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内置型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其由电介质薄膜卷取形成,在两侧形成有导电性的热喷涂面;外壳箱,其具备供所述电容器元件以整齐地放倒成多列的状态内置、排列的元件安放空间;第1、第2汇流条形成部,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热喷涂面;所述外壳箱包括:底板,其沿纵向方向凸出形成有多个分隔壁,分隔形成供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安放空间;长侧壁板,其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热喷涂面相向;横壁板,其连接所述长侧壁板的两端。
【专利说明】外壳内置型电容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能力及耐久性优秀、能实现紧凑构成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
【背景技术】
[0002] -般而言,电气设备用、进相用、电子设备用电容器等在各种工业领域广泛使用。 这种电容器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聚丙烯(PP)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等塑料薄膜作为电介质,对在塑料 薄膜的一面或两面沉积了金属的沉积膜进行卷取,在卷取的沉积膜的两面,热喷涂锌、锌合 金、锡或1次锌2次锡,形成热喷涂面,制造电容器元件。
[0003] 电容器的静电容量根据电容器的用途而存在差异,因此,在不同的N极汇流条与P 极汇流条加减电容器元件(以下简称元件)个数进行接线而制造电容器,小容量的电容器 连接较少数量的元件,大容量电容器连接多个元件而制造电容器。
[0004] 现有的电容器基于传统的结构,散热特性差,长时间工作过热明显,导致耐久性受 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外壳的散热特性优秀、长时间工作也不过热、耐久性卓 越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另外,旨在提供一种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外壳注塑后冷却导致的变 形小,使电容器组装后环氧树脂模塑工序中可能发生的外壳形成变形实现最小化,能够使 产品精密度与工作性实现最大化。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100,其由电介质薄膜卷取形 成,在两侧形成有导电性的热喷涂面;外壳箱200,其具备供所述电容器元件100以整齐地 放倒成多列的状态内置、排列的元件安放空间Η ;第1、第2汇流条形成部300,其电气连接 于所述电容器元件1〇〇的热喷涂面;
[0008] 所述外壳箱200包括:底板10,其沿纵向方向纵向地凸出形成有多个分隔壁15,分 隔形成供所述电容器元件200安放的元件安放空间Η ;长侧壁板20,其与所述电容器元件 200的热喷涂面相向;横壁板30, 40,其连接所述长侧壁板20的两端。
[0009]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中,底板10的分隔壁15包括:向上倾斜 部12,其从所述底板10向上倾斜地凸出;脊部13,其由所述向上倾斜部12的上端相交形 成;散热槽部14,其由所述向上倾斜部12的下面凹陷地形成;所述散热槽部14在所述底板 10的下面,以多个隔开的状态相互平行地形成。
[0010]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中,长侧壁板20形成有从所述长侧壁板 20的一地点向内凸出形成的坚直加强棱25,形成有在所述坚直加强棱25外侧形成的坚直 内凹槽26,坚直加强棱25在所述长侧壁板20的内壁,以隔开的状态相互平行地坚直形成多 个。 too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1)散热特性优秀、长时间工作也不过热、耐久性卓越;
[0013] (2)外壳注塑后冷却导致的变形小,使电容器组装后环氧树脂模塑工序中可能发 生的外壳形成变形实现最小化,能够使产品精密度与工作性实现最大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组装立体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分解立体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箱立体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箱剖面立体图;
[0019]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箱俯视图;
[0020]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Y电容器构成图;
[0021]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Y电容器电路图。
[0022] 〈符号说明〉
[0023] 100:电容器元件
[0024] 2〇0:外壳箱
[0025] 300:第1、第2汇流条形成部
[0026] 10:底板 12:向上倾斜部
[0027] 13:脊部 14:散热槽部
[0028] 15:分隔壁 20:长侧壁板
[0029] 25:坚直加强棱 26:坚直内凹槽
[0030] 30,40:横壁板 H:元件安放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元件 1〇〇,其由电介质薄膜卷取形成,在两侧形成有导电性的热喷涂面;外壳箱200,其具备供所 述电容器元件1〇〇以整齐地放倒成多列的状态内置、排列的元件安放空间Η ;第1、第2汇流 条形成部300,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100的热喷涂面;绝缘纸400,用于各层之间的 绝缘。
[0033] 如图3、图4和图5所不,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中,夕卜壳 箱200包括:底板10,其沿纵向方向凸出形成有多个分隔壁15,分隔形成供所述电容器元件 100安放的元件安放空间Η ;长侧壁板20,其与电容器元件100的热喷涂面相向;横壁板30、 40,其连接所述长侧壁板20的两端。
[0034]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中,底板10的分 隔壁15包括:向上倾斜部12,其从底板10向上倾斜地凸出;脊部13,其由向上倾斜部12的 上端相交形成;散热槽部14,其由向上倾斜部12的下面凹陷地形成。优选散热槽部14在 所述底板10的下面,以多个隔开的状态相互平行地形成。
[0035]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中,优选长侧壁 板20向内凸出形成的坚直加强棱25,在坚直加强棱25外侧形成的坚直内凹槽26,坚直加 强棱25在所述长侧壁板20的内壁,以隔开的状态相互平行地坚直形成多个。优选坚直加 强棱25的横断面形状为半圆弧、"匚"字形、"V"字形或末端尖锐的锥子形状中的任意一种。
[0036]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中,底板10的分 隔壁15包括:向上倾斜部12,其从底板10向上倾斜地凸出;脊部13,其由向上倾斜部12的 上端相交形成;散热槽部14,其由向上倾斜部12的下面凹陷地形成。
[0037]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中,优选坚直加 强棱25在所述分隔壁15形成的位置一同形成,坚直加强棱25从所述长侧壁板20的上端 向下延长至所述脊部13形成。
[0038]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中,外壳内置型 电容器还包括放电电阻器90,当电容器与输入端子分离时,所述放电电阻器使电容器中充 电的残留电荷放电,防止触电事故。优选放电电阻器加装于所述外壳箱200的长侧壁板20 外面,所述外壳箱200包括在所述长侧壁板20外面形成的放电电阻器搭载用卡棱部80,所 述放电电阻器搭载用卡棱部80由水平地相互隔开地向外廓凸出并相向的第1卡棱81和第 2卡棱85构成。
[0039]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中,优选外壳内 置型电容器包括用于防止电磁干扰现象的Υ电容器,外壳箱200还包括在所述外壳箱200 的纵向一侧形成的Υ电容器加装部60, Υ电容器加装部60包括:第1、第2Υ电容器槽61a、 63a,其供构成Y电容器的两个Y电容器元件S1、S2放置;第1、第2辅助分离壁61、63,其在 第1、第2Y电容器槽61a、63a与元件安放空间Η之间形成。优选在一侧横壁板30与所述 第1、第2辅助分离壁61、63之间形成有空隙64a,所述空隙64a使所述第1、第2Υ电容器槽 61a、63a相互连通。
[0040]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中,优选四边形 状的所述外壳箱200在四角包括使电容器固定于主体的固定部;作为固定部之一的第1固 定片70包括:水平主体片71,其在固定于一侧横壁板30后,向横向水平地凸出延长;联结 孔72,其在所述水平主体片71的端部形成;加强片75,其从水平主体片71的上面中央向上 直立凸出。优选加强片75由弯曲的加强结合片75a与从所述加强结合片75a沿着水平主 体片71的延长片75b构成。
[0041]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中,优选在所述 第2辅助分离壁63与所述长侧壁板20之间形成有第3辅助分离壁64。优选在横壁板30、 40之一的横壁板30外侧,沿坚直方向凸出形成有支撑凸起91,支撑输入端子98的后方;在 横壁板30、40之一的横壁板30外侧,水平地凸出有辅助水平板95,在所述辅助水平板95的 上部,形成有分离支撑的分离凸起96,使所述输入端子相互不能横向移动。
[004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散热特性优秀、长时间工作也不过热、 耐久性卓越;外壳注塑后冷却导致的变形小,使电容器组装后环氧树脂模塑工序中可能发 生的外壳形成变形实现最小化,能够使产品精密度与工作性实现最大化。
[〇〇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容器元件(100),其由电介质薄膜卷取形成,在两侧形成有导电性的热喷涂面; 外壳箱(200),其具备供所述电容器元件(100)以整齐地放倒成多列的状态内置、排列 的元件安放空间(H); 第1、第2汇流条形成部(300),其电气连接于所述电容器元件(100)的热喷涂面; 所述外壳箱(200)包括: 底板(10),其沿纵向方向凸出形成有多个分隔壁(15),分隔形成供所述电容器元件 (100)安放的元件安放空间(H); 长侧壁板(20),其与所述电容器元件(200)的热喷涂面相向; 横壁板(30, 40),其连接所述长侧壁板(20)的两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0)的分隔壁(15)包括: 向上倾斜部(12),其从所述底板(10)向上倾斜地凸出; 脊部(13),其由所述向上倾斜部(12)的上端相交形成; 散热槽部(14),其由所述向上倾斜部(12)的下面凹陷地形成; 所述散热槽部(14)在所述底板(10)的下面,以多个隔开的状态相互平行地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侧壁板(20)形成有从所述长侧壁板(20)的底面向内凸出形成的坚直加强棱 (25), 在所述坚直加强棱(25)外侧形成的坚直内凹槽(26), 所述坚直加强棱(25)在所述长侧壁板(20)的内壁,以隔开的状态相互平行地坚直形 成多个。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坚直加强棱(25)的横断面形状为半圆弧、"匚"字形、"V"字形或末端尖锐的锥子 形状中的任意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10)的分隔壁(15)包括: 向上倾斜部(12),其从所述底板(10)向上倾斜地凸出; 脊部(13),其由所述向上倾斜部(12)的上端相交形成; 散热槽部(14),其由所述向上倾斜部(12)的下面凹陷地形成; 所述坚直加强棱(25)在所述分隔壁(15)形成的位置一同形成,所述坚直加强棱(25) 从所述长侧壁板(20)的上端向下延长至所述脊部(13)形成。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内置型电容器还包括放电电阻器, 所述放电电阻器加装于所述外壳箱(200)的长侧壁板(20)外面,所述外壳箱(200)包 括在所述长侧壁板(20)外面形成的放电电阻器搭载用卡棱部(80),所述放电电阻器搭载 用卡棱部(80)由水平地相互隔开地向外廓凸出并相向的两个第1、第2卡棱(81,85)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包括用于防止电磁干扰现象的Y电容器, 所述外壳箱(200)还包括在所述外壳箱(200)的纵向一侧形成的Y电容器加装部 (60), 所述Υ电容器加装部(60)包括: 第1、第2Υ电容器槽(61a,63a),其供构成Υ电容器的两个Υ电容器元件(Sl,S2)放 置; 第1、第2辅助分离壁(61,63),其在所述第1、第2Y电容器槽(61a, 63a)与兀件安放空 间(H)之间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一侧横壁板(30)与所述第1、第2辅助分离壁(61,63)之间形成有空隙(64a),所述 空隙(64a)使所述第1、第2Y电容器槽(61a,63a)相互连通。
9.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四边形状的所述外壳箱(200)在四角包括使电容器固定于主体的固定部; 作为所述固定部之一的第1固定片(70)包括: 水平主体片(71),其在固定于一侧横壁板(30)后,向横向水平地凸出延长; 联结孔(72),其在所述水平主体片(71)的端部形成; 加强片(75),其从所述水平主体片(71)的上面中央向上直立凸出。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片(75)由弯曲的加强结合片(75a)与从所述加强结合片(75a)沿着所述水 平主体片(71)的延长片(75b)构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辅助分离壁(63)与所述长侧壁板(20)之间形成有第3辅助分离壁(64)。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内置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壁板(30,40)之一的横壁板(30)外侧,沿坚直方向凸出形成有支撑凸起 (91),支撑输入端子的后方; 在所述横壁板(30, 40)之一的横壁板(30)外侧,水平地凸出有辅助水平板(95),在所 述辅助水平板(95)的上部,形成有分离支撑的分离凸起(96),使所述输入端子相互横向固 定。
【文档编号】H01G4/224GK203895271SQ201420261998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4日
【发明者】朴大镇, 全用洹, 朴昶根, 韩基柱, 朴真我 申请人:纽茵泰克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