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120756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温控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温控器。
背景技术
温控器作为供电开关和控制器使用时,其与供电电源和被控设备的连接方式均采用接线方式进行连线。温控器在接线时,供电电源和被控设备分别与温控器背部的接线端进行连线后再装入到86mmX86mm的标准的电气盒内。由于温控器在接线时采用压线端子,因此需要采用专业的工具才能完成接线工作。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温控器的接线示意图。通过螺丝刀P将压线连接件3'内的紧固螺丝拧出一部分后,将引线2 '由温控器的背面插入后,再将螺丝拧紧,从而实现引线和温控器的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电气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温控器接线示意图。温控器与电气盒2Γ在接线过程中需要将接线端22 ^拉出86mmX 86mm的标准的电气盒2Γ,才能够方便的进行接线。接线时,将导线接入到温控器4'背面下端或一侧的接线口8'。如图4所示,图4为温控器和电气盒连接的示意图。接线完成后需要将接线端和温控器再装入到符合标准电气盒中,接完线后的温控器12'接入到电气盒13'中,导致在装入接线时接线端与标准电气盒的盒壁产生摩擦,进而导致接线的绝缘层被划伤而产生漏电等问题。同时,在温控器与供电电源和被控设备进行连线时,如果接线端的固定够牢固,很容易将固定好的接线端由标准电气盒中拉出。现有的温控器在与供电电源或与被控设备进行接线时,由于接线端子密集并排的布置方式,相邻接线端距离很近,因此很容易产生接线错误的情况,严重时导致炸机现象的出现。因此,如何保证温控`器的接线的安全性,并避免因温控器接线端子密集而导致的接线错误的情况,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器,以保证温控器的接线的安全性,并避免因温控器接线端子密集而导致的接线错误的情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控器,被控设备和所述温控器通过第一接插件进行连接。优选地,在上述的温控器中,供电电源和所述温控器通过第二插接件进行连接。优选地,在上述的温控器中,所述温控器与所述被控设备相连的第一接线端接入至所述第一插接件的接线插座。优选地,在上述的温控器中,所述接线插座为三相插座。优选地,在上述的温控器中,所述接线插座为平头插座或凹槽插座。优选地,在上述的温控器中,所述温控器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的第二接线端接入至所述第二插接件的接线插头。优选地,在上述的温控器中,所述接线插头为三相插头。优选地,在上述的温控器中,所述接线插头为平面插头或凸台插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器,在实现温控器和被控设备的连通时,温控器和被控设备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接插件进行连接,采用此种连接方式,温控器的接线端和被控设备的压线端可分别接入到第一插接件的两个连接端,使得温控器在对被控设备进行控制时,只需将接插件的两个连接端相连,即可实现接线端和压线端的导通,通过在温控器和被控设备之间设置接插件,使得二者的连接无需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接线,同时也避免了接线端的摩擦磨损现象的发生,很好了避免了漏电的问题;采用接插件的连接方式也避免了布置密集的接线端子之间直接进行连接,避免了接线产生错误的情况发生。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温控器的接线示意图;图2为电气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温控器接线示意图;图4为温控器和电气盒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温控器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与图5提供的温控器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实施例中第二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温控器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与图7提供的温控器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控器,保证了温控器的接线的安全性,并避免了因温控器接线端子密集而导致的接线错误的情况。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事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事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器,在实现温控器和被控设备的导通过程中,温控器和被控设备之间通过设置第一接插件进行连接。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接插件的连接方式,将温控器的接线端和被控设备的压线端分别接入到第一插接件的两个连接端,使得温控器在对被控设备进行控制时,只需将接插件的两个连接端相连,即可实现温控器和被控设备的导通。通过在温控器和被控设备之间设置第一接插件,使得二者的连接无需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接线,同时也避免了接线端的摩擦磨损现象的发生,很好了避免了漏电的问题;采用接插件的连接方式也避免了布置密集的接线端子之间直接进行连接,避免了接线产生错误的情况发生。温控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接通供电电源进行工作,具体地,供电电源和温控器通过第二插接件进行连接。通过将温控器和供电电源设置为通过第二插接件的连接方式,避免了二者在进行连接时,需要将温控器的接线端连接供电电源的压线端进行接线连接。也使得温控器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其上设置的两个插接件分别连接供电电源和被控设备,即可实现温控器的得电工作,保证了接线安全。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实施例中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温控器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与图5提供的温控器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温控器5与供电电源的接线端接入至第二插接件的接线插座51,温控器6与被控设备的接线端端接入至第一插接件的接线插座61。通过将温控器和被控设备与供电电源的连接方式设置为插头、插座的连接方式,其不仅简化了二者的装配过程,使得生产现场无需工具即可进行二者的连接,而且使二者的接线连接安全性能提高,避免了出现由于接线端子过多而产生的接线错误的问题产生。温控器6的正面还设置有温控器调节旋钮62,以对温控器6在工作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调节。优选地,温控器6的正面还可以设置防护盖,以对温控器6正面的调节旋钮62和接线插座61进行防护,避免了外界环境中的杂物等对温控器6产生损害。具体的,接线插头51为三相接线插头。三相插头具有可变换插头相序的特点,且使用灵活方便,并兼具隔弧、防雨、防尘和安全可靠的特点。温控器6上第一插接件的接线插座61设置为三相插座。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温控器中,温控器5接通供电电源的第二插接件的接线插头51可设置为平面插头形式。温控器6与被控设备连接的第一插接件的接线插座61设置为平面插座的形式,平面插头和平面插座形式的插头和插座结构简单,易于设计,同时使插头和插座进行连接时方便易于操作。如图7和图8所示,图7本实施例中第二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温控器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与图7提供的温控器正面的结构示意图。接线插头71和接线插座81也可分别设置为凸台插头71和凹槽插座81形式。凸台结构的插头和凹槽结构的插座连接较为稳定,同时沉入凹槽中的插头能够避免触电情况的产生。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控器相似的,温控器8的正面处于接线插座81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温控器调节旋钮82,其正面同样可设置防护盖,以实现对温控器8的防护。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控器的接线插头和接线插座中,为了增加温控器的使用范围,可将温控器的接线插头和接线插座根据使用地域的不同,设置成符合各个地域使用标准的插头和插座,从而增加了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控器的使用范围,使得温控器适用性广,方便易于操作。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被控设备和所述温控器通过第一接插件进行连接。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供电电源和所述温控器通过第二插接件进行连接。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与所述被控设备相连的第一接线端接入至所述第一插接件的接线插座(61)。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插座(61)为三相插座。
5.据权利要求3-4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插座(6)为平头插座或凹槽插座。
6.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与所述供电电源相连的第二接线端接入至所述第二插接件的接线插头(51)。
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插头(51)为三相插头。
8.据权利要求6-7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插头(51)为平面插头或凸台插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器,在实现温控器对被控设备导通控制时,温控器与被控设备、供电电源分别通过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进行连接,温控器的接线端与供电电源和被控设备的压线端分别接入到温控器的两个接插件连接端,即可很方便的实现温控器与被控设备和供电电源的连接,使得温控器在对被控设备进行控制时,无需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接线,同时也避免了接线端的摩擦磨损现象的发生,很好了避免了漏电情况的发生;采用接插件的连接方式也避免了布置密集的接线端子之间直接进行连接,避免了接线产生错误的情况发生。
文档编号H01R13/70GK202930712SQ20122026803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耿章佳, 李海清 申请人:北京海林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