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出光效率的柱腔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出光效率的柱腔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在基板上依次制备的阳极、柱腔式有机层和阴极;柱腔式有机层为中空结构,腔体内蒸镀有有机功能层,且柱腔式有机层由绝缘反射材料制成。通过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制备为中空结构由绝缘反射材料制成的柱腔式有机层。从而使得装置能够限定器件发光出射范围,抑制光在空气/玻璃、玻璃/ITO界面的全反射,提高光的出射效率,柱腔中有机层所发光线经柱腔壁和阴极的反射,约束光线向ITO膜方向出射,由于柱腔壁的作用使得入射角小于临界角,从而减少了全反射光线的数目,从而提高了出光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高出光效率的柱腔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体涉及一种高出光效率的柱腔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0002]在实际的OLED器件中,由于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ITO折射率大于玻璃的折射率,在空气/玻璃、玻璃/ITO界面会有全反射,其发光可存在于外部模式、基板模式和ITO/有机界面三种模式,如图2所示。根据理论计算,OLED器件内发生的光有近80%不能出射而被利用,如何提高这些光的提取效率一直是OLED技术的研究热点。利用散射改变光路是常用的增加出光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制备组织化结构、粗糙化表面、涂覆散射介质等手段都可以起到散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高出光效率的柱腔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出光率高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在基板上依次制备的阳极、柱腔式有机层和阴极;
[0005]所述的柱腔式有机层由紧密排列的中空的圆形或六边形腔体阵列组成,腔体内设置有有机功能层,且柱腔式有机层由绝缘反射材料制成。
[0006]所述的圆形直径为5?10 μ m。
[0007]所述的柱腔式有机层的材料为氧化钛、聚酰亚胺或光刻胶。
[0008]所述的有机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空穴传输、发光材料、电子传输、电子注入。
[000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制备为中空的由绝缘反射材料制成的柱腔式有机层。从而使得装置能够限定器件发光出射范围,抑制光在空气/玻璃、玻璃/ITO界面的全反射,提高光的出射效率,其原理如图3所示,柱腔中有机层所发光线经柱腔壁和阴极的反射,约束光线向ITO膜方向出射,由于柱腔壁的作用使得入射角小于临界角,从而减少了全反射光线的数目,从而提高了出光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图2:光存在于器件内部的模式图;
[0012]图3:柱腔结构光出射处示意图;
[0013]图4:柱腔式有机层的俯视图。
[0014]图中:1:基板;2:阳极;3:柱腔式有机层;4:阴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在基板I上依次制备的阳极2、柱腔式有机层3和阴极4 ;柱腔式有机层3由紧密排列的中空的圆形或六边形腔体阵列组成,腔体内蒸镀有有机功能层,且柱腔式有机层3由绝缘反射材料制成。柱腔式有机层3的圆形直径为5?10 μ m,柱腔式有机层3的材料为氧化钛、聚酰亚胺或光刻胶。
[0017]如图1所示,在玻璃基板上依次制备有透明导电阳极,在阳极2上制备一层柱腔式结构,腔体内蒸镀有有机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空穴传输、发光材料、电子传输、电子注入等材料),之后制备有一层阴极材料层,形成柱腔式有机层3。器件的关键在于柱腔式结构,选用绝缘的、有一定反射率的、可用蒸镀、溅射、旋涂等方法制成薄膜的材料,成膜后再经合适的方法刻蚀成中空的腔体,在腔体内蒸镀各相关的有机功能层,其主要作用就是约束光的出射方向,使器件所发光线尽量沿着腔体轴线方向出射,破坏光线沿垂直腔体轴向的波导,从而提高器件的出光效率。
[0018]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相关的各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阳极2和阴极4之间,用绝缘的、具有反射率的材料(如:氧化钛、聚酰亚胺、光刻胶等)制成直径5?10 μ m、紧密排列、中空的圆形或六边形腔体阵列,阵列厚度适应于有机层厚度。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出光效率的柱腔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板(1)上依次制备的阳极(2)、柱腔式有机层(3)和阴极⑷; 所述的柱腔式有机层(3)由紧密排列的中空的圆形或六边形腔体阵列组成,腔体内设置有有机功能层,且柱腔式有机层(3)由绝缘反射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出光效率的柱腔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直径为5?10 μ 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出光效率的柱腔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腔式有机层(3)的材料为氧化钛、聚酰亚胺或光刻胶。
【文档编号】H01L51/54GK204067441SQ201420294466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牟强, 王秀峰, 张麦丽, 袁桃利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