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02097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并承接导电端子的转接体及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分成收容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两组导电端子,所述线缆具有两根高速STP线,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相互组装的上壳体及下壳体,上壳体的顶壁设有向下弯折延伸的弹片,该弹片向下延伸位于两根高速STP线的剥除铝箔区域之间。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改进的金属壳体,以有效减少高速信号间的串扰并保证抗电磁干扰的性能。
【专利说明】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3]【【背景技术】】
[0004]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数字、IBM、微软、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协会(USB-1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 1.0,1.1及2.0等版本。
[0005]上述USB 1.0,1.1,2.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I)、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
[0006]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USB 2.0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在传输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传输速率往往高达IG至2G每秒(IG=1000兆比特)。电连接器领域内的另外的两类接口,如PC1-E(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 Express,个人计算机扩展总线接口规范,传输速率可达2.5G每秒)及 SATA 接口(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传输速率可达1.5G至3.0G每秒)的传输速率已经明显超过了 USB 2.0接口。
[0007]日前USB-1F也已经完成制定具有更高传输速度的USB3.0传输协议,来配合未来具有更超传输功效的电脑周边装置,例如外接硬盘等。
`[0008]USB3.0连接器除了可向下兼容USB2.0连接器,更可提供高达5Gbps的高速传输作业。
[0009]然而,由于USB3.0连接器具有两列端子来执行USB2.0以及3.0的传输协议,因此其不仅结构复杂而导致模具开发成本高、组装困难等问题,更容易因高频信号传输端子之间的互相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失败。
[0010]再者,由于USB3.0连接器被设计向下兼容USB2.0连接器,因此USB3.0连接器也具有微型B (Micro-B)连接器的类型,微型B连接器较USB标准A型连接器来的小而能装设在行动电话等轻巧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然而,也由于体积较小,端子排列密集,更容易产生高频信号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失败。
[0011]中国专利公告第CN 201323356Y号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符合USB协会规定的USB 3.0版本,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以及固持在绝缘本体中且部分凸露出金属壳体的锁扣件。导电端子的焊接端延伸超过绝缘本体的后端,以供导线的电性连接。所述金属壳体具有沿上下方向组装的前壳体及后壳体,所述导线具有两根高速信号线,高速信号线的剥铝箔区域之间容易产生信号串扰,从而造成不良品。
[0012]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13]【实用新型内容】[001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金属壳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001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并承接导电端子的转接体及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分成收容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两组导电端子,所述线缆具有两根高速STP线,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相互组装的上壳体及下壳体,上壳体的顶壁设有向下弯折延伸的弹片,该弹片向下延伸位于两根高速STP线的剥除铝箔区域之间。
[0016]进一步,所述弹片由上壳体的顶壁向下冲压形成,上壳体开设有一位于弹片一侧且与弹片相连的通孔。
[0017]进一步,所述下壳体的上壁向后延伸形成一延伸片,该延伸片与下壳体的两个侧壁之间均留有间隔。
[0018]进一步,所述延伸片与其中一个侧壁之间的间隔较大,与另一个侧壁之间的间隔较小。
[0019]进一步,所述弹片紧邻着延伸片的一侧。
[0020]进一步,所述下壳体包括前端大体呈直筒状的结合部,该结合部的后部沿横向方向设有一排卡孔,所述延伸片位于卡孔后方。
[0021]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开设有一位于弹片一侧且与弹片相连的通孔,所述延伸片向后突出遮挡住该通孔。
[0022]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具有位于两侧的一对狭槽及位于前端且与下壳体配合的若干卡齿。
[0023]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具有两个插接口的金属壳体、锁扣于绝缘本体的转接体及与导电端子相连的线缆,所述第一、第二舌板收容于对应的插接口内,所述金属壳体具有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壁向下冲压形成一向下弯折的弹片及一通孔,所述弹片向下延伸位于两根高速STP线的剥除铝箔区域之间。
[0024]进一步,所述下壳体向后延伸形成一延伸片,该延伸片向后突出遮挡住所述通孔。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改进的金属壳体,以有效减少高速信号间的串扰并保证抗电磁干扰的性能。
[0026]【【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0028]图2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0029]图3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30]图4为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
[0031]图5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A-A的剖视示意图。
[0032]图6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部分分解图。
[0033]【【具体实施方式】】
[0034]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I的若干导电端子2、包覆绝缘本体I的金属壳体3、固持在绝缘本体I中且部分凸露出金属壳体3的锁扣件4、组装于绝缘本体I后部并承接导电端子2的转接体5以及与导电端子2电性相连的线缆6。
[0035]请参照图2至图5所示,绝缘本体I包括基部11和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该舌板12包括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所述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保证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低高度,第一舌板121的尺寸符合USB2.0插头电连接器的标准。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的后部相连成一个整体,前部之间间隔开来以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对接部。基部11自其后表面向前凹陷形成一对较大的凹陷部113。
[0036]第一舌板121与第二舌板122上分别设有若干收容槽123,这些收容槽123沿舌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进一步向后贯穿基部11。在第一舌板121的两侧且沿对接方向开设有容置锁扣件4的通槽124,该通槽124也进一步向后贯穿基部11。
[0037]导电端子2分成两组,一组为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另一组为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排布符合USB2.0插头电连接器的标准,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二导电端子22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收容槽123内。每根导电端子2包括沿对接方向延伸且竖直放置的接触部23、自接触部23向后延伸的固持部24及自固持部24的后端延伸或者弯折延伸的焊接部25,该焊接部25为平板状。
[0038]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五根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22也具有五根导电端子,其位于中间的那根为一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两侧各分布有一对用于传送和接收高速信号的第二导电端子22。
[0039]金属壳体3包括遮蔽壳体31、下壳体32和上壳体33,其中上壳体33大致与下壳体32的后半部分相对设置。遮蔽壳体31包括位于前端的收容部311及自收容部311的末端向后延伸的若干卡扣部312,且遮蔽壳体31具有两个收容对应第一、第二舌板121、122的
插接口。
[0040]下壳体32包括前端大体呈直筒状的结合部321,该结合部321的后部沿横向方向设有一排卡孔3210。下壳体32上下壁的前端向着彼此相对弯折形成若干挡板323。下壳体32的上壁向后延伸形成一延伸片324,该延伸片324位于卡孔3210后方,且该延伸片324与下壳体32的两个侧壁之间均留有间隔,并且与其中一个侧壁之间的间隔较大,与另一个侧壁之间的间隔较小。
[0041 ] 上壳体33大致与下壳体32的后半部分相对设置,其具有位于两侧的一对狭槽331及位于顶壁最前端的若干卡齿332,这些卡齿332插入并固持于下壳体32的对应卡孔3210内,以使上壳体33牢固地与下壳体32结合。上壳体33的顶壁向下冲压形成一向下弯折的弹片335及一位于顶壁的通孔334,所述弹片335与通孔334的一侧相连。
[0042]锁扣件4包括卡持于绝缘本体I的基部11内的卡持臂41和由卡持臂41向前延伸并收容于绝缘本体I的通槽124内的锁扣臂42。
[0043]转接体5由绝缘材料制成,且包括基础部51及一对自基础部51的两侧向前延伸出的臂部52。
[0044]线缆6分成两组,第一组线缆与第一导电端子21相连,且包括若干独立的导线61,第二组线缆为两根高速STP线62。
[0045]组装时,将导电端子2由后向前分别插入绝缘本体1,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二导电端子22分别收容于第一舌板121及第二舌板122的对应收容槽123内,将锁扣件4插入第一舌板121两侧的通槽124内。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5突露于绝缘本体I的后端面之夕卜。转接体5自后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I的后端,其中转接体5两侧的每个臂部52与绝缘本体I的对应侧面相卡扣配合。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5的后半部分暴露于转接体5上下两侧设置的容纳槽53内,如此以将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5进一步固定。
[0046]导线61分别焊接于第一导电端子21的对应焊接部25上,高速STP线62的芯线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导电端子22相连,高速STP线62前端的铝箔被部分剥除而使芯线前端外露。
[0047]再将上述组装后的绝缘本体I容置于遮蔽壳体31内,绝缘本体I的舌板12收容于遮蔽壳体31的收容部311内,锁扣件4的锁扣臂42前端凸露出遮蔽壳体31。再将上述组装后的元件容置于下壳体32中,下壳体32前端的挡板323抵靠于绝缘本体I的基部11前端。然后,将上壳体33自上而下扣合于下壳体32,上壳体33前端设置的卡齿332分别卡入下壳体32的对应卡孔3210内。下壳体32的延伸片324向后突出遮挡住上壳体33上设直的通孔334,从而保证抗电磁干扰的性能。上壳体33的弹片335紧邻着延伸片324的一侧且向下延伸位于两根高速STP线62的剥除铝箔区域之间,起到隔离屏蔽作用,从而最大程度减少两根高速STP线62的剥除铝箔区域的串扰。因而遮蔽壳体31、下壳体32、上壳体33和绝缘本体I牢固地结合成一体。如此,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组装完毕。
[0048]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体具有延伸位于两根高速STP线62之间的弹片335,从而有效减少高速信号间的串扰并保证抗电磁干扰的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并承接导电端子的转接体及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分成收容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两组导电端子,所述线缆具有两根高速STP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相互组装的上壳体及下壳体,上壳体的顶壁设有向下弯折延伸的弹片,该弹片向下延伸位于两根高速STP线的剥除铝箔区域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由上壳体的顶壁向下冲压形成,上壳体开设有一位于弹片一侧且与弹片相连的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上壁向后延伸形成一延伸片,该延伸片与下壳体的两个侧壁之间均留有间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片与其中一个侧壁之间的间隔较大,与另一个侧壁之间的间隔较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紧邻着延伸片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包括前端大体呈直筒状的结合部,该结合部的后部沿横向方向设有一排卡孔,所述延伸片位于卡孔后方。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开设有一位于弹片一侧且与弹片相连的通孔,所述延伸片向后突出遮挡住该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具有位于两侧的一对狭槽及位于前端且与下壳体配合的若干卡齿。
9.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的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具有两个插接口的金属壳体、锁扣于绝缘本体的转接体及与导电端子相连的线缆,所述第一、第二舌板收容于对应的插接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具有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壁向下冲压形成一向下弯折的弹片及一通孔,所述弹片向下延伸位于两根高速STP线的剥除铝箔区域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向后延伸形成一延伸片,该延伸片向后突出遮挡住所述通孔。
【文档编号】H01R13/6461GK203481476SQ201320492811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吴荣发, 陈钧, 宋战峰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