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785606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柱形锂电池的组装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正极极耳是电池正极的集流体,与电池封口体焊接后位于封口体下方,需要以一定形状进行折弯,并与封口体一起压入电池钢壳,压入后位于电池钢壳的密封圈内,密封圈位于电池钢壳的顶部。现有的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电池钢壳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采用手工折弯及封口体手工压入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控性差,效率低;二是采用一侧折弯方式,容易造成极耳卡入电池钢壳与密封圈之间,使电池钢壳密封性不好,导致电池漏液。因此,现有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电池钢壳的方式可控性差,效率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对正极极耳、密封圈和封口体造成损坏,导致正极极耳的集流效果不好,降低锂电池的放电容量;同时易发生封口体与电池钢壳直接接触的情况,而此时锂电池已经有电压,这会造成电池短路开压下降,电池容量下降,且一旦极耳卡入密封圈,则会造成密封圈和封口体的损坏,降低电池钢壳的密封性,极易导致电池漏液后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控性好的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采用该装置生产的锂电池密封性好。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包括正极极耳折弯机构和压入机构,所述的压入机构位于待压入封口体的正上方,所述的正极极耳折弯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顶压杆,所述的限位组件位于正极极耳的一侧,所述的顶压杆位于正极极耳的另一侧,所述的限位组件具有容纳弯曲正极极耳的空间,所述的空间具有朝向正极极耳的开口,折弯时,正极极耳被顶压杆顶压产生弯曲变形,弯曲正极极耳从开口进入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的压入机构包括中心柱和与第一弹簧连接的驱动杆组件,所述的驱动杆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的中心柱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架上,所述的固定架与所述的中心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架上,所述的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中心柱上,所述的中心柱外套有用于固定电池钢壳的电池钢壳固定套,所述的中心柱的前端设有绝缘压头。电池钢壳固定套起固定电池钢壳的作用;由于第一弹簧的弹性预紧作用,当封口体压入电池钢壳的位置有所偏差时,在固定架的带动下,电池钢壳固定套可沿中心柱上下移动消除该位置偏差,同时保证绝缘压头始终以一定弹力压住封口体;固定架与中心柱之间设置的第二弹簧,可调整电池钢壳固定套对电池钢壳的压紧力,使电池钢壳固定套始终以一定的压紧力固定住电池钢壳,从而将封口体顺利压入电池钢壳,避免了压入过程中封口体与电池钢壳之间产生短路接触。[0007]优选地,所述的压入机构还包括定位销,所述的中心柱上设有径向通孔,所述的径向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的定位销的外径,所述的定位销穿过所述的径向通孔固定在电池钢壳固定套上,使用时电池钢壳固定套可沿中心柱上下移动。定位销起到固定电池钢壳固定套的作用,使压入过程中电池钢壳固定套不会转动,从而保证封口体不转动,避免了封口体转动产生的封口不良。优选地,折弯时,所述的顶压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Γ45°。折弯时顶压杆与水平方向成一夹角,可以避免顶压杆与电池钢壳接触并损坏电池钢壳。优选地,所述的限位组件由两根并行的折弯片组成,所述的空间由所述的两根并行的折弯片围成。优选地,所述的两根 并行的折弯片间的距离为3 8mm。优选地,所述的电池钢壳固定套上设有供所述的顶压杆穿过的第一缺口和供所述的限位组件穿过的第二缺口。优选地,所述的电池钢壳固定套的下端设有限位锥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其正极极耳折弯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顶压杆,限位组件位于正极极耳的一侧,顶压杆位于正极极耳的另一侧,限位组件具有容纳弯曲正极极耳的空间,空间具有朝向正极极耳的开口,使用时,正极极耳被顶压杆顶压产生弯曲变形并从开口进入空间内,然后压入机构将折弯后的正极极耳压入电池钢壳的密封圈内,折弯并压入后,正极极耳大体呈“S”形,由于限位组件具有容纳弯曲正极极耳的空间,正极极耳的弯曲被限制在该空间内,从而限制了其在径向的伸展尺寸,避免了正极极耳卡入电池钢壳与密封圈之间导致的电池漏液现象,不会对封口体、正极极耳和密封圈造成损坏,正极极耳的集流效果好,可有效保证锂电池的放电容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可控性好,采用该装置生产的锂电池密封性好。

图1为实施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装置的压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飞为实施例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包括正极极耳折弯机构I和位于待压入封口体3的正上方的压入机构2 ;正极极耳折弯机构I包括位于正极极耳11的一侧的限位组件12和位于正极极耳11的另一侧的顶压杆13 ;限位组件12由两根并行的间距为5mm的折弯片14组成,该两根并行的折弯片14围成容纳弯曲正极极耳111的空间15,该空间15具有朝向正极极耳11的开口 16,折弯时,顶压杆1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正极极耳11被顶压杆13顶压产生弯曲变形,弯曲正极极耳111从开口进入空间15内;压入机构2包括中心柱21、定位销22和与第一弹簧23连接的驱动杆组件24,驱动杆组件24包括固定架25,中心柱21螺纹连接固定在固定架25上,固定架25与中心柱2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架25上,第二弹簧26的另一端固定在中心柱21上;中心柱21外套有用于固定电池钢壳4的电池钢壳固定套27,中心柱21的前端设有绝缘压头28,中心柱21上设有径向通孔29,径向通孔29的孔径大于定位销22的外径,定位销22穿过径向通孔29固定在电池钢壳固定套27上;使用时电池钢壳固定套27可沿中心柱21上下移动;电池钢壳固定套27上设有供顶压杆13穿过的第一缺口 271和供限位组件12穿过的第二缺口 272,电池钢壳固定套27的下端设有限位锥面273。本实用新型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是这样工作的:在折弯前,如图3所示,压入机构位于待压入封口体的正上方,限位组件位于正极极耳的一侧,顶压杆位于正极极耳的另一侧;折弯时,如图4所示,限位组件和顶压杆向正极极耳移动,正极极耳被顶压杆顶压产生弯曲变形,弯曲正极极耳从开口进入空间内,正极极耳的弯曲变形被限制在该空间内,从而限制了弯曲正极极耳在径向的伸展尺寸,同时在驱动杆组件上的固定架的带动下,压入机构开始向下移动,准备对与弯曲正极极耳焊接在一起的封口体施压;压入时,如图5所示,压入机构继续向下移动,绝缘压头以一定弹力封住封口体,并对封口体施压,使封口体逐渐被压入到电池钢壳内,正极极耳进一步产生弯曲变形,同时限位组件和顶压杆离开弯曲正极极耳;压入完成后,如图6所示,封口体被完全压入到电池钢壳内,正极极耳的弯曲变形也全部完成,此时,正极极耳大体呈“S”形。
权利要求1.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耳折弯机构和压入机构,所述的压入机构位于待压入封口体的正上方,所述的正极极耳折弯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顶压杆,所述的限位组件位于正极极耳的一侧,所述的顶压杆位于正极极耳的另一侧,所述的限位组件具有容纳弯曲正极极耳的空间,所述的空间具有朝向正极极耳的开口,折弯时,正极极耳被顶压杆顶压产生弯曲变形,弯曲正极极耳从开口进入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入机构包括中心柱和与第一弹簧连接的驱动杆组件,所述的驱动杆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的中心柱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架上,所述的固定架与所述的中心柱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架上,所述的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中心柱上,所述的中心柱外套有用于固定电池钢壳的电池钢壳固定套,所述的中心柱的前端设有绝缘压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入机构还包括定位销,所述的中心柱上设有径向通孔,所述的径向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的定位销的外径,所述的定位销穿过所述的径向通孔固定在电池钢壳固定套上,使用时电池钢壳固定套可沿中心柱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广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弯时,所述的顶压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 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组件由两根并行的折弯片组成,所述的空间由所述的两根并行的折弯片围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并行的折弯片间的距离为3 8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钢壳固定套上设有供所述的顶压杆穿过的第一缺口和供所述的限位组件穿过的第二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钢壳固定套的下端设有限位锥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特点是包括正极极耳折弯机构和压入机构,压入机构位于待压入封口体的正上方,正极极耳折弯机构包括限位组件和顶压杆,限位组件位于正极极耳的一侧,顶压杆位于正极极耳的另一侧,限位组件具有容纳弯曲正极极耳的空间,空间具有朝向正极极耳的开口,折弯时,正极极耳被顶压杆顶压产生弯曲变形,弯曲正极极耳从开口进入空间内;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可控性好,对正极极耳折弯并将封口体压入电池钢壳后,正极极耳大体呈“S”形,避免了正极极耳卡入电池钢壳与密封圈之间导致的电池漏液现象,正极极耳的集流效果好,可有效保证锂电池的放电容量,生产的锂电池密封性好。
文档编号H01M2/26GK203026577SQ20122073424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林坚桢, 吴义美 申请人: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