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10297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侧视型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參考文献I示出了一种侧视型发光装置(侧表面发光装置),其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中采用的薄型发光装置。此外,专利參考文献2描述了ー种发光装置,其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承载发光元件的第一树脂模制件和覆盖发光元件的第二树脂模制件。专利參考文献I :日本专利No. 4239509专利參考文献2 JP-A-2008-300694 根据专利參考文献I中描述的发明,多个发光元件沿壳体(封装部)的纵向方向在相同的线上并排布置;各单个发光元件分别安装在各单个引线框架(引线电极)上,并且由各单个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通过不同的散热路径传递至壳体外,使得热传递路径被分隔以改进散热性。然而,专利參考文献I中描述的发明具有如下问题因为各单个引线框架的尺寸和形状及其布置关于壳体是非対称的,所以在发光装置中热被偏离,从而产生局部高温部,并且由于施加在壳体上的热膨胀,应カ分布变得不均匀。因此,产生各种故障,例如埋置在壳体中的引线框架与壳体分离、壳体中填充的密封树脂与壳体分离、引线框架与密封树脂彼此分离、连接发光元件的结合线破损等,从而导致可靠性降低,这是不期望的。根据专利參考文献2中描述的发明,引线框架在作为封装部的第一树脂模制件的中央处被布置为基部,并且多个发光元件全部承载于基部上;每个发光装置均通过布置包含基部的各单个引线框架和第一树脂模制件以及第ニ树脂模制件——其彼此面对——而形成,以防止发光装置中的不均匀分布。然而,当在侧视型发光装置中采用专利參考文献2的发明时,为了使布置在中央处的基部的热能够散逸至外侧,有必要将悬吊引线或者其他伸出至外侧的专用于散热的引线框架连接至基部,但是该伸出至外侧的专用于散热的引线框架妨碍形成更薄且更小的发光装置的尝试,这是不期望的。此外,由于多个发光元件安装在布置于中央处的基部上,不能将散热路径分开,并且妨碍了散热性,这也是不期望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高度可靠的发光装置来解决所述问题,所述发光装置不易失效、能够制薄制小、并且具有高的散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解决所述问题。研究的結果,已经实现了具有如下方面的本发明。
〈第一方面〉第一方面涉及ー种发光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发光元件;两个或更多个引线框架,其与发光元件电连接;和壳体,其形成为细长扁平的盒体形状,并且具有用于容纳发光元件和引线框架的容纳凹部;发光装置为侧视型发光装置,在该侧视型发光装置中,沿发光装置的侧表面方向从容纳凹部的开ロ部发射出光;引线框架被埋置并且沿壳体的纵向方向并排设置;引线框架的外表面从容纳凹部 的底部表面露出;引线框架的表面和容纳凹部的底部表面形成为彼此平齐,并且引线框架的表面共面地布置;发光元件安装在布置在容纳凹部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处的引线框架上;并且多个引线框架以及壳体关于沿纵向方向二等分发光装置的中心线以近似线性对称的构型布置,使得不产生不均匀的热分布。因此,根据第一方面,由各单个发光元件产生的热能够通过传导经过经由各单个引线框架的、不同的散热路径而散逸至外侧。由于散热路径彼此分隔,可以改进散热性。此外,由于多个引线框架和壳体关于中心线以线性对称构型布置,可以防止发光装置中热的不均匀分布,使得不能在局部产生高温部,并且使施加在壳体上的应カ变得均匀。因此,几乎不能引起各种下述故障例如埋置在壳体中的引线框架与壳体分离、壳体中填充的密封树脂与壳体分离、引线框架与密封树脂彼此分离、连接发光元件的结合线破损等,并且可Φ性尚。结果,无需布置从壳体伸出至外侧的专用于散热的引线框架,使得发光装置能够制成为具有薄的形状和小的尺寸。<第二方面>第二方面涉及根据第一方面的发光装置,其中,多个发光元件以线性对称构型布置和形成。因此,根据第二方面,可以具有优于根据第一方案所能够实现的发光装置中的均匀热分布,并且能够更可靠地实现第一方面的作用和优点。<第三方面>第三方面涉及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光装置,其中,并排设置有三个或更多个引线框架,引线框架布置在多个发光元件之间,并且多个发光元件布置在发光元件之间并且经由引线框架串联连接。因此,根据第三方面,当发光元件由结合线连接时,与当发光元件由结合线彼此直接连接而不通过引线框架时的情况不同,可以减小各单个结合线的长度,从而使得能够进ー步改进可靠性。〈第四方面〉第四方面涉及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的发光装置,其中,柱形部布置为在多个发光元件之间(的每个间隙中)在壳体的内侧表面上伸出。
因此,根据第四方面,能够通过柱形部释放保持在作为加热源的发光元件之间的应カ集中,使得能够可靠地实现第一方面的作用和优点。〈第五方面〉第五方面涉及根据第四方面的发光装置,其中,柱形部覆盖引线框架的外表面。因此,根据第五方面,能够通过柱形部防止引线框架与壳体分离。<第六方面> 第六方面涉及根据第四或第五方面的发光装置,其中,设有用于连接发光元件和引线框架的结合线,并且容纳凹部和柱形部以沿着结合线围绕的形状形成。结果,根据第六方面,高电流流过的结合线由容纳凹部和柱形部保护,使得可以防止结合线的线破损,因此可以进ー步改进可靠性。


图I :图I (A)是从侧表面方向观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发光装置10的斜视图;图I (B)是从后侧的侧表面方向观看的发光装置10的斜视图。图2 :图2 (A)是从发光侧的侧表面方向观看的发光装置10的平面图;图2 (B)是图示了发光装置10的横向截面图,并且该图是沿图2 (A)中的X-X线截取的截面图。图3 :图3 (A)是从发光侧的侧表面方向观看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发光装置100的平面图;图3 (B)是图示了发光装置100的横向截面图,并且该图是沿图3 (A)中的X-X线截取的截面图。图4 :图4 (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发光装置200的平面图;图4 (B)是图示了发光装置200的横向截面图,并且该图是沿图4 (A)中的X-X线截取的截面图。图5 :图5 (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发光装置300的平面图;图5 (B)是图示了发光装置300的横向截面图,并且该图是沿图5 (A)中的X-X线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在以下部分中參照附图进行说明。在各个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以表示相同的结构构件和元件,所以将不会重复地说明相同的结构构件和元件。(实施方式I)如图I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I中的发光装置10包括壳体20 (包括开ロ部20a、底部表面20b、内侧表面20c、20d、容纳凹部20e和柱形部20f)、引线框架31至33、发光元件41、42、结合线51至54、密封树脂60等。发光装置10是侧视型发光装置,其沿侧表面方向发光(侧表面发光装置)。发光装置10具有细长扁平的形状。关于二等分纵向方向的中心线(參照线)L,除了结合线51至54以外的构件(壳体20、引线框架31至33、和发光元件41、42)布置以及形成为线性对称构型。壳体(封装部)20具有细长扁平的盒体形状,并且通过合成树脂注射模制一体地形成。壳体20的侧表面成为开ロ部20a,开ロ部20a完全敞开用以发射光。由沿壳体20的横向方向彼此面对的内侧表面20c、20d以及底部表面20b围绕的空间成为容纳凹部20e,并且柱形部20f在内侧表面20c上形成为伸出部。壳体20的容纳凹部20e中沿横向反向的宽度(内侧表面20c、20d之间的距离)形成为使得中央部略微更窄并且两个端部形成为向外渐缩地更窄。引线框架31至33、发光元件41、42和结合线51至54容纳在壳体20的容纳凹部20e 中。引线框架31至33由金属薄板通过压制エ艺形成。当壳体20经受注射模制时,框31至33被嵌入模制为使得框31至33埋置在壳体20中并且沿壳体20的纵向方向并排布置。
引线框架31至33具有使得框31至33关于中心线L线性对称的尺寸、形状和构型。引线框架33布置在沿壳体20的纵向方向的中心线L上,并且被设定在发光元件41,42之间。引线框架31至33的外表面从容纳凹部20e的底部表面(壳体20的暴露于容纳凹部20e的内部的底部表面20b)显现(露出)。引线框架31至33的外表面形成为与容纳凹部20e的底部表面平齐,并且引线框架31至33的外表面布置为彼此共面。引线框架31、32上形成有端子部31a、32a,端子部31a、32a从容纳凹部20e的底部表面露出并且从引线框架31、32的外表面延伸。引线框架31、32的端子部31a、32a从壳体20向外延伸并且折叠以形成发光装置10的外部连接端子。此外,引线框架33的部分33a从壳体20伸出。部分33a仅仅是在引线框架31至33在引线框架31至33通过连接构件(图中未示出)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在壳体20中嵌入模制之后、在切割引线框架31至33之后留下的痕迹。具有相同构造的发光元件41、42承载并且锚固在引线框架31、32的外表面上,从而使发光元件41、42被承载(组装)。例如,发光元件41、42由LED裸芯片制成。发光元件41、42为扁平正方棱柱形状,并且其上表面形成正侧电极(图中未示出)和负侧电极(图中未示出)。发光元件41、42借助于引线框架31至33和结合线51至54串联连接。S卩,借助于线结合方法,发光装置41的正侧电极与引线框架31的外表面由结合线51相互连接,并且发光装置41的负侧电极的外表面与引线框架33的外表面由结合线52相互连接。第二密封构件42的正侧电极和引线框架33的外表面由结合线53相互连接,并且发光装置42的负侧电极与引线框架32的外表面由结合线54相互连接。S卩,发光元件41、42由引线框架33和结合线52、53相互连接。此处,由于结合线51至54具有稳固结合部,结合线51至54连结至引线框架31至33。S卩,当结合线51至54和引线框架31至33相互连接吋,首先,其通过形成缝合式结合部SB连结,随后,在缝合式结合部SB上形成球珠结合部BB。随后,形成缝合式结合部SB用于在从球珠结合部BB引出的结合线的末端处连结。
柱形部20f在沿壳体20的纵向方向的中央部处布置在中心线L上。柱形部20f的下端侧与引线框架33的外表面接触,并且其覆盖引线框架33的外表面的一部分。 壳体20的柱形部20f的高度形成为小于容纳凹部20e的深度(开ロ部20a与底部表面20b之间的距离),使得柱形部20f的末端侧不从开ロ部20a伸出到壳体20外。发光元件41、42布置在沿壳体20的纵向方向的相同的线上,并且其容纳在壳体20的容纳凹部20e的沿横向方向的最宽部分中。从发光装置41至内侧表面20c、20d的距离分别等于从发光装置42至内侧表面20c、20d的距离。结合线51至54容纳在壳体20的容纳凹部20e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中。S卩,壳体20的容纳凹部20e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形成为沿着结合线51、54并围绕结合线51、54的形状。
结合线52、53布置在壳体20的容纳凹部20e的沿纵向方向的中央窄宽度部分中,并且其分别容纳在柱形部20f的两侧。S卩,壳体20的容纳凹部20e的沿纵向方向的中央部和柱形部20f形成为沿着结合线52、53并围绕结合线52、53的形状。在壳体20的容纳凹部20e的内部填充有透明密封树脂60。此处,密封树脂60密封容纳在容纳凹部20e中的物件(引线框架31至33、发光元件41、42、以及结合线51至54)。(实施方式I的作用和优点)实施方式I中的发光装置10的作用和优点如下。(I)引线框架31至33沿壳体20的纵向方向并排布置并且被埋置在该处。引线框架31至33的外表面从容纳凹部20e的底部表面露出,并且引线框架31至33的外表面形成为与容纳凹部20e的底部表面平齐,并且引线框架31至33的表面布置为彼此共面。发光元件41、42承载于引线框架31、32中,引线框架31、32布置在壳体20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中。引线框架31至33、壳体20和发光元件41、42关于二等分发光装置10的纵向方向的中心线L形成为线性对称构型。换言之,从投影平面侧(由图2 (A)中示出的箭头X-X指示的ー侧)观看,重心与中心线L 一致,所述投影投影平面侧通过将形成发光装置10的各种元件(壳体20、引线框架31至33和发光元件41、42)投影向侧表面(如图2 (A)中示出的表面)而获得。因此,由发光元件41、42产生的热经由引线框架31至33通过不同的散热路径传递并且散逸至壳体20外。由于散热路径能够被分隔,可以改进散热特性。因为引线框架31至33、壳体20和发光元件41至42关于中心线L布置为是线性対称的,所以可以防止发光装置10中的热的不均匀分布,使得没有高温部分能够在发光装置中局部地产生。結果,由施加在壳体20上的热膨胀导致的应カ变得均匀。因此,几乎不引起故障,例如埋置在壳体20中的引线框架31至33与壳体20分离、壳体20中填充的密封树脂60与壳体20分离、引线框架31至33与密封树脂60分离、连接发光元件41、42的结合线51至54的线破损等,从而使得能够改进可靠性。结果,无需布置从壳体20伸出的专用于散热的引线框架,使得能够以薄的形状和小的尺寸形成发光装置10。各种构件(引线框架31至33、壳体20和发光元件41、42)可以不严格地关于中心线L以线性对称构型布置。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阴极标记布置为使得它们几乎不影响散热和应カ集中。結果,即使当各种构件以略微非対称的构型形成吋,也能够实现与上述说明的效果几乎相同的效果。換言之,只要不妨碍效果,构件也可以关于中心线L以非对称构型布置和形成。S卩,引线框架31至33、壳体20和发光元件41、42可以关于中心线L以近似线性对称的构型布置和形成,使得不产生不均匀的热分布。(2)引线框架33布置在发光元件41、42之间,并且发光元件41、42经由引线框架33串联连接。因此,与发光元件41、42不经由引线框架33而仅由单个结合线直接相互连接的情况相比较,可以缩短结合线52、53的长度,并且可以防 止线破损,从而进ー步改进可靠性。(3)因为柱形部20f形成为在发光元件41、42之间伸出于壳体20的内侧表面20c,所以夹在作为加热源的发光元件41、42之间并且集中的密封树脂60上的应カ能够由柱形部20f释放,使得能够可靠地实现(I)的作用和优点。(4)由于柱形部20f覆盖引线框架33的外表面,故而能够由柱形部20f防止引线框架33与壳体20分离。(5)壳体20的容纳凹部20e和柱形部20f形成为沿着结合线51至54并围绕所述线的形状。因此,高电流流过的结合线51至54能够由容纳凹部20e和柱形部20f保护,并且可以防止结合线51至54的线破损,使得能够进ー步改进可靠性。(第二实施方式)如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式2的发光装置100是侧视型发光装置,其包括壳体20(开ロ部20a、底部表面20b、内侧表面20c、20d、容纳凹部20e、以及柱形部20f )、引线框架31至33、发光元件41、42、结合线51至54、密封树脂60等。实施方式2中的壳体20与实施方式I中的壳体20相同。因此,发光装置100的斜视图与如图I中示出的实施方式I中的发光装置10相似。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I的不同之处在于,发光元件41、42不关于中心线L以线性非对称构型布置,并且从发光装置41至壳体20的内侧表面20c的距离短于从发光装置42至内侧表面20c的距离。S卩,在实施方式2中,发光装置41布置在靠近壳体的内侧表面20c的区域,而发光装置42布置在靠近壳体的内侧表面20c的区域。在实施方式2中,如同实施方式I完全一祥,引线框架31至33的外表面形成为与容纳凹部20e的底部表面平齐,并且引线框架31至33的外表面布置为彼此共面。在实施方式2中,当沿纵向方向观看发光装置100时,发光元件41、42布置为沿发光装置100的横向方向相互重叠。更具体地,发光元件41、42的中央之间的距离t设定为约100 μ m。因此,在发光元件41、42布置为关于中心线L的线性对称构型的实施方式2中,能够实现与实施方式I的(I)的作用和优点相同的作用和优点。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除了将发光元件41、42有意地布置为彼此偏离的情况以夕卜,还可以采用如下方面当将发光元件41、42布置以及结合在引线框架31至33时产生的位置偏离的方面;以及由于在形成发光装置100的各种构件中的尺寸误差而使发光元件41、42产生位置偏离的方面。(实施方式3)如图4中示出的,实施方式3的发光装置200是侧视型发光装置,其包括壳体20(开ロ部20a、底部表面20b、内侧表面20c、20d、容纳凹部20e、以及柱形部20f )、引线框架31至33、发光元件41、42、结合线51、54、201、密封树脂60等。在实施方式3中,壳体20与实施方式I的壳体20相同。因此,发光装置200的斜视图与图I中示出的实施方式I中的发光装置10近似相同。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I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下特征。[a]其不具有引线框架33和结合线52、53。[b]发光元件41、42不经由引线框架而是利用结合线201直接连接。[c]其不具有柱形部20f。因此,实施方式3也能够具有与实施方式I的(I)的作用和优点相同的作用和优点。(实施方式4)如图5中所示,实施方式4的发光装置300是侧视型发光装置,其沿侧表面方向发光,并且包括如下零部件壳体20 (开ロ部20a、底部表面20b、内侧表面20c、20d、容纳凹部20e、以及柱形部20f )、引线框架31至33、发光元件41、42、结合线51至54、密封树脂60等。实施方式4中的壳体20与实施方式I中的壳体20相同。因此,发光装置300的斜视图与图I中示出的实施方式I的发光装置10的几乎相同。
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I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下特征。(d)对于结合线51至54,替代通过具有稳固结合部而与引线框架31至33连结,结合线51至54仅通过缝合式结合部SB连结至引线框架31至33。(e)包括结合线51至54在内的所有构件(壳体20、引线框架31至33、以及发光元件41、42)均关于中心线L以线性对称构型布置以及形成。因此,除了实施方式I的作用以及优点以外,实施方式4还具有如下作用以及优点。(6)因为发光装置300中的热分布以及密封树脂60上的应カ关于中心线L线性对称,所以尽管没有稳固结合部,也没有载荷施加在结合线51至54上,并且仍然几乎不能产生线破损。(7)因为不存在稳固结合部,与实施方式I不同,可以减小结合线51至54的线长度,使得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可以减少引线时间。(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案,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或者更好的作用和优点。[A]即使当采用倒装芯片方法吋,发光元件41、42也能够与引线框架31至33连接。[B]可以布置三个或更多个发光元件41、42。在此情况下,可以使用数量与发光元件41、42的数量相同的引线框架31至33。[C]未布置壳体20的内侧表面20c的柱形部20f。替代地,类似于柱形部20f的柱形部布置为在壳体20的内侧表面20d上伸出。在此情况下,同样地,能够实现与实施方式I的[3]至[5]中的作用和优点相同的作用和优点。在将壳体20的内侧表面20c的柱形部20f保持在该处的同时,还布置有类似于柱形部20f的柱形部,其在壳体20的内侧表面20d上伸出。在此情况下,可以更可靠地实现实施方式I的[3]至[5]的作用和效果。此外,还可以布置和伸出在壳体20的内侧表面20c、20d之间连接的柱形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歩更可靠地实现实施方式I的[3]至[5]的作用和优点。[D]所述实施方式可以组合并执行,并且在此情况下,能够全部实现所述实施方式的作用和优点。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方面和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权利要求的描述内容,在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达到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修改的方面。本说明书中清楚地描述的 论文、专利申请、已公开专利等的内容通过采用其内容而在此引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 两个或更多个发光元件; 两个或更多个弓I线框架,所述弓I线框架电连接至所述发光元件;以及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为细长扁平的盒体形状,并且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引线框架的容纳凹部; 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侧视型发光装置,在所述侧视型发光装置中,沿所述发光装置的侧表面方向从所述容纳凹部的开口部发射出光; 所述引线框架埋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沿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并排设置,使得所述引线框架的表面从所述容纳凹部的底部表面露出,所述引线框架的表面和所述容纳凹部的底部表面彼此平齐地形成,并且所述引线框架的表面共面地布置; 所述发光元件安装在布置在所述容纳凹部的沿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处的所述引线框·架上;并且 所述多个引线框架以及所述壳体关于沿纵向方向二等分所述发光装置的中心线以近似线性对称的构型布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以线性对称构型布置。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并排设置有三个或更多个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布置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之间,并且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经由布置在所述发光元件之间的所述引线框架中的至少一个串联连接。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 柱形部,所述柱形部在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之间从所述壳体的内侧表面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柱形部覆盖所述引线框架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括结合线,所述结合线用于连接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引线框架, 所述容纳凹部和所述柱形部以沿着所述结合线围绕的形状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发光元件;两个或更多个引线框架,其电连接至发光元件;和壳体,其形成为细长扁平的盒体形状,并且具有用于容纳发光元件和引线框架的容纳凹部。其中,引线框架埋置在壳体中并且沿壳体的纵向方向并排设置,并且引线框架的表面共面地布置,发光元件安装在引线框架上,并且多个引线框架以及壳体关于沿纵向方向二等分发光装置的中心线以近似线性对称的构型布置,使得不产生不均匀的热分布。
文档编号H01L25/075GK102856313SQ20121022618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国分英树, 福井康生, 林稔真, 出向井幸弘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