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02597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电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光电转换元件包含一对电极(阳极与阴极)以及设置于该电极间的活性层,而包含于该活性层的光电转换材料使用有机物。作为利用该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发电装置,例如为了提高输出电压,而正在探讨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串联连接的发电装置(例如参考非专利文献I)。图9A及图9B为多个(图9A及图9B中表示3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串联连接的发电装置的示意图。图9A为发电装置的示意俯视图。图9B为图9A中在9B-9B虚线所示的位置切开的发电装置的示意剖面图。图9A及图9B所示的发电装置2,具有3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这3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沿排列方向X的规定方向,串联配置于支撑基板3上而互相电性连接。如上所述,各有机光电转换兀件I具有一对电极以及设置于该一对电极间的活性层6。在下文中,一对电极中靠近支撑基板3配置的一方的电极称为第I电极4,比第I电极4远离支撑基板3配置的另一方的电极称为第2电极5。这些第I电极4及第2电极5中的一方的电极具有阳极的功能,另一方的电极具有阴极的功能。而且,考虑元件特性及工序的简易度等,有时于第I电极4与第2电极5之间,不仅设置活性层6,还设置与活性层6不同的规定的层。如图9A及图9B所示 ,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的多个第I电极4,在排列方向X上分别互相隔着规定间隔而分散配置。所以,多个第I电极4彼此之间未电性连接。同样,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的多个第2电极5彼此在排列方向X上互相隔着规定间隔配置。所以,多个第2电极5彼此之间未电性连接。如此,多个第I电极4及第2电极5彼此之间未电性连接。另一方面,在排列方向X上相邻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中,第I电极4与在排列方向X上相邻的其他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的第2电极5通过物理性连接而实现电性连接。通过该连接,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彼此串联连接。具体而言,第I电极4以排列方向X的一侧(以下将“排列方向X的一侧”称为“左侧”,将“排列方向X的另一侧”称为“右侧”)的端部(以下称为左端部)延伸至与左侧相邻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的第2电极5的右侧端部(以下称为右端部)的位置相重迭的方式形成,通过与左侧相邻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的第I电极4物理性连接,而将第I电极4与第2电极5电性连接。如此通过在排列方向X上相邻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的第I电极4与第2电极5电性连接,可串联连接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合成金属(Synthetic Metals) 159 (2009),2358-23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形成活性层的方法有各种方法。例如在使用涂布法形成活性层6时,首先将包含成为活性层6的材料的墨液,以规定的涂布法涂布成膜,通过将其固化而形成活性层6。以下,将通过涂布法制作图9A及图9B所示的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的工序,参考图10A、图10B、图1OC及图1OD加以说明。图10A、图10B、图1OC及图1OD与图9B相同,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图9A及图9B所示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的工序的剖面图。如图1OA所示,首先,在支撑基板3上形成在排列方向X上隔着规定间隔分散的3个第I电极4。例如,首先通过溅镀法形成导电性薄膜,再通过实施光刻工序及图形化工序,可分散形成第I电极4。接着,如图1OB所示,通过规定的涂布法,在支撑基板3上涂布包含成为活性层6的材料的墨液。一般涂布法,难以只在所期望的区域选择性地涂布墨液而形成墨液的图形。所以,在多个第I电极4之间和第I电极4的一部分等不需要涂布的区域也被涂有墨液。如图1OC所示,涂布墨液后,必须进行从不需要涂布的区域除去所涂布的墨液中的一部分的工序。除去墨液的工序通过例如使用包含可溶解涂布的墨液的溶剂的布或棉棒等,擦拭涂布的墨液的方式来进行。然后,如图1OD所示,通过加热涂布的墨液的涂布膜等方式使其固化,形成活性层
6。然后,例如通过蒸镀法,图形化形成第2电极5。以从相邻的第I电极4中的一方开始直至与另一方的第I电极4的一部分重迭的位置为止的方式形成第2电极5。如此,形成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如上说明,在使用涂布法形成活性层6时,必须进行除去已经涂布的墨液的一部分的工序。所以有增加工序数目的问题。另外,活性层6通常因暴露于环境而劣化,因此在形成有机光电转换元件I的工序中,尽可能缩短活性层6暴露于环境的时间较优选,涂布墨液后,必须尽快形成覆盖活性层的电极等。在参考图1OA至图1OD说明的方法中,必须进行除去涂布的墨液的一部分的工序。所以,活性层6暴露于环境的时间变长,活性层6有劣化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第I电极4例如通过光刻工序及图形化工序、掩模蒸镀等能够形成细微图形的方法而形成,相邻的第I电极4彼此的间隔可能变得极为狭窄。相对与此,在除去已经涂布的墨液的一部分的方法中,擦拭以相邻的第I电极4之间的间隔程度这样极窄的宽度涂布的墨液的一部分通常有困难。所以,例如即使以使相邻电极间的间隔变得极窄的方式形成第I电极4,也由于需要除去宽度比第I电极4彼此间的间隔宽的墨液的一部分,因而需要除去已经涂布的墨液的一部分的工序,就因为这个工序而产生导致发电装置中用于发电的面积,也即发电区域变小的问题。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无需图形化活性层的简易涂布方法制造且具有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发电装置。(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下述[I]至[7]。[I] 一种发电装置,其具有支撑基板以及在所述支撑基板上沿规定的排列方向设置且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其中,所述有机光电转换元件分别具有一对电极以及设置于这一对电极间的活性层;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所述活性层以跨越多个所述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方式沿所述规定的排列方向延伸;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所述一对电极分别具有从所述活性层向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及所述排列方向的任一方向均正交的方向突出地延伸的延伸部;所述一对电极中的一方的电极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延伸部开始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延伸至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相邻的其它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另一方的电极为止,且连接于所述另一方的电极。[2]如[I]记载的发电装置,还具有与所述一对电极中的一方的电极相接地设置的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具有比与所述辅助电极相接的电极更低的表面电阻。[3]如[2]记载的发电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电极被设置成与所述一对电极中具有较高表面电阻的电极相接。[4]如[I]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发电装置,其中,所述一对电极中只有具有较低表面电阻的电极具有所述连接部。[5]如[I]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发电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包含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从活性层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地延伸的第I延伸部以及从活性层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突出地延伸的第2延伸部。[6] 一种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一种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发光装置具有支撑基板、一对电极以及设置于一对电极之间的活性层,还具有在所述支撑基板上沿规定的排列方向设置且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形成一对电极的工序,所述一对电极具有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从活性层向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及所述排列方向均正交的方向突出地延伸的延伸部,所述一对电极中的一方的电极还具有从所述延伸部开始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延伸至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相邻的有机光电转换兀件的另一方的电极为止,且与所述另一方的电极相连接的连接部;将包含所述活性层的材料的墨液,以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跨越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方式,沿所述规定的排列方向连续地涂布的工序;以及将所涂布的所述墨液固化从而形成活性层的工序。[7]如[6]记载的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涂布墨液的工序为毛细管涂布法、狭缝涂布法、喷涂法或印刷法。(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因所述活性层跨越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整体沿所述规定的排列方向延伸,故可通过沿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排列方向连续涂布墨液的涂布法来形成活性层,这样的涂布法可省略擦拭已经涂布的墨液的一部分的工序。
而且,从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在与形成活性层的区域不同的区域中,因相邻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一方的电极与另一方的电极连接,故即使设置跨越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且在排列方向延伸的活性层,也可构成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特别是由于形成活性层时没有起因于擦拭已经涂布的墨液的一部分的工序而使发电区域变小的问题,所以相邻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彼此间的距离可尽可能地变小,结果可使发电区域变大。


图1A为表示发电装置的示意俯视图。图1B为用于说明图1A中在1B-1B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剖开的发电装置的示意剖面图。图2A为用于说明发电装置的制造工序的示意俯视图。图2B为用于说明图2A中在2B-2B虚线所示的位置剖开的发电装置的制造工序用的剖面示意图。图3A为用于说明发电装置的制造工序的示意俯视图。图3B为用于说明图3A中在3B-3B虚线所示的位置剖开的发电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表不毛细管涂布系统的不意图。图5A为表示发电装置的示意俯视图。图5B为用于说明图5A中在5B-5B虚线所示的位置剖开的发电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A为表示发电装置的示意俯视图。图6B为用于说明图6A中在6B-6B虚线所示的位置剖开的发电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7A为表示发电装置的示意俯视图。图7B为用于说明图7A中在7B-7B虚线所示的位置剖开的发电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表示发电装置的示意俯视图。图9A为表示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串联连接的发电装置的示意俯视图。图9B为图9A中在9B-9B虚线所示的位置剖开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串联连接的发电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OA为用于说明发电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剖面示意图。图1OB为用于说明发电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剖面示意图。图1OC为用于说明发电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剖面示意图。图1OD为用于说明发电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说明发电装置的构成及其制造方法。予以说明,各图只不过是以可理解发明的程度概略地表示构成要件的形状、大小及配置。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记载,各构成要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地变更。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地互相组合。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表示而有时省略构成要件的重复说明。另外,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未必以图例的配置进行制造或使用。I)发电装置的构成本发明的发电装置,可用于例如太阳电池装置、有机光传感器。参考图1A及图1B,说明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发电装置。图1A为表示发电装置的示意俯视图。图1B是用以说明图1A中在1B-1B虚线所示的位置剖开的发电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发电装置11具有支撑基板12以及在该支撑基板12上沿规定的排列方向X设置的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规定的排列方向X,设定为与支撑基板12的厚度方向Z的方向垂直。也即,排列方向X设定为与支撑基板12的主平面平行的方向。在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沿规定的直线排列,但也可沿规定的曲线排列。再者,在沿规定的曲线排列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情况下,排列方向X相当于所述规定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设置于支撑基板12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个数,可依据设计而适当设定。以下,对于发电装置11,参考表示3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附图进行说明。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兀件13,分别具有一对电极(第I电极14、第2电极15)以及设置于该一对电极(第I电极14、第2电极15)间的发光层16。一对电极(第I电极14、第2电极15)中的任一电极具备有机光电转换兀件13的阳极的功能,另一电极具备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阴极的功能。在第I电极14与第2电极15之间,设置I层以上的规定的层。在第I电极14与第2电极15之间,至少设置活性层16作为所述I层以上的规定的层。活性层16跨越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整体沿排列方向X延伸。本实施方式中,在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中,从设置于排列方向X的一端(在图1A及图1B为左端)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活性层16,直到设置于排列方向X的另一端(在图1A及图1B为右端)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活性层16为止,沿排列方向X延伸的活性层为连续地一体形成。在与活性层不同的规定的层设置于第I电极14与第2电极15之间的情况下,该规定的层可跨越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整体沿排列方向X延伸,或者也可依每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分离地形成。另外,在与活性层不同的规定的层通过涂布法形成时,与该活性层不同的规定的层优选与活性层同样地跨越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整体沿排列方向X延伸。第I电极14以及第2电极15 ( 一对电极)分别具有从支撑基板12的厚度方向Z的一侧观察(以下称为“俯视”)时从活性层16向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Z及所述排列方向X垂直的宽度方向Y突出地延伸的延伸部(第I电极14的延伸部17、第2电极15的延伸部18)。第I电极14的延伸部17与第I电极14 一体地形成。而且,第2电极15的延伸部18是与第2电极15 —体地形成。
构成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第I电极14以及第2电极15( —对电极),不是在每一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都互相连接,且第I电极14的延伸部17与第2电极15的延伸部18以俯视时不重迭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第I电极14的延伸部17,在第I电极14中,以比排列方向X的长度小的长度,从宽度方向Y侧的端部中的左侧的端部(以下称为左端部)朝宽度方向Y突出地延伸。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第2电极15的延伸部18,在第2电极15中,以比排列方向X的长度小的长度,从宽度方向Y侧的端部中的右侧的端部(以下称为右端部)朝宽度方向Y突出地延伸。所以,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第I电极14的延伸部17与第2电极15的延伸部18,设置成在俯视时不重迭,且未电性连接。第I电极14以及第2电极15 (—对电极)中至少一方的电极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从延伸部开始在排列方向X上一直延伸至排列方向X上相邻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另一方的电极位置,且连接所述另一方的电极。再者,连接部不限于第I电极14以及第2电极15 (—对电极)中的一方的电极,第I电极14以及第2电极15 (—对电极)中的另一方的电极也可具有连接部。也即,第I电极14以及第2电极15(—对电极)中的另一方的电极,也可具有连接部,其从延伸部开始在排列方向X上一直延伸至排列方向X上相邻的有机光电转换兀件13的一方的电极为止,且连接所述一方的电极。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第I电极14及第2电极15(—对电极)中的一方电极的第I电极14具有连接部19。也即第I电极14具有从第I电极14的延伸部17开始一直延伸到左侧相邻配置的其他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第2电极15的延伸部18为止的连接部
19。如此,第I电极14的连接部19与左侧相邻配置的其他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第2电极15 (另一方的电极)的延伸部18俯视时重迭,在该重迭部分直接(电性上)与第2电极15 (另一方的电极)连接。俯视时从活性层16向宽度方向Y延伸的第I电极14的延伸部17,设置于宽度方向Y的至少一侧或另一侧的端部侧。延伸部17优选设置于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端部侧。也即,第I电极14的延伸部17、第2电极15的延伸部18,俯视时优选包括从活性层16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地延伸的第I电极14的第I延伸部17a、第2电极15的第I延伸部18a以及从活性层16向宽度方向Y的另一侧突出地延伸的第I电极14的第2延伸部17b、第2电极15的第2延伸部18b。通过具有俯视时从活性层16向宽度方向Y的两侧延伸的第I电极14的延伸部17、第2电极15的延伸部18,规定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第I电极14以及与该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相邻的其他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第2电极15,在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端部侧连接。再者,在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中,配置于最左侧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第I电极14以及配置于最右侧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第2电极15,分别连接于电性连接外部电路(不图标)的配线。由此,从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对外部电路供应电力。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中,在互相相邻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彼此间以连接部19串联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有俯视时从活性层16向宽度方向Y的两侧延伸的第I电极14的延伸部17以及第2电极15的延伸部18,相邻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之间以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端部侧串联连接。如此,通过在宽度方向Y的两侧的端部侧设置连接部,从而与只有在宽度方向Y的一侧的端部侧连接的元件的构成比较,可抑制在电极所消耗的电力,进而可提高发电效率。以下,说明支撑基板12及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层结构、各层构成以及各层的制
造方法。<支撑基板>适合使用在制造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工序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板作为支撑基板12,可使用例如玻璃、塑料、高分子膜及硅板,以及层叠这些基板而成的基板等。<第I电极以及第2电极>在第I电极以及第2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电极,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电极。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的电极可使用导电度高的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及金属等薄膜,并适合使用光透过率高的薄膜。第I电极以及第2电极具体而言使用由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锡、ΙΤΟ、ΙΖ0、金、钼、银及铜等形成的薄膜,这些中适合使用由ITO、IZO或氧化锡形成的薄膜。作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的利记博彩app的例,可以举出例如真空蒸镀法、溅镀法、离子镀法、电镀法等。另夕卜,作为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的例,可使用例如聚苯胺或其衍生物、聚噻吩或其衍生物等有机透明导电薄膜。与上述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对置配置的电极,可使用上述透明电极或半透明电极、或者反射光的电极。作为构成此类电极的电极材料的例,优选功函数为3.0eV以上的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活性层>构成本发明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一部分的活性层,是设置成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光活性层,其具有作为光电转换元件的发电起源的层的功能。对于一个光电转换元件通常设置I层活性层,但为了实现高发电效率,对于一个光电转换元件也可设置2层以上的活性层(例如参考科学(Science) 2007年、vol.317,pp.222 225)。活性层由显示P型半导体特性及η型半导体特性这2种以上特性的半导体材料构成。该2种以上的半导体材料中至少一种包含有机物。活性层可由(I)层叠P型半导体材料所构成的层以及η型半导体材料所构成的层而成的层叠体,或(II)混合P型半导体材料与η型半导体材料并一体化而成的混合层构成。活性层优选由混合层构成。这是由于混合层可很宽地形成P型半导体材料与η型半导体材料的光电荷分离界面。所述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有机物,可为低分子化合物,也可为高分子化合物。所述具有半导体特性的有机物,从对溶剂的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以高分子化合物较优选,换算聚苯乙烯的数均分子量优选IO3至IO8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具有P型半导体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以共轭高分子化合物较优选。这是由于共轭高分子化合物的空穴导电特性高。所谓共轭高分子化合物,是指(I)实质上由双键与单键交替排列的结构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2)实质上由双键与单键隔着氮原子排列的结构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3)实质上由双键与单键交替排列的结构以及双键与单键隔着氮原子排列的结构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等。作为共轭高分子化合物的例,具体可以举出以选白可具有取代基的荷二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并荷二基(benzofluorenediyl)、可具有取代基的二苯并呋喃二基、可具有取代基的二苯并噻吩二基、可具有取代基的咔唑二基、可具有取代基的噻吩二基、可具有取代基的呋喃二基、可具有取代基的吡咯二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苯并噻二唑二基、可具有取代基的亚苯基乙烯二基(phenylenevinylenediyl)、可具有取代基的亚噻吩基乙烯二基以及可具有取代基的三苯基胺二基中的一种以上的二价基作为重复单元,所述重复单元彼此直接或隔着连结基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等。从电荷输送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共轭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噻吩环结构,更优选具有噻吩二基作为重复单元。作为显示η型半导体特性的材料,可使用例如所述共轭高分子化合物、下述有机低分子化合物、富勒烯(fullerene)衍生物及无机物等。作为此类有机低分子化合物的例,可以举出例如噁二唑衍生物、蒽醌二甲烷或其衍生物、苯醌或其衍生物、萘醌或其衍生物、蒽醌或其衍生物、四氰基蒽醌二甲烷或其衍生物、芴或其衍生物、二苯基二氰基乙烯或其衍生物、联苯醌或其衍生物、或8-羟基喹啉或其衍生物的金属络合物、聚喹啉或其衍生物、聚喹喔啉(polyquinoxaline)或其衍生物、聚荷或其衍生物等。作为富勒烯(fullerene)衍生物的例,可以举出例如C60富勒烯、C70富勒烯、C84富勒烯的衍生物等。作为C60富勒烯的衍生物的例,可以举出下述的衍生物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发电装置,其具有支撑基板以及在所述支撑基板上沿规定的排列方向设置且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其中, 所述有机光电转换元件分别具有一对电极以及设置于这一对电极间的活性层; 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所述活性层以跨越多个所述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方式沿所述规定的排列方向延伸; 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所述一对电极分别具有从所述活性层向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及所述排列方向的任一方向均正交的方向突出地延伸的延伸部; 所述一对电极中的一方的电极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延伸至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相邻的其它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另一方的电极为止,且连接于所述另一方的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 还具有与所述一对电极中的一方的电极相接地设置的辅助电极,所述辅助电极具有比与所述辅助电极相接的电极更低的表面电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辅助电极被设置成与所述一对电极中具有较高表面电阻的电极相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一对电极中只有具有较低表面电阻的电极具有所述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 所述延伸部包含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方观察时,从活性层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突出地延伸的第I延伸部以及从活性层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突出地延伸的第2延伸部。
6.一种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发光装置具有支撑基板、一对电极以及设置于一对电极之间的活性层,还具有在所述支撑基板上沿规定的排列方向设置且相互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其中,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形成一对电极的工序,所述一对电极具有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从活性层向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及所述排列方向均正交的方向突出地延伸的延伸部,所述一对电极中的一方的电极还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延伸部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延伸至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相邻的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另一方的电极为止,且与所述另一方的电极相连接的; 将包含所述活性层的材料的墨液,以从所述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观察时跨越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方式,沿所述规定的排列方向连续地涂布的工序;以及 将所涂布的所述墨液固化从而形成活性层的工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涂布墨液的工序为毛细管涂布法、狭缝涂布法、喷涂法或印刷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通过无需图形化活性层的简易涂布方法制造的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是具有支撑基板(12)以及该支撑基板上沿规定的排列方向设置的串联连接的多个有机光电转换元件(13)的发电装置(11),其中有机光电转换元件分别具有一对电极(14,15)以及设置于一对电极间的活性层(16);活性层以跨越多个所述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方式,沿所述规定的排列方向延伸;一对电极分别具有从活性层向与支撑基板的厚度方向以及排列方向均正交的方向突出地延伸的延伸部(17,18);一对电极中的一方的电极,还具有在排列方向上从延伸部一直延伸至排列方向上相邻的其他有机光电转换元件的另一方的电极且与另一方的电极连接的连接部(19)。
文档编号H01L51/42GK103180992SQ20118005111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美马祥司, 清家崇广 申请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