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为电池充电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许多电连接器用于将电池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和电子装置。这类电连接器的一个示例在美国专利No. 6,851,986中示出。尽管现有的电连接器已证明可以满足特定的应用,但它们对于大电流应用而言却较少能满足期望值。这在过去不是问题,因为大多数电池都不能经由大电流充电。但随着技术的改进,利用较大电流使电池充电(由此大幅减少充电时间)已经变得更加切实可行。必然地,进一步改进电连接器以使其适合于大电流用途将会受到特定人群的欢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合于大电流用途的电连接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的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导电端子以及通常覆盖壳体的导电护罩。壳体的支架部支撑护罩的一部分。每个端子具有主体、前接触部、后接触部以及尾部;其中前接触部从主体的一端伸出并能够与电池的触点接合,后接触部从主体的一端伸出并能够与电子装置的触点接合,尾部垂直于主体伸出。尾部位于前接触部与后接触部之间。前接触部能够相对于主体所在的平面偏转。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护罩;绝缘的壳体,位于所述护罩中并具有前端、与所述前端相对的后端、以及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间延伸的多个端子容纳通道,所述壳体包括向后伸出的舌形部;以及多个导电端子,每个端子安装在所述端子容纳通道中,所述端子具有主体、从所述主体的前端伸出的前接触部;所述端子还包括从所述主体的后端伸出并由所述舌形部支撑的后接触部;以及从所述主体伸出并位于所述前接触部与所述后接触部之间的尾部,所述前接触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所在的平面偏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壁、下壁、一对侧壁、将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一个中间壁,各所述壁限定端子容纳通道,并且支架部从所述下壁伸出,所述支架部在所述支架部的一部分与所述下壁之间限定容纳空间;安装在所述端子容纳通道中的导电端子,所述端子具有限定中心线的主体、从所述主体的前端伸出的前接触部、从所述主体的后端伸出的后接触部、以及从所述主体伸出的尾部;所述尾部由所述主体的一部分形成,使得所述主体中设置有开口 ;导电护罩,包括大致覆盖所述壳体的上壁的上壁、大致覆盖所述壳体的下壁的下壁、大致覆盖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一对侧壁;所述护罩的下壁位于所述壳体的容纳空间内,使得所述护罩的下壁由所述支架部支撑,所述壳体在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护罩之间提供绝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如下的有益技术效果允许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并向电池提供大电流,同时避免了使用单独的端子来接合电池或电路板的需要。因此能够使连接器的成本保持低廉,并且能够使设计紧凑,同时仍然提供比可利用的现有技术更为优越的性能和电流处理能力。此外,因为端子被设置为在外部电源与对应的电池之间提供直接路径,所以无需将支撑电路板设置成处理如此大的电流,因此能够更加成本有效地制成支撑电路板。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端子能够将6. OA的连续电流从电缆直接提供至电池。
通过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所述实施例的架构和方式,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附图中图I为连接至电池、印刷电路板以及连接至电子装置的电缆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的俯视立体图;图2为图I的电连接器的构件的分解俯视立体图;图3为图I的电连接器的构件的分解仰视立体图;图4为图I的电连接器中使用的壳体的俯视立体图;图5为壳体的侧视图;图6为壳体的正视立体图;图7为壳体的正视图;图8为壳体的仰视立体图;图9为壳体的后部平面图;图10为图I的电连接器中使用的端子的正视立体图;图11为端子的俯视平面图;图12为端子的侧视图;图13为图I的电连接器中使用的盖的后部立体图;图14为盖的后部平面图;图15为盖的正视立体图;图16为图I的电连接器中使用的护罩的后部立体图;图17为护罩的后部平面图;图18为护罩的俯视平面图;图19为护罩的仰视平面图;图20为护罩的侧视图;图21为连接在一起护罩、壳体以及端子的侧视图;图22为连接在一起的护罩、壳体以及端子的后视图;图23为沿图22中的线23_23截取的剖视图;图24为沿图22中的线24_24截取的剖视图;以及图25为电连接器的连接至电池、印刷电路板以及连接至电子装置的电缆的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容易地以不同形式实施,但附图中示出的并且以下将详细描述的为一特定实施例,应理解,本说明书公开的内容被视为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定在图中所示和文字所描述的范围。因此,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特征可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为简明起见未示出的其它组合方案。尽管在所述实施例的描述中为方便起见而使用了 “上”、“下”等的术语,但是应理解,这些术语并不表示为所公开的模块的使用所必须的方向。所述设计的一个优点为,允许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上并向电池提供大电流,同时避免了使用单独的端子来接合电池或电路板·的需要。因此能够使连接器的成本保持低廉,并且能够使设计紧凑,同时仍然提供比可利用的现有技术更为优越的性能和电流处理能力。此外,因为端子被设置为在外部电源与对应的电池之间提供直接路径,所以无需将支撑电路板设置成处理如此大的电流,因此能够更加成本有效地制成支撑电路板。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端子能够将6. OA的连续电流从电缆直接提供至电池。如图所示,电连接器20包括介电或绝缘的壳体22、容置在壳体22中的端子容纳通道26内的多个导电端子24、大致围绕壳体22的导电护罩28以及与壳体22和护罩28匹配的介电或绝缘的盖30。电连接器20连接电池32于便携式电子装置(图中未示)的印刷电路板(PCB) 34,并连接于电缆36。电连接器20、电池32与电缆36可彼此线性排列。电连接器20能够从电池32向PCB 34提供电力,而且电连接器20还能够经由电缆36用来使便携式电子装置充电。电连接器20进一步能够用来将电力以大电流速率从电缆36传输至电池32。这是因为许多电池被设置成在较低电压(例如低于24伏)下运行,这种情形下电池能够承受大电流充电,以较大电流为电池充电是有效的。如图4-图9最好示出的,壳体22可为由介电材料或类似此材料以整体模制制得的单件式结构。壳体22包括上壁38、下壁40、将上壁38和下壁40连接在一起的一对侧壁42和44、及将上壁38和下壁40连接在一起的一对平行的立壁46和48。侧壁42、44和立壁46、48彼此隔开并形成穿过壳体22的间隔开的多个平行的端子容纳通道26。侧壁42、44呈大致矩形,沿其内表面具有水平延长的狭槽50、52,狭槽50、52从侧壁42、44的后端54水平延伸至侧壁42、44的前端56。每个立壁46、48在其每侧具有水平延长的狭槽60、62,水平延长的狭槽60、62从立壁46、48的后端延伸至立壁46、48的前端。上壁38具有主体62’、多个间隔开的销64以及舌形部66 ;主体62’连接至侧壁42,44和立壁46、48 ;销64从主体62’的前端伸出;舌形部66从主体62的后端68以及从侧壁42、44和立壁46、48的后端伸出。主体62’具有平坦的下表面70以及弯曲的上表面72,下表面70连接至侧壁42、44和立壁46、48。销64从上壁38的前端向前伸出。销64位于侧壁42、44和立壁46、48的上方。舌形部66具有前端(该前端连接至主体62’的后端以及侧壁42、44和立壁46、48)、后端(与上述前端相对)以及下表面74和上表面76 (下表面74和上表面76在上述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延伸)。上表面76弯曲成形状大致与主体62’的上表面72的弯曲形状相顺应(一致),但从弯曲的上表面72偏移,由此在主体62’的后端围绕舌形部66的弯曲的上表面76形成肩形部78。舌形部66的下表面74从主体62’的下表面70向下偏移。多个间隔开的凹槽80设置在舌形部66的下表面74中。每个凹槽80具有相对的侧壁82、上壁84以及后壁86。后壁86与舌形部66的后端隔开一预定距离。狭槽87设置于每个后壁86中并从后壁86向后伸出预定距离。侧壁82与各侧壁42、44和立壁46、48表面对齐。每个凹槽80的上壁84与主体62’的下表面70对齐。下壁40具有主体88、支架部90以及一对加强肋92,主体88连接至侧壁42、44和立壁46、48,支架部90从主体88的下表面91伸出,加强肋92从主体88的下表面91伸出。主体88具有前端、后端、连接至侧壁42和44与立壁46和48的平坦的上表面以及及平坦的下表面。主体88的前端与上壁38的主体62’的前端对齐;下壁40的主体88的后端与上壁38的主体62’的后端对齐。多个切口 94设置于下壁40的前端中。切口 94与端子容纳通道26对齐。 支架部90大致呈L形并具有竖直壁96和水平壁98。竖直壁96在接近于下壁40的后端、但与下壁40的后端间隔开的位置,从下壁40的下表面91向下伸出。水平壁98垂直于竖直壁96的下端并从竖直壁96的下端向后伸出预定距离。水平壁98并不向后伸出得像舌形部66那样远。因此,在竖直壁96、水平壁98以及下壁40之间形成空间100,并且在水平壁98与舌形部66之间形成空间102。穿过主体62’的下壁40以及支架部90的竖直壁96形成有通道104。每个通道104的前部和后部贯通。通道104的穿过竖直壁96延伸的下部105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从竖直壁96的后端向前伸出,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向前伸出至竖直壁96的前端。第一部分包括从竖直壁的后端延伸的一对侧壁以及位于侧壁的前端的前壁。每个侧壁具有第一锥形部分106和第二竖直部分108,第一锥形部分106从竖直壁96的后端向前和向内伸出,第二竖直部分108从第一锥形部分106的前端向前伸出。第二部分由穿过竖直壁96的前端的矩形开口 110构成。第二部分的尺寸小于第一部分的尺寸。加强肋92从下壁40的下表面91伸出。加强肋92开始于支架部90的竖直壁96并向前延伸至下壁40的前端。这些加强肋92彼此隔开并与立壁46、48竖直地对齐。如图10-图12所示,每个导电端子24包括主体部112、用于与电池32的触点建立电连接的前接触部114、用于与PCB 34上的迹线(trace)建立电连接的尾部116以及用于与相关电缆36建立电连接的后接触部118,后接触部118由舌形部66支撑。主体部112、前接触部114、尾部116以及后接触部118彼此沿端子的长度方向排列,由此沿端子24的长度限定中心线119。端子24可通过冲压并由导电的金属片状材料形成,而且如本技术领域中所公知的涂覆有适当的材料。主体部112呈大致矩形并且平坦。在主体部的每一侧接近于前端处设置有固定翼120。尾部116是通过适当的装置由主体部112冲压出来的,由此在所述主体部112中产生开口,使得主体部112的(侧)部122设在尾部116的两侧上。尾部116垂直于主体部112伸出并从主体部112的下表面伸出。如可认识到的,尾部116可设置成插入支撑电路板中的导孔(via)内。前接触部114大致呈U形,并包括垂直于主体部112延伸的第一直立部分123、从第一部分123的上端向上和向前伸出的第二弓形部分124、从第二部分124向外和向前弯曲的第三弓形部分126、从第三部分126向外和向下弯曲的第四弓形部分128以及从第四部分128的端部伸出的第五平直部分130。翼部132在第五部分130的自由端从每一侧伸出。后接触部118包括第一平直部分134,其具有连接至主体部112的后端的前端;柄脚部136,其从第一部分134伸出;以及第三平直部分138,其从第二部分136的端部伸出。第一部分134和第三部分138与 主体部112在同一平面。对于每个端子24而言,主体部112位于壳体22的侧壁42、44和立壁46、48中的各狭槽50、52、60、62内。固定翼120咬合在狭槽50、52、60、62的壁内,并防止端子24与壳体22脱离。端子24的尾部116位于下壁40中的各切口 94内并从切口 94向下伸出。每个前接触部114的第一直立部分123位于各销64之间,使得前接触部114的其余部分向壳体的前方伸出。后接触部118位于舌形部66的各凹槽80内,并抵靠相应凹槽80的顶壁84。每个端子24的第三部分138位于各狭槽87内(参看图24),以牢固地保持每个端子24的后端。盖30 (参看图13-图15)具有上壁140、沿上壁140的前端从上壁140的前端向下伸出的前壁142、从上壁140的每一侧边向下伸出的侧壁144和146、及从上壁分别向下的一对间隔开的立壁148和150。侧壁144、146和立壁148、150彼此隔开,以形成多个端子容纳空间152。安装销154从每个侧壁144、146的下端伸出。每个侧壁144、146大致呈矩形,并具有前表面、后表面156、外表面、内表面158以及底表面159。每个侧壁144、146在其内表面158上具有延长的切口 160,延长的切口 160从底表面159向上伸出预定距离并从后表面156向前伸出预定距离。每个侧壁144、146还在其后表面156上包括凹部162,凹部162位于切口 160与上壁140之间。每个凹部162的形状与壳体22上的销64的形状相一致(顺应),并从内表面158向外伸出预定距离。每个侧壁144、146中形成有延长的狭槽164。每个狭槽164开始于后表面156,并向前延伸预定距尚。每个狭槽164设置在各侧壁的外表面与切口 160/凹部162之间。每个立壁148、150大致呈矩形,并具有前表面、后表面166、相对的侧表面168和170、及底表面172。在每个侧表面168、170上,每个立壁148、150具有延长的切口 174,延长的切口 174从底表面172向上伸出预定距离并从后表面166向前伸出预定距离。每个立壁148、150还在其后表面166上包括凹部176,凹部176位于切口 174与上壁140之间。每个凹部176的形状与壳体22上的销64的形状相一致(顺应),并在侧表面168与侧表面170之间延伸。如图16-图20中最好示出的,护罩28由上壁178、下壁180以及将上壁178和下壁180结合在一起的一对侧壁182构成。由壁178、180、182限定贯穿通道186,电缆36和壳体22插入贯穿通道186内。每个壁178、180、182的后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曲部188,弯曲部188用于促进将电缆36插入护罩28内。上壁178弯曲,且具有一对形成在其中的可偏转的锁臂190。每个锁臂190在三侧上通过开口 192与上壁178的其余部分分开。每个锁臂190包括本体194,其附接至上壁178的其余部分并且形状与上壁178的其余部分相一致(顺应);以及弯曲的柄脚部196,其位于锁臂190的自由端并伸入通道186内。每个柄脚部196接近于上壁178的后端,但与上壁178的后端间隔开。锁臂190能够相对于上壁178的其余部分向外偏转。[0058]下壁180大致呈矩形并且平坦。下壁180的长度小于上壁178的长度。凸起198从下壁180的前端向前伸出。凸起198的形状与支架部90中的通道104的下部105的形状相一致。下壁180中形成有一对可偏转的锁臂200。每个锁臂200在三侧上通过开口 202与下壁180的其余部分分开。每个锁臂200包括本体204,其附接至下壁180的其余部分并且形状与下壁180的其余部分的形状相顺应(一致);以及弯曲的柄脚部206,其位于锁臂200的自由端并伸入通道186内。每个柄脚部206接近于下壁180的后端,但与下壁180的后端间隔开。锁臂200能够相对于下壁180的其余部分向外偏转。每个侧壁182大致呈矩形并且平坦。指形部208从每个侧壁182的前端向前伸出并且形状与盖30的各侧壁144、146中的狭槽164的形状一致。间隔开的第一安装支脚210 和第二安装支脚212从每个侧壁182的下端竖直向下伸出,用于安装至PCB 34上。第一安装支脚210设置成接近于下壁180的前端。第二安装支脚212设置成接近于相应侧壁182的前端。保持臂214从每个侧壁182向下和向内伸出,并且位于第一安装支脚210与第二安装支脚212之间。每个保持臂214大致呈L形,并且包括从侧壁182向下伸出的竖直部216以及垂直于竖直部216并向内伸出的水平部218。每个侧壁182中形成有可偏转的锁臂220。每个锁臂220在三侧上通过开口 222与相应侧壁182的其余部分分开。每个锁臂220包括本体224,其附接至相应侧壁182的其余部分并且形状与相应侧壁182的其余部分一致;以及弯曲的柄脚部226,其位于锁臂220的自由端并伸入通道186内。本体224附接至接近于其后端的相应侧壁182的其余部分;每个柄脚部226与本体224的后端间隔开。锁臂220能够相对于相应侧壁182的其余部分向外偏转。如图21-图24所示,其中安装有端子24的壳体22位于护罩28内。壳体22的弯曲的上壁38的位置紧贴护罩28的弯曲的上壁178,并且销64在护罩28的上壁178和侧壁182的前端向前延伸,因此销64能够插入盖30中的相关的凹部162、176内。护罩28的下壁180的前端位于壳体22的下壁40与支架部90的水平壁98之间的空间100内。护罩28的下壁180部分位于支架部90的水平壁98的上表面上。支架部90起到用于支撑护罩28的作用。护罩28的下壁180上的舌形凸起198位于穿过竖直壁96延伸的通道104的下部105内。保持臂214接合壳体22的下壁40以将壳体22固定至护罩28上。舌形部66位于通道186内。舌形部66的弯曲的上表面76与护罩28的上壁178和侧壁182、184间隔开,并且舌形部66的下表面74与护罩28的下壁180间隔开。这样在护罩28与舌形部66之间限定电缆插入空间228。应理解,上表面76的弯曲的形状提供了有益的美学外观。尽管利用弯曲的形状能够提供特定的功能性优点,但可按照所需改变这种弯曲的外形。电缆36上的电缆壳体230安装在空间228内并填充空间228。电缆壳体230的上壁231弯曲成护罩28的弯曲的上壁178的形状的镜像。护罩28的弯曲的上壁178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视觉手段,用以帮助使用者沿正确方向将电缆壳体230定向。在插入期间,护罩28上的锁臂190、200、220随着电缆壳体230被插入空间228内而向外偏转,但是在柄脚部196、206、226进入电缆壳体230中的相关的开口(图中未示)以将电缆壳体230与护罩28固定在一起时,锁臂190、200、220恢复其自然位置。锁臂190、200、220使得电缆壳体230可对连接器20提供估算有7-10磅的保持力。如果电缆壳体230与连接器20之间需要更大的间隙,则可调整此特征以减少偏转或固定力。在插入时,电缆壳体230中设置的触点232与端子24的后接触部118的柄脚部136配合。柄脚部136能够变形以提供匹配的接合。在柄脚部136变形时,狭槽87为后接触部118提供用以延长的足够间隙。通过将壳体22的前表面定位成紧贴侧壁144、146和立壁148、150的后表面,来使壳体22和盖30结合在一起。壳体22上的销64插入盖30中的凹部162、176内。每个端子24的前接触部114位于盖30中的各端子容纳空间152内。每个端子24的第四部分128在侧壁144、146和立壁148、150的前表面向前伸出。每个端子24的第五部分130上的翼132位于各侧壁144、146和立壁148、150的切口 160、174内,由此防止端子24的前接触部114与盖30脱离。每个翼132的外端接合各侧壁144、146和立壁148、150。盖30与壳体22适于通过粘合剂、超声波焊接或类似方式结合在一起。电池32具有触点234,触点234与端子24的第四部分128接合以将电池32电连接至电连接器20。电池32抵靠盖30的前表面邻接,这使得第二部分124和/或第三部分126和/或第四部分128在盖30内偏转。由于每个端子24的第五部分130上的翼132接 合切口 160、174的各侧壁144、146和立壁148、150,所以端子24主要沿端子24的中心线119的平面偏转,也即,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所在的平面偏转。每个端子24的前接触部114在电池侧限定3. Omm的间距。每个端子24的后接触部118在电缆侧限定3. Omm的间距。这些端子也以大约3. Omm的间距来定位。因此,所示实施例在端子之间设置了足够空间,由此允许期望的电分离(electrical separation)和/或热耗散。如图25所示,电连接器30在电池32中的端子与电缆36中的端子之间提供了平滑的过渡。如图所示,第四部分128的高度匹配电池32上的触点234的位置,因而电池32的顶端与壳体28的上表面平齐。盖30的安装销154安装在PCB34中适当的孔内,并通过适当方式固定至PCB 34。护罩28的安装支脚210、212位于PCB 34中的孔内,并可焊接至PCB 34以将护罩28接地至PCB 34。端子24的尾部116安装在PCB 34中适当的孔内,并通过适当方式如通过压配合或焊接固定至PCB 34。如可认识到的,这样就允许连接器的端子24更牢固地联结至支撑电路板,并有助于这些端子即使在端子24重复受力之后(例如可能由插入电缆连接器导致受力)也能保持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尽管已图示和描述了所述实施例,但预想的到,在不偏离随附权利要求的原理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想出各种各样的修改。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护罩; 绝缘的壳体,位于所述护罩中并具有前端、与所述前端相对的后端、以及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间延伸的多个端子容纳通道,所述壳体包括向后伸出的舌形部;以及 多个导电端子,每个端子安装在所述端子容纳通道中,所述端子具有主体、从所述主体的前端伸出的前接触部;所述端子还包括从所述主体的后端伸出并由所述舌形部支撑的后接触部;以及从所述主体伸出并位于所述前接触部与所述后接触部之间的尾部,所述前接触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所在的平面偏转。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前接触部被设置成沿第一方向偏转,而所述后接触部被设置成接合沿第二方向插入的匹配触点,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护罩包括具有弯曲表面的上壁。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后接触部包括离开所述舌形部延伸的弓形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尾部实质上垂直于所述主体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尾部由所述主体形成,使得所述尾部在形成时,在所述主体中产生开口。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壁、下壁、一对侧壁以及将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一个中间壁,各所述壁限定所述端子容纳通道,所述壳体的所述上壁为弯曲的。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的绝缘的盖,所述盖具有在所述多个端子的前接触部上方延伸的上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从所述下壁伸出的支架部,所述支架部在所述支架部与所述舌形部之间限定容纳空间;其中所述护罩的上壁从所述舌形部的后缘延伸至所述盖,并且所述护罩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架部与所述舌形部之间的下壁以及大致覆盖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一对侧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支架部与所述舌形部之间的槽,并且所述护罩的下壁包括插入所述槽内的凸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盖附接至所述壳体且附接至所述护罩,并且所述盖具有前端、与所述前端相对的后端、以及在所述盖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延伸的端子容纳空间,所述端子的前接触部位于所述盖的端子容纳空间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盖包括一对狭槽,而且所述护罩包括插入所述狭槽内的一对指形部。
13.—种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壁、下壁、一对侧壁、将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一个中间壁,各所述壁限定端子容纳通道,并且支架部从所述下壁伸出,所述支架部在所述支架部的一部分与所述下壁之间限定容纳空间; 安装在所述端子容纳通道中的导电端子,所述端子具有限定中心线的主体、从所述主体的前端伸出的前接触部、从所述主体的后端伸出的后接触部、以及从所述主体伸出的尾部;所述尾部由所述主体的一部分形成,使得所述主体中设置有开口 ; 导电护罩,包括大致覆盖所述壳体的上壁的上壁、大致覆盖所述壳体的下壁的下壁、大致覆盖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一对侧壁;所述护罩的下壁位于所述壳体的容纳空间内,使得所述护罩的下壁由所述支架部支撑,所述壳体在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护罩之间提供绝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尾部垂直于所述主体延伸并位于所述前接触部与所述后接触部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的上壁弯曲。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支架部包括狭槽,而且所述护罩包括插入所述狭槽内的舌形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盖包括一对狭槽,而且所述护罩包括插入所述狭槽内的一对指形部。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还包括附接至所述壳体且附接至所述护罩的绝缘的盖,所述盖与所述壳体分开,所述盖具有前端、与所述前端相对的后端、以及在所述盖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延伸的端子容纳空间,所述端子的所述前接触部位于所述盖的所述端子容纳空间内。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的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导电端子以及大致覆盖壳体的导电护罩。壳体的支架部支撑护罩的一部分。每个端子具有主体、从主体的一端伸出并能够与电池的触点接合的前接触部、从主体的一端伸出并能够与电子装置的触点接合的后接触部以及从主体竖直地伸出的尾部。尾部位于前接触部与后接触部之间。前接触部能够相对于主体所在的平面偏转。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02434747SQ20122003409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9日
发明者林政德, 温德·帕特尔, 马克·M·德特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