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线端子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12248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线端子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分线端子。
背景技术
分线端子是一种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连接器,在很多控制电路中,需要将电流由大至小分流分级控制,一般采用铜排打孔或铜块钻孔等分流连接方式,而分线端子恰适用于这类场合,故此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电气、低压电控配电、自动化成套设备等领域。如专利号为CN201120147267. 5的发明专利《并联式多用途分线端子》所提出的结构,即是一种目前比较通用的多路并联输出式分线端子的结构。该分线端子由绝缘外壳和设置在绝缘外壳内的导电体、绝缘底座和输出压线框组成,其中,导电体卡装在绝缘底座上,具有导线输入端和导线输出端,导线输出端呈多层阶梯状结构,每层的端部分叉形成叉头,输出压线框套 装在各个叉头上,输出压线框上端设置螺孔,螺钉穿越壳体的开孔与螺孔栓接。但上述结构的分线端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一、由于导电体的多层阶梯式结构,位于下层的输出压线框距离壳体比位于上层的输出压线框要长,故此一般采用将对应下层输出压线框的壳体开孔内凹的结构,来保证螺钉的通用性,而此内凹的部分为一个圆柱状腔体,直径和开孔直径相等或略大。而这种结构的分线端子在装配导线时,必须使用能伸入此腔体的螺丝刀。而正常情况下现场一般都使用通用的螺丝刀,导致用户在使用此类结构的分线端子时,经常发生找不到专用螺丝刀而无法操作或损坏产品的状况。另外,如果不考虑螺钉的通用性,不仅需要定制多种长度不同的螺钉,而且装配时很容易出现错装的情况。二、上述结构的分线端子由于压线框与端板之间没有足够间隙,导线在进入压线框压接时只有线头在框内,而线头剪下一般都不平整,并有毛刺,存在压接不到位可能导致接触不可靠,有造成系统电能传输和信号控制中断的隐患。三、上述结构的分线端子在电装时只接受导线的剥线端插入,同样由于导电体的多层阶梯式结构,使得一部分导线的剥线部分长度非常的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腐蚀,影响其可靠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分线端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分线端子,对于现有分线端子的结构进行了改良,具有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分线端子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分线端子,包括绝缘壳体及设于此壳体内的导电体和若干输出压线框,所述导电体一端形成有至少两层阶梯状相错的输出部,所述输出部的端部分叉形成至少两个叉头,所述输出压线框一一对应的套装在所述叉头上,并在同一端开设一螺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两排与所述螺孔同轴的开孔,所述开孔内插装有和所述螺孔栓接的螺钉,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排所述开孔依次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一个平滑的壁上,且所有具有开孔的壁与其上开孔所对应的叉头之间的距离均大致相等。所述壳体内在所述输出压线框的外框口外部形成有便于导线的未剥线部分进出的进线腔,所述进线腔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便于导线的未剥线部分进出的进线孔。所述壳体内对应每一个输出压线框的内框口设立有在导线装入此输出压线框后抵触导线端头的端板,所述输出压线框内框口与对应的端板之间具有至少2_的间隙。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套装在所述导电体的输入端的输入压线框,所述壳体内对应每一个输入压线框的内框口设立有在导线装入此输入压线框后抵触导线端头的端板,所述输入压线框内框口与对应的端板之间具有至少2_的间隙。所述壳体还设有固定安装所述导电体的绝缘支座,所述端板形成在所述绝缘支座上和/或形成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进线腔形成在所述绝缘支座上和/或为壳体内的空腔。 所述输出部相对所述螺孔的另一侧凹设有与所述叉头数量对应的压线槽,所述压线槽由所述叉头的端部起,沿叉头长度方向分布,并延伸出所述叉头根部一段距离。所述具有开孔的壁之间平行分布并依次通过立壁连为一体,使所述壳体的局部呈阶梯状。所述立壁的根部距离最近的开孔的距离不小于此开孔直径的50%。所述壳体上凹设有至少一道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开设一排所述的开孔。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开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开孔直径的50%。以上技术方案中,所用的术语“壁”包括但不限于绝缘壳体侧壁、底壁或顶壁,本申请文件中的“壁”应当理解为所有用以围合成壳体内的容置空间的各个壁状物,如壳体上的凹槽的底部同样可视为壳体的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降低了对于电装时使用的螺丝刀的要求,而且赋予导线在电装时一个合理的冗余量,使导线压线部位与压线框完全接触,大大加强了导线压紧的可靠性,避免了导线送不到位或送到位后压线框只压到导线头可能出现锁不住、接触不良的状况发生,并只需压线的导线头部分需要被剥皮,减少了被剥皮导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长度。

通过
以下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分线端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I分线端子输出端的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分线端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分线端子输出端的外视图;图5为实施例2中导电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5所不,标号分别表不壳体100、壳盖110、顶板111、第一孔壁112、第二孔壁113、第三孔壁114、立壁115、开孔116、开孔117、凹槽118、壳座120、导线孔130、导电体200、输出部210、叉头211、压线槽212、输入端220、连接孔221、输出压线框300、螺孔310、输入压线框400、螺孔410、绝缘支座500、进线腔510、端板520、间隙521。实施例I :参见图1-2,本实施例I中提供的一种分线端子和常见分线端子的结构大致相同,包括由壳盖110和壳座120组成的用于绝缘的壳体100,壳体100内设置有导电体200、输出压线框300、绝缘支座500。其中,壳盖110和壳座120开口相对并相互配合扣装构成壳体 100。导电体200 —端形成有三层阶梯状相错的输出部210,相对的另一端形成输入端220。输入端220上开有一个连接孔221,当需要分线端子与其他电器件(如开关、断路器)连接时,首先将所述输入端220插入到其他电器件的接线处,再将连接孔221与其他电器件接线处的接线端用螺钉联接紧固即可。这种连接方式避免了使用连接导线,令分线端子与 其他电器件的连接方便快捷,且更加牢固可靠。输出部210的端部分叉形成五个叉头211。另外,上层的输出部210在对应中层的输出部210的叉头211的相应位置处开有通孔。所述输出压线框300为一个两端面开口的中空框,并在顶部设置螺孔310。输出压线框300 —一对应的套装在所述叉头211上,并可上下滑动。由于输出部210上的叉头211形成上中下三层,故此输出压线框300同样分为上中下三层呈阶梯状分布。对应的,壳盖110顶部的顶板111上对应三层输出压线框300上的螺孔310开设三层开孔117,开孔117和螺孔310 —一对应并同轴设置,开孔117内插装有用于和螺孔栓接的螺钉600,螺钉600的头部大致贴合叉头211,使输出压线框300不会掉落。以中层的输出压线框300的连接结构为例,螺钉600依次穿越开孔117和上层输出部210上的通孔,与此输出压线框300上的螺孔310螺纹连接,使用时拧动此螺钉600即可使此输出压线框300向上或向下移动,以压迫导线或松开导线。由于螺钉600的防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习见技术,可基于分线端子的具体结构选择箍口防掉、颈口防掉或者其他防掉结构,故在此对于顶板111上开孔的具体结构不再赘述。绝缘支座500与壳体100内壁上的凹槽相配合,起到固定支承导电体200的作用,且对应于输出压线框300外框口,绝缘支座500形成若干供导线进出的进线腔510,以将与各叉头211连接的输出导线相互隔离。另外,绝缘支座500对应各输出压线框300的内框口设立有在导线装入此输出压线框300后抵触导线端头的端板330。针对现有分线端子结构上的问题,本实施例在对于以下部分进行了结构改良,使分线端子结构更加合理、可靠性更好。首先,每排开孔117依次开设在顶板111上一个平滑的壁上(以下为简化描述,将设有开孔117的壁统一称为孔壁),三排开孔117分别对应第一孔壁112、第二孔壁113和第三孔壁114。而第一孔壁112、第二孔壁113和第三孔壁114与其上开孔117所对应的叉头211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使得每一个开孔117上所装螺钉600的长度可以一致。而此处大致相等指的是,由于螺钉600头部和叉头211之间的距离小于输出压线框300的厚度即可保证输出压线框300不会脱落,所以允许出现一点偏差,但是输出压线框300的厚度相对螺钉600的长度有限,故此可视为所有孔壁与其上开孔所对应的叉头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0037]参见图I,第一孔壁112、第二孔壁113和第三孔壁114之间平行分布并依次通过立壁115连为一体,使此顶板111的局部呈阶梯状。由此,唯一限制螺丝刀使用的立壁115的根部距离最近的开孔117的距离,考虑到常规螺丝刀的结构,只要此二者之间距离不小于此开孔117直径的50%,那么任意可拧动此螺栓600的螺丝刀均可在本分线端子上使用。而且,在一般的分线端子结构中,端板520是贴合输出压线框300内框口设立的,非但起到限制导线边界位置的作用,而且可以作为输出压线框300滑动的限位结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此种结构在电装时容易导线送不到位,影响接触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输出压线框300内框口与对应的端板520之间具有至少2mm的间隙521,,导线需要穿越输出压线框300、间隙521方能抵触端板520。采用这样的结构,赋予了导线在电装时一个合理的冗余量,尤其是在导线端部出现毛糙时,可使导线和输出压线框300良好接触,增强了分线端子的可靠性。此外,本实施例I中对于进线腔510的孔径重新进行了选择,要求进线腔510的孔径要大于导线的直径,以便于导线的未剥线部分进出。对应的,壳体100对应进线腔510的导线孔130也需要满足便于导线的未剥线部分进出。采用此种结构使导线仅压线的部分需要被剥皮,减少了导线暴露在空气中的长度。实施例2 参见图3-4,本实施例中导电体200的输出部210仅为两层,而且输入端220同样采用压线框的方式接入导线,因此壳体100还设有输入压线框400,此输入压线框400结构和输出压线框300结构相同,具有螺孔410,并套装在输入端220。相应的,顶板111对应螺孔410形成一个套装螺钉600的开孔116,绝缘支座500对应输入压线框400形成进线腔510和端板520,端板520同样和输入压线框400之间具有间隙521。由于上述结构和实施例I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本实施例2中对于顶板111的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虽仍然采用所有具有开孔的壁与其上开孔117所对应的叉头211之间的距离均大致相等的设计思路,并未采用阶梯式的结构。参见图2,顶板111对应上层输出压线框300具有第一孔壁112,而对应下层输出压线框300的一排开孔117被设置在一个条形凹槽118的底部,换而言之,凹槽118的底壁形成第二孔壁113。同实施例I中的立壁115部分描述,在此凹槽118的侧壁与所述开孔117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此开孔117直径的50%,那么任意可拧动此螺栓600的螺丝刀均可在本分线端子上使用。此外,参见图5,输出部210的下表面凹设有与叉头211数量对应的压线槽212,压线槽212可以是表面平坦的凹槽或者是表面有凹凸纹理的凹槽。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导线与叉头24接触面更大,压接更加牢固,不易松脱、滑落,改善导电性能。现有的压线槽212仅设置在叉头211上,而本实施例I中压线槽212由所述叉头211的端部的中心起,沿叉头211长度方向分布,并延伸出所述叉头211根部一段距离,使得压线槽212不仅仅设置在叉头211上,而且超过了叉头211根部一段距离。此种结构和上述间隙521设置的目的一样,同样是赋予导线在电装时一个合理的冗余量,尤其是和间隙521配合使用时效果最佳。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之一,为篇幅限制,这里不能逐一列举所有实施方式,任何可以体现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技术方案的实施,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0045]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限于此,在上述实施例的指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 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如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端板设置方式的选择,也不仅仅局限在只能设置在绝缘支座上,也可选择采用直接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方式;同样的,所述进线腔也可是壳体内相隔离的空腔,上述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分线端子,包括绝缘壳体及设于此壳体内的导电体和若干输出压线框,所述导电体一端形成有至少两层阶梯状相错的输出部,所述输出部的端部分叉形成至少两个叉头,所述输出压线框一一对应的套装在所述叉头上,并在同一端开设一螺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两排与所述螺孔同轴的开孔,所述开孔内插装有和所述螺孔栓接的螺钉,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排所述开孔依次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一个平滑的壁上,且所有具有开孔的壁与其上开孔所对应的叉头之间的距离均大致相等。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分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输出压线框的外框口外部形成有便于导线的未剥线部分进出的相互隔离的进线腔,所述进线腔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便于导线的未剥线部分进出的进线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对应每一个输出压线框的内框口设立有在导线装入此输出压线框后抵触导线端头的端板,所述输出压线框内框口与对应的端板之间具有不少于2mm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套装在所述导电体的输入端的输入压线框,所述壳体内对应每一个输入压线框的内框口设立有在导线装入此输入压线框后抵触导线端头的端板,所述输入压线框内框口与对应的端板之间具有不少于2mm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固定安装所述导电体的绝缘支座,所述端板形成在所述绝缘支座上和/或形成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进线腔形成在所述绝缘支座上和/或为壳体内相互隔离的空腔。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分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相对所述螺孔的另一侧凹设有与所述叉头数量对应的压线槽,所述压线槽由所述叉头的端部起,沿叉头长度方向分布,并延伸出所述叉头根部一段距离。
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分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开孔的壁之间平行分布并依次通过立壁连为一体,使所述壳体的局部呈阶梯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的根部距离最近的开孔的距离不小于此开孔直径的50%。
9.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分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凹设有至少一道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开设一排所述的开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分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壁与凹槽内开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此开孔直径的5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分线端子。包括壳体及设于此壳体内的导电体和若干输出压线框,导电体一端形成有至少两层阶梯状相错的输出部,输出部的端部分叉形成至少两个叉头,输出压线框对应套装在叉头上,并在同一端开设一螺孔,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两排与所述螺孔同轴的开孔,任意一排所述开孔依次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一个平滑的壁上,且各具有开孔的壁与所对应的叉头之间的距离均大致相等。其优点是降低了对于电装时使用的螺丝刀的要求,而且赋予导线在电装时一个合理的冗余量,使导线压线部位与压线框完全接触,大大加强了导线压紧的可靠性,并只需压线的导线头需要被剥皮,减少了被剥皮导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长度。
文档编号H01R11/03GK202678543SQ20122029642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张胜孟, 张志香 申请人:上海爱浦克施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