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片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在使用金属纳米纤维的导电片中,消除可视导电图案中的金属迁移。另外,缩短导电部分(独立片端子)的间隔。所述导电片是在基板(26)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图案(11)和可视导电图案(16)的导电片(10)。一种导电片,其中,透明导电图案由作为包含金属纳米纤维的层的第一纳米纤维层(12)和与其相邻的第一加热绝缘层(29)形成,可视导电图案(16)的构成是,由作为包含金属纳米纤维的层的第二纳米纤维层(17)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加热绝缘层(27)形成下层图案,在下层图案上层叠而形成由作为包含金属糊剂的层的糊剂层(18)形成的上层图案,第二加热绝缘层(27)是包含被裁切成极小尺寸的金属纳米纤维的层。可视导电图案(16)在下层图案上形成隔水层(21),且在隔水层上形成上层图案。
【专利说明】导电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触摸面板等中使用的导电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已知有在由树脂或玻璃等形成的基材的表面以一定图案形成有包含导电性纳米纤维、尤其是金属纳米纤维的层的导电片(参见例如专利文献I)。
[0003]图8(a)是现有的导电片的俯视图。图8(b)是导电片的放大剖面图,图示图8(a)中用箭头76所示的平面的裁切面。导电片110的周边部具有片端子部131a。片端子部131a具有多个独立片端子132a、132b、132c。
[0004]片端子部131a可通过现有的可视导电图案116来实现。即,现有的可视导电图案116是在基材26上由第二纳米纤维层17形成下层图案,在下层图案上层叠而形成由糊剂层18形成的上层图案。
[0005]第二纳米纤维层17例如为包含银纳米纤维的层。糊剂层18例如为包含银糊剂的层。除了形成第二纳米纤维层以外还形成糊剂层18的理由是为了辅助构成片端子部131a的第二纳米纤维层来提高导电率(减小电阻)。另外,其他理由是因为,导电片110的周边部是组入触摸面板时被框架状隐蔽而遮挡视线的部分,即使在该部分形成“能看到的”可视导电图案也不会影响设计、操作性等。
[0006]在相邻的第二纳米纤维层17之间存在第二加热绝缘层127。第二加热绝缘层127具有防止第二纳米纤维层17间的电短路的功能。第二加热绝缘层127是通过能量射线照射加工将金属纳米纤维裁切成极小尺寸而失去电导通性的功能的部分。
[0007]在片端子部131a连接挠性印刷线路板。例如,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性粘接剂来进行该连接。
[0008]现有技术文献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08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2]现有的导电片是在片端子部中作为导电部分的第二纳米纤维层夹住第二加热绝缘层而相邻。该第二加热绝缘层为短距离。第二加热绝缘层虽然失去了电导通性的功能,但是第二加热绝缘层中存在被裁切成极小尺寸的金属纳米纤维。因此长期使用导电片时,第二加热绝缘层中所含的极小尺寸的金属纳米纤维离子化,在片端子部发生金属迁移。其结果,有导致独立片端子间短路的担心。
[0013]另外,如果将现有的导电片和挠性印刷线路板连接,则在片端子部中,各向异性导电性粘接剂和第二加热绝缘层直接接触。如果各向异性导电性粘接剂和第二加热绝缘层直接接触,则通过存在于第二加热绝缘层的被极小化了的金属纳米纤维和各向异性导电性粘接剂,在独立片端子间发生微量地电导通,在独立片端子间绝缘的电阻降低。其结果,有导致独立片端子间短路的担心。
[0014]再者,必须延长在片端子部存在的多个独立片端子间的间隔距离、例如独立片端子132a和独立片端子132b的间隔距离,成为挠性印刷线路板等小型化的障碍。其理由是因为,缩短独立片端子间的间隔距离时会增加金属迁移的担心。其他理由是因为,由于在由第二纳米纤维层形成的图案上通过印刷形成糊剂图案,因此,考虑印刷时的位置偏离而不得不将独立片端子间的间隔距离设计得较大。
[0015]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使用金属纳米纤维的导电片中,能消除可视导电图案中的金属迁移,另外,能缩短导电部分(独立片端子)的间隔。另外,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得到这样的导电片的制造方法。
[001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7]本发明的导电片是在基板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图案和可视导电图案的导电片,
[0018]所述透明导电图案由作为包含金属纳米纤维的层的第一纳米纤维层和与第一纳米纤维层相邻的第一加热绝缘层形成,
[0019]所述可视导电图案的构成是,由包含金属纳米纤维的第二纳米纤维层和与第二纳米纤维层相邻的第二加热绝缘层形成下层图案,在所述下层图案上层叠而形成由包含金属糊剂的糊剂层形成的上层图案,
[0020]第二加热绝缘层是包含被裁切成极小尺寸的金属纳米纤维的层,
[0021]所述可视导电图案是在所述下层图案上形成覆盖所述下层图案的隔水层、且在所述隔水层上形成所述上层图案而成的。
[0022]在本发明的导电片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纳米纤维为银纳米纤维,所述金属糊剂可以为银糊剂。
[0023]在本发明的导电片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本发明的导电片中,所述导电片中的引出导线部可以由所述可视导电图案构成。
[0024]本发明的带线路的导电片是由导电片和挠性印刷线路板形成的带线路的导电片,其中,
[0025]导电片为本发明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中的片端子部由所述可视导电图案构成,在所述片端子部电连接挠性印刷线路板的连接端子部。
[0026]本发明的触摸面板输入装置中,触摸面板输入装置的电极使用本发明的带线路的导电片。
[0027]对于本发明的导电片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导电片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可视导电图案通过以下工序来制造。
[0028]A工序,在基板上形成作为包含金属纳米纤维的层的第二纳米纤维层;
[0029]B工序,在通过A工序形成的第二纳米纤维层上形成隔水层;
[0030]C工序,在通过B工序形成的隔水层上形成作为包含金属糊剂的层的糊剂层;
[0031]D工序,对于通过C工序形成的形成有第二纳米纤维层、隔水层和糊剂层的基板,从所述糊剂层的上方照射能量射线,裁切第二纳米纤维层中的金属纳米纤维,并烧掉糊剂层中的金属糊剂,形成所述下层图案和所述上层图案。
[0032]以上说明的本发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包含的构成发明的要素可以尽可能组合实施。
[0033]发明的效果
[0034]对本发明的导电片而言,在包含其他的发明构成要素的同时,由第二纳米纤维层和第二加热绝缘层形成下层图案并形成覆盖下层图案的隔水层,因此,可以抑制水分向第二纳米纤维层和第二加热绝缘层的浸入。因此可以抑制金属迁移的发生。因而可减少导电片由金属迁移引起的短路,提高耐久性。另外,本发明的导电片可以缩短可视导电图案相互间的间隔,可实现导电片和组入该导电片的装置的小型化。
[0035]由于本发明的带线路的导电片使用本发明的导电片,因此耐久性优异,另外,可以将片端子部和挠性印刷线路板的线路板端子部小型化。
[0036]由于本发明的触摸面板输入装置使用本发明的带线路的导电片,因此耐久性优异,另外,可以将电路连接部分小型化。
[0037]对制造本发明的导电片的方法而言,除了其他构成发明的要素以外,还层叠第二纳米纤维层、隔水层和糊剂层并同时烧掉糊剂层和第二纳米纤维层来形成可视导电图案,因此,可容易且有效地形成隔水层。因而,具有可以制造不会发生金属迁移、可视导电图案相互间的间隔短的导电片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本发明的触摸面板输入装置的分解图。
[0039]图2是导电片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放大剖面图,表示(a)中用箭头73所示的平面的裁切面,(C)是其他部分的剖面图,表示(a)中用箭头75所示的平面的裁切面。
[0040]图3是导电片的分解图。
[0041]图4是导电片的放大剖面图,表示糊剂层18和第二纳米纤维层17的接触部分。
[0042]图5是表示导电片的可视导电图案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0043]图6是实验I的导电片模型81的俯视图。
[0044]图7是实验2的导电片模型98的俯视图。
[0045]图8是现有的导电片的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放大剖面图,表示(a)中用箭头76所示的平面的裁切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导电片、带线路的导电片、静电容量方式触摸面板输入装置和导电片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说明书中参照的各图存在为了容易地理解本发明而将一部分构成要素夸大表示等示意性地表示的情况。因此,构成要素间的尺寸、比率等有时与实物不同。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构件、部分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位置等,只要没有特别地特定记载,就不是将该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此的意思,而仅仅是说明例。进而,作为符号的数字有时集体表示构件、部分等,表示独立的构件、部分等时,存在在该数字后写上字母的情况。
[0047]图1是触摸面板输入装置I的分解图。触摸面板输入装置I是在显示板63上依次重叠有第二检测导电片10b、第一检测导电片IOa和保护膜61。显示板63是液晶显示装置。显示板63并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使用其他公知的显示装置。
[0048]第二检测导电片IOb具有透明导电图案lib。透明导电图案Ilb具有与第二检测导电片IOb的长边平行的条状的3个电极部。从3个电极部分别引出引出导线部33b,与片端子部31b导通。片端子部31b由可视导电图案16b形成。在本发明和本说明书中,透明是指透过可见光光线的性质,可视是指吸收可见光光线的性质。
[0049]第一检测导电片IOa具有透明导电图案11a。透明导电图案Ila具有与第一检测导电片IOa的短边平行的条状的3个电极部。从3个电极部分别引出引出导线部33a,与片端子部31a导通。片端子部31a由可视导电图案16a形成。
[0050]触摸面板的电极和控制电路通过挠性印刷线路板(以下记为FPC)41a、41b连接。存在于FPC41a、41b的一方端部的线路板端子部42a、42b与存在于各个导电片的片端子部31a、31b连接。FPC41a、41b和片端子部31a、31b分别利用各向异性导电性粘接剂粘接。保护膜61和第一检测导电片IOa在与FPC粘接部分对应的位置设有切口部62,以期FPC和片端子部粘接变得容易。FPC41为带形状,图1中仅图示线路板端子部42的周边部。
[0051]触摸面板的控制方式可以使用公知的方式。例如,控制方式为静电容量检测方式。控制电路省略图示。
[0052]图2是导电片10的说明图。图2(a)是导电片10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中用箭头73所示的平面的放大剖面图,图2(c)是图2(a)中用箭头75所示的平面的剖面图。图3是导电片的分解图。
[0053]导电片10的周边部设有片端子部31a。导电片10的中央部设有透明电极111、112、113。3个透明电极111、112、113为与导电片10的短边平行的条状形状。3个透明电极111、112、113由透明导电图案形成。
[0054]透明电极111、112、113和独立片端子32a、32b、32c通过引出导线部33导通。片端子部31a由可视导电图案16形成。引出导线部33可以由透明导电图案形成,也可以由可视导电图案形成。
[0055]参照图2(b)和图3对可视导电图案的构成进行说明。可视导电图案16由3个层形成。第I层为在基板26上形成的第二纳米纤维层17和第二加热绝缘层27。第二纳米纤维层17在同一平面内与第二加热绝缘层27相邻。第二纳米纤维层17形成一定平面形状的下层图案。
[0056]第2层为隔水层21,形成于第二纳米纤维层17和第二加热绝缘层27之上。在隔水层21上形成糊剂层18和空隙绝缘层28。
[0057]隔水层21覆盖下层图案。第3层是在隔水层21上形成的糊剂层18。糊剂层18形成与下层图案的平面形状一致的平面形状的上层图案。在同一平面与糊剂层18相邻的层为空隙绝缘层28。实际上空隙绝缘层28为空隙。图2(b)图示的是3个糊剂层18被作为空隙的空隙绝缘层28隔开而存在的情形。
[0058]在本发明的导电片中,糊剂层18无需一定要与下层图案的平面形状一致。在本发明的导电片中,糊剂层18不依存于第二纳米纤维层17而从第二纳米纤维层中独立,承担导线功能。因此,上层图案也为可以形成与下层图案的平面形状不同的平面形状。
[0059]在现有的导电片中,上层图案和下层图案相互补充电导通功能,同时协作承担导线功能。因此,上层图案需要尽量与下层图案的平面形状一致。如果不一致,则由糊剂层18和第2金属纳米纤维层17构成的宽度(区域)扩大。其结果,片端子部的宽度也扩大,因此,产生基板上的片端子部所占的范围变大的问题。
[0060]在本发明的导电片中,在下层图案和上层图案之间设有隔水层21。如果在不存在该隔水层的位置设置第二纳米纤维层17和糊剂层18接触而导通的部分,则导线功能由糊剂层单独承担。因此,上层图案可以设为独自的图案,而不拘于下层图案的平面形状。
[0061]参照图2(c)和图3对透明导电图案进行说明。透明导电图案11由在基板26上形成的第一纳米纤维层12和第一加热绝缘层29构成。第一纳米纤维层12为一定平面形状,形成有上述的透明电极。第一纳米纤维层12在同一平面内与第一加热绝缘层29相邻。可视导电图案16和透明导电图案11位于同一平面。
[0062]隔水层21是防止水分向下层图案浸入的层。因此,理想状态是隔水层21覆盖整个下层图案。换言之,理想状态是隔水层的轮廓线超过下层图案的轮廓线位于一定距离外侧。
[0063]然而,隔水层21不仅防止水分移动,而且阻碍电导通,因此,如果隔水层21覆盖整个下层图案,则还会阻碍糊剂层18和第二纳米纤维层17的电导通。因此,优选设置一部分糊剂层18和第二纳米纤维层17的直接接触部分,其他部分用隔水层覆盖。
[0064]图4是导电片的放大剖面图,表示糊剂层18和第二纳米纤维层17的直接接触部分。在图示的区域中,隔水层21的轮廓线位于第二纳米纤维层17的轮廓线内侧,一部分第二纳米纤维层17没有被隔水层21覆盖而露出。糊剂层18超过隔水层21的轮廓线到隔水层的外侧而与第二纳米纤维17直接接触。本说明书中内侧是指被轮廓线包围的区域,外侧是指位于轮廓线之外的区域。
[0065]在满足(I)存在水分、(2)电位差这2个条件时会发生金属迁移。由于本发明的可视导电图案具有隔水层,在第二纳米纤维层和第二加热绝缘层没有水分浸入,因此不会发生金属迁移。
[0066]对可视导电图案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可视导电图案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通过该制造方法,可以制造例如导电片的引出导线部。
[0067]首先,如图5(a)所示,在基板26上形成作为包含金属纳米纤维的层的第二纳米纤维层17。接着,如图5(b)所示,在第二纳米纤维层17上形成隔水层21。进而,如图5(c)所示,在隔水层21上形成糊剂层18。
[0068]接下来,对于形成有第二纳米纤维层17、隔水层21和糊剂层18的基板,用激光照射器51从糊剂层18的上方照射激光线。利用激光线照射裁切第二纳米纤维层17中的金属纳米纤维,另外,部分去除糊剂层18,形成下层图案和上层图案。由此,可制造可视导电图案。
[0069]以上对可视导电图案的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通过该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同时包含透明导电图案和可视导电图案的导电片。下面进行说明。
[0070]通过图5(a)所示的工序,同时形成第二纳米纤维层和第一纳米纤维层。第一纳米纤维层12在基板26上除了第二纳米纤维层17形成区域以外的任意区域形成。第一纳米纤维层和第二纳米纤维层的材料、形成方法、厚度等相同,通过一次操作可以形成两者。
[0071]在可视导电图案16部分、即第二纳米纤维层17形成部分实施图5(b)、(C)所示的工序。图5(d)所示的工序中通过激光线照射形成第二加热绝缘层27等,同时在透明导电图案11部分、即第一纳米纤维层12形成部分照射激光线而形成第一加热绝缘层29。通过以上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同时包含透明导电图案和可视导电图案的导电片。
[0072]激光线的一个例子是数十μ m的点径的YAG激光。使用YAG激光时,所用的YAG激光的波长为1200nm?350nm、更优选为IlOOnm?400nm。如果为上述波长范围,则隔水层、基板不会被烧掉而保留,另外,少量地存留放热不会使整个导电片燃烧。
[0073]通过进行激光线照射而对金属纳米纤维施加适度的能量(热),可裁切金属纳米纤维的一部分,同时糊剂层的一部分被烧掉除去。激光线可以置换成其他能量射线。
[0074]优选隔水层21是透明的。在进行上述激光线加工时,如果隔水层21是透明的,则由于隔水层透过激光的能量,因此即使进行激光线加工隔水层也可保留。相反地如果隔水层是不透明的,则隔水层吸收激光的能量。其结果,隔水层被YAG激光烧掉。
[0075]隔水层的材质为丙烯酸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从透明性、隔水性的观点考虑,在上述树脂中,优选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隔水层通过凹版涂布法、辊涂布法、逗点涂布法、凹版印刷法、网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等来形成即可。
[0076]隔水层21的厚度范围通常为I μ m?30 μ m、优选为5 μ m?20 μ m。通过使隔水层21的厚度为Iym以上,可以抑制金属迁移的发生。另外,通过使隔水层21的厚度为30 μ m以下,在导电片上粘贴保护膜61时,保护膜可以追随在隔水层21轮廓部附近由隔水层和糊剂层构成的高度差。其结果,可以防止在与保护膜之间产生空隙,防止外观变差。
[0077]另外,对于隔水层21的厚度范围,优选低于糊剂层18的厚度的10倍、进一步优选低于4倍。如果隔水层21的厚度在该范围内,则可以抑制隔水层21轮廓部中的第二纳米纤维层17和糊剂层18的连接部产生裂纹。
[0078]第二纳米纤维层17由金属纳米纤维和丙烯酸类、聚酯、聚氨酯、聚氯乙烯等粘合剂树脂形成。第二纳米纤维层17可以通过凹版印刷、胶版印刷、网版印刷等通用的各种印刷方法、利用模涂布机进行涂布等方法来设置。
[0079]金属纳米纤维为金、银、钼、铜、钯等金属纳米纤维。金属纳米纤维是如下所述来制作的,例如,使包含磷酸锆系化合物的母体的表面负载金、银、钼、铜、钯等的金属离子而制作前体,然后,使施加了电流或电压的针的前端与上述得到的前体接触。其中,从导电性大、比较廉价、并且透视性方面考虑,优选银纳米纤维。金属纳米纤维的尺寸为直径IOnm?lOOnm、长度 I μ m ?200 μ m。
[0080]第二纳米纤维层17的厚度可在数十nm?数百nm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只要为该范围的厚度,就可满足作为层的强度,另外,有作为层的柔软性而加工容易。
[0081]第一纳米纤维层12的材质和其形成方法与第二纳米纤维层17的材质、其形成方法相同。
[0082]第二加热绝缘层27由金属纳米纤维和粘合剂树脂形成。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丙烯酸类、聚酯、聚氨酯、聚氯乙烯等。
[0083]构成第二加热绝缘层27的金属纳米纤维的大小为构成第一、第二金属纳米纤维层的金属纳米纤维的1/10?1/1000的大小。而且,构成第二加热绝缘层27的金属纳米纤维各自独立地存在。起因于该存在方式,第二加热绝缘层27的电导率变小。另一方面,构成第一纳米纤维层的金属纳米纤维各自相互缠绕。同样地,构成第二纳米纤维层的金属纳米纤维各自相互缠绕。
[0084]对于第二加热绝缘层27的形成方法,首先,通过凹版印刷、胶版印刷、网版印刷等通用的各种印刷方法或利用模涂布机的涂布等,将与第二纳米纤维层相同的材料涂布在基板上。接下来,用YAG激光等能量射线对该层中的金属纳米纤维进行加热处理而制作该层。
[0085]第二加热绝缘层27的厚度与第一纳米纤维层、第二金属纳米纤维层相同。
[0086]糊剂层18由金属颗粒和粘合剂树脂形成。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丙烯酸类、聚酯、聚氨酯、聚氯乙烯等。金属颗粒中,最优选银。因为导电性优异、成本低廉的缘故。糊剂层的厚度为Iym?30μηι。通过凹版涂布法、棍涂布法、逗点涂布法、凹版印刷法、网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等形成糊剂层。
[0087]对于基板26的材质,可举出:丙烯酸类、聚碳酸酯、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丙烯、聚酰胺、聚氨酯、聚氯乙烯、聚氟乙烯等树脂膜、及玻璃。基板26的厚度可在5?800 μ m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因为只要为该厚度范围就可得到所需的强度、且具有适度的柔软性而加工容易的缘故。
[0088]以上说明的包含隔水层的可视导电图案不仅可用于片端子部,而且可以用于例如引出导线部的形成。如果引出导线部使用包含隔水层的可视导电图案,则不担心金属迁移,可以减小导电片的框架部的面积。
[0089]实施例
[0090]< 实验 I >
[0091]如下所述制作实验I的导电片模型81。导电片模型81为实施例1。
[0092]基体片使用厚度50 μ m的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在该基体片上,使用银纳米纤维材料(Cambrios公司制造:Clear0hm),在整个基体片上形成金属纳米纤维层。
[0093]接着,使用氨基甲酸酯系聚合物树脂,在金属纳米纤维层上形成厚度15 μ m的隔水层。图6是导电片模型81的俯视图。在电极形成区域82a、82b未形成隔水层。如图所示,电极形成区域82a、82b以在片的两端附近相对的方式形成2个。电极形成区域82a、82b的大小为IOmmX30mm。另外,2个电极形成区域间82a、82b的直线距离为80mm。
[0094]接下来,以覆盖电极形成区域82a、82b的方式在电极形成区域82a、82b用银糊剂(东洋纺织:DW-114L-1)形成电极。银糊剂的厚度为5 μ m。
[0095]进而,使用YAG激光,将金属纳米纤维层蚀刻成梳形状,形成加热绝缘线83。每隔5mm形成I根构成上述梳形状的梳齿(用箭头84表示其长度),其宽度(用箭头85表示其长度)为5mm。加热绝缘线83的线宽为0.1mm。经由上述工序,得到实施例1的导电片模型。在基体片上,涂布银纳米纤维材料、环氧树脂、银糊剂的工序全部使用凹版印刷机来进行。另外,所用的YAG激光的波长为1064 μ m。
[0096]<实施例2与实施例3及比较例I与比较例2 >
[0097]除了变更隔水层的厚度、构成隔水层的树脂以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导电片模型。且比较例I未形成隔水层。
[0098]<实施例1?3、比较例I?2的抑制迁移的效果的评价>
[0099]对于实施例1、2、3及比较例1、2,基于以下评价基准进行评价。将导电片的两电极与电源连接,测定对两电极施加20V的电压直至导电片发生短路的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室温60°C、湿度95% RH的条件进行测定。将其结果示于表1。
[0100][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电片,其是在基板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图案和可视导电图案的导电片, 所述透明导电图案由作为包含金属纳米纤维的层的第一纳米纤维层和与第一纳米纤维层相邻的第一加热绝缘层形成, 所述可视导电图案的构成是,由包含金属纳米纤维的第二纳米纤维层和与第二纳米纤维层相邻的第二加热绝缘层形成下层图案,在所述下层图案上层叠而形成由包含金属糊剂的糊剂层形成的上层图案, 第二加热绝缘层是包含被裁切成极小尺寸的金属纳米纤维的层, 所述可视导电图案是在所述下层图案上形成覆盖所述下层图案的隔水层、且在所述隔水层上形成所述上层图案而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纤维为银纳米纤维,所述金属糊剂为银糊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片,其中,导电片中的引出导线部由所述可视导电图案构成。
4.一种带线路的导电片,其为由导电片和挠性印刷线路板形成的带线路的导电片,其中, 导电片为权利要求1或2 所述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中的片端子部由所述可视导电图案构成,在所述片端子部电连接挠性印刷线路板的连接端子部。
5.一种触摸面板输入装置,其中,触摸面板输入装置的电极使用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线路的导电片。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片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可视导电图案通过以下工序来制造, A工序,在基板上形成作为包含金属纳米纤维的层的第二纳米纤维层; B工序,在通过A工序形成的第二纳米纤维层上形成隔水层; C工序,在通过B工序形成的隔水层上形成作为包含金属糊剂的层的糊剂层; D工序,对于通过C工序形成的形成有第二纳米纤维层、隔水层和糊剂层的基板,从所述糊剂层的上方照射能量射线,裁切第二纳米纤维层中的金属纳米纤维,并烧掉糊剂层中的金属糊剂,形成所述下层图案和所述上层图案。
【文档编号】H01B13/00GK104025227SQ20128005359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吉田敬典 申请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