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管部件以及使用此绕线管部件的磁性元件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绕线管部件以及使用此绕线管部件的磁性元件,该绕线管部件具有柱状的第1卷绕芯部以及第2卷绕芯部;基底凸缘部,其在第1卷绕芯部的安装端面,沿着第1卷绕芯部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以及中间凸缘部,其是沿着与基底凸缘部平行的截面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的。并且,在基底凸缘部的第1卷绕芯上,设置有第1缺口部,同时还设置有比第1缺口部的深度要浅的第2缺口部。在中间凸缘部上,在与第1缺口部相对的,且平行于第1卷绕芯部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第3缺口部,同时与第2缺口部相对的,且平行于第1卷绕芯部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第4缺口部,第4缺口部的深度比第3缺口部浅。
【专利说明】一种绕线管部件以及使用此绕线管部件的磁性元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制造能承受高电压的磁性元件的,具有简单构造的绕线管部件,以及使用此绕线管部件的磁性元件。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LED (Light Emitting D1de,发光二极管)代替至今为止的白炽灯和突光灯成为普及了的照明设备。被采用此种LED的照明设备上,搭载有LED驱动电路。
[0003]就相关的LED驱动电路而言,其中一个例子如,日本专利文件特开2001-8443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下称为“现有例I”)就有明确说明。这个现有例子I的LED驱动电路中,如图13所示,具备LED元件102,与此LED元件102串联的线圈103,以及二极管元件104,该二极管元件104与LED元件102以及线圈103为并联连接的状态。
[0004]并且,在这个驱动电路中设置有施加脉动电压的直流电源101,在LED元件102和直流电源101之间,还连接设置有切换直流电源101输出电压的输入/非输入用的开关元件 105。
[0005]上述的LED驱动电路在开关元件105接通的时候,把直流电源101输出电压施加到LED元件102,使LED元件102发光,而在开关元件105断开的时候,利用线圈103的反电动势,使LED元件102发光。
[0006]但是,在LED驱动电路中,由于LED元件102 —般被看作是电容元件,所以从直流电源101所供给的电力的大部分都被线圈103所消耗掉了。电源电压的大部分被该线圈103所承载,其结果特别是在家庭电力供应为200v以上的日本国以外的国家,为了防止在线圈103卷绕终结侧的导电导线和卷绕开始侧的导电导线之间出现短路,要求此线圈103的耐压性要在500?600v以上。
[0007]为了满足相关的耐压性要求,就有一种技术方案,其中把绕组分割为互相隔离的多个绕组,从而提高线圈整体的耐压性(详参专利文献2:以下称为“现有例2”)。在此现有例2的技术中,如图14所示,磁性铁心80,通过从卷绕芯部81开始沿着其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形成了下端凸缘部83a和上端凸缘部83b,此外,还通过设置I个以上的中间凸缘部,使每个凸缘部之间都分别形成个别绕组部,从而使对于线圈整体的耐压性要求得以分散到每个个别绕组部上。
[0008]另外,在现有例子2的技术中,在下端凸缘部83 a,上端凸缘部83b和中间凸缘部的各自的外缘上还形成有较浅的缺口部,同时,从下端凸缘部83 a到上端凸缘部83b,包括下端凸缘部83a和上端凸缘部83b,还形成有深达卷绕芯部的轴心的连续缺口部。并且,绕组的卷绕开始端或者卷绕终结端,通过穿过该连续缺口部,能够确保卷绕开始端或卷绕终结端与个别绕组部的全体之间的绝缘耐压性。
[0009]先行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8443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10-1612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4]在上述的现有例子2的技术中,连续缺口部被形成于磁性铁心上,且其深度为到达了卷绕芯部的中轴。此连续缺口部的深度可见是非常深的。另外,为了确保卷绕在卷绕芯部的个别绕组部,与穿过连续缺口部的卷绕开始端或者卷绕终结端之间的绝缘耐压,需要把连续缺口部的幅宽变为较窄。在一般是由粒状的磁性材料通过粘着而成的较脆材质的磁性铁心上,很难说可以很容易地形成出具有如此狭窄的幅宽且深度很深的连续缺口部。
[0015]如果说在现有例2的技术中所采用的很窄且很深的连续缺口部,是通过塑料等绝缘材料而成的话,通过挑选材料,可以容易地形成该连续缺口部。在此情况下,绕线管部件,就不是磁性铁心而是绕线管了。
[0016]另外,在用绕线管做绕线管部件来制造线圈时,为了提高其电感,一般采用下述构成,即要形成沿着绕线管的卷绕芯部的中轴延伸的贯穿细孔,并将具有中央突起部罐状铁心的芯部插入此贯穿细孔。然而,如果在现有例子2的技术中采用的具有磁性铁心形状的绕线管的情况下,由于绕组的卷绕开始端或者卷绕终结端沿着卷绕芯部的中轴穿过,所以就不能采用将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的芯部沿着绕线管的卷绕芯部的中轴插入的构成。
[0017]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出的,以提供一种下述绕线管部件为目的的,该绕线管部件采用了中间凸缘部的构成的同时,无论是作为磁性铁心,还是作为绕线管都能很容易地被形成,而且适用于制造能耐高外加电压的磁性元件。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把提供一种易于制造的同时,还有很高耐压性的磁性元件作为目的。
[0018]解决方案:
[0019]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绕线管部件,其具有柱状的卷绕芯部;从上述卷绕芯部的安装端面开始,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的基底凸缘部;以及沿着与上述基底凸缘部平行的截面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的中间凸缘部;其特征为,上述中间凸缘部是在,在上述卷绕芯部的两端面之间的规定的位置所形成的,在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设置具有第I深度的第I缺口部,该第I深度的大小为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以下,同时,还设置与上述第I缺口部的设置位置不同的,具有第2深度的第2缺口部,该第2深度比上述第I深度浅,在上述中间凸缘部上,在与上述第I缺口部相对的,且平行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具有第3深度的第3缺口部,该第3深度大小为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以下,同时,在与上述第2缺口部相对的,且平行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具有第4深度的第4缺口部,该第4深度比上述第3深度浅。
[0020]在这个绕线管部件上,绕组按照下述方式卷绕到卷绕芯部上。首先,使与绕组的卷绕开始端相连接的第I导线部从与卷绕芯部侧相反的一侧穿过第I缺口部之后,从基底凸缘部侧开始,在各个凸缘部之间依次形成个别绕组部。这里,除了最后被形成的,位于距离基底凸缘部最远的个别绕组部(以下也将之称为“最后的个别绕组部”)以外的个别绕组部,具有未达到第2或者第4缺口部的外径。另外,在相邻的个别绕组部,通过该相邻的个别绕组部间的中间凸缘部上的第3缺口部的绕组中间部,来进行电连接。并且,在最后个别绕组部的形成之后,一边要维持与卷绕终结端相连接的第2导线与最后个别绕组部以外的个别绕组部之间的绝缘耐性,而且还一边使第2导线穿过中间凸缘部的第4缺口部及基底凸缘部的第2缺口部,并将其引导至卷绕芯部侧的相反一侧去。
[0021]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部件,因为不需要形成很窄且很深的连续缺口部,所以能易于形成,并且,对于各个个别绕组部的耐压性需要也变得很低,所以能够提高把该绕线管部件作为构成要素的磁性元件整体的耐压性。
[0022]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绕线管部件,还可以是把上述第I深度以及上述第3深度,形成为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
[002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绕线管部件,也可以是上述卷绕芯部具有位于上述中间凸缘部和上述基底凸缘部之间的第I卷绕芯部;以及相对于上述中间凸缘部,位于与上述第I卷绕芯部侧相反侧的第2卷绕芯部;而且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直径与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相同。如此,在第I卷绕芯部的直径与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相同的情况下,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长度可以比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长度更长。这种情况下,在一边维持被形成于第I卷绕芯部的第I个别绕组部(第I绕组部)与上述的第2导线部之间的绝缘耐压性的同时,还可以易于使第I个别绕组部的外加电压与形成于第2卷绕芯部的第2个别绕组部(第2绕组部)的外加电压保持相同。
[0024]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绕线管部件,也可以是由磁性材料所构成的磁性铁心,也可以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的绕线管。
[0025]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部件,如果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的绕线管的话,还可以在上述卷绕芯部中形成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延伸的贯穿细孔。
[0026]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磁性元件具有绕线管部件以及绕组,其特征为,上述的绕线管部件具有柱状的卷绕芯部;从上述卷绕芯部的安装端面开始,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基底凸缘部;以及沿着与上述基底凸缘部平行的截面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的中间凸缘部;并且,上述中间凸缘部是在上述卷绕芯部的两端面之间的规定的位置所形成的,在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设置具有第I深度的第I缺口部,该第I深度的大小为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以下,同时,还设置与上述第I缺口部的设置位置不同的,具有第2深度的第2缺口部,该第2深度比上述第I深度浅,在上述中间凸缘部上,在与上述第I缺口部相对的,且平行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具有第3深度的第3缺口部,该第3深度大小为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以下,同时,还设置有与上述第2缺口部相对的,且平行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具有第4深度的第4缺口部,该第4深度比上述第3深度浅。
[0027]这种磁性元件,是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部件的卷绕芯部卷绕有绕组的磁性元件。即,在卷绕绕组的时候,使与绕组的卷绕开始端相连接的第I导线部从与卷绕芯部侧相反的一侧开始穿过第I缺口部之后,从基底凸缘部侧开始,在各个凸缘部之间依次形成个别绕组部。这里,上述的最后个别绕组部以外的个别绕组具有未达到第2以及及第4缺口部的直径。另外,在相邻的个别绕组部,通过该相邻的个别绕组部之间的中间凸缘部上的第3缺口部的绕组中间部,来进行电连接。另外,在最后个别绕组部的形成之后,一边要维持与卷绕终结端相连接的第2导线与最后个别绕组部以外的个别绕组部之间的绝缘耐性,而且还一边使第2导线穿过中间凸缘部的第4缺口部及基底凸缘部的第2缺口部,并将其弓I导至卷绕芯部侧的相反一侧去。
[0028]因此,根据本设计的磁性元件,能够易于制造,同时,具有很高的耐压性。
[0029]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件,还可以把上述第I深度形成为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
[0030]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磁性元件,上述卷绕芯部还可以具有;位于上述中间凸缘部和上述基底凸缘部之间的第I卷绕芯部;以及相对于上述中间凸缘部,位于与上述第I卷绕芯部侧相反对侧的第2卷绕芯部;而且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直径与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相同。这样,在第I卷绕芯部的直径和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相同的情况下,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长度可以比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长度更长。这种情况下,在一边维持被形成于第I卷绕芯部的第I个别绕组部(第I绕组部)与上述的第2导线部之间的绝缘耐压性的同时,还可以易于使第I个别绕组部的外加电压与形成于第2卷绕芯部的第2个别绕组部(第2绕组部)的外加电压保持相同。
[003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磁性元件,在具有上述第I绕组部以及第2绕组部的情况下,还可以是,上述绕组包含卷绕在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第I绕组部;以及第2绕组部,该第2绕组部是被卷绕在上述第2卷绕芯部上,同时,通过穿过上述第3缺口部的绕组中间部,被连接在上述第I绕组部;而且上述第I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开始端,上述第2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终结端,上述卷绕开始端通过穿过上述第I缺口部的第I导线部,被连接在第I金属端子,而上述卷绕终结端,通过穿过上述第2缺口部以及上述第4缺口部的第2导线部,被连接在第2金属端子,上述第2导线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之间,存在由绝缘部件所构成的衬垫部件。这种情况下,即使第2导线部和第I绕组部之间的距离很短,由于存在由绝缘部件所构成的衬垫部件,所以可以确保第2导线部与第I绕组部之间的绝缘耐性。
[0032]这里,上述衬垫部件也可以是绝缘胶带。这种情况下,可以很简单地确保第2导线部与第I绕组部之间的绝缘耐性。另外,作为绝缘胶带,可以使用例如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PTEE薄膜,醋酸纤维薄膜,聚酯薄膜,和使用了橡胶性粘接剂的胶带纸,聚酯薄膜薄板,玻璃纤维等做成的胶带。
[0033]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磁性元件,在具有上述第I卷绕芯部以及第2卷绕芯部的情况下,还可以是,上述绕组包含卷绕在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第I绕组部;以及第2绕组部,该第2绕组部是被卷绕在上述第2卷绕芯部上,同时,通过穿过上述第3缺口部的绕组中间部,被连接在上述第I绕组部;而且上述第I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开始端,上述第2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终结端,上述卷绕开始端通过穿过上述第I缺口部的第I导线部,被连接在第I金属端子,而上述卷绕终结端,通过穿过上述第2缺口部以及上述第4缺口部的第2导线部,被连接在第2金属端子,而上述第2导线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之间只存在绝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恰当地保持第2导线部与第I绕组部之间的空间距离,可以不使用用来绝缘的衬垫部件,就能够确保第2导线部与第I绕组部之间的绝缘耐性。
[0034]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磁性元件,上述绕线管部件也可以是由磁性材料所构成的磁性铁心。这种情况下,只需在绕线管部件上卷绕绕组,就能够得到具有较高电感的磁性元件。
[0035]这里,还可以进一步具有罐状铁心。这种情况下,罐状铁心与磁性铁心一起,可以起到抑制磁通泄漏到磁性元件外的作用。因此,能对防止对装载在同一衬底上的其他电子元件的电磁干扰做出贡献。
[0036]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磁性元件,也可以把上述绕线管部件形成为由绝缘材料所构成的绕线管。这里,还可以在上述卷绕芯部形成有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延伸贯穿细孔,同时,把具有中央突起的罐状铁心的芯部被插入到上述贯穿细孔中。这种情况下,可以起到成为具有较高电感的磁性元件的同时,还能够抑制磁通泄漏到磁性元件外边的作用。因此,能够防止对搭载在同一衬底上的其他电子兀件的电磁干扰。
[0037]有益效果:
[0038]如上所述,通过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磁性铁心,可以达成实现具有中间凸缘部的简单构成,且易于制造,同时,还具有较高耐压性的磁性元件的效果。另外,通过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件,以达成提供具有中间凸缘部的简单构成,且易于制造,同时,还具有较高耐压性的磁性元件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部件的,第I实施形态的磁性铁心的立体图。
[0040]图2是图1的磁性铁心的正面图、左侧面图以及右侧面图。
[0041 ]图3是图1的磁性铁心的背视图、顶视图以及底视图。
[0042]图4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件的,第I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0043]图5是图4的绕组铁心的立体图。
[0044]图6是图5中的绕组铁心的正面图、右侧面图以及背视图。
[0045]图7是图4的罐状铁心的正面图、顶视图以及底视图。
[0046]图8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部件的,第2实施形态的绕线管的立体图。
[0047]图9是图8中的绕线管的正面图、左侧面图以及右侧面图。
[0048]图10是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元件的,第2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0049]图11是图形10中的绕组绕线管的立体图。
[0050]图12是图10中的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的正面图、顶视图以及底视图。
[0051]图13是表示一般的LED驱动电路的组成图。
[0052]图14是说明现有磁性铁心组成的图。
[0053]附图标记说明:
[0054]10...磁性铁心
[0055]11..?基底凸缘部
[0056]Ila..?第 I 缺口部
[0057]Ilb..?第 2 缺口部
[0058]12...卷绕芯部
[0059]12A..?第I卷绕芯部
[0060]12B...第2卷绕芯部
[0061]13..?顶部凸缘部
[0062]13 a..?第 5 缺口部
[0063]13b..?第 6 缺口部
[0064]14..?中间凸缘部
[0065]14 a..?第 3 缺口部
[0066]14b..?第 4 缺口部
[0067]18...基台部
[0068]19A.--第I金属端子
[0069]19B.--第2金属端子
[0070]20...磁性元件
[0071]21..?绕组铁心
[0072]22...绕组部
[0073]22A..?第 I 绕组部
[0074]22B..?第 2 绕组部
[0075]23A..?第 I 导线部
[0076]23B..?第 2 导线部
[0077]25...罐状铁心
[0078]50...绕线管
[0079]51...贯穿细孔
[0080]60...磁性元件
[0081]61..?绕组绕线管
[0082]65...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
[0083]66...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84]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磁性铁心以及磁性元件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对同样或者同等的要素赋予同样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0085]第I实施方式:
[0086]首先,对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形态的绕线管部件,磁性铁心,以及使用了该磁性铁心而制造出来的,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形态的磁性元件进行说明。
[0087]磁性铁心
[0088]对涉及第I实施形态的磁性铁心10将参照图1?图3进行说明。这里,图1是表示磁性铁心10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磁性铁心10的正面图、左侧面图以及右侧面图。另外,图3是表示磁性铁心10的背视图、顶视图以及底视图。
[0089]磁性铁心10是由磁性材料所构成的。此磁性铁心10,如同图1?图3综合性地表示的那样,在基台部18上形成有基底凸缘部11,以及柱状的第I卷绕芯部12A,第I卷绕芯部12A是从基底凸缘部11开始,沿着与基台部18相反一侧的中轴(30)的方向延伸的。另外,磁性铁心10具有中间凸缘部14,中间凸缘部14形成于与第I卷绕芯部12A的基底凸缘部11的相反侧的端部上;柱状的第2卷绕芯部12B,第2卷绕芯部12B是从中间凸缘部14开始沿着第I卷绕芯部12A的相反侧的中轴(30)方向延伸的;以及顶部凸缘部13,顶部凸缘部13是形成于第2卷绕芯部12B的中间凸缘部14的相反侧的端部。
[0090]这里,第I卷绕芯部12A与第2卷绕芯部12B构成了卷绕芯部12。并且,第I卷绕芯部12A的直径与第2卷绕芯部12B的直径相同,比基底凸缘部11、顶部凸缘部13以及中间凸缘部14中的任意一个的直径都要短。另外,第I卷绕芯部12A的轴向长度LA,比第2卷绕芯部12B的轴向长度LB要长。
[0091]并且,基台部18的直径,比基底凸缘部11、顶部凸缘部13以及中间凸缘部14的任意一个的直径都要长。
[0092]在基底凸缘部11以及基台部18上,设置有具有到第I卷绕芯部12A的外周的径向位置为止深度的第I缺口部11 a。另外,基底凸缘部11以及基台部18上,以中轴30为中心,在与第I缺口部11 a的形成位置相对着的位置上,还设置有具有比第I缺口部11 a的深度还浅的第2缺口部lib。
[0093]在中间凸缘部14上,相对第I缺口部11 a、与卷绕芯部12的中轴方向相平行的位置上,还设置有第3缺口部14 a,第3缺口部14 a具有到第I卷绕芯部12A以及第2卷绕芯部12B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另外,在中间凸缘部14,相对于第2缺口部Ilb,与卷绕芯部12的中轴方向相平行的位置上,还设置有第4缺口部14b,第4缺口部14b比第3缺口部14 a的深度要浅。
[0094]在顶部凸缘部13上,相对于第I缺口部11 a,与卷绕芯部12的中轴方向相平行的位置上,设置有第5缺口部13 a,第5缺口部13 a具有到第2卷绕芯部12B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另夕卜,在顶部凸缘部13上,相对于第2缺口部Ilb,与卷绕芯部12的中轴方向相平行的位置上,设置有第6缺口部13b,第6缺口部13b比第5缺口部13 a的深度要浅。
[0095]另外,在基台部18底面上,还配置有为插入印刷电路板的通孔而设置的第I金属端子部19A与第2金属端子部19B。
[0096]另外,本实施形态的磁性铁心10材质,除了可以是具有规定绝缘率的Mn-Zn性或者N1-Zn性等的铁氧体以外,还可以使用Fe-Al-Si等软磁性金属或非晶体金属,或由这些材料中的2种以上材料的混合物等。但是,前提条件是磁性铁心具有规定值以上的绝缘率。
[0097]另外,对磁性铁心的外周面也可以采取涂抹绝缘材料,例如树脂等绝缘措施。
[0098]另外,关于磁性铁心10的成型方法,常用的有切削法,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法(Metal Inject1n Molding),压缩法或充填法等。并且,还可以将磁性铁心10分成几个部分,各自单独成形之后,再通过粘合剂等组合成一个磁性铁心。
[0099]磁性元件:
[0100]其次,对涉及第I实施形态的磁性元件20,主要参照图4?图7进行说明。这里,图4是磁性元件20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作为磁性元件20的构成要素的被卷绕了绕组的磁性铁心(以下,也称为“绕组铁心21”)的立体图,图6是绕组铁心21的正面图、右侧面图以及背视图。另外,图7是作为磁性元件20构成要素的罐状铁心25的顶视图、正面图及底视图。
[0101]如图4所示,磁性元件20具有绕组铁心21。另外,磁性元件20还具有罐状铁心25。
[0102]上述的绕组铁心21,如图5以及图6综合地表示那样,具有上述磁性铁心10,与绕组22,绕组22是通过把导电导线卷绕到该磁性铁心10而形成的。另外,绕组铁心21具有第I导线部23A,以及第2导线部23B。
[0103]上述的绕组22,具有第I绕组部22A和第2绕组部22B。第I绕组部22A是被卷绕到第I卷绕芯部12A上的,第2绕组部22B是被卷绕到第2卷绕芯部12B上的。另外,绕组22还具有绕组中间部22M,绕组中间部22M是通过第3缺口部14 a,连接到第I绕组部22A和第2绕组部22B上的。
[0104]在第I实施形态中,第I绕组部22A的匝数和第2绕组部22B的匝数大体上相同。另外,第I绕组部22A以及第2绕组部22B同呈圆筒状。因此,第I绕组部22A的直径,比第2绕组部22B的直径要短。
[0105]另外,在第I实施形态中,第2绕组部22B的外周被卷绕成,与第4缺口部14b大体上呈相切状态为止。结果,第I绕组部22A的外周,就与第2缺口部Ilb以及第4缺口部14b的径向的最深部相隔离开了。
[0106]上述的第I导线部23A,穿过第I缺口部11 a,与第I金属端子19A和第I绕组部12A的卷绕开始端相连接。另外,上述的第I导线部23A,穿过第2缺口部Ilb以及第4缺口部14b,与第2金属端子19B以及第I绕组部12A的卷绕终结端相连接。另外,在第2缺口部Ilb与第4缺口部14b之间,第2导线部23B呈直线状。
[0107]另外,如上所述,因为第I绕组部22A的外周与第2缺口部Ilb以及第4缺口部14b的径向最深部相隔离开,所以在第2缺口部Ilb和第4缺口部14b之间呈被直线状的第2导线部23B与第I绕组部22A之间存在绝缘空间。在第I实施形态中,通过此绝缘空间,可以确保对于外加在绕组22两端之间电压的绝缘耐性能,并根据希望的电感值来决定第I卷绕芯部12A的径向长度LA,第2卷绕芯部12B的径向长度LB,以及,第I绕组部22A的匝数和第2绕组部22B的匝数。
[0108]在制作相关的绕组铁心21时,首先,将导电导线的一端的第I导线部23A扎绕到第I金属端子19A上之后,穿过第I缺口部11 a,将其引导到第I卷绕芯部12A。之后,按照预先规定好的匝数,将导电导线卷绕到第I卷绕芯部12A上,并形成圆筒体的第I绕组部 22A。
[0109]接着,将导电导线穿过第3缺口部14 a,引导至第2卷绕芯部12B。之后,按照预先规定好的匝数,将导电导线卷绕到第2卷绕芯部12B上,并形成圆筒体的第2绕组部22B。
[0110]其次,使导电导线的另一端部的第2导线部23B依次穿过第4缺口部14b以及第2缺口部Ilb之后,扎绕到第2金属端子19B上。结果,就制作好绕组铁心21 了。
[0111]上述罐状铁心25的材质,除了可以是具有规定绝缘率的Mn-Zn性或者N1-Zn性等的铁氧体以外,还可以使用Fe-Al-Si等软磁性金属或非晶体金属,或由这些材料中的2种以上材料的混合物等。但是,前提条件是磁性铁心具有规定值以上的绝缘率。此罐状铁心25如图7所示,其形状呈一侧的底部为有底的圆筒状。
[0112]罐状铁心25的外径与上述的磁性铁心10的基台部18外径大体上相同,同时,其轴向长度,比从磁性铁心10中的基台部18的顶面开始到顶部凸缘部13的顶面为止的长度还长。因此,在罐状铁心25内部空间中,可以收纳磁性铁心10的基底凸缘部11、卷绕芯部12、中间凸缘部14以及及顶部凸缘部13。
[0113]在制造有上述构成要素的磁性元件20时,首先,如上所述,把导电导线卷绕到磁性铁心10上,来制作绕组铁心21。接着,从绕组铁心21的上方(顶部凸缘部13侧)盖上罐状铁心25之后,用粘合剂固定。结果,如上述图4所示的磁性元件20就制造好了。
[0114]如上说明,在第I实施形态中的磁性铁心10,是由磁性材料所构成的铁心,并具有柱状的第I卷绕芯部12A以及第2卷绕芯部12B;从第I卷绕芯部12A的安装端面开始,沿着第I卷绕芯部12A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基底凸缘部11;以及沿着与基底凸缘部11平行的截面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的中间凸缘部14。
[0115]并且,在基底凸缘部11上,设置有第I缺口部11a,该第I缺口部Ila的深度为到第I卷绕芯部12A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同时,还设置与第I缺口部Ila的设置位置不同的第2缺口部11b,第2缺口部Ilb的深度比第I缺口部Ila浅,另外,在中间凸缘部14上,在与第I缺口部Ila相对的,且平行于第I卷绕芯部12A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第3缺口部14a,该第3缺口部14a的深度为到第I卷绕芯部12A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同时,还设置有与第2缺口部Ilb相对的,且平行于上述第I卷绕芯部12A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第4缺口部14b,该第4缺口部14b的深度比第3缺口部14a浅。
[0116]另外,第I实施形态的磁性元件20是具有第I实施形态的磁性铁心10,以及第I绕组部22A和第2绕组部22B的磁性元件,第I绕组部22A和第2绕组部22B是由导电导线按照次序卷绕在该磁性铁心10上的第I卷绕芯部12A和第2卷绕芯部12B而形成的。在制造此磁性元件的时候,导电导线的一个端部第I导线部23A被扎绕到第I金属端子19A之后,穿过第I缺口部11 a,引导至第I卷绕芯部12A。之后,按照预先规定的匝数将导电导线卷绕到第I卷绕芯部12A,并形成圆筒体的第I绕组部22A。接着,让导电导线穿过第3缺口部14 a,并引导到第2卷绕芯部12B。之后,按照预先规定的匝数将导电导线卷绕到第2卷绕芯部12B,并形成圆筒体的第2绕组部22B。其次,让导电导线的另一端部的第2导线部23B,依次穿过第4缺口部14b以及第2缺口部I Ib之后,扎绕到第2金属端子19B上。
[0117]因此,通过第I实施形态,能在采用具有中间凸缘部的构成的同时,还能得到一种绕线管部件,其适用于制造易于形成的,且可以耐受较高的外加电压的磁性元件。另外,还能得到易于制造的,同时具有较高耐压性的磁性元件。
[0118]另外,在第I实施形态中,第I卷绕芯部12A的直径与第I卷绕芯部12B的直径相同,同时第I卷绕芯部12A的长度LA比第2卷绕芯部12B的长度LB更长。因此,可以通过在第I卷绕芯部12A上所形成的第I绕组部22A与第2导线部23B的隔离,来维持绝缘耐压,同时还能易于使第I绕组部22A的外加电压与第2绕组部22B的外加电压之间保持相同。
[0119]另外,在第I实施形态中,进一步具有罐状铁心25。因此,能够抑制磁通泄漏到磁性兀件20外边,为防止向搭载在同一衬底的其他电子兀件的电磁干扰。
[0120]另外,在第I绕组部22k与第2导线部23B之间,可以进一步设置绝缘衬垫部件。此衬垫部件可以使用例如聚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PTEE薄膜,醋酸纤维薄膜,聚酯薄膜,和使用了橡胶性粘接剂的胶带纸,聚酯薄膜薄板,玻璃纤维等做成的胶带。
[0121]第2实施方式
[0122]首先,对涉及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形态的绕线管部件的绕线管,以及使用该绕线管所制造的涉及第2实施形态的磁性元件进行说明。
[0123]绕线管:
[0124]涉及第2实施形态的绕线管50将主要参照图8以及图9进行说明。这里,图8是表示绕线管50的立体图。另外,图9是表示绕线管50的正面图、左侧面图以及右侧面图。
[0125]另外,图8以及图9中,绕线管50中的、与上述的磁性铁心10的要素相对应的要素,被赋予与磁性铁心10的情况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0126]绕线管50是由绝缘性的非磁性材料所构成的。此绕线管50,除了构成材料以外,如图8以及图9所综合地表示那样,只有构成要素11、12A、12B、13、14、18的中心部的形成有贯穿细孔51的点有所不同。
[0127]另外,第2实施形态的绕线管50材料可以采用塑料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
[0128]另外,关于绕线管50的制造方法,常用的切削法,注塑成型法,压缩法或充填法等。并且,还可以将绕线管50分成几个部分,各自单独成形之后,再通过粘合剂等组合成一个绕线管。
[0129]磁性元件:
[0130]其次,主要参照图10?图12对涉及第2实施形态的磁性元件60进行说明。这里,图10是磁性元件60的立体图。另外,图11是磁性元件60的构成要素、卷绕有绕组的绕线管(以下也称为“绕组绕线管61”)的立体图,图12是磁性元件60的构成要素,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65的正面图、顶视图以及底视图。
[0131]另外,在图10以及图11中,磁性元件60的、与上述磁性元件20的要素相对应的要素,在不产生误解的范围内,被赋予与磁性元件20情况相同的符号。
[0132]如图10所示,磁性元件60具有绕组绕线管61。另外,磁性元件60还具有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65。
[0133]上述的绕组绕线管61,如图11所示,具有上述绕线管50、以及绕组22,该绕组22是如同绕组铁心21的情况,将导电导线卷绕到该绕线管50而形成的。另外,绕组绕线管61与绕组铁心21情况相同,也具有第I导线部23A和第2导线部23B。绕组绕线管61只是将上述的绕组铁心21制造方法中的磁性铁心10调换为绕线管50,并以此方法而制得的。
[0134]上述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65,与上述的罐状铁心25的情况相同,其材质为,除了可以是具有规定绝缘率的Mn-Zn性或者N1-Zn性等的铁氧体以外,还可以使用Fe-Al-Si等软磁性金属或非晶体金属,或由这些材料中的2种以上材料的混合物等。但是,前提条件是磁性铁心具有规定值以上的绝缘率。此罐状铁心25,如图12所示其形状为,一侧的底部形成为有底的圆筒状,同时在包括中心轴在内的范围内,具有沿着中心轴向延伸的芯部66。
[0135]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65的外径与上述的绕线管50以及基台部18的外径大至相同,同时,其轴向长度,比绕线管50的、从基台部18的顶面到顶部凸缘部13的顶面的长度更长。另外,芯部66的直径,比贯穿细孔51的直径仅短一点。因此,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65内部空间中可以收纳磁性铁心10的基底凸缘部11、卷绕芯部12、中间凸缘部14以及顶部凸缘部13,同时芯部66可以插入到贯穿细孔51中。
[0136]在制造具有这样构成要素的磁性元件60时,首先,如上所述,将导电导线卷绕到绕线管50上,而制得绕组绕线管61。接着,从绕组绕线管61上方(顶部凸缘部13侧),将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65的芯部66插入贯穿细孔51,来盖上罐状铁心65之后,用粘合剂固定。结果,如上述图10所示的磁性元件60就制得了。
[0137]通过上面说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绕线管以及磁性元件,其具有与上述的第I实施形态的磁性铁心以及磁性元件相同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施以相同的变形。
[0138]另外,还可以采用罐状铁心和与I型铁心的组合,2个E型铁心的组合,E型铁心和I型铁心的组合等来代替第2实施形态中使用的具有中央突起部的罐状铁心。
[0139]另外,本实用新型,不只限于上述的第I以及第2实施形态,在不损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种种变形。
[0140]例如,上述的第I以及第2实施形态中,中间凸缘部的个数为I个,个别绕组部(第I绕组部以及第2绕组部)的个数为2个。对此,也可以让中间凸缘部的个数为2个以上,让个别绕组部的个数为3个以上。
[0141]另外,上述的第I以及第2实施形态中,第I卷绕芯部的直径与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相同,不过也可以让它们具有互相不同的直径。
[0142]另外,上述第I以及第2实施形态中,第I卷绕芯部的匝数与第2卷绕芯部的匝数相同,不过也可以让它们为互相不同的匝数。
[0143]另外,上述的第I以及第2实施形态中,在顶部凸缘部上设置有第5缺口部以及第6缺口部,不过,也可以不在顶部凸缘部上设置缺口部。
[0144]本实用新型的工业实用性:
[0145]涉及本实用新型的绕线管部件以及使用此绕线管部件的磁性元件,可以广泛用于照明、车用以及其他的民生电子仪器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绕线管部件,其具有: 柱状的卷绕芯部; 从上述卷绕芯部的安装端面开始,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的基底凸缘部;以及沿着与上述基底凸缘部平行的截面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的中间凸缘部;其特征为,上述中间凸缘部是在上述卷绕芯部的两端面之间的规定的位置所形成的,在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设置具有第I深度的第I缺口部,该第I深度的大小为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以下,同时,还设置与上述第I缺口部的设置位置不同的,具有第2深度的第2缺口部,该第2深度比上述第I深度浅, 在上述中间凸缘部上,在与上述第I缺口部相对的,且平行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具有第3深度的第3缺口部,该第3深度大小为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以下,同时,在与上述第2缺口部相对的,且平行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具有第4深度的第4缺口部,该第4深度比上述第3深度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绕线管部件,其特征为上述第I深度以及上述第3深度的大小,是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绕线管部件,其特征为, 上述卷绕芯部具有: 位于上述中间凸缘部和上述基底凸缘部之间的第I卷绕芯部; 以及相对于上述中间凸缘部,位于与上述第I卷绕芯部侧相反侧的第2卷绕芯部; 而且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直径与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述的绕线管部件,其特征为,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长度比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长度更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绕线管部件,其特征为,其是由磁性材料所构成的磁性铁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绕线管部件,其特征为,其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的绕线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述的绕线管部件,其特征为,在上述卷绕芯部上,还形成有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延伸的贯穿细孔。
8.一种磁性元件, 其具有绕线管部件以及绕组, 其特征为,上述的绕线管部件具有柱状的卷绕芯部; 从上述卷绕芯部的安装端面开始,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基底凸缘部;以及沿着与上述基底凸缘部平行的截面的径向向外侧延伸而出所形成的中间凸缘部;并且,上述中间凸缘部是在上述卷绕芯部的两端面之间的规定的位置所形成的,在上述基底凸缘部上,设置具有第I深度的第I缺口部,该第I深度的大小为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以下,同时,还设置与上述第I缺口部的设置位置不同的,具有第2深度的第2缺口部,该第2深度比上述第I深度浅, 在上述中间凸缘部上,在与上述第I缺口部相对的,且平行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具有第3深度的第3缺口部,该第3深度大小为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以下,同时,还设置有与上述第2缺口部相对的,且平行于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方向的位置上,设置有具有第4深度的第4缺口部,该第4深度比上述第3深度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上述第I深度是到上述卷绕芯部的外周径向位置为止的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 上述卷绕芯部具有: 位于上述中间凸缘部和上述基底凸缘部之间的第I卷绕芯部; 以及相对于上述中间凸缘部,位于与上述第I卷绕芯部侧相反侧的第2卷绕芯部; 而且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直径与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直径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长度比上述第2卷绕芯部的长度更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 上述绕组部具有: 卷绕在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第I绕组部; 以及第2绕组部,该第2绕组部是被卷绕在上述第2卷绕芯部上,同时,通过穿过上述第3缺口部的绕组中间部,被连接在上述第I绕组部; 而且上述第I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开始端, 上述第2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终结端, 上述卷绕开始端通过穿过上述第I缺口部的第I导线部,被连接在第I金属端子,而上述卷绕终结端,通过穿过上述第2缺口部以及上述第4缺口部的第2导线部,被连接在第2金属端子, 上述第2导线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之间,存在由绝缘部件所构成的衬垫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上述衬垫部件为绝缘胶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 上述绕组部具有: 卷绕在上述第I卷绕芯部的第I绕组部; 以及第2绕组部,该第2绕组部是被卷绕在上述第2卷绕芯部上,同时,通过穿过上述第3缺口部的绕组中间部,被连接在上述第I绕组部; 而且上述第I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开始端, 上述第2绕组部包括上述绕组部的卷绕终结端, 上述卷绕开始端通过穿过上述第I缺口部的第I导线部,被连接在第I金属端子,而上述卷绕终结端,通过穿过上述第2缺口部以及上述第4缺口部的第2导线部,被连接在第2金属端子, 上述第2导线部与上述第I绕组部之间,只存在隔离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上述绕线管部件,是由磁性材料所构成的磁性铁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记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进一步具有罐状铁心。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上述绕线管部件是由绝缘材料所构成的绕线管。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记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在上述卷绕芯部形成有沿着上述卷绕芯部的中轴延伸的贯穿细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记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为,具有中央突起的罐状铁心的芯部被插入到上述贯穿细孔中。
【文档编号】H01F27/24GK204066962SQ201420437557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9日
【发明者】西野龙实 申请人: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