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电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5838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扁平电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并提供扁平电缆连接器,在扁平电缆向上方抬起时能够避免下侧接触梁的接触不良,并且在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扁平电缆而向下方施加载荷时也能够避免上侧接触梁的接触不良。在扁平电缆连接器(1)中,在接触件(20),设有通过致动器(40)的转动操作而被驱动并使下侧接触梁(22)向上方位移的动作部(24)。具备在扁平电缆(70)向上方弯曲时在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将扁平电缆(70)的弯曲位置与上侧接触梁(23)隔离的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64)。在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64)的下方且下侧接触梁(22)的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具备在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扁平电缆(70)而向下方施加载荷时承受扁平电缆(70)的载荷承受部(12)。
【专利说明】扁平电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连接柔性扁平电缆(FFC)及柔性电路基板(FPC)等扁平电缆的扁平电缆连接器(flat cable connector)。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现有的这种扁平电缆连接器,已知例如图10所示的物件(参照专利文献I)。图10是现有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一示例的截面图。
[0003]图10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100具备绝缘性的壳体110,该壳体110具有能够插拔扁平电缆140的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1。在壳体110,沿着其宽度方向安装有多个接触件120。各接触件120具有与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1的扁平电缆140的上表面接触的上侧接触梁124及与扁平电缆140的下表面接触的下侧接触梁123。在上侧接触梁124及下侧接触梁123各自的顶端,形成有接触突部124a、123a。接触件120具有从前侧(图10中的左侧、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细长地延伸至后侧(图10中的右侧、扁平电缆插入方向里侧)的基部121。基部121从壳体110的后方压入固定于壳体110。下侧接触梁123设置于从基部121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向上方延伸的支点部122的上端。下侧接触梁123夹着支点部122而沿前后方向细长地延伸。上侧接触臂124从下侧接触梁123的比支点部122更后侧的部分立起,以与下侧接触梁123相对的方式朝向前方延伸。
[0004]另外,扁平电缆连接器100具备致动器130。该致动器130在扁平电缆140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1时通过转动操作而施加上侧接触梁124及下侧接触梁123引起的对扁平电缆140的接触压力。具体而言,致动器130被支撑为相对于壳体110而能够以通过从转动操作开始位置向后侧、即沿图10中的箭头A方向转动而到达转动操作结束位置的方式转动。在图10中,表示了致动器130处于转动操作结束位置的状态。
[0005]而且,在各接触件120,设置有通过致动器130的转动操作而被驱动的动作部125。动作部125设置于下侧接触梁123的后端部。动作部125在致动器130朝向后侧转动时被致动器130的驱动部131向上方推起,上侧接触梁124向下侧位移。由此,施加上侧接触梁124及下侧接触梁123引起的对扁平电缆140的接触压力。
[0006]另外,作为现有的扁平电缆的其他示例,已知例如图11所示的物件(参照专利文献2)。图11是现有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其他示例的截面图。
[0007]图11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200具备绝缘性的壳体210,该壳体210具有能够插拔扁平电缆250的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211。在壳体210,沿着其宽度方向安装有多个接触件220。各接触件220具备从壳体210的后端(扁平电缆插入方向里端、图11中的右端)压入的基部221。从基部221的前缘的上端起,连结部223向前方延伸,在连结部223的前端设置有转动支撑部222。另外,从连结部223的下端缘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起,下侧接触臂224延伸。下侧接触臂224从连结部223向下方延伸并进而向前方延伸。下侧接触臂224与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211的扁平电缆250的下表面接触。
[0008]另外,扁平电缆连接器200具备致动器230。致动器230在扁平电缆250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211时通过转动操作而施加下侧接触梁224引起的对扁平电缆250的接触压力。具体而言,致动器230被支撑为相对于转动支撑部222而能够以通过从转动操作开始位置向前侧、即沿图11中的箭头B方向转动而到达转动操作结束位置的方式转动。在图
11中,表示了致动器230处于转动操作结束位置的状态。如果致动器230从转动操作开始位置向前侧转动,则设置于致动器230的推压部231推压扁平电缆250的上表面。由此,施加下侧接触梁224引起的对扁平电缆250的接触压力。
[0009]而且,在壳体210的前端且宽度方向两端,设置有一对抑制翼240 (仅图不一者)。这些抑制翼240以与扁平电缆250的上表面接近或接触的方式定位,限制扁平电缆250向上方的移动。
[0010]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82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0299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然而,在图10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100及图11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200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0012]S卩,在图10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100的情况下,在致动器130处于转动操作结束位置的状态下,动作部125被致动器130的驱动部131锁定。因此,在插入完成的扁平电缆140向由图10中的箭头X表示的上方抬起的情况下,下侧接触梁123不能追随扁平电缆140,所以可能产生接触不良。
[0013]另外,在图11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200的情况下,由于设置了抑制翼240,所以在扁平电缆250向上方抬起时致动器230不转动而扁平电缆250不脱落。然而,如图11所示,在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扁平电缆250而向由箭头Y表示的下方施加载荷的情况下,不存在任何承受作用于扁平电缆250的载荷的部件。因此,也相对于扁平电缆250的与下侧接触梁224接触的部分的附近而作用向下方移动的载荷。在此,在图11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200中,在假设如图10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100那样地存在上侧接触梁的情况下,扁平电缆250与上侧接触梁分离。因此,上侧接触梁引起的对扁平电缆250的接触压力降低,可能产生接触不良。
[0014]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电缆连接器,在接触件具有与扁平电缆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接触的上侧接触梁及下侧接触梁的扁平电缆连接器中,在扁平电缆向上方抬起时,下侧接触梁作为能够追随扁平电缆的构成而避免下侧接触梁的接触不良,并且在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扁平电缆而向下方施加载荷时也能够避免上侧接触梁的接触不良。
[001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权利要求1所涉及的扁平电缆连接器具备绝缘性的壳体、接触件以及致动器,该绝缘性的壳体具有能够插拔扁平电缆的扁平电缆容纳开口,该接触件安装于该壳体,具有上下相对并与插入上述扁平电缆容纳开口的上述扁平电缆的上表面接触的上侧接触梁及与上述扁平电缆的下表面接触的下侧接触梁,该致动器在上述扁平电缆插入上述扁平电缆容纳开口时,通过转动操作而施加上述上侧接触梁及上述下侧接触梁引起的对上述扁平电缆的接触压力,上述扁平电缆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接触件,设置有动作部,该动作部从上述下侧接触梁延伸,通过上述致动器的转动操作而被驱动,使上述下侧接触梁向上方位移而施加上述上侧接触梁及上述下侧接触梁引起的对上述扁平电缆的接触压力,在上述上侧接触梁的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具备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该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在插入上述扁平电缆容纳开口的上述扁平电缆向上方弯曲时在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将上述扁平电缆的弯曲位置与上述上侧接触梁隔离,在上述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的下方且上述下侧接触梁的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侦牝具备载荷承受部,该载荷承受部在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上述扁平电缆而向下方施加载荷时承受:上述扁平电缆。
[0016]另外,本发明中的权利要求2所涉及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上述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从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一对焊锡耳延伸。
[0017]而且,本发明中的权利要求3所涉及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上述载荷承受部为上述壳体的一部分。
[0018]此外,本发明中的权利要求4所涉及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上述致动器被支撑为相对于上述壳体而能够以通过从转动操作开始位置向扁平电缆插入方向的里侧转动而到达转动操作结束位置的方式转动。
[0019]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连接器,在接触件设置有动作部,该动作部从下侧接触梁延伸,通过致动器的转动操作而被驱动,使下侧接触梁向上方位移而施加上侧接触梁及下侧接触梁引起的对扁平电缆的接触压力。由此,在扁平电缆向上方抬起时,扁平电缆的下表面与下侧接触梁分离,但由于下侧接触梁通过致动器及动作部而向上方位移,所以下侧接触梁能够追随扁平电缆的移动。因此,在扁平电缆向上方抬起时,作为下侧接触梁能够追随扁平电缆的构成,能够避免下侧接触梁的接触不良。
[0020]另外,在上侧接触梁的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具备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该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在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的扁平电缆向上方弯曲时在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将扁平电缆的弯曲位置与上侧接触梁隔离。由此,在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扁平电缆而向下方施加载荷时,载荷施加的扁平电缆的位置与上侧接触梁分离,能够避免作用于扁平电缆的载荷直接作用于上侧接触梁及下侧接触梁与扁平电缆的接点。由此,能够防止扁平电缆的上表面向下方移动而与上侧接触臂分离,能够避免上侧接触梁的接触不良。
[0021]而且,在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的下方且下侧接触梁的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具备载荷承受部,该载荷承受部在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扁平电缆而向下方施加载荷时承受扁平电缆。由此,在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扁平电缆而向下方施加载荷时,扁平电缆通过载荷承受部而承受该载荷。因此,能够防止扁平电缆的上表面向下方移动而与上侧接触臂分离,能够避免上侧接触梁的接触不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俯视图。[0024]图3是图1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右侧视图。
[0025]图4是沿着图1中的4-4线的截面图。
[0026]图5是沿着图1中的5-5线的截面图。
[0027]图6是沿着图1中的6-6线的截面图。
[0028]图7表示图1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所使用的左侧焊锡耳(solder peg),(A)是俯视图,(B)是右侧视图,(C)是后视图。
[0029]图8表示图1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所使用的右侧焊锡耳,(A)是俯视图,(B)是右侧视图,(C)是后视图。
[0030]图9是说明图1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作用的图,(A)是扁平电缆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的状态的截面图,(B)是致动器处于转动操作结束状态的截面图,(C)是扁平电缆向上方抬起的状态的截面图,(D)是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扁平电缆而向下方施加载荷时的截面图。
[0031]图10是现有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一示例的截面图。
[0032]图11是现有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其他示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而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的实施方式。
[0034]图1所示的扁平电缆连接器I具备壳体10、安装于壳体10的多个第I接触件20和第2接触件30、致动器40以及一对的左侧焊锡耳50和右侧焊锡耳60。
[0035]在此,壳体10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通过成形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而一体地形成。在壳体10,设置有能够插拔扁平电缆70 (参照图9)的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沿着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且从壳体10的前端面(图2中的下端面、图4及图5中的左端面)朝向后方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扁平电缆70由柔性电路基板(FPC)构成。扁平电缆70相对于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而沿着扁平电缆插入方向(前后方向)插入,沿着其相反的方向拔去。
[0036]另外,多个第I接触件20及第2接触件30沿着壳体10的宽度方向交替地安装成一列状。
[0037]如图4所示,各第I接触件20具备基部21、下侧接触梁22、上侧接触梁23以及动作部24,通过冲裁加工金属板而形成。基部21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平板状,从壳体10的后方压入固定于壳体10。在基部21的下端部,设置有连接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上的基板连接部21a。下侧接触梁22从基部21的前端缘的下端部经由狭小部21b而向前方延伸,定位于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的下方侧。另外,上侧接触梁23从基部21的前端缘的上端部附近向前方延伸,定位于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的上方侧。而且,上侧接触梁23和下侧接触梁22上下相对。另外,在下侧接触梁22的前端,朝向上方突出形成与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11的扁平电缆70(参照图9(A))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突部22a。另外,在上侧接触梁23的前端,朝向下方突出形成与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的扁平电缆70的上表面接触的接触突部23a。而且,动作部24从下侧接触梁22的后方部暂时立起并进而朝向前方延伸。该动作部24具有如下功能:在扁平电缆70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之后,通过致动器40的转动操作而被驱动,使下侧接触梁22朝向上方位移。由此,施加上侧接触梁23及下侧接触梁22引起的对扁平电缆70的接触压力。
[0038]另外,如图5所示,各第2接触件30具备基部31、下侧接触梁32、上侧接触梁33以及前方延伸部34,通过冲裁加工金属板而形成。基部31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平板状,从壳体10的前方压入固定于壳体10。下侧接触梁32从连结部31a的前端立起并进而朝向后方延伸而定位于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的下方侧,该连结部31a从基部31的前端缘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在连结部31a的前端的下端部,设置有连接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基板连接部31b。另外,上侧接触梁33从连结部31a的后端附近立起并进而朝向前方延伸而定位于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的上方侧。而且,前方延伸部34从基部31的前端缘的上端部朝向前方延伸。另外,在下侧接触梁32的后端,朝向上方突出形成与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的扁平电缆70的下表面接触的接触突部32a。另外,在上侧接触梁33的前端,朝向下方突出形成与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的扁平电缆70的上表面接触的接触突部33a。此外,在扁平电缆70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之后,致动器40的转动操作使得驱动部49从上方推压上侧接触梁33的前端,使上侧接触梁33朝向下方位移。由此,施加上侧接触梁33及下侧接触梁32引起的对扁平电缆70的接触压力。
[0039]而且,致动器40在扁平电缆70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时通过转动操作而施加上侧接触梁23、33及下侧接触梁22、32引起的对扁平电缆70的接触压力。如图1所示,致动器40具备沿着壳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致动器主体部41和设置于致动器主体部41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一对侧壁部42。一对侧壁部42在这些侧壁部42的前端(图1、图4中的下端)被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部43连结。而且,如图1及图6所示,在连结部43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形成有能够供一对左侧焊锡耳50及右侧焊锡耳60插通的一对贯通孔44。另夕卜,如图6所示,在各致动器40的贯通孔44处,设置有转动轴部45。如图6所示,各转动轴部45进入了压入固定于壳体10的右侧焊锡耳60 (左侧焊锡耳50也相同)的缺口 65。由此,致动器40能够从图9(A)所示的转动操作开始位置沿箭头A方向转动至图9(B)所示的转动操作结束位置。即,致动器40被支撑为相对于壳体10而能够以通过从转动操作开始位置向后侧(扁平电缆插入方向里侧)转动而到达转动操作结束位置的方式转动。因此,扁平电缆连接器I能够称为所谓的后翻(backflip)型的连接器。在此,如图9(A)所示,转动操作开始位置为致动器40相对于水平方向而以90°的角度起立的位置。另外,如图9(B)所示,转动操作结束位置为致动器40处于水平方向的位置。
[0040]另外,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在致动器40的连结部43,形成有第I接触件20的上侧接触臂23进入的多个第I贯通孔46。另外,在同一连结部43,形成有第2接触件30的前方延伸部34进入的多个第2贯通孔48。多个第I贯通孔46及第2贯通孔48沿着连结部43的宽度方向交替地形成。而且,如图4及图9(A)、(B)所示,在致动器40的连结部
43的第I贯通孔46处,设置有驱动部47。该驱动部47通过致动器40的转动操作而驱动第I接触件20的动作部24,使与动作部24 —体的下侧接触梁22向上方位移。而且,如图5所示,在致动器40的连结部43的第2贯通孔48处,设置有另一驱动部49。该驱动部49通过转动操作而从上方推压第2接触件30的上侧接触梁33的顶端,使上侧接触梁33朝向下方位移。
[0041]另外,一对左侧焊锡耳50及右侧焊锡耳60压入固定于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通过焊锡而将壳体10固定于电路基板(未图示)上。[0042]在此,左侧焊锡耳50压入固定于壳体10的宽度方向左端,左侧焊锡耳50的详细构造在图7(A)、(B)、(C)中表示。左侧焊锡耳50具备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基部51、压入部52以及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通过冲裁及弯曲加工金属板而形成。左侧焊锡耳50的基部51的下端缘焊锡固定于电路基板上。压入部52从基部51的后端缘向后方延伸,从壳体10的前方压入固定于壳体10。
[0043]另外,如图9(C)所不,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在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的扁平电缆70向上方弯曲时在前侧(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将扁平电缆70的弯曲位置与第I接触件20的上侧接触梁23隔离。而且,如图7(A)、(B)、(C)所示,该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从基部51的上端缘经由连结部53而沿前后方向延伸。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具备从连结部53的上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板部54a和从基板部54a的前端向右侧延伸的弯曲位置矫正部54b。弯曲位置矫正部54b在扁平电缆70向上方弯曲时在其前表面限制扁平电缆70,在前侧将扁平电缆70的弯曲位置与第I接触件20的上侧接触梁23隔离。因此,弯曲位置矫正部54b的位置在前侧与上侧接触梁23相距规定距离。另外,如图9(A)所示,弯曲位置矫正部54b在致动器40处于转动操作开始位置时定位于致动器40的更前侧。
[0044]另一方面,右侧焊锡耳60压入固定于壳体10的宽度方向右端,其详细的构造在图8 (A)、(B)、(C)中表示。该右侧焊锡耳60具有与左侧焊锡耳50镜面对称的形状,具备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基部61、压入部62以及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64,通过冲裁及弯曲加工金属板而形成。基部61具有与基部51相同的形状、功能,压入部62具有与压入部52相同的形状、功能,所以省略基部61和压入部62的说明。
[0045]右侧焊锡耳60的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64具有与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相同的功能。即,在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的扁平电缆70向上方弯曲时在前侧将扁平电缆70的弯曲位置与上侧接触梁23隔离。而且,如图8㈧、⑶、(C)所示,该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64从基部61的上端缘经由连结部63而沿前后方向延伸。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64具备从连结部63的上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板部64a和从基板部64a的前端向左侧延伸的弯曲位置矫正部64b。弯曲位置矫正部64b在扁平电缆70向上方弯曲时在其前表面限制扁平电缆70,在前侧将扁平电缆70的弯曲位置与上侧接触梁23隔离。因此,弯曲位置矫正部64b的位置在前侧与上侧接触梁23相距规定距离。另外,弯曲位置矫正部64b在致动器40处于转动操作开始位置时定位于致动器40的更前侧。
[0046]而且,如图1及图4所示,在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64的下方且下侧接触梁22的前侧(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设置有多个载荷承受部12。各载荷承受部12在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扁平电缆70而向下方施加载荷时承受扁平电缆70。如图1所示,载荷承受部12沿着壳体10的宽度方向而以与第I接触件20相同的间距在下侧接触梁22的前侧设置多个。各载荷承受部12以从壳体10的底壁IOa立起的方式设置。如图4所示,各载荷承受部12的前端面突出至弯曲位置矫正部54b的前表面的更前侧。由此,各载荷承受部12在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扁平电缆70而向下方施加载荷时可靠地承受扁平电缆70。
[0047]接着,参照图9(A)、⑶、(C)、⑶而说明扁平电缆连接器I的作用。
[0048]首先,如图9 (A)所示,在致动器40处于转动操作开始位置时,将扁平电缆70从前侧(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插入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1内。此时,未施加由第I接触件20的下侧接触梁22及上侧接触梁23、第2接触件30的下侧接触梁32及上侧接触梁33对扁平电缆70的接触压力。
[0049]接着,如图9(B)所示,使致动器40朝向后侧(扁平电缆插入方向里侧)沿箭头A方向转动,致动器40到达转动操作结束位置。此时,致动器40的驱动部47驱动第I接触件20的动作部24,使下侧接触梁22朝向上方位移。由此,施加第I接触件20的上侧接触梁23及下侧接触梁22引起的对扁平电缆70的接触压力。另外,与此同时,虽然未图示,但致动器40的驱动部49从上方推压第2接触件30的上侧接触梁33的顶端部,使上侧接触梁33朝向下方位移。由此,施加第2接触件30的上侧接触梁33及下侧接触梁32引起的对扁平电缆70的接触压力。
[0050]如此,如果施加第I接触件20及第2接触件30引起的对扁平电缆70的接触压力,则完成扁平电缆70和安装有扁平电缆连接器I的电路基板之间的电连接。
[0051]然后,如图9(C)所示,由于某些原因,有时扁平电缆70向箭头X表示的上方抬起。在该情况下,扁平电缆70在弯曲位置矫正部54b、64b的前表面矫正弯曲位置同时向上方抬起。在此,扁平电缆70的下表面与第I接触件20的下侧接触梁22的接触突部22a分离,但是下侧接触梁22通过致动器40及动作部24而向上方位移。因此,下侧接触梁22的接触突部22a能够追随扁平电缆70的移动。因此,在扁平电缆70向上方抬起的情况下,通过下侧接触梁22能够追随扁平电缆70的构成,能够避免下侧接触梁22和扁平电缆70的接触不良。
[0052]然后,如图9(D)所示,由于某些原因,有时候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扁平电缆70而向由箭头Y表示的下方施加载荷。在该情况下,扁平电缆70由设置于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64的下方且下侧接触梁22的前侧的载荷承受部12承受该载荷。因此,能够防止扁平电缆70的上表面向下方移动而与上侧接触臂23的接触突部23a分离,能够避免上侧接触梁23的接触不良。另外,此时,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64使得扁平电缆70的弯曲位置在前侧(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与上侧接触梁23a隔离。因此,载荷施加的扁平电缆70的位置与上侧接触梁23a分离。由此,能够避免作用于扁平电缆70的载荷直接作用于上侧接触梁23及下侧接触梁22与扁平电缆70的接点。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扁平电缆70的上表面向下方移动而与上侧接触臂23的接触突部23a分离,能够可靠地避免上侧接触梁23的接触不良。
[0053]此外,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64从设置于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一对左侧焊锡耳50及右侧焊锡耳60延伸。因此,左侧焊锡耳50及右侧焊锡耳60除了具有将壳体10相对于电路基板而固定的功能之外,还兼备作为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64,能够使成本低廉。
[0054]另外,载荷承受部12从壳体10的底壁IOa延伸,作为壳体10的一部分而构成。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载荷承受部12,能够使成本低廉。
[0055]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而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良。
[0056]例如,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54、64不必从焊锡耳50、60延伸,也可以从壳体10延伸,也可以从第I接触件20或第2接触件30延伸。另外,扁平电缆位置矫正部54、64也可以是壳体10或第I接触件20及第2接触件30之外的部件。[0057]而且,载荷承受部12从壳体10的底壁IOa延伸而由壳体10的一部分构成,但也可以由壳体10之外的部件构成。
[0058]另外,扁平电缆连接器I也可以为前翻型,关于该前翻型,致动器40通过从转动操作开始位置向扁平电缆插入方向的近前侧转动而到达转动操作结束位置。
[0059]另外,扁平电缆70不限定于FPC,也可以为FFC等其他的扁平电缆。
[0060]符号说明
1:扁平电缆连接器 10:壳体
11: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12:载荷承受部
20:第I接触件(接触件)
22:下侧接触梁
23:上侧接触梁
24:动作部
30:第2接触件(接触件)
32:下侧接触梁
33:上侧接触梁 40:致动器
50:左侧焊锡耳(焊锡耳)
54: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
60:右侧焊锡耳(焊锡耳)
64: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 70:扁平电缆
【权利要求】
1.一种扁平电缆连接器,其具备: 绝缘性的壳体,具有能够插拔扁平电缆的扁平电缆容纳开口 ; 接触件,安装于该壳体,具有上下相对并与插入所述扁平电缆容纳开口的所述扁平电缆的上表面接触的上侧接触梁及与所述扁平电缆的下表面接触的下侧接触梁;以及 致动器,在所述扁平电缆插入所述扁平电缆容纳开口时,通过转动操作而施加所述上侧接触梁及所述下侧接触梁引起的对所述扁平电缆的接触压力, 所述扁平电缆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触件,设置有动作部,该动作部从所述下侧接触梁延伸,通过所述致动器的转动操作而被驱动,使所述下侧接触梁向上方位移而施加所述上侧接触梁及所述下侧接触梁引起的对所述扁平电缆的接触压力, 在所述上侧接触梁的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具备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该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在插入所述扁平电缆容纳开口的所述扁平电缆向上方弯曲时在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侧将所述扁平电缆的弯曲位置与所述上侧接触梁隔离, 在所述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的下方且所述下侧接触梁的扁平电缆插入方向近前侦牝具备载荷承受部,该载荷承受部在相对于向上方弯曲的所述扁平电缆而向下方施加载荷时承受所述扁平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电缆弯曲位置矫正部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两端的一对焊锡耳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承受部为所述壳体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被支撑为相对于所述壳体而能够以通过从转动操作开始位置向扁平电缆插入方向的里侧转动而到达转动操作结束位置的方式转动。
【文档编号】H01R12/88GK103427186SQ201310191633
【公开日】2013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古平善彦 申请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