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通遮断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04376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通遮断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通遮断装置,其通过用截切部截切传导部件而断开电子装置之间的导通。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 2004-306946披露了一种导通遮断装置。将该导通遮断装置置于电子装置之间。当电子装置中出现异常时,触发该导通遮断装置从而断开电子装置之间的导通。图12图示了这样一种导通遮断装置。如图12所示,在壳体101中限定容纳室102。 可动部件103以可移动方式容纳在容纳室102中。可动部件103具有凸出的截切部104,相对于可动部件103的移动方向,也就是,相对于图中箭头所示方向,截切部104位于前进侧。 气体发生器105布置在容纳室102中,位于可动部件103移动方向的尾随侧位置处。当收到来自外部的信号时,触发气体发生器105,并产生气体。传导部件106用于连接电子装置,传导部件106由具有高电导率的材料(诸如铜) 制成的薄板形成。传导部件106包括一对基部107AU07B、以及可断部108,可断部108使基部107A和基部107B彼此连接。基部107AU07B各自形成为于壳体101侧壁中沿可动部件103移动方向延伸。此外,基部107AU07B分别与暴露于壳体101外部的外连接部109A、 109B相连接。外连接部109AU09B是与电子装置相连接的部分。可断部108在容纳室102 中延伸,于可动部件103移动方向上拦挡于可动部件103的前进侧。该导通遮断装置按下述方式操作。首先,当触发信号输入至气体发生器105时,气体发生器105产生气体。所产生的气体将可动部件103推向传导部件106的可断部108。 之后,可动部件103的截切部104末端撞击并截切可断部108。结果,传导部件106被截切而断开外连接部109A与外连接部109B之间的导通,使得电子装置之间的导通断开。当上述导通遮断装置受到触发时,截切部104压迫并截切传导部件106的可断部 108或薄板状导体。所以,在导通遮断装置操作期间,在断开之前,可断部108不可避免地因截切部104的压迫运动(动作)而拉伸。所以,考虑到可断部108的拉伸量,为了在断开可断部108之后通过保证断开部分端部之间具有足够距离来可靠地断开电子装置之间的导通,操作期间截切部104的移动量优选设定为足够大的值。然而,如果简单地增加截切部 104的移动量,相应地增大了导通遮断装置的尺寸。这又会扩大安装该装置所用的空间,并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据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通遮断装置,其能可靠地断开导通而不增大尺寸。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通遮断装置,包括具有侧壁的壳体,形成在壳体中的容纳室,可动部件,截切部,气体发生器,以及传导部件。可动部件容纳在容纳室中,使该可动部件可在移动方向移动。截切部设置于可动部件。截切部自可动部件前进侧伸出。气体发生器布置在容纳室中,并且位于可动部件的尾随侧。响应于触发信号的输入,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传导部件具有一对外连接部,并且延伸以使外连接部彼此连接。传导部件包括可断部以及一对基部。基部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中,并于可动部件移动方向延伸,基部与一对外连接部分别连接。可断部使基部彼此连接,并在容纳室中延伸,以与可动部件前进侧相干涉。导通遮断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阶部,其在可断部中形成为阶状外形;以及至少一个接合部,其设置在壳体中,其中,接合部成形为与该至少一个阶部相接合。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 面,提供了一种导通遮断装置,包括壳体;形成在壳体中的容纳室;可动部件,其容纳在容纳室中,以在移动方向能够移动;截切部;气体发生器;以及传导部件。截切部设置于可动部件,并且自可动部件前进侧伸出。气体发生器布置在容纳室中,并且位于可动部件的尾随侧。响应于触发信号的输入,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传导部件具有一对外连接部,传导部件使外连接部彼此连接,且在容纳室中延伸,以与可动部件前进侧相干涉。截切部包括末端部、基端部、以及于末端部和基端部之间延伸的外表面。凸部设置于截切部外表面,该凸部沿传导部件的延伸方向延伸。根据下面结合附图以示例方式说明本发明原理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


参照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以及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图I是示意性图示电路的图,电路中应用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导通遮断装置;图2是图示图I所示导通遮断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图示传导部件的轴测图;图4是示出图3传导部件在箭头C方向观察时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可动部件的轴测图;图6A是示出可动部件的俯视图;图6B是示出可动部件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触发之后导通遮断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8是触发之后导通遮断装置内部结构的放大剖视图,图示截切部及其周围;图9A和图9B是示出变化例中可动部件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根据变化例的导通遮断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根据另一变化例的导通遮断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以及图12是示出常规导通遮断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导通遮断装置20。如图I所示,在电路11中应用了导通遮断装置20。电路11具有电池12和电子装置13。在电路11中,电池12向电子装置13供电,以驱动电子装置13。电子装置13包括变压器14,其提升电池12供电的电压;逆变器15,其将来自变压器14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以及电动机16,其由来自逆变器15的交流电驱动。
电路11安装于车辆10。当由于例如碰撞 等使车辆10损坏时,电子装置13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可能从电路11漏电。因此,车辆10配备有导通遮断装置20,在发生这种碰撞时,导通遮断装置20断开电池12与电子装置13之间的导通。导通遮断装置20在电路11中位于电池12(具体而言其正极端子)与电子装置13之间。车辆10具有碰撞传感器17和电控单元18,碰撞传感器17用于检测是否发生碰撞,而电控单元18以微型计算机为主要构成部件构成。电控单元18接收来自碰撞传感器17的输出信号。当基于来自碰撞传感器17的输出信号检测到碰撞时,电控单元18触发导通遮断装置20。这会停止从电池 12向电子装置13供电。下面,说明导通遮断装置20的构造。如图2所示,在导通遮断装置20的壳体21中形成容纳室22。容纳室22容纳可动部件23,可动部件23可以在直线方向也就是沿图中箭头方向移动。可动部件23于移动方向的尾随侧部分(即主体24)成形为有封闭上端的圆筒(筒形)。主体24于外周面具有两个沿移动方向延伸的凸部24A。主体24还具有自移动方向前进侧伸出的截切部25。在与可动部件23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观察,截切部25具有大体梯形截面。容纳室22具有形状与主体24对应的大致柱形空间(主室22A)、以及在移动方向位于主室22A前进侧的空间 (副室22B)。在触发导通遮断装置20之后,副室22B收纳截切部25。主体24的外周面、以及容纳室22中供可动部件23主体24移动的部分(具体而言主室22A)的内周面,二者都朝可动部件23前进侧在尺寸上减小,或者渐细。此外,在主室22A内表面中形成凹部22C, 凹部22C沿可动部件23移动方向延伸。凹部22C允许主体24的凸部24A在其中移动。爆炸式气体发生器26于容纳室22中布置在可动部件23尾随侧。气体发生器26 与电控单元18相连接。在触发导通遮断装置20时,气体发生器26接收来自电控单元18 的触发信号,具体而言,促使气体发生器26产生燃烧气体的信号。当收到来自电控单元18 的信号时,气体发生器26使其中所包含的爆炸物膨胀而产生燃烧气体。导通遮断装置20具有传导部件27,传导部件27使电子装置彼此连接。传导部件 27由具有高电导率的材料(具体而言铜)制成的薄板形成。传导部件27以使其两个端部暴露于外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1。在导通遮断装置20中,传导部件27的端部起到与电子装置连接的外连接部28A、28B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电池12和变压器14。 传导部件27在外连接部28A、28B之间延伸。外连接部28A、28B各具有通孔29。在导通遮断装置20中,利用通孔29与紧固件诸如螺钉,使外连接部28A、28B之一与电路11(图I)中连接于电池12的端子连接,并使另一外连接部与电路11中的电子装置 13相连接,具体而言,与变压器14相连的端子连接。传导部件27的外连接部28A、28B各自与电路11的端子连接,使得电路11的端子经由传导部件27彼此连接。除了外连接部28A、28B之外,传导部件27(图2)包括一对基部30A、30B以及可断部31,可断部31使基部30A与基部30B相连接。基部30A、30B各自形成为在壳体21侧壁中沿可动部件23的移动方向延伸。此外,基部30A、30B分别与外连接部28A、28B连接。可断部31在容纳室22中延伸,在可动部件23的移动方向上,可断部31拦挡于可动部件23前进侧。图3是传导部件27的轴测图。如图2和图3所示,传导部件27的可断部31具有阶部32A、32B,通过于延伸方向即于图2中左右方向弯折中央部,使阶部32A、32B形成为具有阶状外形。阶部32A、32B的弯折角度,具体而言由可断部31中位于阶部32A、32B两侧的部分所限定的角度,设定为90°。可断部31的阶部32A、32B形成为,使得阶部32A、32B之间的部分(第一部分)相对可动部件23的移动方向位于其余部分(第二部分)的尾随侧(图2)。壳体21还包括与阶部32A接合的接合部33A、以及与阶部32B接合的接合部33B。在本实施例中,接合部33A、33B是沿阶部32A和阶部32B延伸的槽部,并且具有分别收纳整个阶部32A和整个阶部32B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容纳部22的副室22B夹在阶部32A和32B之间以及接合部33A和33B之间。图4是图示沿图3中箭头C观察时传导部件27的俯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传导部件27的可断部31中,在使可动部件23移动时截切部25末端边缘ED I撞击可断部31的位置处,于宽度方向两侧形成三角形切除部34。当截切部25末端边缘EDl撞击可断部31时,切除部34允许应力集中于其尖角处。据此,使可断部31自切除部34的尖角开始断开,使得裂缝连接各切除部34。所以,可容易地使可断部31于期望位置断开。此外,可断部31中,在使可动部件23移动时截切部25末端边缘ED2撞击可断部31的位置处,于宽度方向两侧形成半圆形切除部35。切除部35没有尖角。因此,与切除部34不同,当截切部25末端撞击可断部31时,应力不容易集中。然而,与切除部35周围部分相比,形成在可断部31中的切除部35降低了对应部分的强度。因此,当截切部25末端撞击可断部31时,在切除部35形成部分中容易使可断部31弯折。图5、图6A和图6B示出可动部件23。图6A是图示沿图5中箭头D观察时可动部件23的俯视图,而图6B是沿图5中箭头E观察时可动部件23的侧视图。如图5、图6A和图6B所示,可动部件23包括大致柱形主体24和自主体24伸出的截切部25。如上所述,截切部25成形为具有大体梯形截面的板。具体而言,截切部25朝末端变得更薄。截切部25于外表面具有两个凸部36。凸部36于可断部31延伸方向即于图6A中左右方向凸出(参见图2)。各凸部36自截切部25基端(或与主体24相邻的端部)沿截切部25移动方向以直线方式延伸至靠近于末端部的位置。也就是,凸部36的高度稍小于截切部25的高度。两个凸部36布置成其间具有间隔。由主体24、截切部25、以及两个凸部36形成的可动部件23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整体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可动部件23的截切部25外表面上形成凸部36,但凸部36成形为,通过模塑合成树脂形成截切部25时,使得成型截切部25易于脱离模具。所以,可以使用具有简单结构的模具容易地形成可动部件23。下面,描述采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导通遮断装置20所实现的操作。首先,在导通遮断装置20处于非操作状态(图2中所示状态)下,当电控单元18向气体发生器26提供触发信号时,触发气体发生器26,并产生燃烧气体。所产生的气体将可动部件23推向传导部件27的可断部31。此时,形成于可动部件23主体24的凸部24A在壳体21的主室22A中所形成的凹部22C内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爆炸式气体发生器26作为导通遮断装置20的驱动源。与采用其他类型驱动源诸如电磁式驱动源的装置相 t匕,由通常可以快速触发的爆炸式气体发生器26驱动的装置比较便宜,并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这种爆炸式装置作为驱动源来驱动导通遮断装置20。之后,当可动部件23的截切部25末端撞击可断部31时,截切部25的压迫力促使应力集中于可断部31中切除部34的尖角。据此,使可断部31沿连接各切除部34尖角的直线断开。此时,在靠近切除部35形成部分的部分中,截切部25的压迫力使可断部31弯折。结果,传导部件27被切开,并使外连接部28A、28B之间的导通断开(图I中所示的状态)。这继而使电池12 (参见图I)与变压器14之间的导通断开。图7是示出触发之后导通遮断装置20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如上所述,在导通遮断装置20中,容纳室22内周面以及可动部件23的主体24外周面二者都朝可动部件23移动方向前进侧渐细。所以,当由于导通遮断装置20中气体发生器26产生气体而使可动部件23移动时,可动部件23的主体24适配进容纳室22的移动方向前进侧部分中。此时,由主体24外周面与容纳室22内周面之间的接触,调整可动部件23的主体 24的移动方向,使得可动部件23 (具体而言使截切部25)在受到引导的同时移动至适当位置。据此,导通遮断装置20适当操作,使得截切部25以计划方式截切可断部31。在导通遮断装置20操作之后,也就是,在可动部件23的主体24适配于容纳室22 的移动方向前进侧部分之后,使可动部件23固定于此位置(图7中所示位置)。如果在压迫并截切可断部31之后使截切部25返回初始位置,弹性变形的可断部31将返回初始位置。因此,可断部31的截切端可能出现不希望的彼此接近。在本实施例中,在压迫并截切可断部31之后,使截切部25保持在截切端(切断端)之间,而且,截切部25不返回初始位置。因此,避免可断部31的截切端彼此接近。在导通遮断装置20中,在可断部31断开之前由截切部25压迫可断部31时,不可避免地使可断部31拉伸。所以,为了通过保证使可断部31断开之后断开部分末端之间具有足够距离从而利用导通遮断装置20可靠地断开导通,考虑到可断部31的拉伸量,操作期间截切部25的移动量优选设定为足够大的值。然而,如果简单地增加截切部25的移动量, 相应地增大了导通遮断装置20的尺寸。这继而扩大了安装该装置所用的空间,并增加制造成本。由于使用导通遮断装置20来停止从电池12向用于驱动车辆10的电动机16供电,以在车辆10异常时保证安全,必须可靠地执行该停止操作。所以,传导部件27截切端之间的距离很可能导致问题。此外,近年来,对车辆10的更高功能需求要求增加装置的数量。由此减少了车辆10上的空位空间。因此,如果增大导通遮断装置20的尺寸,就难以将导通遮断装置20安装在车辆10上。 考虑到上述情况,在传导部件27的可断部31延伸方向中间位置处,导通遮断装置 20具有两个阶部32A、32B。此外,阶部32A、32B分别与形成在壳体21中的两个接合部33A、 33B接合。所以,当由截切部25压迫并截切可断部31时,避免可断部31中与阶部32A、32B 相比更远离受截切部25压迫部分的部分朝被压迫部分移动。具体而言,仅仅使可断部31 中位于阶部32A、32B之间的部分拉伸,并且限制其余部分的拉伸。所以,即使可断部31在受截切部25压迫时拉伸,也只有可断部31的一部分被拉伸。与没有阶部32A、32B或接合部33A、33B、并且使整个可断部31拉伸的常规装置相比,本实施例的导通遮断装置20中可断部31的拉伸量更短。所以,以相对小的量使具有截切部25的可动部件23移动,因而,避免导通遮断装置20的尺寸增大。此外,可以使可断部31的截切端彼此充分分离,使得导通遮断装置20可靠地执行导通断开。
下面讨论使可断部31阶部32A、32B的弯折部以钝角弯折的假想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所设定的角度越大,在延伸方向拉动可断部31时,越容易使可断部31的阶部32A、32B相对壳体21的接合部33A、33B滑动。这很可能增大可断部31的拉伸量。然而,在图示实施例中,各阶部32A、32B的弯折角度设定为90°。因此,当截切部25压迫可断部31时,避免可断部31的阶部32A、32B由于沿接合部33A、33B的滑动而朝被压迫部分移动。这减小了可断部31的拉伸。此外,在导通遮断装置20中,阶部32A、32B形成为,使得可断部31中位于阶部32A、32B之间的部分相对可动部件23移动方向位于其他部分的尾随侧。所以,在使可动部件23与截切部25 —起移动并截切可断部31之后,将截切部25收纳在两个阶部32A、32B之间,更具体地,容纳在容纳室22的副室22B中。因此,与截切可断部31之后使大部分截切部25移动至超出两个阶部32A、32B之间空间位置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截切部25移动所需的空间,也就是可以减小容纳室22于移动方向的长度。这允许导通遮断装置20的尺寸减小。图8是触发之后导通遮断装置20内部结构的放大剖视图,图示截切部25及其周围。如图8所示,在截切可断部31之后,使截切部25进一步向上移动,以推开上述导通遮断装置20中的截切端。在导通遮断装置20中,截切部25于其外表面具有两个凸部36,并且,在截切部25末端部和基端部之间,凸部36在可断部31延伸的方向凸出。因此,在由截切部25压迫并截切可断部31之后,由截切部25的凸部36使可断部31的截切端压贴副室22B内壁。据此,与截切部25没有设置凸部36的情况下可断部31截切端的变形量(图8中用双点划线代表)相比,本实施例的导通遮断装置20中可断部31截切端的变形量(图8中用实线代表)增大。所以,可断部31弯折以使其截切端彼此分离。由于以充分距离使可断部31的截切端分开,由导通遮断装置20可靠地执行导通断开。当使用模具形成树脂产品时,由于模塑之后冷却处理期间的收缩,导致产品的尺寸精度劣化。为了抑制尺寸精度的这种劣化,优选的是,减少树脂量来减小收缩量。此外,在导通遮断装置20中,可动部件23于容纳室22中移动时受容纳室22内周面引导,并且,可动部件23的截切部25截切传导部件27的可断部31的预定位置。所以,为了实现可动部件23的精确移动并且由截切部25于适当位置截切可断部31,重要的是以高精度制造可动部件23。在这一方面,由于在导通遮断装置20的截切部25外表面上形成凸部36,可断部31的截切端在断开之后受到凸部36的推动,使得截切端之间的距离增加。凸部36还允许截切部25更薄。所以,降低了可动部件23成型并冷却之后的收缩量。这提高了可动部件23的尺寸精度。
如上所述,优选实施方式具有下列优点。(I)具有阶状外形的阶部32A、32B形成于传导部件27的可断部31延伸方向中间部分。此外,壳体21具有与阶部32A、32B相接合的接合部33A、33B。所以,即使可断部31 在受到截切部25压迫时拉伸,也只拉伸可断部31的一部分。所以,与没有阶部32A、32B或接合部33A、33B、以及使整个可断部31拉伸的常规装置相比,可以使可断部31的拉伸量缩短。所以,以相对小的量使具有截切部25的可动部件23移动,因而,避免导通遮断装置20 的尺寸增大。此外,可以使可断部31的截切端彼此充分分开,使得导通遮断装置20可靠地执行导通断开。(2)形成两个阶部32A、32B以及两个接合部33A、33B,以及,可动部件23的截切部 25处于这样的位置,使其可以截切可断部31中位于两个阶部32A、32B之间的部 分。所以, 当截切部25压迫可断部31时,仅仅使可断部31中保持在两个阶部32A、32B之间的部分拉伸。因此,减少了可断部31被拉伸部分的长度,因而,减小了可断部31的拉伸量。这避免了导通遮断装置20尺寸的增大。(3)阶部32A、32B形成为,使得可断部31中位于阶部32A、32B之间的部分相对可动部件23移动方向位于其余部分的尾随侧。因此,与截切可断部31之后使大部分截切部 25移动至超出两个阶部32A、32B之间空间的位置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截切部25移动所需的空间,即可以减小在移动方向的长度。这允许减小导通遮断装置20的尺寸。(4)截切部25于外表面具有一对凸部36,并且,在截切部25的末端部和基端部之间,凸部36在可断部31延伸的方向凸出。因此,在由截切部25压迫并截切可断部31之后, 由截切部25的凸部36使可断部31的截切端压贴副室22B内壁。由于以充分距离使可断部31的截切端分开,由导通遮断装置20可靠地执行导通断开。(5)截切部25成形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板,并且朝其末端变得更薄。凸部36与截切部25整体形成。凸部36沿可动部件23移动方向以直线形式延伸。因此,即使凸部36形成于可动部件23中截切部25外表面,凸部36也成形为,通过模塑合成树脂形成截切部25 时,使得成型截切部25易于脱离模具。所以,可以利用具有简单结构的模具,容易地形成可动部件23。上述实施例可以进行如下改动。除了朝可动部件23的移动方向前进侧端渐细的形状之外,容纳室22的内周面以及可动部件23主体24的外周面之一或二者还可以具有其他形状。例如,容纳室22的内径可以沿可动部件23的移动方向保持不变,以及,可动部件23的外径可以沿可动部件23的移动方向保持不变。在传导部件27的可断部31中所形成阶部32A、32B的弯折角度并不局限于90°, 而是可以为小于90°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当截切部25压迫可断部31时,避免了可断部31的阶部32A、32B因沿接合部33A、33B滑动而朝被压迫部分移动。此外,只要能可靠地避免阶部32A、32B朝被压迫部分移动,阶部32A、32B的弯折角度可以大于90°。接合部33A、33B并非必需具有将阶部32A、32B整个嵌入的槽部。取而代之的是, 接合部33A、33B可以具有将阶部32A、32B部分收纳的槽部。取代壳体21中的槽部,接合部33A、33B可以在壳体21上具有凸部,该凸部具有与阶部32A、32B接合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该凸部起到接合部的作用。
与阶部32A、32B相接合的接合部设置为与壳体21整体形成,可以取代为使用安装至壳体21的分开设立的部件。取代在传导部件27的可断部31中形成切除部34、35,也可以形成通孔。在这种情况下,通孔优选具有带尖角的形状,使得截切部25压迫可断部31时所产生的应力集中于尖角,从而可断部31容易从此处开始断开。此外,如果形成没有尖角的通孔,在形成这种孔的部分处容易使可断部31折起。切除部34可以省略。此外,切除部35可以省略。 截切部25上凸部36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可以形成仅仅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凸部36。取代仅在截切部25 —侧形成凸部36,也可以在截切部25的多个侧面上形成凸部36。在上述实施例中,凸部36形成为自截切部25的基端部延伸至靠近于末端部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如图9A和图9B所示,可以形成远离截切部25基端和末端的凸部40。图9B图示在图9A中箭头F方向观察时可动部件的侧面结构。可以采用没有凸部36的可动部件。如图10所示,在传导部件27的可断部31中可以形成倒U形部分作为阶部50A、50B。此外,阶部可以是具有倒V形或倒U形的弯折部。在这些情况下,壳体21在图10的情况下具有接合部51A、51B,其与阶部50A、50B的形状对应。如图11所示,两个阶部60A、60B可以成形为,使得可断部31中位于阶部60A、60B之间的部分比可断部31的其余部分更为远离可动部件23。在这些情况下,壳体21具有与阶部60A、60B的形状相对应的接合部61A、61B。阶部以及用于与阶部相接合的接合部可以仅仅形成在可断部中的一个位置处。用于形成可动部件23 (其具有截切部25)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树脂,而是可以为任意材料,只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截切可断部31并且具有适当的绝缘特性即可。用于生产可动部件23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使用模具的方法,而是可以为任何适当方法,诸如切削。可以采用下列结构⑴和(ii)之一。(i)于可断部延伸方向上,在传导部件的可断部中间部分形成阶部,并在壳体中形成可与阶部接合的接合部。(ii)可动部件的截切部在末端部和基端部之间于外表面上具有凸部,并且,该凸部在可断部延伸的方向凸出。根据本发明的导通遮断装置并不局限于设置在车辆驱动电动机与电池之间的导通遮断装置,而是可以应用为任何位于电子装置之间用于断开电子装置之间传导的装置。这种导通遮断装置包括燃料电池车辆中设置在燃料电池与车辆驱动电动机之间的导通遮断装置,固定作业系统中设置在电源与电子系统之间的导通遮断装置,以及固定作业系统中设置在电子装置之间的导通遮断装置。所以,本文中的实例和实施方式应当认为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以及,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处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效置换内进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导通遮断装置,包括 壳体,其具有侧壁; 各纳室,其形成在所述壳体中; 可动部件,其容纳在所述容纳室中,使所述可动部件能够在移动方向移动; 截切部,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件,其中,所述截切部自所述可动部件的前进侧伸出;气体发生器,其布置在所述容纳室中,并且位于所述可动部件的尾随侧,其中,响应于触发信号的输入,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以及 传导部件,其具有一对外连接部,所述传导部件延伸以使所述外连接部彼此连接,其中,所述传导部件包括 一对基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中,所述基部于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并且分别与所述一对外连接部连接;以及 可断部,其使所述基部彼此连接,以及,该可断部在所述容纳室中延伸,以与所述可动部件前进侧相干涉, 所述导通遮断装置的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阶部,其在所述可断部中形成为阶状外形;以及 至少一个接合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接合部成形为与所述至少一个阶部相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通遮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阶部是两个阶部之一,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部是两个接合部之一, 所述可断部包括位于所述两个阶部之间的第一部分、以及作为其余部分的第二部分,以及 所述截切部位于截切所述可断部的第一部分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通遮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阶部形成为,使得所述可断部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尾随侧。
4.根据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通遮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切部包括末端部、基端部、以及于所述末端部和所述基端部之间延伸的外表面,以及 凸部设置于所述截切部的外表面,所述凸部沿所述可断部的延伸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通遮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切部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朝所述末端部变薄的板,所述凸部与所述截切部整体形成,以及 所述凸部自所述截切部的所述基端部延伸至靠近于所述末端部的位置,使得所述凸部的高度小于所述截切部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I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通遮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位于驱动车辆的电动机与用于向所述电动机供电的电池之间,并且操作以断开从所述电池向所述驱动电动机供电。
7.一种导通遮断装置,包括 壳体;各纳室,其形成在所述壳体中; 可动部件,其容纳在所述容纳室中,使所述可动部件在移动方向能够移动; 截切部,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件,其中,所述截切部自所述可动部件的前进侧伸出;气体发生器,其布置在所述容纳室中并且位于所述可动部件的尾随侧,其中,响应于触发信号的输入,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以及 传导部件,其具有一对外连接部,所述传导部件使所述外连接部彼此连接,以及,所述传导部件在所述容纳室中延伸,以与所述可动部件前进侧相 干涉,其中, 所述导通遮断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截切部包括末端部、基端部、以及于所述末端部和所述基端部之间延伸的外表面,以及 凸部,其设置于所述截切部外表面,所述凸部沿所述传导部件的延伸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通遮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截切部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朝所述末端部变薄的板,所述凸部与所述截切部整体形成,以及 所述凸部自所述截切部的所述基端部延伸至靠近于所述末端部的位置,使得所述凸部的高度稍小于所述截切部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通遮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位于驱动车辆的电动机与向所述电动机供电的电池之间,并且操作以断开从所述电池向所述驱动电动机供电。
全文摘要
一种导通遮断装置,包括可动部件、截切部、气体发生器、以及传导部件。可动部件容纳在壳体的容纳室中。截切部自可动部件于移动方向的前进侧伸出。气体发生器布置在可动部件于移动方向的尾随侧。传导部件延伸以连接一对外连接部。传导部件包括可断部和一对基部。基部布置在壳体的侧壁中,并且沿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可断部成形为使基部彼此连接,并且拦挡于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前进侧。阶部具有阶状外形,并且形成在可断部中。在壳体中形成可与阶部接合的接合部。
文档编号H01H39/00GK102623244SQ201210017748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冈田靖, 柴山贤治, 福山岳树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