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发光显示元件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该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包括对于观察者可看见的显示区域(2)。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显示区域(2)包括用于显示信息的至少一个透明显示区域(4)以及用于显示信息的至少一个不透明显示区域(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节省显示器所占据的空间,并使信息以引起用户注意的方式来显现,所述信息例如警告信息。
【专利说明】电致发光显示元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元件,更特别是涉及这样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元 件,它包括对于观察者可见的显示区域。
【背景技术】
[0002] 透明显示器通常用于这样的用途和装置,其中,用户需要获取在显示器中显示的 信息以及存在于该显示器后面的信息。在一些用途中,有多于一组的信息要由显示器来显 示,通常提供两个或更多单独的显示器来用于显现这些不同组的信息。这样的缺点是多个 显示器占据大量空间,而并不总是存在这样的大量空间。而且,在一些用途中,有只在特定 情况中呈现的信息,例如警告消息,但是该信息必须以使得它们确定无疑地引起用户注意 的方式来显现。通常,这通过在显示器的某些位置上呈现该暂时信息或者通过改变在显示 器上的视图来管理。这样的缺点是该暂时信息并不对于用户非常明显,或者在呈现暂时信 息的过程中将防止或限制获取该主要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元件,以便克服或者至少减轻上述现 有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来实现,该电致 发光显示元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显示信息的透明显示区域和至少一个用于显示信息的不 透明显示区域。
[0004]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优选实施例。
[0005] 本实用新型基于提供电致发光显示元件的思想,该电致发光显示元件包括对于用 户可见的显示区域。电致发光显示元件的该显示区域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显示信息的透明显 示区域和至少一个用于显示信息的不透明显示区域。因此,显示元件包括设置于共同显示 区域上的透明显示区域和不透明显示区域。这意味着一个显示器包括透明和不透明的显示 区域。透明显示区域和不透明显示区域可以以多种方式布置在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上。透 明显示区域可以沿电致发光显示元件的观察方向至少局部设置于显示区域中的不透明显 示区域的顶部,或者也可选择,不透明显示区域可以至少局部设置于在显示区域中的透明 显示区域的顶部。而且,透明显示区域和不透明显示区域可以彼此相邻地设置于显示区域 中。
[0006] 电致发光显示元件的优点是可以向相同显示区域提供透明和不透明区域。因此, 显示器的一些部分可以透明,以便允许用户观察在显示器的透明区域上和在该显示器后面 的信息,且一些信息(例如关键的或重要的)只在显示器上,使得该信息并不与在显示器后 面的信息或视图混合。也可选择,当透明显示器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的顶部上时,信息 可以暂时或连续地呈现于由不透明显示区域呈现的信息上面。因此,不需要改变在显示器 上的视图,但是由不透明显示器来呈现的信息可以一直由用户观察,尽管信息也在不透明 显示区域上面由透明显示区域来呈现。不透明显示区域还可以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的顶部 上,从而一些信息可以总是呈现,使得它并不与在该显示区域后面的信息或视图混合。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节省显示器所占据的空间,并使信息以引起用户注意的 方式来显现,所述信息例如警告信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 下面将参考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更详细地介绍本实用新型,附图中:
[0009] 图1至5示意性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透明显示区域和不透明显示区 域彼此相邻地布置在显示区域上;
[0010] 图6至9示意表示了透明显示区域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内的实施例;
[0011] 图10至13示意表示了不透明显示区域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内的实施例;
[0012] 图14至19示意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透明显示区域设置于显示区域 上的不透明显示区域的顶部上;以及
[0013] 图20至24示意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不透明显示区域设置于显示区 域上的透明显示区域的顶部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发光显示器,例如AC驱动无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技术,它 大致为公知。电致发光显示器可以是基于电容器的显示器或者基于二极管。基于电容器的 显示器包括DC驱动和AC驱动的电致发光显示器(包括粉末和薄膜显示器技术)。基于二极 管的显示器包括无机LED和有机LED电致发光显示器。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任意类型的 电致发光显示器技术,而是所有可用的技术都可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下面,薄膜电致发 光显示器技术用作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根据显示元件的结构,公知的电致发光显示器 可以是透明显示器或不透明显示器。在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器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在不透明 显示器结构中的不透明电极材料(它可以是铝)由大致表示为透明导电氧化物或TC0的透明 电极材料来代替,该透明导电氧化物或TC0例如可以是铟锡氧化物(ΙΤ0)、ZnO:A1或Sn02 或任意其它合适材料。
[0015] 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通常包括层结构,该层结构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 至少三个层,该至少三个层包括夹在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层(绝缘层)之间的电致发光层(磷 层),该至少三个层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电极层之间。分层结构通常设置于基底上,该基底可 以是玻璃基底或聚合物基底。顶板还可以设置于层结构上。顶板可以是与基底相同的材料。 应当知道,也可以有一些附加层,例如背衬层,用于提供用于显示器的黑色或黑暗背景。用 于不同层中的材料可以变化,且它们为公知常识。电极层可以通过溅射或者优选是通过原 子层沉积(ALD)而形成。电介质层和电致发光层优选是通过ALD来制造。两个电极层也可 以成图形,以便分别形成排和列,因此在排和列相交的部位处形成像素。因为电压横过相交 的排和列被施加,因此电致发光显示于该电致发光层中。这在图1中示意表示,其中,第一 电极层10形成排,第二电极层11、12形成列。因此,显示器还包括用于驱动在电致发光层 中的电致发光的电部件和连接件。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术语显示区域表示用于呈现信息和由用户可看见的发 光显示元件的整个区域。透明显示区域表示显示区域的透明区域,用户能够透过该透明区 域观察物体或信息,且该透明区域设计和构成为通过电致发光而产生和发射光。不透明显 示区域表示显示区域的不透明区域,用户透过该不透明区域不能看见或观察在显示器后面 的物体或信息,且该不透明区域设计和构成为通过电致发光而产生和发射光。在下面的示 例中,显示元件和显示区域包括一个透明显示区域和一个不透明显示区域,但是本实用新 型并不局限于此。显示元件和显示区域也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的透明和/或不透明显示区 域。
[0017] 因此,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如图1至24中所示,不透明显示区域通常包括不透明 的层结构,该层结构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10、第二不透明电极层11和至少三个层13、14、 15,该至少三个层13、14、15包括夹在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层13、14之间的电致发光层15,该 至少三个层13、14、15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电极层10、11之间。也可选择,不透明显示区域可 以包括不透明的层结构,该层结构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10、第二透明电极层12和至少三个 层13、14、15,该至少三个层13、14、15包括夹在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层13、14之间的电致发光 层15,该至少三个层13、14、15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电极层10、12以及不透明的背衬层22之 间,该背衬层22设置于第一或第二电极层10、12的、相对于该至少三个层13、14、15的相反 侧上,如图中所示。背衬层22可以是设置于显示元件上的任意不透明层、板等,它可以通过 蒸气沉积方法、印刷、涂墨、涂色或者任意合适的涂覆技术而形成,或者它可以是附接、胶接 或固定在显示元件上的单独层。
[0018] 而且,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如图1至24中所示,透明显示区域通常包括透明的层 结构,该层结构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10、第二透明电极层12和至少三个层,该至少三个层 包括夹在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层13、14之间的电致发光层15,该至少三个层13、14、15设置于 第一和第二电极层10、12之间。
[0019] 不透明层结构和透明层结构并不结合后面的特殊实施例来重复介绍,但是如它在 附图中所示,总体层结构如上所述。不过,应当说明,层结构还可以包括其它附加层。
[0020] 图1表示了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该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包括显示区域2,该显示 区域2对于观察者或用户可看见。显示区域2有外边缘3,该外边缘3确定了可见显示区域 2。应当知道,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还可以包括框架(未示出)或者构成整个显示元件1以及 确定显示区域2的外边缘3和电部件、连接件的其它结构部分。在图1的实施例中,显示区 域2设有:透明显示区域4,该透明显示区域4有透明层结构;以及不透明显示区域6,该不 透明显示区域6有不透明层结构。在该实施例中,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6彼此相邻地 设置于显示区域2中。因此它们可以至少局部并排地布置,透明显示区域可以沿显示器的 观察方向至少局部布置在不透明显示区域的下侧或上侧。而且,应当知道,显示区域2也可 以包括两个或更多透明和/或不透明显示区域4、6。
[0021] 图2表示了图1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一个实施例。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透 明基底20上,且具有不透明第二电极层11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与它相邻地设置。透明顶 板40设置于层结构的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6的顶部上,也可以在整个显示区域2的上 面。顶板40可以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显示元件1和实施例上,但是为了简明,它在下面 的实施例中省略。因此,显示元件1大致透明,且只在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位置处不透明。
[0022] 图3表示了图1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可选实施例。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透 明基底20上,且具有透明第二电极层12和不透明背衬层22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与它相邻 地设置。在该实施例中,背衬层22设置于第二透明电极12和基底20之间,用于形成不透 明显示区域6。因此,不透明显示区域的不透明结构设有背衬层22,且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 域4、6的层结构可以在其它方面相同。在该实施例中,背衬层22特别形成于不透明显示区 域6的位置,且显示元件1在显示区域2的其余部分中大致透明。
[0023] 图4表示了图1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还一可选实施例。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 于透明基底20上,具有透明第二电极层12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与它相邻地设置,因此透明 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6的层结构可以基本相同。在该实施例中,背衬层22设置于透明基底 20上,且在该基底20的背侧,即在基底20的、相对于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6的层结构 的相反侧,用于提供不透明特性。背衬层22从透明显示区域4的位置省略或除去。背衬层 22可以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除去,例如蚀刻。如图4中所示,背衬层22设置于除了透明显 示区域4之外的整个显示区域2上,因此显示区域2大致不透明,除了透明显示区域4的位 置之外。应当知道,背衬层22可以设置于基底的任意一侧,如图3和4中所示。
[0024] 图5示意表示了根据图1至4的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的一个用途。在该实施例中, 显示元件1包括:透明显示区域4,该透明显示区域4表示图形信息,并允许用户观察在该 显示元件1后面的信息和物体。显示元件1还包括不透明显示区域6,该不透明显示区域6 提供为与透明显示区域4相邻,用于显示数字信息。图5只是示例,表示的信息可以是任意 信息,且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6可以以任意方式布置成彼此相邻,即彼此恰好紧邻或 者相互有一定距离。
[0025] 图6表示了可选实施例,其中,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内,且离 开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外边缘一定距离。应当知道,透明显示区域4也可以邻接不透明显 示区域6的外边缘,以使得它只是局部在不透明显示区域6内。该实施例提供了显示区域 2,该显示区域2有在该显示区域2内的透明部分,用于观察在显示元件1后面的信息或物 体。
[0026] 图7表示了图6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一个实施例。透明显示区域4和具有不 透明第二电极层11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基底20上,且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 不透明显示区域6内,并离开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外边缘一定距离。透明顶板40设置于成 层结构的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6的顶部上。因此,显示元件1大致不透明,但是其中包 括由透明显示区域4确定的透明部分。
[0027] 图8表示了图6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可选实施例。透明显示区域4和不透明 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基底20上,且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内,并离开 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外边缘一定距离。显示元件只包括在整个显示区域2上面的一个层结 构,且不透明特征通过在基底20的后表面(即基底20的、相对于显示区域4、6的层结构的 相反侧)上提供不透明背衬层22来提供。透明显示区域4可以通过从透明显示区域4上除 去背衬层22或者通过只在不透明显示区域6上提供背衬层而提供。而且,背衬层也可以类 似地设置于第二电极12和基底20之间。
[0028] 图9示意表示了根据图6至8的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的一个用途。在该实施例中, 显示元件1包括不透明显示区域6,该不透明显示区域6表示图形信息30。不透明显示区 域6设有允许用户看见显示区域2后面的透明部分或显示区域4。
[0029] 图10表示了可选实施例,其中,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内,且离 开透明显示区域4的外边缘一定距离。应当知道,不透明显示区域6也可以邻接透明显示 区域4的外边缘,以使得它只是局部在透明显示区域4内。该实施例提供了显示区域2,该 显示区域2有在该显示区域2内的不透明部分,用于呈现信息,而不会使它与在显示元件1 后面的信息或物体混合。
[0030] 图11表示了图10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一个实施例。透明显示区域4和具有 不透明第二电极层11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基底20上,且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 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内,并离开透明显示区域4的外边缘一定距离。透明顶板40设置于成 层结构的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6的顶部上。因此,显示元件1大致透明,但是其中包括 由不透明显示区域6确定的不透明部分。
[0031] 图12表示了图10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可选实施例。透明显示区域4和不透 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基底20上,且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内,并离 开透明显示区域4的外边缘一定距离。显示元件只包括在整个显示区域2上面的一个层结 构,且不透明特征通过在基底20的后表面(即基底20的、相对于显示区域4、6的层结构的 相反侧)上提供不透明背衬层22来提供。透明显示区域4可以通过从透明显示区域4上除 去背衬层22或者通过只在不透明显示区域6上提供背衬层而提供。而且,背衬层也可以类 似地设置于第二电极12和基底20之间。
[0032] 图13示意表示了根据图10至12的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的一个用途。在该实施 例中,显示元件1包括透明显示区域4,该透明显示区域4表示图形信息30,并允许用户看 见显示区域2后面。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有透明部分或显示区域4,用于表示信息,例如数 字和图形信息30、32,而不会使它与在显示元件1后面的信息或物体混合。
[0033] 图14示意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用途。在图6中,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包括显 示区域2,该显示区域2对于观察者或用户是可见的。显示区域2有外边缘3,该外边缘3 确定了可见显示区域2。显示区域2设有:不透明显示区域6,该不透明显示区域6有不透 明层结构;以及透明显示区域4,该透明显示区域4有透明层结构。在该实施例中,透明显 示区域4沿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观察方向至少局部设置于在显示区域2中的不透明显示 区域6的顶部上,如图6中所示。因此,在不透明显示区域6中显示的信息为可见,并可以 通过透明显示区域4来观察(甚至当信息被显示时)。因此,不透明和透明显示区域4、6重 叠,从而形成重叠显示区域4、6。
[0034] 图15表不了图14的电致发光显不兀件1的一个实施例。具有不透明第二电极层 11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基底20上。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 上,中间层24可以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的层结构和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层结构之间。中 间层24例如可以是电介质层、绝缘层或者使得层结构相互分离的一些其它合适层。透明和 不透明显示区域4和6的重叠层结构优选是在使用合适薄膜沉积技术的相同制造处理中形 成。因此,图15的显示元件1大致不透明,并设有重叠的不透明和透明显示区域4、6。
[0035] 图16表示了图14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可选实施例。具有透明第二电极层12 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基底20上。基底20还在背侧(或者相对于显示区域4、6的 层结构的相反侧)提供了不透明背衬层22。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上, 且中间层24 (如上所述)可以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的层结构和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层结 构之间。因此,可以知道,该实施例实际上包括两个重叠的透明层结构。因此,也可以通过 省略或除去背衬层22而提供具有两个或更多重叠透明显示区域4的透明显示区域2。透明 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和6的重叠层结构优选是在使用合适薄膜沉积技术的相同制造处理中 形成。
[0036] 图17表示了图14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还一可选实施例。具有透明第二电极 层12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基底20上。基底20还在背侧(或者相对于显示区域 4、6的层结构的相反侧)提供了不透明背衬层22。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 6上。透明显示区域4的层结构设置于第二透明基底21上,且第二基底再布置在不透明显 示区域6上。不透明显示区域6还可以设有顶板40,该顶板40也可以用作用于透明显示区 域4的层结构的第二基底21。该实施例实际上也包括两个重叠的透明层结构,但是设置于 单独的基底20、21上。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和6的重叠层结构优选是在使用合适薄膜 沉积技术的相同制造处理中形成,但是它们也可以在分开的制造处理中提供。
[0037] 图18表示了图17的实施例的变化形式。它大致相同,但是在该实施例中,透明显 示区域4的层结构设置于第二透明基底21上,且第二基底再布置于具有顶板40的不透明 显示区域6上。还可以有在第二基底21和顶板40之间的粘接层26。该实施例实际上也包 括两个重叠的透明层结构,但是设置于单独的基底20、21上。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和 6的重叠层结构可以在分开的制造处理中形成,并通过粘接层26而胶接在一起。
[0038] 图19示意表示了根据图14至19的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的一个用途。在该实施 例中,显示元件1包括:不透明显示区域6,该不透明显示区域6表示图形信息30 ;以及透明 显示区域4,该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顶部上,并表示数字信息32。该 实施例允许用户同时观察图形信息30和数字信息32。数字信息和透明显示区域4可以连 续驱动,或者只在预定情况中暂时驱动。图19只是一个示例,表示的信息可以是任意信息, 且透明显示区域4可以以任意方式布置在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顶部上。
[0039] 图20示意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用途。在图20中,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包括 显示区域2,该显示区域2对于观察者或用户可见。显示区域2有外边缘3,该外边缘3确 定了可见显示区域2。显示区域2设有:透明显示区域4,该透明显示区域4有透明层结构; 以及不透明显示区域6,该不透明显示区域6有不透明层结构。在该实施例中,不透明显示 区域6沿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观察方向至少局部设置于在显示区域2中的透明显示区域 4的顶部上,如图12中所示。因此,用户可以观察在显示器后面的信息或物体,但是在不透 明显示区域6中显示的信息不会与在显示元件1后面的信息或物体混合。因此,不透明和 透明显示区域4、6重叠,从而形成重叠显示区域4、6。
[0040] 图21表示了图20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一个实施例。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 透明基底20上。具有不透明第二电极层11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上, 中间层24可以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层结构和透明显示区域4的层结构之间。中间 层24可以如上所述。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和6的重叠层结构优选是在使用合适薄膜 沉积技术的相同制造处理中形成。因此,图13的显示元件1大致透明,除了不透明显示区 域6的位置,并设有重叠的不透明和透明显示区域4、6。
[0041] 图22表示了图20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可选实施例。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 透明基底20上。具有透明第二电极层12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上, 中间层24 (如上所述)可以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层结构和透明显示区域4的层结构 之间。不透明层结构还设有背衬层22,该背衬层22布置在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层结构和透 明显示区域4的层结构之间,用于向不透明显示区域6提供不透明特性。因此,可以知道, 该实施例实际上包括两个重叠的透明层结构。因此,也可以通过省略或除去背衬层22而提 供具有两个或更多重叠透明显示区域4的透明显示区域2。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域4和6 的重叠层结构优选是在使用合适薄膜沉积技术的相同制造处理中形成。
[0042] 图23表示了图20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还一可选实施例。透明显示区域4设 置于透明基底20上。具有透明第二电极层12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 上。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层结构设置于第二透明基底21上,该第二基底21再布置在透明 显示区域4上。透明显示区域4还可以设有顶板40,该顶板40也可以用作用于不透明显示 区域6的层结构的第二基底21。也可选择,第二透明基底21再布置于具有顶板40的不透 明显示区域6上,如图10中所示。还可以有在第二基底21和透明显示区域4的层结构或 顶板40之间的粘接层26。还有,该实施例实际上包括两个重叠的透明层结构,但是设置于 单独的基底20、21上。
[0043] 图24示意表示了根据图19至23的实施例的显示元件1的一个用途。在该实施 例中,显示元件1包括:透明显示区域4,该透明显示区域4表示图形信息30 ;以及不透明显 示区域6,该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的顶部上,并表示数字信息32。该实 施例允许用户同时观察图形信息30和数字信息32以及在显示元件1后面的信息或物体。 同时在不透明显示区域6中表示的信息不会与在显示元件后面的信息或物体混合,因此, 关键信息可以一直清楚可见。图16只是一个示例,表示的信息可以是任意信息,且不透明 显示区域6可以以任意方式布置在透明显示区域4的顶部上。
[0044] 如上所述,透明和不透明显示区域可以以多种方式布置在一起,包括:
[0045] 透明显示区域4沿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观察方向至少局部设置于在显示区域2 中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顶部上;或者
[0046] 透明显示区域4和不透明显示区域6彼此相邻地设置于显示区域2中;
[0047] 不透明显示区域6沿(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观察方向至少局部设置于在显 示区域2中的透明显示区域4的顶部上。
[0048] 而且,透明显示区域4和/或不透明显示区域6可以提供为离开显示区域2的外 边缘3 -定距离。也可选择,当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顶部上时,它可 以布置成离开不透明显示区域2的外边缘一定距离,或者当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 显示区域4的顶部上时,它可以布置成离开透明显示区域2的外边缘一定距离。
[0049] 还应当知道,透明显示区域4和不透明显示区域6可以彼此相邻地设置于公共基 础基底20上,如图1至6所示,或者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中,如图7至14所示。也可选择, 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基础基底20上,透明显示区域4至少局部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 6的顶部上,或者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基础基底20上,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第二基 底21上,并至少局部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顶部上。而且,透明显示区域4可以设置 于基础基底20上,不透明显示区域6至少局部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的顶部上,或者透明 显示区域4可以设置于基础基底20上,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第二基底21上,并至少局 部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的顶部上。不透明背衬层22可以设置于基础基底20或第二基底 21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之间,或者在基础基底20或第二基底21的、相对于不透明显示区 域6的层结构的相反侧。
[0050]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知道,随着技术进步,本实用新型的概念能够以多种方式来 实施。本实用新型和它的实施例并不限制为上述示例,而是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变 化。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其包括观察者可看见的显示区域(2),其特征在于:电 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显示区域(2)包括: 用于显示信息的至少一个透明显示区域(4);以及 用于显示信息的至少一个不透明显示区域(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其特征在于: 透明显示区域(4)沿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观察方向至少局部设置于在显示区域 (2)中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顶部上;或者 透明显示区域(4)和不透明显示区域(6)彼此相邻地设置于显示区域(2)中;或者 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在显示区域(2)中的不透明显示区域(6)内; 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在显示区域(2)中的透明显示区域(4)内; 不透明显示区域(6)沿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的观察方向至少局部设置于在显示区域 (2)中的透明显示区域(4)的顶部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其特征在于: 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成离开显示区域(2)的外边缘(3) -定距离;和/或 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成离开显示区域(2)的外边缘(3) -定距离。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其特征在于: 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内,并离开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外边缘 一定距离;或者 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内,并离开透明显示区域(4)的外边缘一 定距离。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其特征在于: 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顶部上,并离开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 外边缘一定距离;或者 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的顶部上,并离开透明显示区域(4)的外 边缘一定距离。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其特征在于:不透明显示区域 (6)包括不透明层结构,所述不透明层结构包括: 第一透明电极层(10)、第二不透明电极层(11)和至少三个层(13、14、15),所述至少三 个层(13、14、15)包括夹在第一电介质层和第二电介质层(13、14)之间的电致发光层(15), 所述至少三个层(13、14、15)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层(10)和第二不透明电极层(11)之间; 或者 第一透明电极层(10)、第二透明电极层(12)和至少三个层(13、14、15),所述至少三个 层(13、14、15)包括夹在第一电介质层和第二电介质层(13、14)之间的电致发光层(15),所 述至少三个层(13、14、15)设置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10、12)之间,且不透明背衬层 (22)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层(10)或第二透明电极层(12)相对于所述至少三个层(13、14、 15)的相反侧。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其特征在于:透明显示区域(4) 具有透明层结构,所述透明层结构包括: 第一透明电极层(10)、第二透明电极层(12)和至少三个层(13、14、15),所述至少三个 层(13、14、15)包括夹在第一电介质层和第二电介质层(13、14)之间的电致发光层(15),所 述至少三个层(13、14、15)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层(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其特征在于: 透明显示区域(4)和不透明显示区域(6)彼此相邻地设置于公共基础基底(20)上;或 者 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基础基底(20)上,透明显示区域(4)至少局部设置于不透 明显示区域(6)的顶部上;或者 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基础基底(20)上,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第二基底(21) 上和至少局部设置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顶部上;或者 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基础基底(20)上,不透明显示区域(6)至少局部设置于透明 显示区域(4)的顶部上;或者 透明显示区域(4)设置于基础基底(20)上,不透明显示区域(6)设置于第二基底(21) 上和至少局部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域(4)的顶部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其特征在于:不透明背衬层(22)设 置于: 基础基底(2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之间或第二基底(21)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 之间;或者 基础基底(20)或第二基底(21)相对于不透明显示区域(6)的层结构的相反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元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显 示元件(1)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元件。
【文档编号】H01L27/32GK203838453SQ201420189299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9日
【发明者】V·豪塔耶尔维 申请人:Beneq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