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箔式绕组引线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引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箔式绕组引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配电变压器绕组由导电箔材及层间绝缘、折弯内引线排、折弯外引线排组成。为了后续出线,引线结构由夹件、相横铜排、b相接线片、a,c相接线片、固定排和的导线夹、封星排、O相引出线构成;这种结构的引线因折弯出线排离绕组中心较远,需要的内尺寸较大,浪费空间,也就浪费了材料;a相、c相的引出线关于b相对称,导致绕组线电阻Rab=Rbc,线电阻Rac的电阻值最大;装配时无论绕组相序如何分配,经计算,绕组三相线电阻不平衡率3*/之值远大于2%,不符合GB/T6451-2008标准的规定。为了达到GB/T6451-2008标准的要求,就要进行反复地调整、调试,不仅浪费很多工时,而且耗费很多铜材;总体说来,使生产成本增加。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956169U,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公开了一种低压箔式绕组出线铜排结构,由起头铜排和收尾铜排组成,所述起头铜排和收尾铜排均包括一铜排本体,该铜排本体为条状板体,其一端延伸作为出线连接端;所述收尾铜排的铜排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面上设置斜面或台阶面,以此使收尾铜排的铜排本体的宽度从出线连接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此技术方案依然存在有结构的引线因折弯出线排离绕组中心较远,需要的内尺寸较大,浪费空间,也就浪费了材料;a相、c相的引出线关于b相对称,导致绕组线电阻Rab=Rbc,线电阻Rac的电阻值最大;装配时无论绕组相序如何分配,经计算,绕组三相线电阻不平衡率3*/之值远大于2%,不符合GB/T6451-2008标准的规定。为了达到GB/T6451-2008标准的要求,就要进行反复地调整、调试,不仅浪费很多工时,而且耗费很多铜材;总体说来,使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浪费铜材、空间占用大和直流电阻不平衡的问题,提供一种节约材料,方便装配,性能可靠的箔式绕组弓I线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箔式绕组引线结构,适用于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包括绕组导体为箔材的引线排和引线结构,所述的引线排包括导电箔材及层间绝缘、三组内弓I线排和三组外引线排,所述的内弓I线排均为直内弓I线排,所述的外引线排均为折弯外引线排,所述直内引线排的下部和外引线排的下部均与所述的导电箔材及层间绝缘紧贴固定。这种结构的引线因折弯引出线排离绕组中心较近,需要的尺寸较小,节省空间,也就节省了材料。作为优选,所述的引线结构包括夹件、a相接线片、b相接线片、c相接线片、零相接线片、封星排、第一横铜排片和第二横铜排片,所述的外引线排分别与所述的封星排螺接,所述封星排与所述的零相接线片螺接固定,所述的c相接线片与所述的一组内引线排螺接固定,所述的b相接线片通过第一横铜排片与所述的第二组内引线排螺接固定,所述的a相接线片通过第二横铜排片与所述的第三组内引线排螺接固定,所述的夹件与所述的内引线排固定。三相绕组的引出线均不对称,绕组三相线电阻不平衡率之值小于2%,符合GB/T6451-2008标准的规定。作为优选,所述的夹件呈U形,所述的夹件开口处朝向外引线排。整体置于内引线排和外引线排之间,因内引线排为直排,且在夹件内,占用空间较少。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横铜排片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组内引线排螺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横铜排片的另一端向c相接线片处延伸且与所述的b相接线片螺栓连接,所述的第二横铜排片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组内引线排螺接固定,所述的第二横铜排片的另一端向c相接线片处延伸且与所述的a相接线片螺栓连接。三相绕组的引出线均不对称,绕组线电阻Rac>Rab>Rbc,装配时绕组相电阻最大的一相作为b相,绕组相电阻最小的作为a相,这样绕组线电阻Rac的电阻值减小,绕组线电阻Rab和绕组线电阻Rbc的电阻值增大,绕组线电阻Rac-绕组线电阻Rbc电阻差值变小;经计算,绕组三相线电阻不平衡率3* (Rac-Rbc) /(Rab+Rbc+Rac)之值小于2%,符合GB/T6451-2008标准的规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横铜排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横铜排片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夹件上开设有窄槽,所述窄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内引线排的宽度。这样设置,能够降低夹件中的涡流损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改进型引线结构,方便了装配,节省了材料,简化了结构设计,综合成本相应降低,绕组三相线电阻不平衡率之值小于2%,直流电阻平衡。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中内引线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导电箔材及层间绝缘,2、内引线排,3、外引线排,4、夹件,5、c相接线片,
6、b相接线片,7、第一横铜排片,8、封星排,9、第二横铜排片,10、零线接线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一种箔式绕组引线结构(参见附图2),适用于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包括绕组导体为箔材的引线排和引线结构,引线排包括导电箔材及层间绝缘I、三组内引线排2和三组外引线排3,三组内引线排2分别为a相内引线排、b相内引线排和c相内引线排,三组内引线排2均为直内引线排(参见附图1),三组外引线排3分别为a相外引线排、b相外引线排和c相外引线排,外引线排3均为折弯外引线排,直内引线排2的下部和外引线排3的下部均与导电箔材及层间绝缘I紧贴固定。外引线排3折弯处折弯角度均为90度。引线结构包括夹件4、a相接线片、b相接线片6、c相接线片5、零相接线片10、封星排8、第一横铜排片7和第二横铜排片9,三组外引线排3的上部分别与封星排8螺接,封星排8的一端与z相外引线排螺接,封星排8的另一端与X相外引线排螺接,y相外引线排螺接在封星排的中部,封星排与零相接线片螺接固定,零相接线片位置在X相外引线排和y相外引线排之间,且零相接线片向X相外引线排侧斜上引出。c相接线片5与c相内引线排螺接固定,b相接线片6通过第一横铜排片7与b相内引线排螺接固定,a相接线片通过第二横铜排片9与a相内引线排螺接固定,第一横铜排片7的一端与b相内引线排螺接固定,第一横铜排片7的另一端向c相接线片处延伸且与b相接线片螺栓连接,第二横铜排片9的一端与第三组内引线排螺接固定,第二横铜排片9的另一端向c相接线片处延伸且与a相接线片螺栓连接。第二横铜排片9的长度大于第一横铜排片7的长度。夹件4与内引线排2经绝缘后固定(参见附图3 )。夹件4呈U形,夹件4开口处朝向外引线排3。夹件4上开设有窄槽,窄槽的宽度大于内引线排2的宽度。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1.一种箔式绕组引线结构,适用于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包括绕组导体为箔材的引线排和引线结构,所述的引线排包括导电箔材及层间绝缘、三组内引线排和三组外引线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引线排均为直内引线排,所述的外引线排均为折弯外引线排,所述直内引线排的下部和外引线排的下部均与所述的导电箔材及层间绝缘紧贴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箔式绕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线结构包括夹件、a相接线片、b相接线片、c相接线片、零相接线片、封星排、第一横铜排片和第二横铜排片,所述的外引线排分别与所述的封星排螺接,所述封星排与所述的零相接线片螺接固定,所述的c相接线片与所述的一组内引线排螺接固定,所述的b相接线片通过第一横铜排片与所述的第二组内引线排螺接固定,所述的a相接线片通过第二横铜排片与所述的第三组内引线排螺接固定,所述的夹件与所述的内引线排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箔式绕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件呈U形,所述的夹件开口处朝向外引线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箔式绕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横铜排片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组内引线排螺接固定,所述的第一横铜排片的另一端向c相接线片处延伸且与所述的b相接线片螺栓连接,所述的第二横铜排片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组内引线排螺接固定,所述的第二横铜排片的另一端向c相接线片处延伸且与所述的a相接线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箔式绕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铜排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横铜排片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箔式绕组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件上开设有窄槽,所述窄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内引线排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箔式绕组引线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浪费铜材、空间占用大和直流电阻不平衡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箔式绕组引线结构,适用于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包括绕组导体为箔材的引线排和引线结构,所述的引线排包括导电箔材及层间绝缘、三组内引线排和三组外引线排,所述的内引线排均为直内引线排,所述的外引线排均为折弯外引线排,所述直内引线排的下部和外引线排的下部均与所述的导电箔材及层间绝缘紧贴固定。本实用新型采用改进型引线结构,方便了装配,节省了材料,简化了结构设计,综合成本相应降低,绕组三相线电阻不平衡率之值小于2%,直流电阻平衡。
文档编号H01F27/29GK202796361SQ2012202948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程益峰, 开正飞, 黄谋湘, 董晓东, 黄宇 申请人:北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