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板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05486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板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切换电压的太阳能板。
背景技术
石油等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其储存量有限,并且对环境存在着严重污染等缺点,使得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太阳能受地域限制较少,并且能源丰富,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在公开号为CN101775591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如图1所示,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自下至上依次包括:背板16、底部电极15、N型非晶硅层14、本征非晶硅层13、P型非晶硅层12、透明电极11和玻璃基板10,其中所述P型非晶硅层12、本征非晶硅层13和N型非晶硅层14共同组成一个非晶硅光伏单元。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工程中,光投射至玻璃基板10、透过透明电极11到达非晶硅光伏单元,所述非晶硅光伏单元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电信号经由透明电极11和底部电极15输出。然而,对于大多数用途来说,单个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上产生的电压是不够的。因此,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功率和电压就将一个太阳能板制作成很多单个薄膜太阳能电池串联的阵列,或者称其为一个组件。另外,在其他的应用中,有时则需要将组件并联起来以在较小的电压下输出较大 的电流。图2示出了薄膜太阳能电池串联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2所示的组件20由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25串联形成,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25并排设置于基板21上,太阳光通过所述基板21照射到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25上。具体地,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25包括一个由透明的导电氧化物制成的透明电极22、一个由半导体材料,如非晶硅氢化物制成的光伏单元23、以及一个由金属材料(如铝)或透明材料(如氧化锡)制成的底部电极24;所述光伏单元23可以包括一个PIN结构,例如可以是图1所示的P型非晶硅层12、本征非晶硅层13和N型非晶硅层14共同组成的非晶硅光伏单元。各薄膜太阳能电池25的透明电极22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26,光伏单元23之间形成有第二凹槽28,底部电极24之间形成有第三凹槽30。其中,所述第一凹槽26中填充有光伏单元23中的半导体材料,使得所述透明电极22在电气上相互绝缘;而填充了金属材料以作为底部电极的第二凹槽28又把相邻的光伏单元23相互隔离,并且使得光伏单元23的透明电极22和底部电极24互相串联起来;而相邻的底部电极24则被第三凹槽30隔开,在电气上相互绝缘。在图2所示的组件结构中,通过在最外端的电池上形成导电带(contact strip,图2中未示出),就可以获得薄膜太阳能电池串联后的电压值,即最终输出的电压为各个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压之和。然而在其他一些应用中,则可能需要较小的电压但却较大的电流,这时就需将多个组件并联起来,通常地,可以将对应于组件正极的导电带连接在一起,并且将对应于组件负极的导电带连接在一起。图3示出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并联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3,基板60包括组件31、41,所述组件31、41分别包括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且其结构与图2中组件20的结构相类似。所述组件31的正负极位置上分别形成有导电带32、33 ;所述组件41的正负极位置上分别形成有导电带42、43。为了将所述组件31、41并联,需要将组件31正极位置上的导电带32以及组件41正极位置上的导电带42对应连接,同时将组件31负极位置上的导电带33以及组件41负极位置上的导电带43对应连接,具体的外部连接方式可参考图4的等效示意图。结合参考图4,连接线51将组件31、41的正极连接起来,同时连接线52则将组件31、41的负极连接起来,这样就使得组件31和组件41并联起来,从而最终输出的电压相当于一个组件31或者组件41的电压值。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板无法实现电压的切换或调节,因此,如何实现薄膜太阳能板的电压调节,以及优化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电压的太阳能板,以有效地优化太阳能板的生产,并且提高太阳能板的实用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板,包括:接线盒及两个以上的光电转换组件;所述接线盒包括两个以上的正极连接端、两个以上的负极连接端,所述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分别连接对应的光电转换组件的正极,负极连接端分别连接对应的光电转换组件的负极;其中,当所述接线盒的全部的正极连接端相互连通并且全部的负极连接端也相互连通时,各个光电 转换组件并联,且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为第一电压;当所述接线盒的全部的正极连接端相互断开并且全部的负极连接端也相互断开时,各个光电转换组件串联,且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为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电压。可选地,所述光电转换组件至少包括两个子组件,所述子组件的正极对应连接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负极对应连接接线盒的负极连接端,当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相互连通并且负极连接端也相互连通时,所述子组件并联且所述光电转换组件输出第一子电压;当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相互断开并且负极连接端也相互断开时,所述子组件串联且所述光电转换组件输出第二子电压。可选地,接线盒中的正极连接端以及负极连接端的导通或断开均由电子开关或手动开关来控制。可选地,所述电子开关为MOS晶体管。可选地,所述光电转换组件由串联在一起的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组成。可选地,每个所述光电转换组件中包含的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相同。可选地,所述光电转换组件的正极位置和负极位置分别形成有导电带,接线盒中的正极连接端分别对应连接光电转换组件正极位置的导电带,负极连接端分别对应连接光电转换组件负极位置的导电带。可选地,所述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与对应的光电转换组件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接线盒的负极连接端与对应的光电转换组件的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可选地,接线盒的正负极与导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且光电转换组件的正负极与导线也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的N倍,其中,N为大于I的自然正整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公开的太阳能板至少具有以下优点:I)本发明的太阳能板中包括两个以上光电转换组件,各个光电转换组件的正极分别对应连接接线盒的正级连接端,其负极对应连接接线盒的负极连接端,当接线盒的正级连接端相互连通并且其负极连接端也相互连通时,各个光电转换组件实现并联,而当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相互断开并且其负极连接端也相互断开时,各个光电转换组件实现串联。这样,就实现了所述太阳能板的电压调节,使得太阳能板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多种场合的需求,从而增加了太阳能板的应用弹性,进而提高了太阳能板的实用性。2)此外,本发明还能够优化太阳能板的制作过程。这是因为,本发明的太阳能板不再通过内部连接进行并联,而仅仅通过接线盒中的开关的导通或断开就可以满足多种电压的需求,因此在制作太阳能板时就简化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是现有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串联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3是现有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并联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薄膜太阳能电池并联的等效示意图;图5和图6是本发明太阳能板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7和图8是本发明太阳能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9 图11是本发明太阳能板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虽然现有技术中可以将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串联或者并联,以满足一定的实际需求,但是这些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只能输出一种电压,无法实现电压的调节。当上述薄膜太阳能电池被生产出来之后,就确定了其中各组件之间的串联与并联关系,无法改变其最终的输出电压。然而在实际应用时所需的电压却不尽相同,在现有技术下,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生产多种类型的输出电压不同的太阳能电池板。这样不利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化生产,增加了太阳能板的制作成本,并且也降低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实用性。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板,其中的光电转换组件的正负极分别对应连接接线盒的正负极连接端,通过控制接线盒的正负极连接端的导通或者断开,可以方便地实现光电转换组件的串联或并联,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太阳能板的电压调节,进而满足了多种场合的需求,增加了太阳能板的应用弹性,且提高了太阳能板的实用性。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的说明。本文中,“以上”包括本数。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实施例一参考图5和图6,本实例的太阳能板包括:基板100、接线盒130和形成于基板100上的光电转换组件110和光电转换组件120。光电转换组件110和光电转换组件120共同形成于同一块基板100上。所述光电转换组件110和光电转换组件120分别包括相同数量的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由于光电转换组件Iio和光电转换组件120包括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相同,制造工艺也相同,因此,光电转换组件110的电压与光电转换组件120的电压相等。为了以下描述方便,将光电转换组件110的电压定义为Vl,那么光电转换组件120的电压也为VI。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电转换组件110和光电转换组件120中包括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也可以不完全相同,只要这两个光电转换组件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相同即可。或者,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转换组件Iio和光电转换组件120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还可以有一定的偏差,只要电压之间的差值以及电流之间的差值不超过预定范围即可。作为一个具体地例子,所述光电转换组件110包括10000个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光电转换组件120包括10001个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虽然这两个光电转换组件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并不完全相同,但是由于这两个光电转换组件之间的电压差以及电流差均十分微小,所以这种结构的太阳能板也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实施例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与现有技术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相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光电转换组件110和光电转换组件120分别包含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以产生满足需求的电压、功率。 所述光电转换组件110的正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112,负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113 ;所述光电转换组件120的正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122,负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1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带112、113、122、123的材料可以为铜、铝等金属,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导电的材质来形成导电带,其不应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导电带的形成方式与现有技术中导电带的形成方式相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接线盒130包括正极连接端1、2和负极连接端3、4。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130的正极连接端1、2之间的连通或断开,以及负极连接端3、4之间的连通或断开均可以由开关(图中未示出)控制。所述开关可以是电子开关,例如MOS晶体管,但是其不应限制其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开关甚至手动开关来替代MOS晶体管。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连接端I连接光电转换组件110正极位置的导电带112,正极连接端2连接光电转换组件120正极位置的导电带122 ;所述负极连接端3连接光电转换组件110负极位置的导电带113,负极连接端4连接光电转换组件120负极位置的导电带123。接线盒130的正极连接端I和负极连接端4被引出,以产生该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当然,上述接线盒的正负极连接端与导电带的连接关系仅为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关系。例如,将接线盒130的正极连接端I与光电转换组件120正极位置的导电带122连接,将接线盒130的正极连接端2与光电转换组件110正极位置的导电带112连接;将接线盒130的负极连接端3与光电转换组件120负极位置的导电带123连接,将接线盒130的负极连接端4与光电转换组件110负极位置的导电带113连接。在这种连接方式中,将接线盒130的正极连接端2与负极连接端3引出,以产生该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关系,只要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对接线盒的正负极连接端与光电转换组件的导电带之间的连接关系所做的变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接线盒130的正负极连接端与光电转换组件110、120的导电带之间采用导线连接,并且所述导线连接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但是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仅为举例说明,其不应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实现的连接方式。参考图5,当接线盒130的正极连接端1、2以及负极连接端3、4全部断开时,光电转换组件110和光电转换组件120处于串联状态,因此,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第二电压,即为光电转换组件110的电压(Vl)和光电转换组件120的电压(Vl)之和,也就是说,此时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2V1。参考图6,当接线盒130的正极连接端I和2相互连通,并且其负极连接端3和4相互连通时,所述光电转换组件110的正极与光电转换组件120的正极相连,而光电转换组件110的负极与光电转换组件120的负极相连,从而使得光电转换组件110和光电转换组件120并联。此时,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第一电压,即为光电转换组件110的电压VI,或者说为光电转换组件120的电压VI。此时,正极连接端I连接整块太阳能板的所有正极和接线盒的外部正极接线(图中未示出),负极连接端4连接整块太阳能板的所有负极和接线盒的外部负极接线(图中未示出)。由上述分析可知,图6所示的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为图5所示的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的一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接线盒130中的正负极连接端的操作,实现了太阳能板的电压切换,即可以将太阳能板的电压在第二电压2V1与第一电压Vl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满足了更多场合的需求,从而增加了太阳能板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太阳能板的应用性。实施例二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太阳能板包括:基板200 ;接线盒240 ;位于基板200上的光电转换组件210、220、230。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基板200上包括的光电转换组件数量为三个,即本实施例中的光电转换组件210、光电转换组件220、光电转换组件230 ;相对应地,本实施例的接线盒240中的正负极连接端共有六个。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与实施例一中的光电转换组件110、光电转换组件120相类似,本实施例中的光电转换组件210、220、230同样分别包括相同数量的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由于光电转换组件210、220、230包括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相同,制造工艺也相同,因此,光电转换组件210、220、 230的电压也相等。为了以下描述方便,将光电转换组件210、220、230的电压分别定义为V2。本实施例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与现有技术中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相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置光电转换组件210、光电转换组件220、光电转换组件230分别包含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以产生满足需求的电压、功率。所述光电转换组件210的正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212,负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213 ;所述光电转换组件220的正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222,负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223 ;所述光电转换组件230的正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232,负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233。本实施例中导电带的材料和形成方式与实施例一中导电带的材料和形成方式相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接线盒240包括正极连接端A、B、C和负极连接端D、E、F。与实施例一中的接线盒130相类似,本实施例中,接线盒240的正极连接端A、B、C之间的连通或断开,以及负极连接端D、E、F之间的连通或断开均可以由开关(图中未示出)控制。所述开关可 以是电子开关,如MOS晶体管,但是其不应限制其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开关甚至手动开关来替代MOS晶体管。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240的正极连接端A连接光电转换组件210正极位置的导电带212,正极连接端B连接光电转换组件220正极位置的导电带222,正极连接端C连接光电转换组件230正极位置的导电带232 ;所述接线盒240的负极连接端D连接光电转换组件210负极位置的导电带213,负极连接端E连接光电转换组件220负极位置的导电带223,负极连接端F连接光电转换组件230负极位置的导电带233。接线盒240的正极连接端A和负极连接端F被引出,以产生该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与实施例一相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对接线盒的正负极连接端与光电转换组件的导电带之间的连接关系所做的变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接线盒240的正负极连接端与光电转换组件210、220、230的导电带之间同样采用导线连接,并且与实施例一的导线连接方式相类似,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所述导线连接。但是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仅为举例说明,其不应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实现的连接方式。下面再结合图7和图8对本实施例的太阳能板实现电压切换的过程做详细说明。参考图7,当接线盒240的正极连接端A、B、C,以及负极连接端D、E、F全部断开时,光电转换组件210、220、230处于串联状态,因此,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第一电压,即为这三个光电转换组件的电压之和,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3V2。参考图8,当接线盒240的正极连接端A、B、C相互连通,并且其负极连接端D、E、F相互连通时,所述光电转换组件210的正极、光电转换组件220的正极以及光电转换组件230的正极相连,而光电转换组件210的负极、光电转换组件220的负极以及光电转换组件230的负极相连,从而使得光电转换组件210、光电转换组件220、光电转换组件230并联。此时,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第一电压,即为其中一个光电转换组件的电压,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V2。由上述分析可知,图8所示的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为图7所示的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的三分之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接线盒240中的正负极连接端的操作,实现了太阳能板的电压切换,即可以将太阳能板的电压在第二电压3V2与第一电压V2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满足了更多场合的需求,从而增加了太阳能板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太阳能板的应用性。实施例三参考图9、图10、图11,本实例的太阳能板包括:基板300 ;接线盒350 ;形成于基板300上的光电转换组件301、302,其中,所述光电转换组件301包括子组件310、320,所述光电转换组件302包括子组件330、340。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基板300上形成有两个光电转换组件301和302,并且所述光电转换组件301和302又分别包括了两个子组件,即子组件310、320、330,340 ;与之相对应地,接线盒350中包括八个连接端,分别为正极连接端a、b、C、d以及负极连接端e、f、g、h。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子组件310、子组件320、子组件330和子组件340分别包括相同数量的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由于子组件310、子组件320、子组件330和子组件340包括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相同,制造工艺也相同,因此,子组件310、子组件320、子组件330和子组件340的电压也相等。为了以下描述方便,将子组件310、子组件320、子组件330和子组件340的电压定义为V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子组件310的正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312,负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313 ;所述子组件320的正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322,负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323 ;所述子组件330的正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332,负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333 ;所述子组件340的正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 342,负极位置形成有导电带343。本实施例中导电带的材料和形成方式与前述实施例中导电带的材料和形成方式相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在这种结构中,子组件310的正极相当于光电转换组件301的正极,而子组件320的负极则相当于光电转换组件301的负极;子组件330的正极相当于光电转换组件302的正极,而子组件340的负极则相当于光电转换组件302的负极。所述接线盒350包括正极连接端a、b、C、d和负极连接端e、f、g、h。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350的正极连接端a、b、C、d之间的连通或断开,以及负极连接端e、f、g、h之间的连通或断开均可以采用开关(图中未示出)控制。所述开关可以是电子开关,如MOS晶体管。与前述两个实施例相类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开关甚至手动开关来替代MOS晶体管。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350的正极连接端a连接子组件310正极位置的导电带312,正极连接端b连接子组件320正极位置的导电带322,正极连接端c连接子组件330正极位置的导电带332,正极连接端d连接子组件340正极位置的导电带342 ;所述接线盒350的负极连接端e连接子组件310负极位置的导电带313,负极连接端f连接子组件320负极位置的导电带323,负极连接端g连接子组件330负极位置的导电带333,负极连接端h连接子组件340负极位置的导电带343。接线盒350的正极连接端a和负极连接端h被引出,以产生该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在这种连接方式中,光电转换组件301的正极与接线盒350的正极连接端a相连,光电转换组件301的负极与接线盒350的负极连接端f相连;而光电转换组件302的正极与接线盒350的正极连接端c相连,光电转换组件302的负极与接线盒350的负极连接端h相连。下面再结合图9、图10、图11对本实施例的太阳能板实现电压切换的过程做详细说明。参考图9,当接线盒350的正极连接端a、b、c、d,以及负极连接端e、f、g、h全部断开时,光电转换组件301、302处于串联状态,并且子组件310、320、330、340也均处于串联状态,此时所述光电转换组件301、302分别输出第二子电压2V3。因此,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四个子组件的电压之和,也可以说,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两个光电转换组件的输出电压之和,即此时的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4V3。参考图10,当接线盒350的正极连接端a、c相互连通,并且其负极连接端f、h相互连通时,所述光电转换组件301的正极与光电转换组件302的正极相连,而光电转换组件301的负极与光电转换组件302的负极相连。这样,所述光电转换组件301和光电转换组件302处于并联状态。并且由于正极连接端a、b并未连通,负极连接端e、f也未连通,因此,子组件310与子组件320处于串联状态;同理,由于正极连接端c、d未连通,并且负极连接端g、h也未连通,因此,子组件330与子组件340也处于串联状态。那么,此时的光电转换组件301与光电转换组件302的电压仍为第二子电压,即均等于两个子组件的电压之和2V3,并且此时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等于所述光电转换组件301的电压,或者说等于所述光电转换组件302的电压,即此时的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2V3。由上述分析可知,图10所示的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为图9所示的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的二分之一。参考图11,当接线盒350的正极连接端a、b、c、d相互连通,并且其负极连接端e、f> g、h 相互连通时,所述子组件310的正极、子组件320的正极、子组件330的正极以及子组件340的正极相连;而子组件310的负极、子组件320的负极、子组件330的负极以及子组件340的负极相连。这样,就将所述子组件310、子组件320、子组件330、子组件340分别并联起来。此时,光电转换组件301、302分别输出第一子电压V3,并且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等于其中一个子组件的电压或者说一个光电转换组件的电压,即此时的太阳能板上的输出电压为V3。由上述分析可知,图11所示的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为图9所示的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的四分之一。由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接线盒350中正负极连接端的操作,就可以实现在太阳能板的多种电压间的相互切换,即可以将太阳能板的电压在4V3、2V3或者V3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满足了更多场合的需求,因而增加了太阳能板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太阳能板的应用性。根据第三实施例,对于含有较多数量(例如4、6、8、9、10、12、14、15、16、18、20等)
的正极连接端或负极连接端,并且光电转换组件中还包括子组件的太阳能板来说,可通过相应开关的连通或者断开使得光电转换组件中的子组件或串联或并联,从而输出一些中间电压,其中所述中间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且小于所述第二电压。具体地,在第三实施例中,可以将图9所示的太阳能板所输出的电压(4V3)定义为第二电压;将图10所示的太阳能板所输出的电压(2V3)定义为中间电压;将图11所示的太阳能板所输出的电压定义为第一电压(V3)。
以上介绍了本发明太阳能板的三种实施方式,但是其不应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前述实施例中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以及结合实际需要在基板上形成更多的光电转换组件,各光电转换组件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组件,并且通过合理设置接线盒中正负极连接端与各光电转换组件或子组件中导电带的连接关系以形成更多不同的电压切换方式。综上,上述公开的太阳能板,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发明的太阳能板中包括两个以上光电转换组件,且各个光电转换组件的正极分别与接线盒中的正极连接端对应连接,其负极则分别与接线盒中的负极连接端对应连接;当接线盒的正级连接端相互连通并且其负极连接端也相互连通时,各个光电转换组件实现并联,而 当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相互断开并且其负极连接端也相互断开时,各个光电转换组件实现串联。因此,可以实现不同电压之间的切换,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满足不同场合的电压需求,增加了太阳能板的应用弹性,进而提高了太阳能板的实用性。2)由于本发明的太阳能板可以通过外部接线盒的方式实现多种电压之间的切换,从而使得太阳能板在制造过程中就简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盒及两个以上的光电转换组件;所述接线盒包括两个以上的正极连接端、两个以上的负极连接端,所述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分别连接对应的光电转换组件的正极,负极连接端分别连接对应的光电转换组件的负极; 其中,当所述接线盒的全部的正极连接端相互连通并且全部的负极连接端也相互连通时,各个光电转换组件并联,且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为第一电压;当所述接线盒的全部的正极连接端相互断开并且全部的负极连接端也相互断开时,各个光电转换组件串联,且所述太阳能板的输出电压为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组件至少包括两个子组件,所述子组件的正极对应连接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负极对应连接接线盒的负极连接端,当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相互连通并且负极连接端也相互连通时,所述子组件并联且所述光电转换组件输出第一子电压;当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相互断开并且负极连接端也相互断开时,所述子组件串联且所述光电转换组件输出第二子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接线盒中的正极连接端以及负极连接端的导通或断开均由电子开关或手动开关来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为MOS晶体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组件由串联在一起的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电转换组件中包含的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组件的正极位置和负极位置分别形成有导电带,接线盒中的正极连接端分别对应连接光电转换组件正极位置的导电带,负极连接端分别对应连接光电转换组件负极位置的导电带。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与对应的光电转换组件的正极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接线盒的负极连接端与对应的光电转换组件的负极通过导线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与导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且光电转换组件的正极和负极与导线也通过焊接方式相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压为所述第一电压的N倍,其中,N为大于I的自然正整数。
全文摘要
一种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包括接线盒及两个以上的光电转换组件;所述接线盒包括两个以上的正极连接端、两个以上的负极连接端,所述接线盒的正极连接端分别连接对应的光电转换组件的正极,负极连接端分别连接对应的光电转换组件的负极;当所述接线盒的所有正极连接端相互连通并且所有负极连接端也相互连通时,各个光电转换组件并联,太阳能板输出电压为第一电压;当所述接线盒的所有正极连接端相互断开并且所有负极连接端也相互断开时,各个光电转换组件串联,太阳能板输出电压为第二电压。本发明的太阳能板实现了多种电压之间的切换,增加了太阳能板的应用弹性,并且提高了太阳能板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H01L31/048GK103247705SQ20121003322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4日
发明者周泱泱 申请人: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