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涉及插座【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插座在用于手机充电时,手机放置在地上造成的电源线易折断的问题,同时该插座可以防止儿童碰触插座造成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在插口的下方设有一端盖,端盖的安装端置于滑轨的滑道中,并在端盖的安装端设有滚轮,当端盖置于水平状态时,可在端盖上放置处于充电状态的手机,此时手机电源线不会过度弯折,避免了手机电源线的折断;且手机卡在两夹板之间,固定牢靠;当端盖处于竖直状态时,端盖扣在插孔上,避免了儿童手指触摸到插孔中。端盖的设置,同时增加了整个插座的美观性。
【专利说明】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
【背景技术】
[0002]插座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电器元件,在插座上设置插孔,用于接通电器元件。现有的插座造型简单,美观性不是很强。当需要对手机等数码产品进行充电时,需要将手机充电器的插头插在插座的插孔中,将手机放在地板上或放在凳子上,此时手机电源线会呈现过渡弯折的状态,长期弯折会造成数据线的折断,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用于解决现有插座在用于手机充电时,手机放置在地上造成的电源线易折断的问题,同时该插座可以防止J L童碰触插座造成安全事故。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安装部、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插座本体构成插座的基体,在所述插座本体的后侧设有安装部,插座通过安装部镶嵌并固定在墙体中,在所述插座本体的前侧设有若干面板,在每一所述面板上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其特征是,在每一面板下方的插座本体上设有一凹槽,在每一所述凹槽中固定有一 ”形的中空结构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内腔为”形的滑道,在每一所述滑道中滚动安装有一对滚轮,两所述滚轮分别设置在一轮轴的两端并与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轮轴上固定或转动安装有一整体成方形的端盖,所述端盖的自由端穿过对应滑轨前部的通孔后向外延伸,所述端盖自由端的末端为扣合部,且所述扣合部与端盖成一钝角夹角,当所述端盖处于竖直状态时扣合部扣在插座本体前上部的边棱上;在与面板相对的所述端盖的表面上设有一对条状的夹板,所述夹板的安装端固定在端盖上,两所述夹板的自由端向内侧倾斜围成夹持手机的空间,且所述夹板的自由端具有一定的弹性;
[0005]在所述插座本体上还设有若干USB电源接口。
[0006]进一步地,在每一所述端盖的自由端设有一容成人手指插入的豁口。
[0007]进一步地,在背对面板的每一所述端盖的一表面上设有一箭头形的突起。
[0008]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的直径与滑道的高度相适应。
[0009]进一步地,在背对面板的每一所述端盖的一表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
[0010]进一步地,所述插座本体的边棱做圆角处理。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在插口的下方设有一端盖,端盖的安装端置于滑轨的滑道中,并在端盖的安装端设有滚轮,当端盖置于水平状态时,可在端盖上放置处于充电状态的手机,此时手机电源线不会过度弯折,避免了手机电源线的折断;且手机卡在两夹板之间,固定牢靠;当端盖处于竖直状态时,端盖扣在插孔上,避免了儿童手指触摸到插孔中。端盖的设置,同时增加了整个插座的美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图之一;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图之二;
[0016]图5为端盖与滑轨的配合示意图之一;
[0017]图6为端盖与滑轨的配合示意图之二 ;
[0018]图7为端盖与滑轨的配合示意图之三;
[0019]图8为端盖的示意图;
[0020]图9为手机与端盖的配合示意图;
[0021]图中:1插座本体,11面板,2安装部,3USB电源接口,4端盖,41豁口,42突起,43滚轮,44扣合部,51第一插孔,52第二插孔,6滑轨,61通孔,62滑道,7夹板,8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插座本体1、安装部2、USB电源接口 3、端盖4、滑轨6和夹板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插座本体I为插座的基体结构,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方形空腔结构。在插座本体的背面设有安装部2,安装部为方形的塑料件,安装部镶嵌在墙体中,实现插座的固定。也可在安装部上设置螺纹孔,通过螺钉将插座安装在墙体上。在插座本体的前面设有若干面板11,每一面板上均设有第一插孔51和第二插孔52,第一插孔为两孔插孔,第二插孔为设有接地插孔的三孔插孔。在插座本体的一侧设有若干USB电源接口 3,增加了手机的充电方式。在每一面板的下部设有一形的滑轨6,如图4至图6所示,滑轨为空腔结构,在插座本体的底部设有若干方形的凹槽,滑轨插放在对应的凹槽中并固定在凹槽中。在每一滑轨的前部设有一通孔61,该通孔贯穿滑轨的前端面和滑轨的上端面。滑轨的内腔为滑道62,且滑轨的内腔为与滑轨外形形状相同的“l”形。滑轨可以单独注塑得到,也可以与插座本体一体成型得到。
[0024]在滑轨的滑道中设有一对滚轮43,两滚轮通过一轮轴连接在一起,滚轮可在滑道中滚动,且滑道的高度与滚轮的直径相适应。在轮轴上转动安装或固定安装有一端盖4,且端盖介于两滚论之间。如图8所示,端盖整体为方形的塑料片,端盖的安装端固定或与轮轴转动安装,端盖安装端的一部分置于滑道中。通过推拉端盖可以带动滚轮在滑道中的滚动,进而实现端盖位置的调整;端盖的自由端穿过滑轨上的通孔后伸出滑道并向外延伸,如图5所示,端盖的下表面与通孔的下侧接触,此时,端盖处于水平状态,可在端盖上放置手机等物品;此时端盖的安装端置于滑道中,形成对端盖的支撑。如图6所示,向外侧(左侧)拉动端盖,滚轮在滚道中转动,当滚轮接近滑道的上部时,绕轮轴转动端盖使得端盖处于倾斜状态。如图7所示,继续转动端盖,使得端盖处于竖直状态,此时,端盖的上表面与通孔的上侧接触配合。如图3所示,端盖盖在对应的面板上,并盖住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此时可避免儿童的手触摸到插孔中。端盖自由端的末端为扣合部44,扣合部与端盖自由端成一钝角夹角,扣合部的设置使得端盖的自由端形成一个“钩状”,端盖处于竖直状态时,通过扣合部扣在插座本体前上部的边棱上,实现端盖与插座本体的相对固定。当需要将端盖置于水平状态时,将扣合部从插座本体前上部的边棱上掰下即可。扣合部与插座本体的前上部之间具有一定的压力,使得扣合部可以在自由状态下紧紧扣在插座本体上。
[0025]为便于将端盖从插座本体上取下,在端盖的自由端设有豁口 41,豁口的设置可以便于成人手指的插入。成人将手指放在豁口处,向外侧掰动端盖即可。如图5至图8所示,在端盖的上表面(与插座本体上的面板相对的一面)上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夹板7,夹板为条状的塑料板,夹板可与端盖一体成型,每一端盖上的两夹板成对设置,两夹板的安装端与端盖垂直设置,夹板的自由端与安装端具有一定的钝角夹角,两夹板的自由端向中间靠拢,两夹板之间形成放置手机的空间。如图9所示,放置手机时,首先使手机的一侧面与其中一夹板的内侧面接触配合,此时手机处于倾斜状态,然后将手机的另一侧面缓缓压入夹板的内侧。将手机置于两夹板之间后,手机处于水平状态,两夹板微变形,夹板的自由端向外侧倾斜。在端盖的下表面设有箭头形的突起42,突起由若干横条排列而成。突起的设置,可以指示滑动端盖时的方向,并能增大接触端盖时的摩擦力。
[0026]为增加端盖的强度,在背对面板的每一所述端盖的一表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为进一步增加插座的美观性,插座本体的边棱做圆角处理。
【权利要求】
1.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安装部、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插座本体构成插座的基体,在所述插座本体的后侧设有安装部,插座通过安装部镶嵌并固定在墙体中,在所述插座本体的前侧设有若干面板,在每一所述面板上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其特征是,在每一面板下方的插座本体上设有一凹槽,在每一所述凹槽中固定有一“L”形的中空结构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内腔为“L”形的滑道,在每一所述滑道中滚动安装有一对滚轮,两所述滚轮分别设置在一轮轴的两端并与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轮轴上固定或转动安装有一整体成方形的端盖,所述端盖的自由端穿过对应滑轨前部的通孔后向外延伸,所述端盖自由端的末端为扣合部,且所述扣合部与端盖成一钝角夹角,当所述端盖处于竖直状态时扣合部扣在插座本体前上部的边棱上;在与面板相对的所述端盖的表面上设有一对条状的夹板,所述夹板的安装端固定在端盖上,两所述夹板的自由端向内侧倾斜围成夹持手机的空间,且所述夹板的自由端具有一定的弹性; 在所述插座本体上还设有若干USB电源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其特征是,在每一所述端盖的自由端设有一容成人手指插入的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其特征是,在背对面板的每一所述端盖的一表面上设有一箭头形的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其特征是,所述滚轮的直径与滑道的高度相适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其特征是,在背对面板的每一所述端盖的一表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动盖式多功能墙体内嵌插座,其特征是,所述插座本体的边棱做圆角处理。
【文档编号】H01R13/514GK204088803SQ20142054286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9日
【发明者】杨海波 申请人:济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