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组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指一种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性电子设备越来越小型化,轻薄化,因此,电子设备内部用于安装连接器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用于与移动电子设备连接的外部线缆连接器也要求越来越小型轻薄。传统的外部线缆连接器通常将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上以固定端子从而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因此不能满足外部线缆连接器日益小型低构形的趋势。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线缆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金属壳体、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端子模组以及与所述端子模组后端连接的线缆,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两个上下组装的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塑胶块及镶埋成型于所述塑胶块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端子的前端的上表面与外部连通,所述金属壳体包括收容所述端子模组前端的前壳体和组装于所述前壳体后且包覆所述端子模组后端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包括上下组装在一起的上壳及下壳。相较于现 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以下优点: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对接端口为低构形,且结构简单,制程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视图。图4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元件的组装图。图5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组装图。图6为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组装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体、端子模组及金属遮蔽件的部分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金属壳体1、收容于金属壳体I的端子模组(未标示)、成型于端子模组与金属壳体I之间的绝缘定位块4、与端子模组连接的线缆9、夹持于线缆9外围的固持片5、包覆金属壳体I外部的绝缘外壳7以及组装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前端的金属盖体3。金属壳体I包括收容端子模组前端的前壳体11及组装于前壳体11后端且包覆端子模组后端的后壳体12,后壳体12由结构相同的上壳120及下壳121制成。端子模组由上下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端子模块2组成,本实施例中端子模块2呈T形,端子模块2包括塑胶块21及镶埋成型于塑胶块21内的端子20,端子20的前端201的上表面与外部连通,端子20的前端201凸出于塑胶块21前端的上表面,端子20的后端202凹陷入塑胶块21后端的上表面。塑胶块21的后端202上表面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凹槽(未标示),端子20的后端202收容于凹槽内。线缆9内的导线(未标示)延伸入塑胶块21后端202内的凹槽内,与端子20的后端202电性连接。参照图1至图7所示,前壳体11的前部具有一收容空间1110,端子模块2的前端24收容于金属壳体I前部的收容空间1110,收容空间1110往上下方向上连通外部。前壳体11包括中空的主体部110以及自主体部110两侧向前延伸的一对固持臂111。主体部110具有一沿前后方向上连通该主体部110的通槽1101,收容空间1110形成于固持臂111之间。端子模块2穿过通槽1101使端子20收容于收容空间1110。主体部110具有厚度较薄的对接部1102以及自对接部1102后端向上凸起的止挡部1103。前壳体11的前端包括固持臂111、对接部1102以及固持臂111围成的收容空间1110。其他实施例中,前壳体11的构形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例如将前壳体11前部的收容空间1110改成由一封闭式框体形成。端子模块2的前端的两侧具有一对定位槽220,固持臂111内壁面具有与端子模块2上的定位槽220相互定位的凸块112。后壳体12组装于前壳体11后端,其包括上下组装的上壳120和下壳121。上、下壳120、121结构一致,上、下壳120、121后端均设有收容前壳体11的止挡部1103的固持槽1203,上、下壳120、121的两侧分别设有凹槽1201,上、下壳120、121的凹槽1201组装在一起形成收容槽124。绝缘定位块4包括位于后壳体12内部的后部以及收容于前壳体11的收容空间1110内的前部。绝缘定位块4填充端子模组与金属壳体I之间的间隙,绝缘定位块4的前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前壳体11的前部的上下表面平齐,其前部的前端面与一对固持臂111前端齐平。绝缘定位块4的前部包覆端子模组前端的前表面和侧表面,并且包覆端子模组前端的部分上下表面使得端子20的表面露出于绝缘定位块4的上表面而与外部空间连通。金属盖体3包括定位部31、自定位部31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抵持臂32及自定位部31的上下面向后延伸的抵持板33,定位部31设有贯穿其前后表面可供前壳体11穿过的插槽30。金属盖体3的抵持臂32和抵持板33环绕于后壳体12前端的外围四周,抵持臂32收容于后壳体12的收容槽124内。组装时,先将两个端子模块2背对背依次组装于前壳体11内,绝缘定位块4成型于端子模块2与金属壳体I之间,线缆9焊接于端子模块2后端的端子20上,将后壳体12的上、下壳120、121组装于前壳体11的后端且前壳体11的止挡部1103收容于后壳体12的固持槽1203中。接着,将固持片5夹持于线缆9上,应力释放部6成型于线缆9外且将固持片5包覆于其内。将金属盖体3从前至后组装于组装好的金属壳体I前端,前壳体11的前端从金属盖体3的插槽30中穿出。最后,将绝缘外壳7成型于金属壳体I外部,并将金属盖体3包覆于其中。这样组装完成后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不仅对接端口为低构形,而且结构简单,制成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金属壳体、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端子模组以及与所述端子模组后端连接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两个上下组装的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塑胶块及镶埋成型于所述塑胶块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端子的前端的上表面与外部连通,所述金属壳体包括收容所述端子模组前端的前壳体和组装于所述前壳体后且包覆所述端子模组后端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包括上下组装在一起的上壳及下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前部具有一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往上下方向上连通外部,所述端子模组的前端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成型于所述端子模组与所述金属壳体之间的绝缘定位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定位块包括位于所述金属壳体内部的后部以及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的收容空间且与外部空间连接的前部,所述绝缘定位块的前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金属壳体的前部的上下表面平齐,所述绝缘定位块的前部包覆端子模组前端的前表面和侧表面,并且包覆端子模组前端的部分上下表面使得端子的上表面露出于绝缘定位块的上表面而与外部空间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前端凸出于塑胶块前端上表面,所述端子后端凹陷入塑胶块后端的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块的后端上表面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凹槽,所述端子后端收容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线缆内的导线延伸入凹槽内与所述端子后端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包括对接部及自对接部后端向上凸起形成的止挡部,所述后壳体后端设有收容所述止挡部的固持槽。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包括中空的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两侧向前延伸的一对固持臂,所述前壳体的前部的收容空间形成于所述固持臂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设有一沿前后方向上连通所述主体部的通槽,所述端子模组的前端穿过所述通槽使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绝缘定位块的前表面与所述固持臂的前端平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组装于所述金属壳体前端的盖体。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两侧设有抵持臂,所述后壳体上设有收容所述抵持臂的收容槽,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包覆于所述金属壳体外的绝缘外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金属壳体、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端子模组以及与所述端子模组后端连接的线缆,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两个上下组装的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塑胶块及镶埋成型于所述塑胶块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端子的前端的上表面与外部连通,所述金属壳体包括收容所述端子模组前端的前壳体和组装于所述前壳体后且包覆所述端子模组后端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包括上下组装在一起的上壳及下壳。
文档编号H01R9/22GK202997070SQ2012205855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8日
发明者柯作锦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