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129290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控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温度保护、过热保护、防烧干等功能,且在过热时,需要断电后才能复位工作的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
技术背景目前,很多电器产品都使用了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通过感受电器产品的温度来控制触点的开合,从而控制电器加热电路的开合,以达到对电器电路的控制和保护的作用。市场上现有的机械式温度控制器一般都是采用双金属片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传统的机械式温度控制器主要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中的第一、二接触片、安装于基座底部·的并分别与第一、二接触片电性连接的第一、二接线片以及卡嵌于基座上的上盖和安装于上盖中的双金属片,其中,第二接触片通过与其一体连接的动簧片和第一接触片形成电性连接,形成通路。所述的基座设置有用于将双金属片及上盖封装于基座中的铝盖。所述基座中还安装有一绝缘执行杆,该绝缘执行杆一端与动簧片抵触,另一端穿过所述上盖与双金属片抵触。所述的第一、二触片与安装于所述基座底部的第一、二接线片通过铆钉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机械式温度控制器用于热得快的加热电路时,双金属片受到的高温到达一定的双金属片开始感温,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超温时),双金属片产生形变而向下凸出,从而带动绝缘执行杆向下移动,该绝缘执行杆则将动簧片向下推动,令第二接触片上的动簧片和第一接触片分离,从而第一接触片及第二接触片不导通,不再加热。当温度到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复位,从而带动绝缘执行杆向上移动,动簧片将向上复位,令第二接触片和第一接触片再次导通,加热电路继续工作。如果机械式温度控制器这样多次断开及导通,最后会使热得快把水烧干,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浪费能源,还降低机械式温度控制器的使用寿命,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随后,出现了断电保护的概念,人们采用手动复位温控器、温度保险丝作为断电保护器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手动复位温控器、温度保险丝产品存在性能不稳定、安全隐患大、适用寿命低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温度保护、过热保护、防烧干等功能,且在过热时,需要断电后才能复位工作的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其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中的第一、二接触片、安装于基座底部的并分别与第一、二接触片电性连接的第一、二接线片以及卡嵌于基座上的上盖和安装于上盖中的双金属片,其中,第二接触片通过与其一体连接的动簧片和第一接触片形成电性连接,形成第一通路;所述的基座设置有用于将双金属片及上盖封装于基座中的铝盖;所述基座中还安装有一绝缘执行杆,该绝缘执行杆一端与动簧片抵触,另一端穿过所述上盖与双金属片抵触;所述上盖的底部设置有导电片及位于导电片之间的厚膜,该导电片与厚膜电性连接,且导电片分别通过短弹簧及长弹簧与第一、二接线片电性连接,形成第二通路;该第二通路与第一通路并联相接。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盖底部对称设置有所述的呈扇形的导电片及位于导电片之间并呈扇形的厚膜,该上盖底部还对称设置有贯穿导电片的卡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供所述双金属片装配的容槽以及贯通该容槽并用于供所述绝缘执行杆穿过的通孔。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短弹簧及长弹簧均包括一锥形本体以及一体连接于锥形本体上下两端的第一嵌位部和第二嵌位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触片与安装于所述基座底部的第一接线片通过一长铆钉固定连接,该长铆钉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短弹簧进行限位的限位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触片与安装于所述基座底部的第二接线片通过一短铆钉固定连接,该短铆钉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长弹簧进行限位的限位槽。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双金属片包括一体成型的两片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其中,热膨胀系数较大的金属片与所述的绝缘执行杆相抵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并联的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第一道通路由相连通的第一接线片、长铆钉、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短铆钉、第二接线片配合构成,第二道通路由相连通的第一接线片、长铆钉、短弹簧、导电片、厚膜、导电片、长弹簧、短铆钉、第二接线片配合构成。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时,上述两道通路均导通,由于厚膜的电阻值非常大,所以流经第二通路的电流也非常小,但是厚膜发热。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双金属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产生形变,令第一接触片与第二接触片断开,使负载停止工作,但是电流全部流经第二通路,形成回路,使厚膜快速发热,令双金属片不能够复位。只有在不通电(关闭总电源)的情况下,上述两道通路均断开,厚膜不再发热,双金属片随着温度下降到恢复温度时,产生复位,令第一通路再次导通,从而使本实用新型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手动复位温控器、温度保险丝产品存在性能不稳定、安全隐患大、适用寿命低等缺陷,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性能稳定性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高等诸多优点,且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图I中沿A-A向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沿B-B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长弹簧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基座11型槽21第一接触片22第二接触片221动簧片23第一接线片 24第二接线片3上盖[0023]31卡槽32卡槽33容槽34通孔35导电片36导电片37厚膜37厚膜4双金属片41绝缘执行杆5铝盖61短弹簧611锥形本体612第一嵌位部613第二嵌位部62长弹簧621锥形本体622第一嵌位部623第二嵌位部63长铆钉631限位槽64短铆钉641限位槽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2所示,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其包括基座I、安装于基座I中的第一接触片21、第二接触片22、安装于基座I底部的并分别与第一、二接触片21、22电性连接的第一、二接线片23、24以及卡嵌于基座I上的上盖3和安装于上盖3中的双金属片4,其中,第二接触片22通过与其一体连接的动簧片221和第一接触片21形成电性连接,形成第一通路。所述的基座I设置有用于将双金属片4及上盖3封装于基座I中的铝盖5,所述上盖3的底部设置有导电片35、36及位于导电片35、36之间的厚膜37、38,该导电片35、36与厚膜37、38电性连接,且导电片35、36分别通过短弹簧61及长弹簧62与第一、二接线片21、22电性连接,形成第二通路;该第二通路与第一通路并联相接。具体而言,所述的基座I采用优质氧化铝陶瓷一体成型,使基座I具有重量轻、发热稳定、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机械强度高、抗振动、功率密度大、安全可靠等优点。所述的基座I中设置有一型槽11,该基座I相对于型槽11的另一侧设置有供第一、二接线片21、22安装的安装位,且该安装位设有贯通所述型槽的穿孔。所述的基座I中安装有一绝缘执行杆41,该绝缘执行杆41 一端与动簧片211抵触,另一端穿过所述上盖3与双金属片4抵触。所述的基座I上还安装有一支架7,并可通过该支架7实现对本实用新型的稳定装配。结合图3-5所示,所述的上盖3采用优质氧化铝陶瓷一体成型,该上盖3底部对称设置有所述的呈扇形的导电片35、36及位于导电片35、36之间并呈扇形的厚膜37、38,该上盖3底部还对称设置有贯穿导电片37、38的卡槽31、32。所述上盖3上设置有供所述双金属片4装配的容槽33以及贯通该容槽33并用于供所述绝缘执行杆41穿过的通孔34。这样的结构使上盖3具有发热稳定、加热速度快、使用寿命长,节能环保、机械强度高、抗振动、功率密度大、安全可靠等优点。所述的短弹簧61包括一锥形本体611以及一体连接于锥形本体611上下两端的第一嵌位部612和第二嵌位部61。所述的长弹簧62包括一锥形本体621以及一体连接于锥形本体621上下两端的第一嵌位部622和第二嵌位部623。所述的第一触片21与安装于所述基座I底部的第一接线片23通过一长铆钉63固定连接,该长铆钉63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短弹簧61进行限位的限位槽631。所述的第二触片22与安装于所述基座I底部的第二接线片24通过一短铆钉64固定连接,该短铆钉64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长弹簧62进行限位的限位槽641。所述的双金属片4包括一体成型的两片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其中,热膨胀系数较大的金属片与所述的绝缘执行杆41相抵触。[0038]本实用新型装配时,第一接触片21、第二接触片22安装于所述基座I中的型槽11内,第一、二接线片23、24 —端落入基座I设置的安装位中,并分别通过长铆钉63和短铆钉63穿过基座I的穿孔与位于基座I型槽11内的第一接触片21、第二接触片22固定相接,且第二接触片22通过与其一体连接的动簧片221和第一接触片21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一接线片23、长铆钉63、第一接触片21、第二接触片24、短铆钉63、第二接线片24配合构成所述的第一道通路。所述的短弹簧61的第二嵌位部613落入长铆钉63的限位槽631中,所述的长弹簧62的第二嵌位部623落入短铆钉64的限位槽641中,所述的上盖3卡嵌于基座I上,其中,短弹簧61的第一嵌位部612和长弹簧62的第一嵌位部622镶嵌于上盖3底部的卡槽31、32中,且短弹簧61的锥形本体611和长弹簧62的锥形本体621分别与上盖3的底部设置的导电片35、36电性接触。所述的第一接线片23、长铆钉63、短弹簧61、导电片35、厚膜37、38、导电片36、长弹簧62、短铆钉64、第二接线片24配合构成所述的第二道通路。所述的铝盖5包覆于基座I上端,令双金属片4及上盖3封装于基座I中。·[0040]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时,上述两道通路均导通,负载正常工作(加热),由于厚膜37,38的电阻值非常大,所以流经第二通路的电流也非常小,但是厚膜37、38发热。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双金属片4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产生形变,令第一接触片21与第二接触片22断开,使负载停止工作,但是电流全部流经第二通路,形成回路,使厚膜37、38快速发热,令双金属片4不能够复位。只有在不通电(关闭总电源)的情况下,上述两道通路均不导通,厚膜37,38不再发热,双金属片4随着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产生复位,令第一通路再次导通,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复位。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手动复位温控器、温度保险丝产品存在性能不稳定、安全隐患大、适用寿命低等缺陷,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性能稳定性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高等诸多优点,且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电暖器、暖风机、取暖器、电烤箱、豆浆机、热得快、电磁炉、暖奶器、多士炉、电水壶、电熨斗、饮水机、吸尘器、搅拌机、粉碎机、等各种等产品。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其包括基座(I)、安装于基座(I)中的第一、二接触片(21、22)、安装于基座(I)底部的并分别与第一、二接触片(21、22)电性连接的第一、二接线片(23、24)以及卡嵌于基座(I)上的上盖(3)和安装于上盖(3)中的双金属片(4),其中,第二接触片(22)通过与其一体连接的动簧片(221)和第一接触片(21)形成电性连接,形成第一通路;所述的基座(I)设置有用于将双金属片(4)及上盖(3)封装于基座Cl)中的铝盖(5);所述基座(I)中还安装有一绝缘执行杆(41),该绝缘执行杆(41) 一端与动簧片(211)抵触,另一端穿过所述上盖(3)与双金属片(4)抵触;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的底部设置有导电片(35、36)及位于导电片(35、36)之间的厚膜(37、38),该导电片(35、36)与厚膜(37、38)电性连接,且导电片(35、36)分别通过短弹簧(61)及长弹簧(62)与第一、二接线片(21、22)电性连接,形成第二通路;该第二通路与第一通路并联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3)底部对称设置有所述的呈扇形的导电片(35、36)及位于导电片(35、36)之间并呈扇形的厚膜(37、38),该上盖(3)底部还对称设置有贯穿导电片(37、38)的卡槽(31、3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上设置有供所述双金属片(4)装配的容槽(33)以及贯通该容槽(33)并用于供所述绝缘执行杆(41)穿过的通孔(34)。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短弹簧(61)及长弹簧(62)均包括一锥形本体(611、621)以及一体连接于锥形本体(611、621)上下两端的第一嵌位部(612、622)和第二嵌位部(613、623)。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触片(21)与安装于所述基座(I)底部的第一接线片(23)通过一长铆钉(63)固定连接,该长铆钉(63)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短弹簧(61)进行限位的限位槽(631)。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触片(22)与安装于所述基座(I)底部的第二接线片(24)通过一短铆钉(64)固定连接,该短铆钉(64)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长弹簧(62)进行限位的限位槽(641)。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金属片(4)包括一体成型的两片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片,其中,热膨胀系数较大的金属片与所述的绝缘执行杆(41)相抵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断电自动复位式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其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中的第一、二接触片、安装于基座底部的第一、二接线片以及卡嵌于基座上的上盖和安装于上盖中的双金属片,其中,第二接触片上的动簧片和第一接触片形成电性连接,形成第一通路;基座设置有用于将双金属片及上盖封装于基座中的铝盖;基座中还安装的绝缘执行杆一端与动簧片抵触,另一端穿过上盖与双金属片抵触;上盖的底部设置有导电片及位于导电片之间的厚膜,该导电片与厚膜电性连接,且导电片分别通过短弹簧及长弹簧与第一、二接线片电性连接,形成第二通路;该第二通路与第一通路并联相接。本实用新型性能稳定、安全性高,且只能够在断电后自动复位。
文档编号H01H37/02GK202736834SQ20122042057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彭建华, 李荣辉 申请人:彭建华, 李荣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