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03484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电池组件(蓄电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该电池组件由多个单电池(蓄电元件)排列并电连接而形成,单电池在壳体内收纳有发电单元。单电池在充电或放电时,发电单元产生热量。如果该热量积蓄在单电池内,单电池的温度升高,则存在电池性能下降的隐患。而且在电池组的情况下,还存在因发热使各单电池出现温度差异、电池性能下降的程度也出现差异的问题。于是,在现有技术中,在壳体的外侧配置用来冷却单电池的冷却装置,使冷却剂在冷却装置的内部流通。通过壳体的外表面与冷却装置接触,在充电或放电时由发电单元产生的热量向壳体传导,再从该壳体向冷却装置传导。由此降低壳体内部的温度,所以能够抑制电池性能的下降。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0-348781号公报然而,发电单元在充电时存在膨胀的隐患,因此,在发电单元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的部分,存在由膨胀的发电单元挤压壳体而导致壳体膨胀的问题。在壳体发生了膨胀的情况下,会出现在已膨胀的壳体与冷却装置之间形成间隙的情况。在该间隙中存在空气层。由于该空气层的导热率相对较小,所以存在在冷却装置与壳体之间形成间隙的区域,不能从壳体向冷却装置充分传导热量的问题。由此,会出现单电池的局部温度升高的问题。特别是如果反复充电、放电,则壳体反复膨胀、收缩。为此,壳体与冷却装置之间更容易形成间隙,因此,十分需要均匀地冷却单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蓄电元件局部成为高温的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元件,包括具有多个壁部的壳体;在与所述多个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壁部分离的状态下,收纳在所述壳体内的蓄电元件;与所述多个壁部中和所述蓄电元件分离的壁部的外表面相接触的导热部件。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由多个所述蓄电元件排列并电连接而构成。蓄电单元在充电时存在膨胀的隐患,因此,在蓄电单元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的部分,存在由膨胀的蓄电单元挤压壳体而导致壳体膨胀的问题。根据本发明,在壳体的内表面中,与蓄电单元分离的壁面与导热部件接触。由此, 即使蓄电单元膨胀,也因为与导热部件接触的壳体的壁面与蓄电单元分离,所以能够防止被膨胀的蓄电单元挤压。其结果是,即使蓄电单元发生了膨胀,也能够维持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接触的状态。
另外,壳体的壁部内表面与蓄电单元分离的结构包括壳体的壁部内表面与蓄电单元之间形成间隙的情况,而且也包括由于壳体的壁部内表面与蓄电单元之间存在缓冲材料而使壳体与蓄电单元不直接接触的结构。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方式,即所述导热部件优选兼为冷却部件。根据上述方式,首先,蓄电单元所产生的热量从壳体向导热部件传导。因为该导热部件兼为冷却部件,所以向导热部件传导的热量通过冷却部件被冷却。由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壳体。优选具有与所述导热部件接触的冷却部件。首先,蓄电单元所产生的热量从壳体向导热部件传导,接着,向导热部件传导的热量向与该导热部件接触的冷却部件传导,通过冷却部件被冷却。由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壳体。优选冷却剂在所述冷却部件的内部流通,所述冷却部件的外表面由金属形成。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因为冷却部件的外表面由比较坚硬的金属形成,所以对于来自外部的压力,难以发生变形。因此,即使由于壳体膨胀而直接、或者经由导热部件挤压冷却部件,也能够抑制冷却部件的变形。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冷却剂的流通通路发生变形,所以能够防止流通于冷却部件内部的冷却剂产生压力损失。由此能够抑制冷却部件的冷却效率的降低。优选冷却剂在所述冷却部件的内部流通,并且所述冷却剂为液体。通过将液体作为冷却剂使用,与将空气作为冷却剂的、所谓空气冷却方式相比,能够取得冷却效率不会被外界空气温度所左右的良好效果。而且,在进行空气冷却的情况下,存在随着空气的流入而致使异物进入冷却部件内部的问题。与此相对,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冷却剂为液体,所以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冷却部件的内部。在所述蓄电元件搭载于具有散热器的车辆上的情况下,恰好能够使用冷却液作为所述冷却剂。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使用车辆所使用的冷却液的情况下,不需要另外准备在冷却部件中流通的冷却剂。另外,冷却液也可以含有乙二醇等防冻液。优选所述壳体为长方体状,所述壳体具有形成有与所述蓄电单元电连接的电极端子的端子面、位于与所述端子面相反一侧的底面、长侧面、及短侧面,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底面及所述短侧面这两个面或其中一个面热接触。因为长侧面的面积相对较大,所以当壳体内部的压力升高时,与短侧面相比,长侧面的变形大。因此,通过使导热部件与不同于长侧面的底面及短侧面这两个面或其中一个面接触,能够牢固地维持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形成有电极端子的端子面上,有时不能充分地确保在与电极端子绝缘的状态来安装导热部件及冷却部件的空间。因此,如果要在端子面上安装导热部件,则存在不能确保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之间的足够的接触面积的问题。根据上述实施方式, 通过将导热部件与底面或短侧面接触,能够确保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之间的足够的接触面积。优选所述导热部件可弹性变形,并且由导热率高于空气的材料形成。
如果蓄电单元充电,则蓄电单元有时会发生膨胀。这样,通过已膨胀的蓄电单元的挤压,导致壳体膨胀。这样,与壳体的外表面接触的导热部件被壳体的外表面挤压。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导热部件可弹性变形,所以由于壳体外表面的挤压,导热部件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可维持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其结果是,在充电或放电时蓄电单元所产生的热量从壳体向导热部件传导,因而能够抑制单电池局部成为高温。另一方面,在放电时蓄电单元收缩,随之壳体也收缩。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导热部件可弹性变形,所以随着收缩的壳体外表面,导热部件变形恢复。由此,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的外表面可维持接触的状态。其结果是,即使反复进行充电、放电,壳体反复膨胀、 收缩,壳体的外表面、导热部件的外表面也能维持接触的状态。由此,即使壳体反复膨胀、收缩,也由于充电或放电时蓄电单元所产生的热量能够确实地从壳体向导热部件传导,因此能够抑制蓄电元件局部成为高温。所述壳体内也可以形成为填充含有有机溶剂的电解质的结构。在电解质含有有机溶剂的情况下,如果在比较高的温度下使用蓄电元件,则存在有机溶剂分解而产生气体的问题。这样,随着壳体内部压力的升高、充放电周期数的增加, 存在壳体逐步膨胀的问题。即使在上述情况下,由于导热部件是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 能够随着壳体的膨胀而发生变形。其结果是能够维持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状态。由此,即使充放电的周期数增加,也能够确实地抑制蓄电元件的局部成为高温。优选所述导热部件由绝缘材料形成。由于在蓄电单元中会产生电压,所以在蓄电单元与壳体之间将产生电压。因此,在壳体与冷却部件之间也产生电压。在上述方式中,因为配置在壳体与冷却部件之间的导热部件由绝缘材料形成,所以能够抑制电流在壳体与冷却部件之间流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壳体或冷却部件因电流而被腐蚀的情况。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蓄电元件局部成为高温。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单电池的分解立体图2是表示单电池的侧面图3是表示单电池的俯视图4是图3中IV-IV线的剖面图5是图2中V-V线的剖面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单电池的分解立体图7是表示单电池的侧面图8是图7中VIII-VIII线的剖面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的单电池的分解立体图10是表不电池组的侧面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的电池组搭载在车辆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电池组的侧面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的电池组的俯视图14是表示充放电周期数与单电池表面温度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1-(6)的单电池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6是实施方式2-1的单电池的立体图;图17是单电池的俯视图;图18是单电池的侧面图;图19是图18的B-B线的剖面图;图20是图17的A-A线的剖面图;图21是变形例2-1的单电池的立体图;图22是单电池的俯视图;图23是单电池的侧面图;图24是图23的D-D线的剖面图;图25是图22的C-C线的剖面图;图26是表不搭载有实施方式2-2的电池组的车辆的不意图;图27是电池组的侧面图;图28是在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单电池2A的立体29是在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单电池2A的侧面30是在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单电池2B的立体31是在实施例中所说明的单电池2B的侧面32是比较例2-2的单电池的立体33是比较例2-2的单电池的侧面34是比较例2-3的单电池的立体35是比较例2-3的单电池的侧面36是在其他实施方式2-(I)中所说明的电池组的侧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单电池(蓄电元件);11壳体;12发电单元(蓄电单元);16电极端子;17端子面;18底面;19长侧面;20短侧面;21,31,41,51,61导热部件;22,32,42,52,62冷却部件;53车辆;54散热器;56,66电池组(蓄电装置);110,130,140单电池(蓄电元件);111 电池壳体(壳体);111A端子面;IllB长侧面(面积最大的面);111C短侧面;IllD底面; 112电极端子;113发电单元(蓄电单元);120,160冷却部件;125,165热传导部件(导热材料);150,170电池组(蓄电装置);EV电动汽车;R散热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1>目前,作为电池组(电池组件),已知有(日本)特开2000-348781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该电池组件由多个单电池排列并电连接而形成。单电池在壳体内收纳发电单元,在壳体上形成与发电单元电连接的正极和负极。单电池在充电或放电时,发电单元产生热量。如果该热量积蓄在单电池内,单电池的温度升高,则促进电池性能的下降。而且在电池组的情况下,还存在因发热使各单电池出现温度差异、电池性能降低的程度也出现差异的问题。
于是,在现有技术中,在壳体的外侧配置用来冷却单电池的冷却装置,使冷却剂在冷却装置的内部流通。通过壳体的外表面与冷却装置接触,在充电或放电时发电单元产生的热量向壳体传导,再从该壳体向冷却装置传导。由此降低壳体内部的温度,因此能够抑制电池性能的下降。然而,例如在因充电时极板膨胀而导致壳体发生膨胀的情况下,存在在已膨胀的壳体与冷却装置之间形成间隙的问题。在该间隙中存在空气层。由于该空气层导热率相对较小,所以存在在冷却装置与壳体之间形成间隙的区域,不能从壳体向冷却装置充分传导热量的问题。由此会出现单电池的局部温度升高的隐患。特别是如果反复充电、放电,则壳体反复膨胀、收缩。为此,壳体与冷却装置之间更容易形成间隙,所以,十分需要均匀地冷却单电池。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局部成为高温的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发明是提供一种蓄电元件,其具有壳体;收纳在所述壳体内的蓄电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蓄电单元电连接的电极端子;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的冷却部件;配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冷却部件之间,并且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及所述冷却部件的外表面相接触的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可弹性变形,并且由导热率高于空气的材料形成。而且,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发明是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由多个所述蓄电元件排列并电连接而构成。如果蓄电元件充电,则蓄电单元有时会膨胀。这样,由于已膨胀的蓄电单元的挤压而导致壳体发生膨胀。这样,与壳体的外表面接触的导热部件在夹在壳体的外表面与冷却部件的外表面之间的状态下,被壳体的外表面挤压。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发明,因为导热部件可进行弹性变形,所以由于壳体外表面的挤压,导热部件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可维持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并且在导热部件的外表面与冷却部件的外表面之间也能维持接触状态。其结果是,在充电或放电时蓄电单元所产生的热量向壳体、 导热部件及冷却部件传导,所以能够抑制蓄电元件局部成为高温。另一方面,在放电时蓄电单元收缩,随之壳体也收缩。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发明,因为导热部件可弹性变形,能够跟随收缩的壳体外表面而变形恢复。由此,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的外表面能够维持接触的状态。其结果是,即使反复进行充电、放电,壳体反复膨胀、收缩,壳体的外表面、导热部件的外表面、及冷却部件的外表面也能维持接触的状态。由此,即使壳体反复膨胀、收缩,由于充电或放电时蓄电单元所产生的热量确实能够经由导热部件,从壳体向冷却部件传导,因此能够抑制蓄电元件局部变成高温。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方式。优选冷却剂在所述冷却部件的内部流通,所述冷却部件的外表面由金属形成。根据上述方式,因为冷却部件的外表面由比较坚硬的金属形成,所以对于来自外部的压力,难以发生变形。因此,即使由于壳体膨胀,而经由导热部件挤压冷却部件,也能够抑制冷却部件发生变形。其结果是,因为能够抑制冷却剂的流通通路发生变形,所以能够抑制在冷却部件内部进行流通的冷却剂产生压力损失,由此能够抑制冷却部件的冷却效率降低。
优选冷却剂在所述冷却部件的内部流通,所述冷却剂为液体。通过将液体作为冷却剂使用,与将空气作为冷却剂的、所谓空气冷却方式相比,能够取得冷却效率不会被外界空气温度所左右的良好效果。而且,在进行空气冷却的情况下,存在随着空气的流入而致使异物进入冷却部件内部的问题。与此相对,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冷却剂为液体,所以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冷却部件的内部。在所述蓄电元件搭载于具有散热器的车辆上的情况下,恰好能够使用冷却液作为所述冷却剂。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使用车辆所使用的冷却液的情况下,不需要另外准备在冷却部件中流通的冷却剂。另外,冷却液也可以含有乙二醇等防冻液。优选所述壳体为长方体状,所述壳体的壁面具有形成有所述电极端子的端子面、 位于与所述端子面相反一侧的底面、长侧面、及短侧面,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底面及所述短侧面这两个面或其中一个面热接触。因为长侧面的面积相对较大,所以当壳体内部的压力升高时,与短侧面相比,长侧面的变形大。因此,通过使导热部件与不同于长侧面的底面及短侧面这两个面或其中一个面接触,能够牢固地维持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形成有电极端子的端子面上,有时不能充分地确保在与电极端子绝缘的状态下安装导热部件及冷却部件的空间。因此,如果要在端子面上安装导热部件,则存在不能确保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之间的足够的接触面积的问题。根据上述实施方式, 通过将导热部件与底面或短侧面接触,能够确保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之间的足够的接触面积。优选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壳体的壁面中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中与所述蓄电单元分离的壁面接触。蓄电单元在充电时存在膨胀的隐患,因此,在蓄电单元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的部分,存在由于膨胀的蓄电单元挤压壳体而导致壳体膨胀的问题。于是,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使壳体的内表面中与蓄电单元分离的壁面与导热部件接触。由此,即使蓄电单元发生膨胀,也因为与导热部件接触的壳体的壁面与蓄电单元分离,所以能够防止被已膨胀的蓄电单元挤压。其结果是,即使蓄电单元发生了膨胀,也能够牢固地维持壳体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相接触的状态。优选所述导热部件由绝缘材料形成。由于在蓄电单元中会产生电压,所以在蓄电单元与壳体之间将产生电压。因此,在壳体与冷却部件之间也产生电压。在上述方式中,因为配置在壳体与冷却部件之间的导热部件由绝缘材料形成,所以能够抑制电流在壳体与冷却部件之间流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壳体或冷却部件因电流而被腐蚀的情况。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发明,能够抑制蓄电元件局部变成高温。参照图I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本实施方式的单电池(蓄电元件)10 在壳体11内收纳发电单元(蓄电单元)12。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的上方作为上方、将图 2的下方作为下方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壳体11具有多个壁部,为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壳体11具有形成
8有在上方开口的开口部13的壳体主体14,及安装在壳主体14上的、盖住壳体11的开口部 13的盖部件15。壳体主体14为金属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铝、铝合金、不锈钢等任意的金属。在盖部件15上,在图4的靠近左右两端部的位置上,形成向上方突出的、与发电单元12电连接的两个电极端子16,16。电极端子16由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构成,虽然未详细地进行图示,但正极端子与发电单元12的正极极板电连接,负极端子与发电单元12的负极极板电连接。如图5所示,发电单元12由将正极板与负极板隔着分离膜层积而成的层积体卷绕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发电单元12,12收纳在一个壳体11内。如图I所示,壳体11的外表面具有形成有电极端子16的端子面17(图I中的上表面)、位于与端子面17相反一侧的底面18(图I中的下表面)、面积相对较大的长侧面 19、及面积相对较小的短侧面20。由端子面17、底面18、长侧面19及端侧面20构成壳体 11的壁部。如图5所示,在壳体11内,发电单元12以其卷绕轴线朝向与短侧面20交叉的方向的姿态被收纳。两个发电单元12,12在与壳体11的长侧面19交叉的方向上排列而被收纳。而且发电单元12以与壳体11的内表面中与底面18及端子面17分离的姿势,被收纳在壳体11内。另外,发电单元12与壳体11的内表面分离也包括发电单元12与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存在缓冲部件的情况。在壳体11的内部填充含有有机溶剂的电解质(未图示),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使用例如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丁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Y-丁内酯、Y-戊内酯、乙酸甲酯、丙酸甲酯、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吡喃、二甲氧基乙烷、二甲氧基甲烷、磷酸亚乙基甲基酯、磷酸乙基亚乙基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等。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只选择一种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电解质的溶质,可以举出LiC104、LiPF6, LiBF4等无机锂盐、LiCF3SO3^ LiN(CF3SO2)2、LiN(CF3CF2SO2)2及LiC(CF3SO2)3等含氟有机锂盐等。这些溶质可以只选择一种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壳体11的底面18上,以与壳体11的底面18接触的状态配置合成树脂制的导热部件。导热部件21可弹性变形,并且由绝缘的合成树脂形成。而且,导热部件21由导热率高于空气的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导热率为O. 2W/m *k 5. OW/m *k的材料。 导热部件21根据需要可以使用66尼龙等聚酰胺、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等任意的合成树脂。本实施方式的导热部件21形成为厚度为Imm的片状,导热部件21为大致长方形, 形成为比壳体11的底面18稍小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导热部件21的厚度为1mm, 但不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为任意的厚度。在导热部件21的下面配置冷却部件22,导热部件21的下表面与冷却部件22的上表面接触。冷却部件22为大致长方体状,形成为比导热部件21稍大的形状。至少冷却部件 22的外表面由铜、铜合金、不锈钢、铝、铝合金等金属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铜形成冷却部件的外表面。如图4所示,在冷却部件22的内部形成使冷却剂(未图示)流通的流通通路23。在冷却部件22上形成与流通通路23连通且向流通通路23内流入冷却剂的流入口 24、及向流通通路23外流出冷却剂的流出口 25。流入口 24或流出口 25经由未图示的管道55与未图示的泵连接,冷却剂按照管道55、流入口 24、流通通路23、流出口 25、管道55的顺序流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冷却剂,可以使用水、有机溶剂、油等液体。作为冷却剂,例如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水、矿物油、烷基苯、聚丁烯、烷基萘、烷基二苯基乙烷、硅油、乙二醇等任意的液体。导热部件21也可以由具有粘性的材料形成,或者也可以在导热部件21的表面形成粘合剂层。或者,导热部件21也可以经由粘合剂层与壳体11的底面18及冷却部件22 的外表面接合。通过上述结构,导热部件21能够与壳体11的底面18及冷却部件22牢固地接触。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的单电池10中,在壳体11的底面18与冷却部件22的上表面之间配置导热部件21,该导热部件21与壳体11的外表面接触,并且也与冷却部件22的外表面接触。而且,导热部件21可弹性变形,并且由导热率高于空气的合成树脂形成。当对单电池10充电时,则发电单元12有时会膨胀。这样,由于已膨胀的发电单元 12的挤压而导致壳体11也发生膨胀。这样,与壳体11的外表面接触的导热部件21在被夹在壳体11的外表面与冷却部件22的外表面之间的状态,被壳体11的外表面挤压。因为该导热部件21可弹性变形,所以由于壳体11的外表面的挤压,导热部件21发生弹性变形。 由此,能够维持壳体11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21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并且也能够维持导热部件21的外表面与冷却部件22的外表面之间相接触的状态。其结果是,在充电或放电时发电单元12所产生的热量向壳体11、导热部件21及冷却部件22传导,所以能够抑制单电池10局部成为高温。另一方面,在放电时发电单元12收缩,随之壳体11也收缩。此时,因为导热部件 21可弹性变形,所以随着壳体11的外面的收缩导热部件的变形恢复。由此,能够维持壳体 11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21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状态。其结果是,即使反复进行充电及放电, 壳体11反复膨胀及收缩,也能维持壳体11的外表面、导热部件21的外表面、及冷却部件22 的外表面相互接触的状态。由此,即使壳体11反复膨胀及收缩,也由于充电或放电时发电单元12所产生的热量确实能够经由导热部件21从壳体11向冷却部件22传导,因此能够抑制单电池10局部变成高温。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冷却部件22的外表面由比较坚硬的金属形成,所以对于来自外部的压力难以发生变形。因此,即使由于壳体11膨胀,经由导热部件21挤压冷却部件22,也能够抑制冷却部件22发生变形。其结果是,因为能够抑制冷却剂的流通通路23 发生变形,所以能够抑制在冷却部件22内部流通的冷却剂产生压力损失。由此能够抑制冷却部件22的冷却效率的降低。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液体作为冷却剂,由此,与将空气作为冷却剂的所谓空气冷却方式相比,能够取得冷却效率不会被外界空气温度所左右的良好效果。并且,在进行空气冷却的情况下,存在随着空气的流入而致使异物进入冷却部件 22内部的问题。与此相对,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冷却剂为液体,所以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冷却部件22的内部。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1内填充含有有机溶剂的电解质。在上述电解质含有有机溶剂的情况下,如果在比较高的温度下使用单电池,则存在有机溶剂分解而产生气体的问题。这样,随着壳体11内部压力的升高、及充放电周期数的增加,存在壳体11 逐步膨胀的问题。即使在上述情况下,由于导热部件21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所以能够随着壳体11的膨胀而变形。其结果是能够维持壳体11的外表面、导热部件21的外表面及冷却部件22的外表面相接触的状态。由此,即使充放电的周期数增加,也能够确实地抑制单电池10局部变成高温。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件21与底面18接触。因为壳体11的长侧面19的面积相对较大,所以当壳体11内部的压力升高时,与底面18及短侧面20相比,长侧面19 的变形较大。因此,通过使导热部件21与不同于长侧面19的底面18接触,能够牢固地维持壳体11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21相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形成有电极端子16的端子面17上,有时不能充分确保在与电极端子 16绝缘的状态下安装导热部件21及冷却部件22的空间。因此,当在端子面17上安装导热部件21时,则存在不能确保壳体11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21之间的足够的接触面积的问题。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导热部件21与底面18接触,能够确保壳体11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21之间的足够的接触面积。还有,上述发电单元12在充电时存在膨胀的问题,因此,在发电单元12与壳体11 的内表面接触的部分,存在由于膨胀的发电单元12挤压壳体11而导致壳体11膨胀的问题。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件21形成为与底面18接触的结构,该底面18是壳体11的壁面中与发电单元12的间隔相对较大的壁面。由此,使壳体11的壁面中与发电单元12的间隔相对较大的壁面和导热部件21接触。由此,即使发电单元12发生了膨胀,也因为与导热部件21接触的壳体11的壁面和发电单元12分离,所以能够抑制因膨胀的发电单元12而被挤压的情况。其结果是,即使发电单元12发生了膨胀,也能够牢固地维持壳体 11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21相接触的状态。还有,由于在发电单元12中会产生电压,所以在发电单元12与壳体11之间将产生电压。因此,在壳体11与冷却部件22之间也产生电压。这样,因为在壳体11与冷却部件22之间流有电流,所以存在壳体11或冷却部件22被腐蚀的问题。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 导热部件21由绝缘材料形成,由此能够抑制电流在壳体11与冷却部件22之间流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壳体11或冷却部件22因电流而被腐蚀的情况。〈实施方式1_2>接着,参照图6至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壳体 11的短侧面20与导热部件31接触的结构。导热部件31为大致长方形状,形成为比壳体 11的短侧面20稍小的形状。在导热部件31上的、与壳体11的短侧面20相反的另一侧面上配置冷却部件32。 导热部件31与壳体11的短侧面20、冷却部件32这双方接触。对于上述以外的结构,因为与实施方式1-1大致相同,所以对于同一部件使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热部件31 与不同于面积相对较大的长侧面19的短侧面20接触,由此能够牢固地维持壳体11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31接触的状态。而且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电单元12以其卷绕轴线朝向与短侧面20交叉的方向的姿态被收纳在壳体11内。在反复充电及放电的情况下,发电单元12在其卷绕轴线的径向外侧方向上反复膨胀及收缩。但是,发电单元12在其轴向上变形量相对较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发电单兀12膨胀,对于位于发电单兀12的轴向外侧的壳体11 的短侧面20,发电单元12难以施加挤压力。由于导热部件31与壳体11的短侧面20接触, 所以,即使发电单元12发生了膨胀,也能够牢固地维持壳体11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31相接触的状态。〈实施方式1_3>接着,参照图9及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壳体 11的长侧面19与导热部件41接触的结构,导热部件41为大致长方形状,形成为比壳体11 的长侧面19稍小的形状(参照图9)。在导热部件41上的、与壳体11的长侧面19相反的另一侧面上配置冷却部件42。 导热部件41与壳体11的长侧面19和冷却部件42这双方接触(参照图10)。对于上述部分以外的结构,因为与实施方式1-1大致相同,所以对于同一部件使用同一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长侧面19与导热部件41接触,并且导热部件41与冷却部件42 接触。由此,在充电及放电时发电单元12所产生的热量从面积相对较大的长侧面19向导热部件41传导,再从该导热部件41向冷却部件42传导。壳体11的长侧面19成为壳体11 中面积最大的面。因为长侧面19是壳体11中面积最大的面,所以能够有效地冷却发电单元12。另外,如上所述,因为长侧面19是壳体11中面积最大的面,所以在壳体11因其内部压力升高而发生膨胀的情况下,长侧面19成为最容易变形的面。鉴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该长侧面19与可弹性变形的导热部件41接触的结构。由此,即使长侧面19 发生了变形,也会由于导热部件41发生弹性变形而跟随长侧面19发生变形。其结果是,能够维持长侧面19与导热部件41相接触的状态,所以能够抑制单电池10局部成为高温。〈实施方式1_4>接着,参照图11及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4。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蓄电装置)56由多个单电池10排列并电连接而构成,各单电池10串联或并联连接,多个单电池10通过固定带(〃 > K )等公知的方法,以排列的状态被固定。而且,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56搭载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53上,作为电源而使用。在车辆53上配置散热器54,散热器54与冷却部件52通过管道55连接,在散热器54、管道55及冷却部件52的内部流通有冷却液(未图示)。作为冷却液,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水、乙二醇等防冻液、或水与防冻液的混合液等任意的液体。如图12所示,电池组56将多个单电池10以其长侧面19彼此相向的姿态排列而形成,多个单电池10经由一个导热部件51,载置在一个冷却部件52的上面。对于单电池10的上述以外的结构,因为与实施方式1-1大致相同,所以对于同一部件使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能够将车辆53上所使用的冷却液作为冷却剂,所以不需要另外准备在冷却部件52中流通的冷却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为在一个导热部件51的上面载置多个单电池10 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为在各导热部件51的上面载置各单电池10的结构。〈实施方式1_5>接着,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 66是将多个单电池10以其长侧面19彼此相向的姿势排列而形成的。多个单电池10被一对导热部件61,61夹在当中,导热部件61与各单电池10的短侧面20接触。在各导热部件21中与单电池10相反一侧的面上分别配置冷却部件62,作为整体, 多个单电池10形成在一对冷却部件62,62之间、处于经由一对导热部件61,61而被冷却部件62,62夹在当中的状态。对于上述以外的结构,因为与实施方式1-4大致相同,所以对于同一部件使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实验例〉接着,对于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单电池的冷却效果的实验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单电池,使用Lithium Energy Japan株式会社制的LEV50 (电池容量50Ah)。(电池1A)作为电池1A,使用在单电池的底面配置导热部件、在导热部件的底面配置冷却部件的电池。作为导热部件,使用住友3M株式会社制的5580H(厚度为I. 0mm、导热率为3W/ m · k)。冷却部件使用铜制部件,使用水作为冷却剂。(电池1B)作为电池1B,使用在单电池的长侧面配置导热部件、在导热部件中与壳体相反一侧的面上配置冷却部件的电池。其他结构与电池IA相同。(比较例)作为比较例,使用不配置导热部件及冷却部件的电池作为单电池。(实验流程)在40°C的环境温度下,针对单电池1A、单电池IB及比较例进行实验。对于单电池 IA及单电池1B,作为冷却剂,使温度为35°C、流速为2. 5L/min的水在冷却部件的内部流通。 对于比较例,没有冷却部件进行冷却。针对单电池1A、电池1B、及比较例进行周期性充放电,测量壳体外表面的温度变化。壳体外表面的温度通过安装在壳体长侧面的热电偶进行测量。热电偶安装在壳体长侧面的大致中央(对角线交点附近)的位置上。在以下条件下对电池1A、电池1B、比较例进行充放电。对于充放电,进行了 100% 额定容量的充放电。充电为恒流(ICA)、恒压(4. IV)、四个小时充电时间,放电为恒流 (ICA)、放电截止电压(2. 75V),以此为一个周期。重复上述周期,测量在规定周期数下的电池1A、电池IB及比较例的壳体外表面的温度,结果如表I及图14所示。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壁部的壳体;在与所述多个壁部中至少一个壁部分离的状态下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蓄电单元;与所述多个壁部中和所述蓄电单元分离的壁部的外表面相接触的导热部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兼为冷却部件。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与所述导热部件接触的冷却部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部件的内部流通有冷却剂,所述冷却部件的外表面由金属构成。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部件的内部流通有冷却剂,所述冷却剂为液体。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蓄电兀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搭载在具有散热器的车辆上,所述冷却剂为冷却液。
7.如权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为长方体状,所述壳体具有形成有与所述蓄电单元电连接的电极端子的端子面,位于与所述端子面相反一侧的底面,长侧面,及短侧面;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底面及所述短侧面这两个面或其中的一个面热接触。
8.如权利要求I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可弹性变形,并且由导热率高于空气的材料形成。
9.如权利要求I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填充含有有机溶剂的电解质。
10.如权利要求I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由绝缘材料形成。
1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如权利要求I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所述蓄电元件排列并电连接而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元件及蓄电装置,其能够抑制局部成为高温。单电池(10)具有在壳体(11)内、在与壳体(11)的底面(18)的内表面分离的状态下被收纳的发电单元(12),以及与壳体(11)的底面(18)的外表面接触的导热部件(21)。由此,因为热量能够从壳体(11)的底面(18)的外表面向导热部件(21)传导,所以能够抑制单电池(10)局部成为高温。
文档编号H01M10/42GK102593549SQ20121000394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根本圣治, 田才博志 申请人: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