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内置的圆柱形金属壳锂电池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护内置的圆柱形金属壳锂电池,包括锂电芯和串接在锂电芯负极上的保护板模块,锂电芯正极和保护板模块供电连接;还包括金属盖,锂电芯的正极和金属盖供电连接,金属盖成为电池的正极;还包括金属圆柱外壳,保护板模块的负极输出和金属圆柱外壳供电连接,金属圆柱外壳成为电池的负极;还包括绝缘体圈,绝缘体圈将金属盖和金属圆柱外壳隔离开。该金属壳体圆柱形锂电池,在金属壳体内部增加了保护板模块,保护板模块从金属壳体内部接入锂电芯正负极,这样不仅电池具有了防止过放,过充,短路等保护功能,而且电池可以防水,保护板也不会像外置的一样容易脱落。
【专利说明】—种保护内置的圆柱形金属壳锂电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外壳的锂电池。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不断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作为便携式设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轻便,因此,内置的电池容量有限。而传统的干电池的电压和容量都较小;而现有的一些锂电池,比如18650锂电池,电池容量可以做到较大,但金属壳体内部没有保护板,在外加保护板情况下,在外包胶片破损后,容易脱落,并且无法做到防水。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保护内置的圆柱形金属壳锂电池:在金属壳内部集成保护板模块,使整个电池具有短路保护,过充保护,过放保护;同时还可以防水;另外,外观简洁美观。
[0004]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保护内置的圆柱形金属壳锂电池,包括锂电芯和串接在锂电芯负极上的保护板模块,锂电芯正极和保护板模块供电连接;还包括金属盖,锂电芯的正极和金属盖供电连接,金属盖成为电池的正极;还包括金属圆柱外壳,保护板模块的负极输出和金属圆柱外壳供电连接,金属圆柱外壳成为电池的负极;还包括绝缘体圈,绝缘体圈将金属盖和金属圆柱外壳隔离开。
[0005]作为优选,该装置中保护板模块可以串接在锂电芯的正极上,保护板的正极输出,和金属盖供电连接;金属盖成为电池正极。
[0006]作为优选,该装置中锂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上还可以串接一个或者多个保险丝。在保护板失效情况下,作为进一步的保护。
[0007]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金属壳体圆柱形锂电池,在金属壳体内部增加了保护板模块,保护板模块从金属壳体内部接入锂电芯正负极,这样不仅电池具有了防止过放,过充,短路等保护功能,而且电池可以防水,保护板也不会像外置的一样容易脱落;减少了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切面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案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案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护板模块的典型应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保护内置的圆柱形金属壳锂电池,包括锂电芯I和串接在锂电芯I负极上的保护板模块2,锂电芯I正极和保护板模块2供电连接;还包括金属盖3,锂电芯I的正极和金属盖3供电连接,金属盖3成为电池的正极;还包括金属圆柱外壳4,保护板模块2的负极输出和金属圆柱外壳4供电连接,金属圆柱外壳4成为电池的负极;还包括绝缘体圈5,绝缘体圈将金属盖3和金属圆柱外壳4隔离开。
[0014]如图二所示,该装置中的保护板模块2可以串接在锂电芯I的正极上,保护板模块2的正极输出,和金属盖3供电连接;金属盖3成为电池正极。
[0015]如图三所示,该装置中的锂电芯I的正极或者负极上还可以串接一个保险丝6。
[0016]锂电池保护板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很多芯片厂家都有相关产品。其中日本精工的锂电保护芯片使用比较多。
[0017]如图四所示,使用精工保护IC S8261的保护板的一个典型原理图。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保护内置的圆柱形金属壳锂电池,包括锂电芯和串接在锂电芯负极上的保护板模块,锂电芯正极和保护板模块供电连接;还包括金属盖,锂电芯的正极和金属盖供电连接,金属盖成为电池的正极;还包括金属圆柱外壳,保护板模块的负极输出和金属圆柱外壳供电连接,金属圆柱外壳成为电池的负极;还包括绝缘体圈,绝缘体圈将金属盖和金属圆柱外壳隔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内置的圆柱形金属壳锂电池,其特征在于:保护板模块串接在锂电芯的正极上,保护板的正极输出,和金属盖供电连接;金属盖成为电池正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内置的圆柱形金属壳锂电池,其特征在于:锂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上串接一个或者多个保险丝。
【文档编号】H01M10/42GK203932246SQ201420299023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赵振涛 申请人:赵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