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3196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基座、一信号端子组、一推移装置及一壳体。基座设有一第一、二设置区,信号端子组设置于第一设置区,推移装置设置于第二设置区,用以作为一进/退卡机构;其中,基座另设有与第二设置区相贯通的第二开口,而推移装置所设的弹性元件可设置于第二设置区及第二开口处,而壳体对应第二开口设有一挤压部。于组装时,即可利用机械方式将未压缩的弹性元件先行安装设置于第二设置区及第二开口处,再将壳体与基座结合的同时,由壳体的挤压部可对应挤压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让推移装置具前后往复位移机能,达到完全自动化的组装效益。
【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具完全自动化组装效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卡连接器大多设置于电子装置,由卡连接器用以与外部电子卡(如:SM卡或记忆卡等)电性连接,使得电子装置可读取电子卡内存资料,或是电子装置可将资料储存至电子卡。
[0003]为了让使用者方便于卡连接器内抽取电子卡,现有的卡连接器内部皆设有一进/退卡机构,所述进/退卡机构主要由一滑块、一弹簧及一连杆所组成,当电子卡插入卡连接器时,由电子卡推动滑块,再借助连杆勾持于滑块其一固定位置;当电子卡退出卡连接器时,按压电子卡,使连杆脱离滑块其固定位置,再借助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将滑块推出,以推动电子卡同步退出。
[0004]而现有卡连接器为了要让弹簧具弹性回复力,乃于现有卡连接器设有一封闭的沟槽,用以将弹簧压缩设置于沟槽内,借以维持弹簧具弹性回复力;而现有卡连接器仍必须以人工作业方式将弹簧先行压缩后,再设置于沟槽内。然而,随着人力薪资不断提升,导致制造成本因人力薪资的提升而相对增加;且通过人工作业方式,会使产品的产能与品质无法稳定,造成产品良率无法准确控制;此外,通过人工作业方式,则必须对作业人员先行进行繁复职业训练后,方可于生产线上作业,致使制造成本相对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先前技术所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基座、至少一信号端子组、一推移装置及一壳体。基座设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区分有一第一设置区及一第二设置区,信号端子组设置于第一设置区,推移装置设置于第二设置区,用以作为一进/退卡机构;该基座具有一个前端及一个后端,该基座于该前端位置设有与该第一设置区相贯通的第一开口,该基座于该后端位置设有与该第二设置区相贯通的第二开口,该基座相对于该第二设置区设有一个定位孔;至少一个信号端子组,设于该基座的第一设置区;一个推移装置,设置于该基座的第二设置区,其包括有:一个滑块,以线性移动方式活动设置于该第二设置区,该滑块设有至少两个导槽,且该滑块其一侧边延伸有一个挡止部及其另一侧边设有结合部,该挡止部突出位于该第一设置区;一个限位杆,其一端设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及其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定位于该基座的定位孔,该第二连接部活动位于该滑块的导槽;一个弹性元件,其一端固定于该滑块的结合部及其另一端贯穿位于该第二开口 ;一个壳体,覆盖设于该基座,该壳体设有一个挤压部,该挤压部对应位于该第二开口 ;由该壳体的挤压部挤压该弹性元件其贯穿位于该第二开口的一端,令该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
[0006]其中,基座设有与第二设置区相贯通的第二开口,而推移装置包括有一弹性元件并贯穿位于第二开口处,而壳体对应第二开口设有一挤压部。通过基座所设第二开口可供推移装置的弹性元件贯穿置放,使得于组装时,即可利用机械方式将未压缩的弹性元件先行安装设置于第二设置区及第二开口处,再将壳体与基座结合的同时,由壳体的挤压部可对应挤压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让推移装置具前后往复位移机能,达到完全自动化的组装效益。
[0007]优选的是,该电连接器包括有至少一个检测端子,该基座设有一个破孔,该检测端子对应设于该破孔位置,使检测端子露出,该壳体设有一个第一弹性片,该第一弹性片与该检测端子相接触。
[0008]优选的是,该检测端子与该壳体的第一弹性片相接触时,能够触发一个检测信号。
[0009]优选的是,该检测端子与该壳体的第一弹性片未接触时,能够触发一个检测信号。
[0010]优选的是,该基座以塑胶射出成形方式结合该检测端子。
[0011]优选的是,该基座相邻该第二开口位置设有一个卡榫,该壳体的挤压部设有一个第二结合孔,该第二结合孔与该卡榫相对应,由第二结合孔与该卡榫相固定卡合,且该挤压部以一体成形方式设于壳体。
[0012]优选的是,该基座的侧边进一步设有至少一个凸部,该凸部设有一个凹槽,该壳体设有至少二个侧壁,该侧壁设有与该凸部相对应的第一结合孔,该第一结合孔设有与该凹槽相对应的定位凸块,该定位凸块能够定位卡合至该凹槽。
[0013]优选的 是,该基座于第二设置区设有一个导轨,该滑块底面凸设有一个滑移部,该滑移部能够位于该导轨内线性位移。
[0014]优选的是,该壳体设有一个第二弹性片,该第二弹性片与该限位杆相对应,该第二弹性片压合该限位杆。
[0015]优选的是,该基座以塑胶射出成形方式结合该信号端子组,且该挤压部为一个独立元件形式而与该壳体相结合。
[0016]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开口呈开放形式并与基座的第二设置区相贯通,使其弹性元件能以未压缩状态放置于第二设置区及第二开口处,而可利用机械方式直接将弹性元件安装设置于第二设置区及第二开口处,再利用壳体与基座结合的同时,壳体的挤压部可对应挤压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达到完全自动化的组装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视角分解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分解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组合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侧视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部份透视侧视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组装实施例局部放大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组装实施例局部放大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1、基座10、容置空间101、第一设置区
[0026]102、第二设置区11、前端12、后端[0027]13、第一开口14、第二开口15、定位孔
[0028]16、导轨17、破孔18、卡榫
[0029]19、凸部191、凹槽2、信号端子组
[0030]3、检测端子4、推移装置41、滑块
[0031]411、导槽412、挡止部413、结合部
[0032]414、滑移部42、限位杆421、第一连接部
[0033]422、第二连接部 43、弹性元件5、壳体
[0034]51、侧壁511、第一结合孔 512、定位凸块
[0035]52、挤压部521、第二结合孔53、第一弹性片
[0036]54、第二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7]请配合参阅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基座1、至少一信号端子组2、至少一检测端子3、一推移装置4及一壳体5。
[0038]基座I设有一容置空间10,容置空间10包括有一第一设置区101及一第二设置区102,而基座I具有一前端11及一后端12,基座I相对于前端11位置设有与第一设置区101相贯通的第一开口 13,基座I相对于后端12位置设有与第二设置区102相贯通的第二开口 14 ;且基座I相对于第二设置区102设有一定位孔15及一导轨16,以及基座I相对于第一设置区101设有一破孔17 ;又,基座I相邻第二开口 14位置设有一卡榫18,以及基座I的侧边分别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凸部19,而凸部19设有一凹槽191。
[0039]信号端子组2包括有至少两个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组2设于基座I的第一设置区101。
[0040]检测端子3设于基座I的破孔17,而检测端子3由破孔17位置露出。
[0041]推移装置4设置于基座I的第二设置区102,其包括有一滑块41、一限位杆42及一弹性元件43。所述滑块41设有至少两个导槽411,且滑块41其一侧边延伸有一挡止部412及其另一侧边设有结合部413,挡止部412突出位于第一设置区101,而滑块41于其底面凸设有一滑移部414,滑移部414可对应位于基座I的导轨16内线性位移,使得滑块41以线性移动方式活动设置于第二设置区102。所述限位杆42其一端设有一第一连接部421及其另一端设有一第二连接部422,第一连接部421定位于基座I的定位孔15,第二连接部422活动位于滑块41的导槽411。所述弹性元件43其一端固定于滑块41的结合部413及其另一端可贯穿位于基座I的第二开口 14 (如图4、5所示)。 [0042]壳体5覆盖设于基座1,所述壳体5设有至少二侧壁51,并于侧壁51设有第一结合孔511,于第一结合孔511中设有一定位凸块512,第一结合孔511与基座I的凸部19相对应,定位凸块512与基座I的凹槽191相对应,由定位凸块512可定位卡合至凹槽191,达到壳体5与基座I可稳固结合;壳体5另设有一挤压部52,挤压部52对应位于基座I的第二开口 14,且于挤压部52设有一第二结合孔521,第二结合孔521与基座I的卡榫18相对应,由第二结合孔521可与卡榫18相扣合,达到壳体5与基座I更可稳固结合;又,壳体5分别设有一第一弹性片53及一第二弹性片54,所述第一弹性片53对应于基座I的破孔17处并与检测端子3相接触,所述第二弹性片54与限位杆42相对应,由第二弹性片54压合限位杆42。
[0043]所述基座I可利用塑胶射出成形方式与信号端子组2及检测端子3结合。
[0044]所述检测端子3可与一预设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令检测端子3与壳体5的第一弹性片53相接触时,可由控制电路触发一检测信号;或者令检测端子3与第一弹性片53未接触时,可由控制电路触发一检测信号。
[0045]所述挤压部52可为一体成形方式设于壳体5 ;或者所述挤压部52可为一独立元件形式,将挤压部52与壳体5相结合。
[0046]本实用新型试举一实施例,于组装时,先将基座I以塑胶射出成形方式与信号端子组2及检测端子3结合;再以机械自动作业方式(如:机械手臂)将推移装置4设置于基座I的第二设置区102,即先将滑块41组装于基座I的第二设置区102,再将限位杆42分别组装于基座I的定位孔15及滑块41的导槽411,最后将未压缩的弹性元件43先行安装设置于第二设置区102及第二开口 14处;再以机械自动作业方式将壳体5与基座I相结合,当壳体5与基座I结合的同时,通过壳体5的挤压部52对应位于基座I的第二开口 14,而可由壳体5的挤压部52对应挤压弹性元件43呈压缩状态,使得弹性元件43具一弹性应力,而可让推移装置4具前后往复位移机能,用以作为一进/退卡机构,达到完全自动化的组装效益。
[0047]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开口 14呈开放形式并与基座I的第二设置区102相贯通,使其弹性元件43能以未压缩状态放置于第二设置区102及第二开口 14处,而可利用机械方式直接将弹性元件43安装设置于第二设置区102及第二开口 14处,再利用壳体5与基座I结合的同时,借助壳体5的挤压部52可对应挤压弹性元件43呈压缩状态,达到可完全以机械自动化方式完成组装。解决现有卡连接器必须以人工作业方式将弹簧先行压缩后,再装设于卡连接器,也因人工作业方式导致制造成本高昂、产品良率无法准确控制、制程效率不彰等缺失。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基座,设有一个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包括有一个第一设置区及一个第二设置区,该基座具有一个前端及一个后端,该基座于该前端位置设有与该第一设置区相贯通的第一开口,该基座于该后端位置设有与该第二设置区相贯通的第二开口,该基座相对于该第二设置区设有一个定位孔; 至少一个信号端子组,设于该基座的第一设置区; 一个推移装置,设置于该基座的第二设置区,其包括有: 一个滑块,以线性移动方式活动设置于该第二设置区,该滑块设有至少两个导槽,且该滑块其一侧边延伸有一个挡止部及其另一侧边设有结合部,该挡止部突出位于该第一设置区; 一个限位杆,其一端设有一个第一连接部及其另一端设有一个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定位于该基座的定位孔,该第二连接部活动位于该滑块的导槽; 一个弹性元件,其一端固定于该滑块的结合部及其另一端贯穿位于该第二开口 ; 一个壳体,覆盖设于该基座,该壳体设有一个挤压部,该挤压部对应位于该第二开口 ; 由该壳体的挤压部挤压该弹性元件其贯穿位于该第二开口的一端,令该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一个检测端子,该基座设有一个破孔,该检测端子对应设于该破孔位置,使检测端子露出,该壳体设有一个第一弹性片,该第一弹性片与该检测端子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以塑胶射出成形方式结合该检测端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相邻该第二开口位置设有一个卡榫,该壳体的挤压部设有一个第二结合孔,该第二结合孔与该卡榫相对应,由第二结合孔与该卡榫相固定卡合,且该挤压部以一体成形方式设于壳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侧边进一步设有至少一个凸部,该凸部设有一个凹槽,该壳体设有至少二个侧壁,该侧壁设有与该凸部相对应的第一结合孔,该第一结合孔设有与该凹槽相对应的定位凸块,该定位凸块能够定位卡合至该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于第二设置区设有一个导轨,该滑块底面凸设有一个滑移部,该滑移部能够位于该导轨内线性位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设有一个第二弹性片,该第二弹性片与该限位杆相对应,该第二弹性片压合该限位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以塑胶射出成形方式结合该信号端子组,且该挤压部为一个独立元件形式而与该壳体相结合。
【文档编号】H01R13/506GK203645028SQ201320779756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王永昇 申请人: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