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后盖的线缆连接器。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76971号揭露了一种线缆连接器,该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接地件及线缆,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有凹槽,所述线缆收容于凹槽中。然而,所述线缆在凹槽中只能沿一个方向延伸,因此对线缆连接器的出线方向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型的线缆连接器以改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多方向出线的线缆连接器,且不易受到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连接于导电端子的线缆及屏蔽于绝缘本体的后盖,所述绝缘本体定义有一纵长方向,该绝缘本体具有后端面及相对于后端面向前延伸的纵长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定义有位于纵长方向两端的侧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对接部的接触部及位于后端面的线缆连接部;所述线缆内包覆有线芯,所述线芯对应连接于各导电端子的线缆连接部;所述后盖屏蔽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面,所述后盖包括上主体部及下主体部,所述下主体部遮盖于导电端子的线缆连接部,所述上主体部遮盖于线缆的线芯;在纵长方向上,下主体部的侧面不超过对接部的侧面,上主体部的侧面内缩于下主体部的侧面而形成位于绝缘本体后方的线缆弯折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的线缆弯折区内缩于对接部侧面,适用于线缆的多方向弯折且不易受到损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其未设置线缆;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虚线表示线缆的多种弯折方式;及图5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I的接地件3、焊接于导电端子的线缆4及遮覆于绝缘本体I后端面的后盖5。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基部10、自基部10延伸的纵长对接部(未标号),在纵长方向上,所述对接部两端设有侧面108,所述对接部包括并列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一对接部11及第二对接部12。所述基部10具有一后端面101,所述对接部相对于后端面101向前延伸。所述后端面101设有贯穿至第一对接部11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02及贯穿至第二对接部12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03。所述后端面101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02两侧的上方分别凸设有放置部104,所述接地件3安装于放置部104而在后端面101进行预定位。后端面101于第一对接部11与第二对接部12间隔处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凹槽105,所述凹槽105中设有凸出部106。所述后盖5安装于绝缘本体I并借与凸出部106的配合而固定于绝缘本体I。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I的固持部22、自固持部22延伸至对接部的弹性接触部21及自固持部22延伸至后端面101的线缆连接部23。所述线缆4包覆有线芯41,所述线缆连接部23贴覆于基部10的后端面101而位于放置部104下方,该线缆连接部23与线芯41相连接。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收容于第一端子收容槽102中的第一端子24及收容于第二端子收容槽103中的第二端子25,部分第一端子24的线缆连接部23在连接线芯41的同时亦与接地件3连接。所述第二端子25包括第一电源端子251、第二电源端子252及第三电源端子253,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103的上方设有凸出部109,所述凸出部109位于每一相邻的第一电源端子251及每一相邻的第二电源端子252 —侧。所述后盖5呈“凸”字形设置,该后盖5包括矩形的上主体部51及与上主体部连接的矩形下主体部52。结合图3及图5,后盖5遮蔽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面101,在纵长方向上,所述上主体部51的侧面不超过对接部的侧面108并内缩于下主体部52的侧面,从而在上主体部51的两侧形成缺口 53。所述缺口 53、下主体部52及后端面101形成位于绝缘本体I后侧的线缆弯折区57。结合图2,所述下主体部52屏蔽于导电端子的线缆连接部23,且该下主体部52的两侧面与对接部的两侧面108相平齐;当然,下主体部52的两侧面也可以内缩于对接部的侧面108,只要下主体部52的两侧面不超过对接部的侧面108即可。所述上主体部51屏蔽于线缆4的线芯41。结合图1,所述上主体部51的上侧及下主体部52的下侧分别延伸有遮覆部54。所述遮覆部54延伸有卡持部56,所述卡持部56与凹槽105中所设的凸出部106抵挡以防止后盖5向后脱离。后端面101在线缆弯折区57下方亦设有凹槽105,所述凹槽105中设有凸出部106,所述后盖5亦对应设有与凹槽105内的凸出部106相配合的卡持部56。后端面101在凹槽105与线缆弯折区57之间还设有定位槽107,所述下主体部52设有安装于定位槽107中的定位肋55,后盖5借定位肋55与定位槽107的配合而安装于绝缘本体I上。请参阅图4,所述后盖5呈“凸”字型设置,上主体部51两侧面较下主体部52两侧面缺少的部分在上主体部51两侧形成缺口 53。组装于绝缘本体I后,所述缺口 53、下主体部52及后端面101形成位于绝缘本体I后侧的线缆弯折区57。线缆4从缺口 53出线后,在与纵长方向垂直的向上和向后的方向没有对线缆4造成阻挡,因此线缆4可根据需要在线缆弯折区57中朝与纵长方向垂直的向上和向后的方向弯折,当然也可以不用弯折。相对只能沿一个方向出线的线缆连接器而言,本创作线缆连接器的适用范围明显增广。更重要的是,在纵长方向上,线缆弯折区位于对接面的投影面之内,对接连接器的插入不会对线缆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尤其在线缆弯折部分,该弯折部分因应力集中而容易受到损坏。本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其他实时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连接于导电端子的线缆及屏蔽于绝缘本体的后盖,所述绝缘本体定义有一纵长方向,该绝缘本体具有后端面及相对于后端面向前延伸的纵长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定义有位于纵长方向两端的侧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对接部的接触部及位于后端面的线缆连接部;所述线缆内包覆有线芯,所述线芯对应连接于各导电端子的线缆连接部;所述后盖遮蔽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面,所述后盖包括上主体部及下主体部,所述下主体部遮盖于导电端子的线缆连接部,所述上主体部遮盖于线缆的线芯;其特征在于在纵长方向上,下主体部的侧面不超过对接部的侧面,上主体部的侧面内缩于下主体部的侧面而形成位于绝缘本体后方的线缆弯折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纵长方向上,上主体部的长度小于下主体部的长度,从而在上主体部形成一缺口,所述缺口、下主体部及绝缘本体后端面之间形成上述线缆弯折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部与下主体部呈凸字型设置,所述下主体部在纵长方向的侧面与绝缘本体的侧面相平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在线缆弯折区下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凸出部,所述后盖对应设有与凹槽内凸出部相配合的扣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在凹槽与线缆弯折区之间设有定位槽,所述下主体部设有安装于定位槽的定位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对接部及第二对接部,所述绝缘本体后端面于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的间隔处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凸出部,所述后盖对应设有与凹槽内凸出部相配合的扣持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接地件,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一对接部内的第一端子及设于第二对接部内的第二端子,所述接地件连接于第一端子的线缆连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面的上方在第一端子上方的两侧设有放置部,所述接地件安装于该放置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连接于导电端子的线缆及屏蔽于绝缘本体的后盖,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后端面及沿纵长方向沿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位于纵长方向两端的侧面;所述后盖包括遮盖于导电端子的线缆连接部的下主体部及遮盖于线缆线芯的上主体部;在纵长方向上,下主体部的侧面不超过对接部的侧面,上主体部的侧面内缩于下主体部的侧面而形成位于绝缘本体后方的线缆弯折区。因线缆连接器的线缆弯折区内缩于对接部的侧面,使线缆可多方向弯折且不易受到损坏。
文档编号H01R24/00GK202856024SQ20122048516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1日
发明者柯彦旭, 郭金宝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