强度高,其包括筒状的主体框61、自主体框61上下端向前延伸的一对遮蔽片62及自主体框61左右端向前延伸的一对抵压弹片63,沿前后方向观察,主体框61为椭圆形,遮蔽片62与抵压弹片63间隔开,主体框61与遮蔽片62分别设有若干卡扣孔611、621及向外侧凸出的悬臂612、622,遮蔽片62具有向前延伸的若干弹性臂623,弹性臂623设有一弧形抵接片624及位于抵接片624后方的一接触片625,弹性臂623具有因形成接触片625留下的冲压孔626,侧向观察,接触片625为“ >”形,接触片625的一端与冲压孔626的前边缘相连,另一端向上或向下凸出于弹性臂623。抵压弹片63具有向内侧凸出的弧形抵压片631。
[0037]主体框61套设在绝缘本体10的基部11及端子模组30绝缘块33的中间段332上,中间段332外表面的扣持块335卡扣于主体框61的卡扣孔611内,后段333向后凸出于主体框61并向前抵靠在主体框61上,共同限制主体框61向后移动,金属片20的弹性片23抵压在主体框61上,使金属片20与内金属壳体60形成接地回路。
[0038]遮蔽片62收容于绝缘本体10第一凹部132内,同时遮盖在绝缘片40上,绝缘片40可以阻止导电端子34接触部341与遮蔽片62接触,绝缘本体10上的卡扣块133卡扣于遮蔽片62卡扣孔611内,抵接片624自开孔134进入对接孔120内,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接触,抵压弹片63压靠在绝缘本体10侧部15外表面,抵压片631自限位孔151进入对接孔120内,也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内金属壳体60组装容易、简便,降低生产成本,且能可靠的将绝缘本体10与端子模组30结合在一起,加强了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强度。
[0039]外金属壳体70为一纵长筒状结构,其包括顶壁71、底壁72、连接顶壁71与底壁72的两侧壁73,外金属壳体70包裹在内端子模组30的后段333与内金属壳体60上,内金属壳体60上的接触片625、悬臂612、622分别与金属壳体60接触在一起。顶壁71及底壁72与两侧壁73的连接处设有向后延伸的两对尾部74,尾部74 —一遮盖在端子模组30抵压臂334上,尾部74侧缘具有向内侧弯折延伸入收容槽336内的水平接地片75,接地片75与内置电路板50上的金属片接触,两者形成接地回路。综上所述,金属片20、内置电路板50、内金属壳体60、外金属壳体70及线缆之间电性连接而形成整体的接地回路,使电连接器100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
[0040]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由于设置有内、外金属壳体60、70,组成双层电磁屏遮蔽结构,且遮蔽结构为360度全包围,改善了对外部电磁波的遮蔽效果,提升电连接器100的高频信号传输性能,同时大幅度加强电连接器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
[0041]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及包覆绝缘本体的内、外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部、底部、连接顶部与底部的两侧部及形成于顶部、底部与两侧部之间的一对接孔,所说端子模组包括绝缘块及固定于绝缘块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延伸入对接孔内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金属壳体为一件式结构,所述内金属壳体包括套设于绝缘本体上的主体框,所述主体框为360度全包围绝缘本体,所述外金属壳体为纵长筒状结构,所述外金属壳体套设于内金属壳体外侧并与内金属壳体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孔设于对接部上,所述主体框包裹在基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与底部的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凹部及位于第一凹部前方的若干开孔,所述两侧部分别设有限位孔,所述内金属壳体包括自主体框上下端向前延伸的一对遮蔽片及自主体框的左右端向前延伸的一对抵压弹片,所述遮蔽片与抵压弹片相互间隔开,所述遮蔽片收容于第一凹部内,所述遮蔽片具有自开孔凸伸入对接孔的弧形抵接片,所述抵压弹片压靠在侧部外表面,所述抵压弹片具有自限位孔凸伸入对接孔的弧形抵压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片具有向前延伸的若干弹性臂,所述抵接片设于弹性臂前端,所述弹性臂设有位于抵接片后方的接触片,所述弹性臂具有因形成接触片留下的冲压孔,所述接触片侧向观察为“ ? ”形,所述接触片的一端与冲压孔的前边缘相连,另一端向上或向下凸出于弹性臂而与外金属壳体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第二凹部及连接第二凹部与对接孔的若干端子槽,所述第二凹部是自第一凹部朝对接孔方向凹陷形成,所述接触部部分收容于端子槽内,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收容于第二凹部内以阻止接触部接触内金属壳体的绝缘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固定在一起的上、下端子模组,每一端子模组包含一绝缘块及固定于绝缘块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设有向前凸伸出绝缘块的所述接触部及向后凸伸出绝缘块的焊接脚,所述基部后端凹设有上、下固定孔及位于上、下固定孔之间的水平间隔板,所述上、下端子模组分别向前插接于对应上、下固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包括呈台阶构造的前段、中间段及后段,所述前段插接于上、下固定孔内,所述中间段向后凸伸出绝缘本体,所述主体框还包裹中间段,所述后段向后凸出主体框并向前抵压主体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位于上、下端子模组之间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包括埋设于间隔板内的前片体及自前片体向后凸出于绝缘本体的后片体,所述后片体被夹持在两绝缘块之间,所述后片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侧凸出的弹性片,弹性片与内金属壳体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线缆及连接导电端子与线缆的内置电路板,所述内置电路板表面设有与导电端子焊接的金属片,所述端子模组的左右两端具有向后延伸的上下两对抵压臂,所述内置电路板被夹持在两对抵压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臂外侧设有朝向内置电路板的I形收容槽,所述外金属壳体包括括顶壁、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所述顶壁及底壁与两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向后延伸的两对尾部,所述尾部一一遮盖抵压臂,尾部设有自一侧缘向内侧弯折延伸入收容槽内的水平接地片,接地片与内置电路板上的金属片接触。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4205157SQ201420585115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0日
【发明者】冯云, 赖中元 申请人: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