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08839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漆包线的涂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本实用新型上设有对每头行线进行多道涂漆的涂漆模具以及向涂漆模具供应漆液的供漆装置,各涂漆模具在其模孔轴向上呈平行且水平布置,第一道和最后一道涂漆工序处涂漆模具的进线口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漆液的容纳盒;所述容纳盒上具备供待涂漆铜线通过的进线端和出线端,进线端和出线端的布置位置低于容纳盒内漆液的最大容纳高度;各容纳盒的进线端和出线端轴线与对应的涂漆模具进线口轴线同轴布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容纳盒作为铜线的预备涂覆单元,有效保证了漆包线在涂漆工艺处的涂漆稳定性,确保漆包线自身的良好漆膜涂覆效果。
【专利说明】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漆包线涂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漆包线加工时的良好涂漆效果的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漆包线是由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等工艺制成。在传统漆包线制作工艺中,模具法涂漆是最为广泛使用的涂漆工艺。模具法涂漆使用涂漆模具构成固定模具;在进行模具法涂漆时,在涂漆模具之前布置出漆口,且该出漆口位于待涂漆铜线的行进路径处,漆液由漆箱内经过漆泵泵至出漆口处。铜线在高速行进时,首先经过上述出漆口,在漆液的不断供应和铜线的高速行进力下,其表层被均匀裹覆一层漆液。夹带漆液的铜线再经过涂漆模具的模孔,从而依靠涂漆模具内模孔处预定的通行孔径来刮除多余漆液,以实现基于铜线的指定厚度的漆液涂覆效果。被涂漆模具的模孔截取下来的多余漆液,由涂漆模具的大口径端也即接近出漆口的一端端部溢出,沿机架回流至回漆通道,并最终过滤和返流至漆箱内以二次利用。由于模具法涂漆能根据不用的线规和裸铜线的屈服强度来选择对应模孔尺寸的模具,其涂膜厚度可控而精度高,极为符合目前普遍使用的高速漆包机的高效率工作需求。
[0003]随着社会生产的日渐快节奏,模具法涂漆被愈加广泛的使用,然而,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也开始慢慢凸显出来:由于在使用模具法涂漆进行涂漆操作时,铜线是持续高速行进并需要不断的在出漆口夹裹漆液的,也就是说,整个输漆通道对于出漆口的源源不断的漆液供给至关重要。由于偶而存在的调整漆泵供漆阀门时的漆压波动乃至部分氧化皮等异物可能瞬时堵塞输漆通道,往往导致输漆通道内出现无漆或少漆段。反映在出漆口时,即会产生某段铜线裹漆过少甚至无法顺利裹漆的状况,进而导致该段铜线经过涂漆模具时,出现铜线未涂漆或产生其他涂漆不良现象。而且由于上述漆压波动和堵塞现象是瞬间发生,后续的铜线又会正常裹漆,而该问题段的铜线则会马上进入下一道操作工序,因此上述问题极难发现,导致后续产品的使用隐患性极大,进而对企业的产品信誉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实用的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其可有效保证漆包线在涂漆工艺处的涂漆稳定性,确保漆包线自身的良好漆膜涂覆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所述涂漆设备上设有对每头行线进行多道涂漆的涂漆模具以及向涂漆模具供应漆液的供漆装置,各涂漆模具在其模孔轴向上呈平行且水平布置,第一道和最后一道涂漆工序处涂漆模具的进线口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漆液的容纳盒;所述容纳盒上具备供待涂漆铜线通过的进线端和出线端,进线端和出线端之间的长度不小于20皿;所述进线端和出线端的布置位置低于容纳盒内漆液的最大容纳高度;各容纳盒的进线端和出线端轴线与对应的涂漆模具进线口轴线同轴布置。
[0007]容纳盒与涂漆模具的进线口连通布置;所述供漆装置至少包括布置于涂漆模具进线口处的出漆口,所述出漆口外形呈中空圆柱状构造且其中空内腔构成连通外部漆箱的输漆通道,出漆口的出漆端位于铜线的行进路径处;所述出漆口位于容纳盒所围合而成的空间区域内,容纳盒盒底预留有供出漆口穿过的通孔。
[0008]所述容纳盒的进线端和出线端所处侧壁为棉质板或毛毡板。
[0009]容纳盒进线端和出线端之间的长度为25?30臟。
[0010]所述容纳盒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为沿所对应的侧壁凹设的凹槽状构造,容纳盒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的槽底呈现弧形面状且其弧面状槽底的轴线位于铜线的行进路径处。
[0011]容纳盒还包括夹板,所述夹板至少位于出线端所在侧壁的两侧处并夹持该侧壁布置,夹板底部固接于容纳盒盒底处且其高度低于容纳盒的进线端和出线端高度,侧壁与夹板间构成插接式的可拆卸配合。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在目前的模具法涂漆的基础上,通过第一道涂漆工序和最后一道涂漆工序处的容纳盒的设置,从而使其成为布置于涂漆模具之前的预备涂漆部件,进而确保待涂漆铜线的高质量漆层涂覆效果。正常情况下,待涂漆铜线经过出漆口被裹覆漆液,随之再经由容纳盒,最后进入涂漆模具内实现多余漆液刮除效果,此时容纳盒的不产生额外作用。而当因调整供漆阀门时的漆压波动乃至氧化皮等异物的瞬时堵塞并产生涂漆不良的现象时,待涂漆铜线虽然不再由出漆口获得漆液,然而当其必然的经过盛满漆液的容纳盒时,同样仍会达到漆液的铜线表面裹覆效果,进而完全杜绝目前因调整供漆阀门时的漆压波动乃至氧化皮等异物的瞬时堵塞并产生涂漆不良的现象。
[0014]2)、容纳盒的漆液获取通道,可以是专门设置外部供漆组件,而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容纳盒囊括出漆口和涂漆模具的进线口。也就是说,此时容纳盒的漆液获取方式,一方面可得自出漆口的多余溢出漆液,也可来自涂漆模具进线口处铜线上的多余被刮除的漆液。其漆液溢出后首先进入涂漆盒内,从而优先保证涂漆盒的漆液液面高度,溢出涂漆盒的部分漆液再经过传统的回漆通道并最终过滤和返流至漆箱内以重复利用,其使用成本更低。容纳盒底部的通孔布置,为出漆口的通行提供了避让空间,通孔或为口径与出漆口直径一致的圆孔状,或为可一次囊括多个出漆口的长度方向平行多个出漆口的布置方向的腰形孔状,以实现出漆口与容纳盒间的互不干涉为准,此处就不再赘述。
[0015]区别于传统的漆液回流路径,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回流漆液的二次利用,不但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保证了对于容纳盒内漆液的源源不断的供给功能。同时,原本“悬空”的仅依靠铜线高速行进而带动漆液进行涂覆的工作流程,转变为铜线在经过出漆口后,始终处于“饱和”的漆液环境中行进,最终进入涂漆模具内,铜线的表面漆液涂覆效果显然更佳。
[0016]3)、棉质板或毛毡板的采用,利用其自身的毛细作用。一方面利用其作为堤坝,而保证对于容纳盒内漆液高度的保持效果。同时,在铜线经过上述侧壁时,还可起到对于铜线的表面涂刷作用,从而增加漆液与铜线表面的浸润涂覆效果,确保其漆层的均匀涂覆性和附着性,一举多得。
[0017]4)、容纳盒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可设置成凹槽状结构,以便于后期的铜线换线操作。每当需要进行铜线换线时,直接通过将铜线沿容纳盒的凹槽状进线端和出线端放入,再穿过相应的涂漆模具即可,从而避免了孔式进线端和出线端所带来的多次繁复穿设状况,其换线效率显然更高。由于漆液的自身粘度,也不至于沿上述凹槽过多流出,从而也就保证了容纳盒内的漆液始终处于既定的漆液高度处;尤其是使用棉质或毛毡材料构成侧壁时,无论进线端和出线端为槽状还是孔状,由于自身的毛细现象和漆液自身粘度彼此作用,其内漆液高度的保持效果尤为明显。
[0018]5)、可插接式的侧壁结构,保证了容纳盒乃至涂漆模具的安装便捷性。由于传统涂漆模具的阶梯轴状构造,在维护更换时,往往需要沿其相对于机架的插接方向反向拔出,再更换新的涂漆模具。通过上述改进,在需要进行涂漆模具更换时,直接拔出容纳盒的相应侧壁,即可进行相应模具的取出和维护操作,无需整个的拆卸容纳盒,之后再插回侧壁即可,其操作极为方便快捷。
[0019]6)、如何采用适合长度的容纳盒,以进一步确保铜线在漆液中的整体滞留时间,对于提升铜线的表面漆液涂覆效果尤为重要。此处以合适长度的容纳盒,实现了即使漆液粘附度较差,也能够以铜线在容纳盒内的长行程来确保漆液对于铜线表面的可靠涂覆功能。当然,如结合前述的棉质或毛毡材料的侧壁,容纳盒长度则可相应缩短,以确保漆液可靠粘附效果的同时,更便于生产线的正常布局,从而避免容纳盒过长而产生与漆包机机架上其余部件的安装干涉状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2-4为容纳盒的三种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立体图;
[0022]图5为图3结构的工作结构剖视图。
[0023]图中标号与部件对应关系如下:
[0024]£1-铜线卜漆包机(3-底漆涂漆区(1-表层漆涂漆区
[0025]10-涂漆模具
[0026]20-容纳盒21-侧壁22-夹板203-进线端20卜出线端
[0027]30-出漆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便于理解,此处举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具体实施结构,并对其工作流程作以下阐述:
[0029]图5中,实线箭头为铜线£1的行进方向,虚线箭头为出漆口 30的进漆方向;容纳盒20的进线端203和出线端206所处位置如图2-5所示;底漆涂漆区0和表层漆涂漆区(1布置位置如图1所示。
[003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结构如图1-5所示,包括布置于漆包机6处支座上的阶梯筒状的涂漆模具10,涂漆模具10的大端位于其进线口所在端,各涂漆模具10为多个且沿其径向平行均布设置。根据各道漆层所需涂漆步数的不同,相应的各工序所用的涂漆模具10数目也都各不相同。图1结构所采用的四头卧式高速漆包机中,在第一道涂漆工序也即底漆涂漆区^所在的五个涂漆模具10的同端处加装方形盒体也即容纳盒20,同时在最后一道涂漆工序也即表面漆涂漆区(1所在的两个涂漆模具10的同端处同样加装容纳盒20。这样,待涂漆铜线的实际行进路径就应当沿其布置方向为:出漆口 30-容纳盒20-涂漆模具10-带有漆层的铜线经过加热炉烘干-铜线经过多道螺旋导向柱重新返回-出漆口 30-容纳盒20-涂漆模具10-…。在容纳盒20的设置段,每当铜线3经过一个涂漆模具10时,无论出漆口 30出漆效果如何,铜线3都需要经过容纳盒20,从而也就始终保证了容纳盒20对于铜线3的浸润涂覆能力,从而完全杜绝因输漆通道状况而导致的涂漆模具10的涂漆不良状况。
[00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安置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容纳盒20仅布置于卧式高速涂漆机上的底漆涂漆区0和表面漆涂漆区(1处。这是因为经过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实验验证后表明,由于后期漆层都是依附于底漆的涂覆质量作为前提的;第一道工序处也即“底漆”的涂漆操作,往往极大的影响了铜线3的后期漆层涂覆效果和使用可靠性。如若第一道涂漆工序涂漆不良,导致铜线3表面部分裸露,铜线3表面在进入第二道涂漆工序前即已经产生表面氧化,导致后期涂漆时的漆液表面附着力变差,甚至出现铜线3表面完全与漆液间剥离,从而产生使用时的漏电现象。而最后一道涂漆工序则需要进行铜线3表面的表面润滑漆的涂覆,表面润滑漆的存在可以降低铜线3工作时的表面摩擦力。一旦最后一道工序出现涂漆问题,作为表面润滑漆的漆液没有涂覆完全,工作时铜线3表面摩擦力显著增大,铜线3产生被动拉伸等不利现象,这些都会对铜线3的实际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产生极大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大量实验,专门的在第一道和最后一道涂漆工序处布置相应的容纳盒20,从而确保了铜线3涂覆的均匀性和可靠性,有效的杜绝了上述现象。自试用以来,效果显著,铜线3的出厂品质得到了有效保证,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均得到了显著增强。
[0032]容纳盒20设置于涂漆模具10的进线口处;同时,布置于相应道涂漆工序处的容纳盒20应当整体囊括该道涂漆工序的所有所用涂漆模具10和相应的出漆口 30。在图1的实施例中,单线首先依次经过五个涂漆模具10实现第一道涂漆和烘干,从而以多次重复涂覆来满足底漆厚度,最后一道涂漆以两个涂漆模具10的两次涂覆即可满足表层漆厚度要求。也即是说,在第一道涂漆工序所用涂漆模具10为五个时,也即底漆需要经过五次均匀的涂漆和烘干步骤方可达到底漆漆层的厚度要求时,该第一道涂漆工序处的容纳盒20的宽度则横跨该五个涂漆模具10,从而确保该五个涂漆模具10的进线口处均与同一容纳盒20间彼此连通,以实现“涂漆模具10和出漆口 30作为容纳盒20的供漆端,容纳盒20作为涂漆模具10处铜线3的除出漆口外的二次供漆部件”这一基本设计思路。由于涂漆模具10出线口处设置有指定口径的模孔以限制铜线3涂漆厚度,而其进线口则呈现外扩的喇叭口状构造以便于溢出多余漆液,具体可参照图1及图3所示。实际上,此时容纳盒20的进液大部分的来自于沿涂漆模具10的进线口溢出的多余漆液,从而在有效利用涂漆机处有限空间的同时又可保证其低使用成本。等容纳盒20满漆液后,容纳盒20内的漆液再溢出至外部并沿传统回漆通道返流至漆箱处,最终完成漆液的循环利用过程。
[0033]此外的,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限定容纳盒20长度,以进一步确保铜线3在漆液中的合适滞留时间,从而利于提升铜线3的表面漆液涂覆效果。合适长度的容纳盒20,实现了即使漆液粘附度较差,也能够以铜线3在容纳盒20内的长行程来确保漆液对于铜线3表面的可靠涂覆功能。当然,如结合前述的棉质或毛毡材料的侧壁21,容纳盒20长度则可相应缩短,实际以确保漆液可靠粘附效果为准。容纳盒20长度方向上的壁面,也即其进线端203和出线端206所在侧壁21处,可酌情采用棉质板或毛毡板,以便于利用其自身的毛细作用,一方面保证对于容纳盒20内漆液高度的保持效果,另一方面,还可起到对于铜线a的表面涂刷作用,从而增加漆液与铜线a表面的浸润涂覆效果,确保其漆层的均匀涂覆性和附着性。尤其是使用棉质或毛毡材料构成侧壁21时,无论进线端20a和出线端20b为槽状还是孔状,由于自身的毛细现象和漆液自身粘度彼此作用,都能可靠实现其内漆液高度的保持效果;而对于进线端20a和出线端20b的具体槽宽或孔径,此处以略宽于涂漆模具10的模孔孔径即可,以便于在实现铜线a通行顺畅的同时,确保涂漆模具10对于铜线a表面漆层的层厚限定效果。
【权利要求】
1.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所述涂漆设备上设有对每头行线进行多道涂漆的涂漆模具(10)以及向涂漆模具供应漆液的供漆装置,各涂漆模具(10)在其模孔轴向上呈平行且水平布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道和最后一道涂漆工序处涂漆模具(10)的进线口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漆液的容纳盒(20);所述容纳盒(20)上具备供待涂漆铜线(a)通过的进线端和出线端,进线端和出线端之间的长度不小于20_ ;所述进线端和出线端的布置位置低于容纳盒(20)内漆液的最大容纳高度;各容纳盒(20)的进线端和出线端轴线与对应的涂漆模具(10)进线口轴线同轴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其特征在于:容纳盒(20)与涂漆模具(10)的进线口连通布置;所述供漆装置至少包括布置于涂漆模具(10)进线口处的出漆口(30),所述出漆口(30)外形呈中空圆柱状构造且其中空内腔构成连通外部漆箱的输漆通道,出漆口(30)的出漆端位于铜线的行进路径处;所述出漆口(30)位于容纳盒(20)所围合而成的空间区域内,容纳盒(20)盒底预留有供出漆口(30)穿过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盒(20)的进线端和出线端所处侧壁为棉质板或毛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其特征在于:容纳盒(20)进线端和出线端之间的长度为25?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盒(20)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均为沿所对应的侧壁(21)凹设的凹槽状构造,容纳盒(20)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的槽底呈现弧形面状且其弧面状槽底的轴线位于铜线的行进路径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高速漆包机用铜线涂漆设备,其特征在于:容纳盒(20)还包括夹板(22),所述夹板(22)至少位于出线端所在侧壁(21)的两侧处并夹持该侧壁(21)布置,夹板(22)底部固接于容纳盒(20)盒底处且其高度低于容纳盒(20)的进线端和出线端高度,侧壁(21)与夹板(22)间构成插接式的可拆卸配合。
【文档编号】H01B13/16GK204102643SQ201420503586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日
【发明者】苏保信, 陈荣, 郑守国, 袁平, 刘盛平, 艾学举 申请人:铜陵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