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天线的感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天线辐射并不影响天线性能的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手持设备对人体的辐射伤害,通常会在手持设备中增加一个感应设备(SAR Sensor)。当手持设备靠近人体时,该感应设备会自动工作,通过降低手持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而来降低该手持设备中天线对人体的电磁辐射。目前,我们在手持设备中增加SARSensor都是采用在天线反面处贴大面积铜箔的方法。该方法的采用,降低了天线在自由空间的性能,影响了手持设备的使用,特别是在信号弱的地方。以下简述SAR Sensor的工作原理:
SAR Sensor为一个电容式感应器,其电容值C= ε.&/(!),其中ε为一个常量,s为所采用的感应材料的面积,d为感应材料与被测物体间的距离。在设计中,我们假设当C=a的时候,感应器将会控制手持设备的发射功率,使得Body SAR不超标。一旦我们的设计确定,则C和s都是确定的,唯一的变量就是d。当感应材料与人体间的距离d为无穷大的时候,此时C=0,感应器不工作。当d慢慢减小到一定距离,满足C=a的条件时,则感应器就开始工作,通过降低手持设备PA (放大器)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降低body SAR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设定C为一个定值来控制PA发射功率,则感应材料的面积越大,相对应的能感应的距离d也就可以越远。图1所示为一个移动终端的简单示意图,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天线区域a是在外壳和LCD显示器b之间。为了保证天线的性能,天线区域a通常都是净空的(即天线区域内没有PCB的地和任何器件) 。这样一来,当测试body SAR时候,由于天线和人体之间除了塑料外壳外,没有任何器件阻挡,会导致body SAR非常高,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很大。为了降低body SAR,传统的设计方法就是在天线和人体之间引入一块铜箔作为SAR sensor。在测试body SAR的时候,当Sensor感应到人体的靠近,同时满足C=a时,它将控制天线的发射功率以达到降低Body SAR的目的。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sensorf和天线I的距离h为5mm左右。距离h越小,对天线I的性能影响就越大。为了使得sensor2能够更加敏感地感应到人体的靠近,sensorf的面积不能过小。为了使得感应距离更远,还可以进一步扩大sensor的面积。但是这样一来,sensor与天线的距离更加靠近,将导致自由空间的性能进一步恶化。综上可知,传统的设计方法都是在天线附近引入一块铜箔作为SAR Sensor,均不可避免地对天线在自由空间的性能造成了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该天线走线范围在一个面上,其包括一感应铜箔层与一天线铜箔层,所述感应铜箔层与所述天线铜箔层面连接,所述感应铜箔层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所述天线铜箔层面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较佳地,所述感应铜箔层与所述天线铜箔层的外形匹配。较佳地,所述感应铜箔层的表面积超过所述天线铜箔层并将所述天线铜箔层覆
至JHL ο较佳地,所述感应铜箔层表面设有两串联的电感,所述两电感将所述感应铜箔层分割成两个分段,所述两电感用于抑制所述感应铜箔层上的高频电流。较佳地,所述绝缘层厚度小于天线工作波长的1/100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该天线走线范围在多个面上,其包括一感应铜箔层与一天线铜箔层,所述感应铜箔层与所述天线铜箔层面连接,所述感应铜箔层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所述天线铜箔层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较佳地,所述感应铜箔层与所述天线铜箔层的外形匹配。较佳地,所述感应铜箔层的表面积超过所述天线铜箔层并将所述天线铜箔层覆
至JHL ο较佳地,所述感应铜箔层表面设有两串联的电感,所述两电感将所述感应铜箔层分割成两个分段,所述两电感用于抑制所述感应铜箔层上的高频电流。较佳地,所述绝缘层厚度小于天线工作波长的1/1000。本发明提供的与天线接触的铜箔层由于绝缘层的存在对天线的影响非常小,所以该感应装置可以无限接近天线,对天线的自由空间影响减小;同时采用两层铜箔结构感应距离也得到很大提高。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图1为现有技术移动终端的结构不意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感应装置和天线的组合示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该天线走线范围在一个面上,其包括感应铜箔层4与天线铜箔层3,感应铜箔层4与天线铜箔层3面连接,感应铜箔层4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天线铜箔层3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
其中感应铜箔层4的形状设置为与天线铜箔层3的形状匹配,即该感应铜箔层4与天线铜箔层3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一致,正好覆盖住该天线铜箔层3。这样为移动终端节省了不少自由空间,同时绝缘层厚度远小于天线铜箔层3工作波长的1/1000,这样靠近天线铜箔层3和感应铜箔层4的距离就非常接近,并且该感应装置与天线铜箔层2的形状基本相同,这样对天线铜箔层2性能的影响就很小。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应铜箔层4表面积也可以超过所述天线铜箔层3,并将所述天线铜箔层完全覆盖。在感应铜箔层4接近天线工作波长频率的1/4时,感应铜箔层4会产生高频电流对天线性能造成影响,此时则在感应铜箔层4表面设置两串联的电感,此例中两电感的强度为82nH,两电感将多层铜箔结构I分割成两个分段,串联的两电感用于抑制在该感应铜箔层4上产生的高频电流。电感的具体位置将取决于天线的走线。天线走线不同,加入电感的位置也不同。需要通过尝试来确定在该感应装置的哪个位置上加电感对扼制电流最有效。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该天线走线范围在多个面上,其包括感应铜箔层5与天线铜箔层6,感应铜箔层5与天线铜箔层6面连接,感应铜箔层5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天线铜箔层6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其中感应铜箔层5的覆盖范围超过天线铜箔层6的表面范围,此例中,天线铜箔层6的走线范围为三个面,在该感应铜箔层5接近天线工作波长频率的1/4时,为减少该感应铜箔层5对天线的影响,在感应铜箔层5表面设置两串联的电感,此例中两电感的强度为82nH,两电感将感应铜箔层5分割成两个分段,串联的两电感用于抑制感应铜箔层5上的高频电流。电感的具体位置将取决于天线铜箔层6的走线。天线铜箔层6走线不同,加入电感的位置也不同。需要通过尝试来确定在该感应装置的哪个位置上加电感对扼制电流最有效。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感应铜箔表面积也可以超过所述天线铜箔层,并将所述天线铜箔层完全覆盖。同时绝缘层厚度远小于天线2工作波长的1/1000,这样靠近天线铜箔层6和感应铜箔层5的距离就非常小,并且该感应铜箔层5与天线铜箔层6的形状基本相同,这样对天线铜箔层6的性能的影响就很小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该天线走线范围在一个面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感应铜箔层与一天线铜箔层,所述感应铜箔层与所述天线铜箔层面连接,所述感应铜箔层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所述天线铜箔层面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铜箔层与所述天线铜箔层的外形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铜箔层的表面积超过所述天线铜箔层并将所述天线铜箔层覆盖。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铜箔层表面设有两串联的电感,所述两电感将所述感应铜箔层分割成两个分段,所述两电感用于抑制所述感应铜箔层上的高频电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厚度小于天线工作波长的1/1000。
6.一种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该天线走线范围在多个面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感应铜箔层与一天线铜箔层,所述感应铜箔层与所述天线铜箔层面连接,所述感应铜箔层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所述天线铜箔层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铜箔层与所述天线铜箔层的外形匹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铜箔层的表面积超过所述天线铜箔层并将所述天线铜箔层覆盖。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铜箔层表面设有两串联的电感,所述两电感将所述感应铜箔层分割成两个分段,所述两电感用于抑制所述感应铜箔层上的高频电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厚度小于天线工作波长的1/10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敏感度感应装置的天线,该天线走线范围在一个面上,其包括一感应铜箔层与一天线铜箔层,所述感应铜箔层与所述天线铜箔层面连接,所述感应铜箔层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所述天线铜箔层面的两表面均涂有绝缘层;该感应装置适用于天线走线覆盖一个面和多个面的情况。本发明使用绝缘层将本发明与天线隔开,该绝缘层厚度小对天线的自由空间影响减小;同时采用两层铜箔结构感应距离也得到很大提高。
文档编号H01Q1/22GK103078172SQ20131005448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0日
发明者林晶杰, 付荣 申请人: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