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14770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装置,特别涉及转动操作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尤其是数字照相机等轻便的电气制品的小型化的要求增强,并且低价格化正在进展。因此,作为轻便的电气制品中使用的开关装置,要求低价格的、小型的开关装置。作为转动操作的开关装置,已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开关装置。以下,利用图9及图10,对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开关装置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开关装置50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开关装置5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开关装置500包括:薄板510,在合成树脂制的基台511上配设有作为共用固定接点发挥功能的固定接点512;盖520,层叠于该薄板510并一体化,并且具有压接于基台511内表面的作为切换用固定接点发挥功能的接触片521 ;受扭螺旋弹簧530,配置于由上述薄板510和盖520形成的空间内,具有始终与固定接点512弹性接触的第一臂部531和能够接触或离开接触片521的第二臂部532,并且作为可动接点发挥功能;以及操作体540,与该受扭螺旋弹簧530的第二臂部532弹性接触,使第二臂部532在接触片521与基台511的内表面之间滑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69079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开关装置500是通过克服受扭螺旋弹簧530的弹性力对操作体540进行转动操作, 由此切换作为共用固定接点的固定接点512与作为切换用固定接点的接触片521之间的导通状态的开关装置。但是,构成上述开关装置500的薄板510上嵌件模塑(Insert Moldings)有固定接点512,并且盖520上嵌件模塑有接触片521,因此存在加工成本变高并且厚度尺寸变大
等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能够低价格化并且能够应对小型化要求的转动操作式的开关装置。技术方案I中记载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在基台上埋设有多个切换固定接点;盖部件,与所述壳体重合并一体化;操作体,具有主体部及操作部,所述主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盖部件之间形成的收纳空间,所述操作部从该主体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可动接点体,设置于所述操作体,并且具有在所述切换固定接点上滑动的滑动接触部;共有接点,与所述可动接点体始终导通;以及压靠部件,使所述操作体恢复到操作前的初始状态,其中,所述可动接点体伴随所述操作体的转动操作而转动,该可动接点体的滑动接触部接触或离开所述切换固定接点,所述可动接点体具有与所述盖部件相对的连接部,所述盖部件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并且该盖部件上设置有所述共有接点,所述共有接点与所述连接部抵接。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上设置有具有所述共有接点的弹性臂部,所述共有接点被所述弹性臂部弹性压靠到所述连接部侧。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接点体的所述连接部配设于所述操作体的主体部的中央部,所述可动接点体的滑动接触部在夹着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位
置设置有一对。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从初始状态起向一个方向对所述操作体进行转动操作时,所述多个切换固定接点具有:所述滑动接触部的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I切换固定接点;以及在与所述滑动接触部的一方对于所述第I切换固定接点的接触或离开不同的时刻,所述滑动接触部的另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2切换固定接点,在从初始状态起向其他方向对所述操作体进行转动操作时,所述多个切换固定接点具有:所述滑动接触部的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3切换固定接点;以及在与所述滑动接触部的一方对于所述第3切换固定接点的接触或离开不同的时刻,所述滑动接触部的另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4切换固定接点。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盖部件上,所述弹性臂部的周围设置有开口,将堵住所述开口的装配部件重叠配置于所述盖部件。技术方案6中记载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压靠部件是具有卷绕部和从所述卷绕部两端延伸设置的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的受扭螺旋弹簧,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保持所述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的保持部,所述卷绕部保持于所述操作体的主体部,并且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相比位于所述壳体的基台侧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从所述主体部突出并被所述壳体的所述保持部保持,伴随着所述操作体的向一个方向或其他方向的转动操 作,所述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中的任一方被按压于在所述操作体设置的驱动部,从所述保持部脱离并移动,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弹性臂部与所述第一臂部相对,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二臂部的转动范围的范围外。技术方案7中记载的开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接点体的所述连接部形成为平板状,所述可动接点体具有:连结部,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向所述壳体的基台侧延伸;以及滑动臂部,从所述连结部的前端向绕所述连接部的周围旋转的方向延伸,并且包括所述滑动接触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连结部配设于所述压靠部件的卷绕部的内侧。发明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I的发明,起到如下效果:通过设置有共有接点的金属板材来形成划定收纳空间的盖部件,从而与使该部件为嵌件模塑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通过使部件的厚度变薄来够使开关装置进一步小型。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起到如下效果:共有接点通过设置于盖部件的弹性臂部被弹性压靠到可动接点体的连接部侧,所以能够使共有接点与可动接点体的导通为可靠的导通。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起到如下效果:形成为在夹着连接部相对的位置设置一对滑动接触部的构造,由此能够转动操作时的平衡佳地顺畅地进行操作。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起到如下效果:能够提供无论向哪个方向对操作部进行转动操作时,都分别获得多等级的输出的开关装置。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起到如下效果:以装配部件堵住开口,从而能够防止尘埃等异物侵入内部,能够提高开关装置的可靠性。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起到如下效果:使弹性臂部与第一臂部相对,并且将弹性臂部设置于第二臂部的转动范围的范围外,由此即使对操作体进行了转动操作时,压靠部件和弹性臂部也能够不干扰地动作,能够防止由干扰引起的弹性臂部等的变形及由变形引起的连接不良等。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起到如下效果:形成为使可动接点体的一部分配设于压靠部件的卷绕部的内侧的结构,从而能够削减用于配设部件的空间,能够使开关装置进一步小型化。由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低价格化并且也能够应对小型化要求的转动操作式的开关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开关装置1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操作体3的图。图4是表示壳体I的图。图5是表示可动单元10的图。

图6是表示向箭头L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了操作时的可动接点体4与切换固定接点Ia的位置关系的图。图7是表示将操作部3b操作到箭头L方向的能够移动的范围末端为止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向箭头R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了操作的可动接点体4与切换固定接点Ia的位置关系的图。图9是表示背景技术所涉及的开关装置50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开关装置5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I实施方式]以下对第I实施方式中的开关装置100进行说明。首先,先利用图1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开关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开关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开关装置1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操作体3的图。图4是表示壳体I的图,图4 (a)是表示壳体I的立体图,图4 (b)是从图4 Ca)所示的Zl方向观察壳体I的俯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开关装置具有埋设有多个切换固定接点Ia的壳体1、具有开口2d并且与壳体I重叠并一体化的盖部件2、接收来自外部的操作并且能够转动的操作体3、设置于操作体3并且与壳体I滑动接触的可动接点体4、使操作体3恢复到操作前的初始状态的压靠部件5以及堵住开口 2d的装配部件6。
压靠部件5是由有弹性的金属线材构成的受扭螺旋弹簧,压靠部件5具有将金属线材卷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卷绕部5a以及从卷绕部5a的两端具有规定的开放角度地延伸设置的第一臂部5b及第二臂部5c。如图2所示,可动接点体4由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从形成为平板状的作为基部的连接部4a的相对的端部向Z2方向延伸地形成有连结部4b。另外,从连结部4b的前端向绕连接部4a的周围旋转的方向延伸地设置滑动臂部4c,在滑动臂部4c的前端部形成有滑动接触部4d。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滑动臂部4c分别沿逆时针旋转方向延伸而设置。另外,在与形成有连结部4b的地方不同的、连接部4a的相对的端部,分别延伸形成有铆接部4e。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操作体3由合成树脂件构成,并且具有形成为大致圆盘状的主体部3a和形成为棒状的操作部3b,操作部3b从主体部3a的侧面延伸而形成。在主体部3a的Zl方向的面上,能够收纳可动接点体4及压靠部件5的收纳部3c形成为凹形状,在收纳部3c的中央,台座部3d向Zl方向突出地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另外,台座部3d的中心部形成有在Z1-Z2方向上贯通的大致圆形的贯通孔3e,在贯通孔3e的内壁的相对的地方形成有一对引导槽3f。形成有操作部3b侧的收纳部3c的外周被壁部3g包围,但在夹着收纳部3c与形成有操作部3b侧相对的一侧的一部分上,没有壁部3g地开放着,开放着的一侧形成有能够分别按压压靠部件5的第一臂部5b和第二臂部5c的一对驱动部3i。另外,在形成有操作部3b侧的收纳部3c的底面,形成有在Z1-Z2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3h,以使可动接 点体4的滑动臂部4c (滑动接触部4d)的一方露出。如图1及图2所示,盖部件2由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形成为大致平板状。顶板2a形成为平板状,在顶板2a的中心附近,形成有向Z2方向突出成悬臂状的、有弹性的弹性臂部2b。另外,在弹性臂部2b的自由端侧即前端部,沿着弹性臂部2b的宽度方向形成有向Z2方向突出成肋状的共有接点2c。在组装有开关装置100的状态下,共有接点2c被弹性臂部2b弹性压靠到可动接点体4的连接部4a侧的状态下与连接部4a抵接。S卩,共有接点2c与连接部4a弹性接触,由此使两者的电连接为可靠的电连接。此外,在弹性臂部2b的周围设置有开口 2d。另外,在夹着开口 2d相对的顶板2a的端部,分别向Z2方向突出地形成有共有端子2e。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壳体I由合成树脂件构成,在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基台Ib上,以露出的状态埋设并形成有由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构成的多个切换固定接点la。在基台Ib的Zl方向侧的面上,使盖部件2与壳体I重叠而配置,由此在与盖部件2之间,能够收纳操作体3的收纳空间Ic形成为凹形状。此外,收纳空间Ic的外周被向基台Ib突出形成的壁部Ii所包围,但在Yl方向侧的一部分没有壁部li,是开放的。收纳空间Ic的中央形成有向Zl方向突出为圆柱状的旋转基准轴Id。另外,壁部Ii的、相对于在Y1-Y2方向上平行地穿过旋转基准轴Id的直线而线对称的位置上,一对保持部In向收纳空间Ic的内部方向突出而形成。
另外,包围旋转基准轴Id的收纳空间Ic的Z2方向的底面形成为平坦的面,并且,四个切换固定接点Ia分别分离,并从构成收纳空间Ic底面的基台Ib的表面露出而形成。四个切换固定接点Ia以与收纳空间Ic的底面在同一平面的平坦面形成,在以旋转基准轴Id为中心的周方向上排列配置。切换固定接点Ia中的一个是在旋转基准轴Id的X2方向侧配置的第I切换固定接点le,从第I切换固定接点Ie起沿顺时针旋转方向,按第3切换固定接点lg、第2切换固定接点If、第4切换固定接点Ih的顺序以互相绝缘的状态配置。另外,在以旋转基准轴Id为中心的周方向中的四个切换固定接点Ia的端部,第I切换固定接点Ie与第3切换固定接点Ig相对的各自的端部以及第2切换固定接点If与第4切换固定接点Ih相对的各自的端部,形成为沿着以旋转基准轴Id为中心的圆的半径的直线状。另外,如图4 (b)所示,将由以旋转基准轴Id为中心的周方向中的第I切换固定接点Ie的端部和第3切换固定接点Ig的端部形成的角Cl 二等分并且穿过旋转基准轴Id的直线LN,将由以旋转基准轴Id为中心的周方向中的第2切换固定接点If的端部和第4切换固定接点Ih的端部形成的角C2 二等分。此外,角C2为具有比角Cl大的角度的角。另外,四个切换固定接点Ia分别使其一部分向基台Ib的外方突出,并形成有与第I切换固定接点Ie对应的第I输出端子lj、与第2切换固定接点If对应的第2输出端子lk、与第3切换固定接点Ig对应的第3输出端子11以及与第4切换固定接点Ih对应的第4输出端子lm。如图1及图2所示,装配部件6由金属板构成,具有形成为平板状的顶板6a,顶板6a的面积比盖部件2的开口 2d的面积大。接着,利用图1、图2、图4及图5对开关装置的构造进行说明。图5是表不可动单元10的图,图5 Ca)是从上方观察可动单元10的图,图5 (b)是从下方观察可动单元10的图,图5 (c)是从图5 (b)的Y2方向侧向Yl方向观察可动单元10的图。首先,对包括操作体3、可动接点体4及压靠部件5的可动单元10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2、图5 (a)及图5 (b)所示,可动接点体4配置为,沿着操作体3的台座部3d的引导槽3f将铆接部4e插入,并重叠于台座部3d之上。并且,以使铆接部4e的前端在台座部3d的背面侧打开的方式进行铆接,由此可动接点体4保持于操作体3。由此,可动接点体4的连接部4a配设于操作体3的主体部3a的中央部,可动接点体4的滑动接触部4d在夹着连接部4a相对的位置设置一对。如图5 (C)所示,在夹着连接部4a相对的位置设置一对的滑动接触部4d,从主体部3a向Z2方向突出。压靠部件5在将连接部4a及连结部4b配设在压靠部件5的卷绕部5a的内侧的状态下配置于操作体3的收纳部3c。如上所述, 压靠部件5在卷绕部5a保持于操作体3的主体部3a并且第一臂部5b与第二臂部5c相比位于离壳体I的基台Ib近的收纳部3c的底面侧(Z2方向侧)的状态下,第一臂部5b和第二臂部5c从主体部3a向Y2方向突出。
另外,第一臂部5b和第二臂部5c分别压接于操作体3的一对驱动部3i而被保持。这样,可动单元10形成。可动单元10在使操作体3的操作部3b向壳体I的外部延伸的状态下配置于壳体I的收纳空间Ic内。此时,可动单元10以将壳体I的旋转基准轴Id插入到操作体3的贯通孔3e并且能够旋转的状态配置,并且第一臂部5b和第二臂部5c分别压接于壳体I的保持部In,由此操作体3保持于规定的中立位置(初始位置)。另外,此时,可动接点体4的滑动接触部4d在如图4 (b)所示的直线LN之上与壳体I的基台Ib弹性接触,抵抗第一臂部5b的压靠力或第二臂部5c的压靠力而对操作部3b进行转动操作,由此能够与切换固定接点Ia滑动接触地配设。这样,收纳空间Ic中收纳有可动单元10的壳体I之上,盖部件2以覆盖可动单元10的主体部3a的方式配设,并且该盖部件2通过揿钮卡合等与壳体I 一体保持。此外,设置于盖部件2的弹性臂部2b以与第一臂部5b分离着相对的方式配设,在弹性臂部2b的前端部设置的共有接点2c由于弹性臂部2b的弹性力而与连接部4a弹性接触,盖部件2和可动接点体4始终导通。另外,在从图1的X1-X2方向或Y1-Y2方向观察时,共有端子2e的前端部以与设置于壳体I的第I输出端子lj、第2输出端子lk、第3输出端子11及第4输出端子Im的各自的前端为同一高度的方式配设。 并且,将装配部件6与盖部件2重叠而配置,并通过揿钮卡合等一体装配于壳体I,由此开关装置100形成。

接着,利用图6至图8对开关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向箭头L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了操作时的可动接点体4与切换固定接点Ia的位置关系的图,图6(a)是表示初始状态的图,图6 (b)是表示向箭头L方向进行了第I角度(12.5° )的转动动作时的位置的图,图6 (c)是表示向箭头L方向进行了第2角度(37° )的转动动作时的位置的图。图7是表示将操作部3b操作到箭头L方向的能够移动的范围末端的状态的图,图7(a)是表示将操作部3b操作到箭头L方向的移动可能范围末端时的可动接点体4与切换固定接点Ia的位置关系的图,图7 (b)是表示将操作部3b操作到箭头L方向的移动可能范围末端时的各结构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图。图8是表示向箭头R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了操作的可动接点体4与切换固定接点Ia的位置关系的图,图8 (a)是表示初始状态的图,图8 (b)是表示向箭头R方向进行了第I角度(12.5° )的转动动作时的位置的图,图8 (c)是表示向箭头R方向进行了第2角度(37° )的转动动作时的位置的图。此外,在图6、图7 (a)及图8中,为了易于说明,壳体I和可动接点体4以外的部件未图示,以虚线表示操作体3的操作部3b。另外,为了易于说明,图7 (b)中未图示盖部件2和装配部件6,以虚线表示弹性臂部2b。首先,开关装置100的盖部件2的共有接点2c与可动接点体4 (连接部4a)始终导通。为此,伴随操作体3的转动操作,可动接点体4转动,滑动接触部4d在切换固定接点Ia或基台Ib上滑动接触,可动接点体4接触或离开任一个切换固定接点Ia,由此作为开关发挥功能。
如图6及图8所示,开关装置100能够向箭头L方向或箭头R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操作。从图6 (a)所示的初始状态起,如图6 (b)及图6 (C)所示那样,向箭头L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操作时,主体部3a (未图示。参照图3)与操作部3b连动地向箭头L方向转动,可动接点体4的滑动接触部4d从直线LN上向箭头L方向转动。此时,伴随着操作体3的向箭头L方向的转动操作,第二臂部5c按压于操作体3的一方的驱动部3i并从壳体I的一方的保持部In脱离而移动。从图6 (a)所示的状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箭头L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12.5°的转动操作时,达到图6 (b)的状态。在图6 (b)的状态中,一方的滑动接触部4d与第I切换固定接点Ie抵接,共有端子2e (未图示。参照图1)与第I输出端子Ij之间导通,第I导通状态SI得以确保。并且,从图6 (b)的状态起向箭头L方向对操作部3b转动操作,从图6 (a)所示的状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了 37°的转动操作时,达到图6 (c)的状态。在图6 (C)的状态中,另一方的滑动接触部4d与第2切换固定接点If抵接,共有端子2e与第2输出端子Ik之间导通,第2导通状态S2得以确保。此外,在第2导通状态S2得以确保时,第I导通状态SI也同时得以确保。这样,开关装置100在向箭头L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够检测两种导通状态。另外, 虽然实际使用上不进行操作,但如图7 (a)所示,在操作到箭头L方向的可动区域的末端时,第I导通状态SI和第2导通状态S2也得以确保。另外,从保持部In脱离并转动的第二臂部5c在操作体3被操作到达箭头L方向的可动区域的末端时,最接近弹性臂部2b,但弹性臂部2b设置于第二臂部5c的转动范围的范围外,并不接触。此外,在解除向箭头L方向的操作时,压靠部件5向箭头R方向压靠操作体3,使之恢复到操作前的初始状态(图6 Ca)的状态)。接着,从图8 (a)所示的初始状态起,如图8 (b)及图8 (C)所示,向箭头R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操作时,主体部3a与操作部3b连动地向箭头R方向转动,可动接点体4的滑动接触部4d从直线LN上向箭头R方向转动。此时,伴随操作体3的向箭头R方向 的转动操作,第一臂部5b按压于操作体3的另一方的驱动部3i,从壳体I的另一方的保持部In脱离并移动。从图8 (a)所示的状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箭头R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12.5°的转动操作时,达到图8 (b)的状态。在图8 (b)的状态中,一方的滑动接触部4d与第3切换固定接点Ig抵接,共有端子2e与第3输出端子11之间导通,第3导通状态S3得以确保。并且,从图8 (b)的状态起向箭头R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转动操作,从图8 (a)所示的状态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了 37°的转动操作时,达到图8 (c)的状态。在图8 (C)的状态中,另一方的滑动接触部4d与第4切换固定接点Ih抵接,共有端子2e与第4输出端子Im之间导通,第4导通状态S4得以确保。此外,在第4导通状态S4得以确保时,第3导通状态S3也同时得以确保。
这样,开关装置100在向箭头R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转动操作时,与向箭头L方向进行转动操作时同样地,能够检测两种导通状态。
另外,实际使用上不被操作,并且也未图示,但在操作到箭头R方向的可动区域的末端时,第3导通状态S3和第4导通状态S4也得以确保。
此外,在解除向箭头R方向的操作时,压靠部件5向箭头L方向压靠操作体3,使之恢复到操作前的初始状态(图8 Ca)的状态)。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中,具有:壳体1,在基台Ib埋设有多个切换固定接点Ia ;盖部件2,与壳体I重叠并一体化;操作体3,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在壳体I与盖部件2之间形成的收纳空间Ic的主体部3a及从主体部3a向壳体I的外部延伸的操作部3b ;可动接点体4,设置于操作体3,并且具有在切换固定接点Ia上滑动的滑动接触部4d ;共有接点2c,与可动接点体4始终导通;以及压靠部件5,使操作体3恢复到操作前的初始状态,可动接点体4伴随操作体3的转动操作而转动,可动接点体4的滑动接触部4d接触或离开切换固定接点la,可动接点体4具有与盖部件2相对的连接部4a,盖部件2由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并且在盖部件2设置有共有接点2c,共有接点2c与连接部4a抵接。
由此,通过设置有共有接点2c的金属板材形成划定收纳空间Ic的盖部件2,由此与使该部件为嵌件模塑部件时相比,起到如下效果: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使部件的厚度变薄,由此能够使开关装置进一步小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中,在盖部件2上设置有具有共有接点2c的弹性臂部2b,共有接点2c被弹性臂部2b弹性压靠到连接部4a侧。
由此,共有接点2c被在盖部件2上设置的弹性臂部2b弹性压靠到可动接点体4的连接部4a侧,所以起到如下效果:能够使共有接点2c和可动接点体4的导通为可靠的导通。
另外,与将弹性臂部设置于可动接点体侧时相比,能够使可动接点体的结构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中,可动接点体4的连接部4a配设在操作体3的主体部的中央部,可动接点体4 的滑动接触部在夹着连接部4a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对。
由此,形成为在夹着连接部4a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对滑动接触部4d的构造,由此起到如下效果:能够转动操作时的平衡佳地、顺畅地对操作体3进行操作。
另外,连接部4a设置于操作体3的主体部3a的中央部,由此在使操作体3转动时,在弹性臂部2b的前端设置的共有接点2c在与可动接点体4的转动中心近的位置同连接部4a抵接。由此,起到如下效果:能够减少弹性臂部2b与可动接点体4的连接部4a的滑动量,能够降低共有接点2c的磨损,并且能够通过滑动来除去在共有接点2c与连接部4a之间的抵接处附着的尘埃等异物,能够提高开关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中,构成为,在从初始状态起向一个方向对操作体3进行转动操作时,多个切换固定接点Ia具有滑动接触部4d的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I切换固定接点Ie和在与滑动接触部4d的一方对于第I切换固定接点Ie的接触或离开不同的时刻滑动接触部4d的另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2切换固定接点lf,在从初始状态起向其他方向对操作体3进行转动操作时,多个切换固定接点Ia具有滑动接触部4d的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3切换固定接点Ig以及在与滑动接触部4d的一方对于第3切换固定接点Ig的接触或离开不同的时刻滑动接触部4d的另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4切换固定接点I h。
由此,起到如下效果:能够提供无论向任一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了操作时,都能够得到分别相应于操作量的两等级的输出的开关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中,构成为,在盖部件2上,在弹性臂部2b的周围设置有开口 2d,并使堵住开口 2d的装配部件6与盖部件2重叠而配置。
由此,由于使装配部件6的顶板6a的面积大于盖部件2的开口 2d的面积,因此能够使装配部件6与盖部件2重叠配置并用装配部件6堵住盖部件2的开口 2d。用装配部件6堵住开口 2d,由此起到如下效果:能够防止尘埃等异物侵入内部,能够提高开关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中,构成为,压靠部件5是具有卷绕部5a以及从卷绕部5a的两端延伸设置的第一臂部5b及第二臂部5c的受扭螺旋弹簧,壳体I上设置有分别保持第一臂部5b和第二臂部5c的保持部In,卷绕部5a保持于操作体3的主体部3a,并且第一臂部5b比第二臂部5c更位于壳体I的基台Ib侧的状态下,第一臂部5b和第二臂部5c从主体部3a突出并保持于壳体I的保持部In,伴随着操作体3的向一个方向或其他方向的转动操作,第一臂部5b和第二臂部5c中的任一方按压于在操作体3上设置的驱动部3i,从保持部In脱离并移动,盖部件2的弹性臂部2b与第一臂部5b相对,并且设置于第二臂部5c的转动范围的范围外。
由此,使弹性臂部2b与第一臂部5b相对,并且设置于第二臂部5c的转动范围的范围外,从而起到如下效果:即时对操作体3进行了转动操作时,压靠部件5与弹性臂部2b也能够不干扰地动作,能够防止干扰引起的弹性臂部2b等的变形及由变形引起的连接不良等。
另外,构成为,将弹性臂部2b设置于第二臂部5c的转动范围的范围外,如图7(b)所示,卷绕部5a从比第二臂部5c低的地方使弹性臂部2b延伸,使共有接点2c与连接部4a抵接。
由此,起到如下效果:通过使弹性臂部2b的长度加长,共有接点2c与连接部4a的接触更稳定,能够提 高开关装置的可靠性,并且,能够通过使弹性臂部2b的配设位置降低来使开关装置进一步薄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100中,构成为,可动接点体4的连接部4a形成为平板状,可动接点体4具有从连接部4a的端部向壳体I的基台Ib侧延伸的连结部4b以及从连结部4b的前端向绕连接部4a的周围旋转的方向延伸并且具有滑动接触部4d的滑动臂部4c,连接部4a及连结部4b设置于压靠部件5的卷绕部5a的内侧。
由此,通过将可动接点体4的连接部4a和连结部4b以插通到压靠部件5的卷绕部5a的内侧的方式配设,由此起到如下效果:能够削减用于配设部件的空间,能够使开关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如以上所述,具体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关装置10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能够如下所述这样变形来实施,这些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I)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装置100在盖部件2上设置弹性臂部2b,由此向可动接点体4的连接部4a侧弹性压靠共有接点2c,使两者弹性接触,但不限于该构造。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可动接点体4上形成具有连接部的弹性臂部,连接部被弹性压靠于盖部件4的共有接点侧。
(2)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装置100构成为,能够向两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操作,无论向哪个操作方向进行操作时,在操作角度为12.5°和37°时进行输出切换,但也可以是,进行输出切换的操作角度相应于用途而变更。
(3)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向哪个操作方向进行操作时,输出都以相同的操作角度进行切换,但也可以在每个操作方向变更进行输出切换的操作角度。
(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操作方向中的每个操作方向都能够获得两等级的输出,但并不限于两等级的输出,也可以增加切换数。另外,也可以是能够得到仅一级的输出。
(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如图6 (C)所示,在另一方的滑动接触部4d与第2切换固定接点If抵接的第2导通状态S2得以确保期间,第I导通状态SI也同时确保,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减小第I切换固定接点Ie的模式的角度,在从图6 (c)的状态起进一步向箭头L方向对操作部3b进行转动操作的途中,一方的滑动接触部4d从第I切换固定接点Ie离开。通过这样来构成,在从初始状态向箭头L方向(一个方向)的转动操作中,能够获得三等级的输出。在其他方向也是同样的。
(6)在本实施方式中,用装配部件6堵住盖部件2的开口 2d,但也可以代替装配部件6,在盖部件时粘贴封条。另外,当在异物不易侵入的环境下使用时,也能够省去装配部件6。
(7)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操作部3b的初始状态中的位置为能够操作的范围的中心位置,但可以不一定是中心。另外,在操作部3b的初始状态中的位置不是能够操作的范围的中心位置时,例如也可以是在向一方进行操作时能够进行三等级的输出切换,在向另一方进行操作时,能够进行一个等级的输出切换等、在每个操作方向输出的切换数不同。
符号说明
I 壳体
Ia切换固定接点
Ib 基台
Ic收纳空间
Id旋转基准轴
Ie第I切换固定接点
If第2切换固定接点
Ig第3切换固定接点
Ih第4切换固定接点
Ii 壁部
Ij第I输出端子
Ik第2输出端子
11第3输出端子
Im第4输出端子
In保持部
2盖部件
2a 顶板
2b弹性臂部
2c共有接点
2d 开口
2e共有端子
3操作体
3a主体部
3b操作部
3c收纳部
3d台座部
3e贯通孔
3f引导槽
3g 壁部
3h 开口部
3i驱动部
4可动接点体
4a连接部
4b连结部
4c滑动臂部
4d滑动接触部
4e铆接部
5压靠部件
5a卷绕部
5b第一臂部
5c第 二臂部
6装配部件
6a 顶板
10可动单元
100开关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在基台上埋设有多个切换固定接点; 盖部件,与所述壳体重合并一体化; 操作体,具有主体部及操作部,所述主体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盖部件之间形成的收纳空间,所述操作部从该主体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 可动接点体,设置于所述操作体,并且具有在所述切换固定接点上滑动的滑动接触部; 共有接点,与所述可动接点体始终导通;以及 压靠部件,使所述操作体恢复到操作前的初始状态, 所述可动接点体伴随所述操作体的转动操作而转动,该可动接点体的滑动接触部接触或离开所述切换固定接点, 所述可动接点体具有与所述盖部 件相对的连接部,所述盖部件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并且该盖部件上设置有所述共有接点,所述共有接点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上设置有具有所述共有接点的弹性臂部,所述共有接点被所述弹性臂部弹性压靠到所述连接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接点体的所述连接部配设于所述操作体的主体部的中央部,所述可动接点体的滑动接触部在夹着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一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初始状态起向一个方向对所述操作体进行转动操作时,所述多个切换固定接点具有:所述滑动接触部的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I切换固定接点;以及在与所述滑动接触部的一方对于所述第I切换固定接点的接触或离开不同的时刻所述滑动接触部的另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2切换固定接点, 在从初始状态起向其他方向对所述操作体进行转动操作时,所述多个切换固定接点具有:所述滑动接触部的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3切换固定接点;以及在与所述滑动接触部的一方对于所述第3切换固定接点的接触或离开不同的时刻,所述滑动接触部的另一方所接触或离开的第4切换固定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部件上,所述弹性臂部的周围设置有开口,将堵住所述开口的装配部件重叠配置于所述盖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靠部件是具有卷绕部和从所述卷绕部两端延伸而设置的第一臂部及第二臂部的受扭螺旋弹簧,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分别保持所述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的保持部, 所述卷绕部保持于所述操作体的主体部,并且,在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二臂部相比位于所述壳体的基台侧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臂部和所述第二臂部从所述主体部突出并被所述壳体的所述保持部保持, 伴随着所述操作体的向一个方向或其他方向的转动操作,所述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中的任一方被按压于在所述操作体设置的驱动部,从所述保持部脱离并移动, 所述盖部件的所述弹性臂部与所述第一臂部相对,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二臂部的转动范围的范围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接点体的所述连接部形成为平板状,所述可动接点体具有:连结部,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向所述壳体的基台侧延伸;以及滑动臂部,从所述连结部的前端向绕所述连接部的周围旋转的方向延伸,并且包括所述滑动接触部, 所述连接部及所述 连结部配设于所述压靠部件的卷绕部的内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低价格并且小型化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具有壳体,基台上埋设有切换固定接点;盖部件,与壳体重叠并一体化;操作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于壳体与盖部件之间;可动接点体,在切换固定接点上滑动;共有接点,与可动接点体始终导通;以及压靠部件,使操作体恢复到初始状态,伴随操作体的转动操作,可动接点体的滑动接触部接触或离开切换固定接点,可动接点体具有与盖部件相对的连接部,盖部件由金属板材构成,并且盖部件设置有共有接点,共有接点与连接部抵接。用金属板材形成盖部件,由此与使盖部件为嵌件模塑部件时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使部件变薄,由此能够使开关装置进一步小型。
文档编号H01H21/02GK103219186SQ20121053626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林真人, 平野真洋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