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压接端子和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

文档序号:702486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水压接端子和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压接端子和一种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其中,提高了压接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附着性,以防止水进入到芯线部,使得减少了对于芯线压接部的防腐蚀树脂材料的应用量。
背景技术
通常地,在由铜合金制成的端子和具有由不同金属的铝制成的芯线部的绝缘被覆电线的压接和连接中,为了防止当水附着在芯线部和端子的压接部时发生电化腐蚀(不同的金属接触腐蚀),提出了各种防水单元。例如,根据专利文献I的公开,如在图5 (a)和图5 (b冲所示,UV固化树脂53应用到在端子51的一对左右芯线压接片52的前后部露出的芯线部,以防止水进入并附着到芯线部。在图5 Ca)和图5 (b)中,参考标记54指示由铜合金制成的端子51的绝缘被覆压接片,参考标记55类似地指示阴型电接触部并且参考标记56指示铝电线的绝缘被覆部。专利文献I还公开了一种形式,其中,不仅芯线压接片52的前后部带有树脂层53,而且芯线压接片52的整体部分和被覆压接片54的整体部分也带有树脂层53。专利技术文献2公开了一个实例,该实例不防水,但防止由于电线的芯线部的热膨胀而引起芯线压接部的膨胀,一个芯线压接片(线筒)形成为比另一个芯线压接片(线筒)更长,一个芯线压接片的端部向外弯折,以在内侧形成阶部,两个芯线压接片重叠,并且另一个(内侧)芯线压接片的向上弯曲端部与阶部接合。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另一个实例,外侧的较长芯线压接片的端部向外弯折,以在内侧形成向内凸出的凸面,并且内侧的较短的芯线压接片向内弯曲,以形成外侧的凹面,并且凸面与凹面相接合。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文献JP-A-2010-108829(图1至图4)[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JP-A-7-73950(图5,图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然而,在图5 (a)和图5 (b)中示出并且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压接端子的上述通用防水结构中,存在这样的担心:当在一对芯线压接片52之间的接合面56中偶尔形成间隙时,水可能从间隙进入芯线压接片52内侧的芯线部。为了消除这种担心,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52的整体部分需要覆盖有树脂材料53,并且因此,存在需要大量时间来使树脂材料53固化的可能性。此外,在专利技术文献2中公开的通用的压接端子中,存在下述的可能性:由于外侧的较长的芯线压接片向外弯折或内侧的较短的芯线压接片向内弯曲的可能性,所以内侧的芯线容纳面积减小,从而对芯线部施加过大的压缩变形。通过考虑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压接端子和一种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其不仅能够防止水从一对芯线压接片之间的接合面进入内侧的芯线部,还能够防止芯线部的过大的压缩变形。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防水压接端子包括:基板部;以及一对芯线压接片,该对芯线压接片与所述基板部一体地形成,以在电线的压接处理期间形成环形芯线压接部;其中,所述芯线压接片中的一个芯线压接片的末端侧向外弯折,以形成具有向外排斥力的弯折部,所述芯线压接片中的另一个芯线压接片的末端侧布置在所述弯折部外侧而作为覆盖部,并且通过所述排斥力允许所述弯折部的外表面与所述覆盖部的内表面进行紧密接触。根据上述结构,在电线的芯线部在压力下装接并且连接到芯线压接部的状态下,一个弯曲的芯线压接片的末端侧的弯折部与另一个弯曲的芯线压接片的末端侧的覆盖部通过排斥力(弹性力)无间隙地进行强力并紧密的接触,该排斥力易于将弯折部向外恢复到作为支撑点的弯折的基端上。因此,确实地防止水从覆盖部和弯折部之间的部分进入内侧(芯线部侧)。从而,不需要将防腐蚀树脂材料涂敷遍及芯线压接部的整个长度上。可以仅将防腐蚀树脂材料涂敷到凸出到芯线压接部的前后部的芯线露出部的两个位置。例如,当另一个芯线压接片的端侧向内弯折以形成弯折部时,与弯折部一体地形成的另一个芯线压接片被向内弯折部的内排斥力向外推(由于位于弯折部内侧的一个芯线压接片强力地邻接在内侧的芯线部上),排斥力释放到外侧,以降低对于一个芯线压接片的附着性。当向外弯折部形成在一个芯线压接片上,并且从弯折部分离的另一个芯线压接片的覆盖部布置在弯折部的外侧时,弯折部的排斥力不释放到外侧,并且弯折部与作为分离部件的覆盖部强力地进行紧密接触。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限定的防水压接端子中,覆盖部的末端延伸成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防水压接端子的弯折部的末端更长。根据上述结构,利用比当不延伸覆盖部以提高在覆盖部的内表面和弯折部的外表面之间的附着性(防水特性)时更大的向内压接力,延伸为长的覆盖部与弯折部进行紧密接触。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限定的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涉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该压接方法包括:通过在压接器中的与砧座相对的阶梯面而延续地形成一对曲面;将另一个曲面布置在一个曲面的假想延伸表面的外侧;将一个芯线压接片沿着一个曲面布置;将另一个芯线压接片沿着另一个曲面布置;并且允许覆盖部的末端邻接在阶梯面上,并且通过砧座和压接器对芯线压接部施压。根据上述结构,另一个芯线压接片的末端,S卩,覆盖部的末端邻接在压接器的阶梯面上。覆盖部容纳在一个曲面和另一个曲面的假想延伸线之间的空间(通过阶梯面形成的空间)中。一个芯线压接片的末端的外侧的弯折部沿着来自一个曲面的覆盖部的内表面滑动,并且此时,两个芯线压接片在压力下以弯曲形式平滑地装接,从而减小直径(压接)。由于覆盖部与通过阶梯面形成的空间相接合,所以防止了由于覆盖部而引起的弯折部的不必要的向内压缩变形,确保了芯线部的容纳空间,并且防止了芯线部的过度压缩变形。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限定的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中,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中的电线的压接处理之前,弯折部从一个芯线压接片向外分离。根据上述结构,在压接处理(在端子变形期间)之前的状态下,弯折部在作为支撑点的弯曲部上以开口角度(锐角)向外弯折到一定程度。从而,向外排斥力作用到弯折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允许一个芯线压接片的一对向外弯折部与外侧的另一个芯线压接片的覆盖部进行弹性紧密接触,以将弯折部的排斥力改变为附着力,而不需要释放排斥力,所以能够确实地防止水从弯折部和覆盖部之间的部分进入芯线部。从而,不需要将防腐蚀树脂材料涂敷遍及芯线压接部的整个长度上。可以仅将防腐蚀树脂材料涂敷到芯线压接部的前后部中芯线露出的部分。从而,能够缩短防腐蚀树脂材料的固化时间,能够减少防腐蚀树脂材料的使用(消耗)量,并且能够减少具有电线的压接端子的成本。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允许延伸的覆盖部利用大的向内压接力与内侧的弯折部进行紧密接触,所以能够提高芯线压接部的防水特性。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延续到阶梯面的内侧的一个曲面和外侧的另一个曲面形成在压接器中。覆盖部容纳在外侧的曲面的内空间中。弯折部沿着覆盖部的内面滑动,使得两个芯线压接片能够平滑地并且确实地在压力下没有强行变形地装接。从而,能够允许覆盖部平滑地并且确实地与弯折部紧密接触以提高防水特性,并且防止芯线部的强行压缩变形,或防止单线由于芯线部的强行压缩变形而被切割。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向外排斥力在压接端子的自由状态下作用到弯折部,所以能够允许弯折部由于在电线的压接处理期间的排斥力而与外侧的覆盖部弹性地进行紧密接触。从而,能够提高在弯折部和覆盖部之间的防水性。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防水压接端子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压接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一个实例的沿着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在压接操作之前的芯线压接部的形式的一个实例的截面图。图4 (a)至图4 (C)是依次示出用于使得电线的芯线部能够通过砧座和压接器与芯线压接部进行压接的方法的纵向截面图。图5 Ca)和图5 (b)示出通用的防水压接端子的一个形式。图5 Ca)是侧视图,并且图5 (b)是平面图。参考标记列表1:防水压接端子2、3:芯线压接片4:基板部5:芯线压接部16:弯折部
17:覆盖部21:石占座22:压接器24、25:曲面26:阶梯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防水压接端子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图2类似地示出防水压接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结构(省略电线的说明)。图3至图4 (a)和图4 (C)类似地示出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在图1中所示,防水压接端子I包括:环状芯线压接部5,具有一对左右重叠的芯线压接片2和3 ;环状绝缘覆盖压接部8,在芯线压接部5的后部具有一对左右绝缘被覆压接片6和7 ;以及盒状的阴型电接触部10,通过水平基板部(底板部)4和在芯线压接部5的前部中的左右垂直侧壁9而延续到芯线压接部5。在绝缘被覆电线11的端侧的绝缘覆盖物12被剥离以暴露由多个单线13a组成的芯线部13,使得芯线部13的外表面与一个(右侧的)芯线压接片2的内表面和叠放在(重叠在)一个芯线压接片2的外侧的另一个(左侧的)芯线压接片3的内表面进行紧密接触。从而,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2和3的接合面14在直径上互相进行强力并紧密的接触,以防止水从接合面14进入内侧。因此,在芯线压接部5中(在芯线压接片2和3的从后端5a到前端5b的范围内),不需要涂敷防腐蚀树脂材料15。因此,防腐蚀树脂材料15 (由点划线示出)可以仅涂敷到包括绝缘覆盖压接部8的周围(上侧)和从芯线压接部5的前端5b短凸出的芯线端部的周围的总共两个部分。从而,能够减少当将防腐蚀树脂材料15涂敷到芯线压接部5时防腐蚀树脂材料15所必需的比绝缘覆盖压接部8更长的固化时间,并且两个部分的短且小的防腐蚀树脂材料15能够在短时间内固化。芯线压接部5包括:所述一对芯线压接片2和3 ;以及与该对芯线压接片2和3 —体地形成的基板部4,并且该基板部在芯线压接片2和3的长度范围内在前后方向上延续到该对芯线压接片2和3的下侧。类似地,绝缘覆盖压接部8包括:所述一对绝缘被覆压接片6和7 ;以及与该对绝缘被覆压接片6和7 —体地形成的基板部4,并且在绝缘被覆压接片6和7的长度范围内延续到该对绝缘被覆压接片6和7的下侧。基板部4也称作为底板部,并且该基板部在端子的纵向方向上从绝缘覆盖压接部8的后端一体地延续到阴型电接触部10的前端。如在图2中所示,在电线被填缝(caulked)后,环状芯线压接部5包括:在下侧的环形弧状基板部4 ;一个芯线压接片2,该芯线压接片随后以直径方向向内弯曲到在基板部4的一侧部(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是右侧部)4a,并且以直径方向在弯曲部2a的末端侧向上并向外弯折(通过参考标记16指示弯折部);以及另一个芯线压接片3,该另一个芯线压接片随后以直径方向向内弯曲(通过参考标记3a指示弯曲部)到在基板部4的另一侧部(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是左侧部)4b,并且具有叠放在(重叠在)弯折部16的上侧的覆盖部17,以在弯曲部3a的端侧与弯折部16进行紧密接触。
在图2的实例中,一个(右侧的)弯曲部2a的端侧(上侧)部略微地向左并且向下倾斜(通过参考标记2b指示倾斜部)。倾斜部2b的末端2b’位于在垂直方向上的芯线压接部5的假想中心线的另一(左)侧。向右并且向上略微倾斜的弯折部16位于倾斜部2b的上侦U。弯折部16的末端16a大致位于垂直方向上的假想中心线上。弯折部16的基端通过圆弧(半圆弧)形弯曲部18 —体地延续到倾斜部2b的末端。弯折部16具有相对于在弯曲部18上的倾斜部2b的如箭头F所示的在直径方向上指向外的弹性力(排斥力),所述弯曲部18上的倾斜部2b即为作为支撑点的倾斜部2b和弯折部16的交叉部。从而,弯折部16的弯曲外表面16b与外侧的覆盖部17的弯曲内表面17b通过弯折部16的弹力而进行强力并紧密的接触。在图2的实例中,覆盖部17顺时针延伸成比弯折部16的末端16a长。覆盖部17的末端内表面17a与倾斜部2b的基部侧部2b’ ’的外表面进行接触。覆盖部17具有在直径方向上向内指向的弹性力。弯折部16的外表面16b与覆盖部17的内表面17b通过弯折部16的向外弹力进行接触。同时,延伸为长的覆盖部17的内表面17b与弯折部16的外表面16b通过覆盖部17的向内弹性力而进行接触。从而,确实地防止了水从弯折部16和覆盖部17之间的部分(接合面14)进入内侧的芯线部13 (图1),并且,在图1中,不需要将防腐蚀树脂材料15涂敷遍及芯线压接部5的整个长度(从前端5b到后端5a)。在图2中,即使当覆盖部17不延伸并且形成为具有大致与弯折部16那样相同的长度时,由于覆盖部17具有向内弹性力,该向内弹性力与当覆盖部17延伸时所获得的弹性力不同,并且弯折部16具有不变的向外弹性力,所以覆盖部17确实地与弯折部16无间隙地进行接触,防止水从接合面14进入芯线部13,并且不需要将防腐蚀树脂材料15涂敷在芯线压接部5的整个长度上。图3示出了在图2中示出的芯线压接部5在压接操作之前的自由状态。所述一个(右侧的)芯线压接片2包括;向右和向上(向外)倾斜的长倾斜部2c ;以及短地向右和向下(向外)倾斜的弯折部16。弯折部16的基端(上端)通过具有小直径的圆弧状弯曲部18而一体地延续到倾斜部2c的末端(上端)。由倾斜部2c和弯折部16形成的打开角Θ大致是35° (优选地,锐角)来作为一个实例,并且比由该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右侧的)芯线压接片2和另一个(左侧的)芯线压接片3所形成的开口角度稍小。弯折部16具有相对于作为支撑点的弯曲部18上的倾斜部2c的在板的厚度方向上(向内和向外)的弹性力。另一个(左侧的)芯线压接片3向左并向上(向外)大致延伸并倾斜成与作为一个芯线压接片2的上端的弯曲部18的高度相同的高度。另一个芯线压接片3的末端(上端)通过参考标记17a指示。左右芯线压接片2和3的板的宽度(在图1中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和厚度分别相同。在图3中示出的芯线压接片2和3分别从弯曲成圆弧形状的基板部4倾斜并且向外(上升地)凸出。芯线压接部5分别由基板部4和芯线压接片2和3形成。在图3中示出的芯线压接部5通过在图2中示出的压接操作与在图4 (a)至图4 (c)中示出的压接处理一致地变形。S卩,如在图4 (a)中所示,在图3中示出的芯线压接部5设定在作为由金属制成的下模具的砧座21上,并且作为由金属制成的上模具的压接器22位于芯线压接部5的上部。包括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芯线压接部5的压接端子I (图1)由弹性好的铜合金形成。砧座21包括:收纳圆弧形曲面23和在曲面23的左右两侧处的侧壁21b。压接器22包括:具有大致与砧座21的曲面23的内径相同的内径的一对左右按压圆弧形曲面24和25。右侧(一个)曲面24通过向左并且向上倾斜并且几乎垂直的倾斜阶梯面26延续到左侧(另一个)曲面25。左侧曲面25在直径上布置在图中未示出的右侧曲面24的假想延伸面的外侧。右侧曲面24的顶点24a延续到阶梯面26的下端,并且阶梯面26的上端延续到左侧曲面25的顶点25a。左侧曲面25的顶点25a位于比右侧曲面24的顶点24a高的位置处。左右曲面24和25的下端24b和25b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左右侧曲面24和25的下端24b和25b分别延续到略微地向外倾斜并且几乎垂直的锥状倾斜表面27。倾斜表面27分别靠近砧座21的左右上端21a。在图4 (a)中,标记W指示模具C/W (压接器宽),即,在压接器22的左右曲面24和25的下端24b和25b之间的宽度的尺寸。在图4 (a)中,芯线压接部5的基板部(底板部)4与在砧座21的曲面23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进行接触。由电线11 (图1)的多个单线13a组成的芯线部13设定在芯线压接部5的内侧。在右侧的芯线压接片2的端侧的弯折部16的端(下端)侧的外表面邻接在压接器22的倾斜表面27的上端侧上。此时,弯折部16被略微地向内按压,以在作为支撑点的弯折部16的上侧的弯曲部18上弯曲。左侧芯线压接片3的末端(上端)17a的外端邻接在左侧曲面25的下端侧上。压接器22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液压缸的柱塞而从在图4 (a)中示出的状态下降。在下降运动期间,如在图4 (b)中所示,弯折部16的外表面与压接器22的右侧曲面24进行接触,并且,此时,弯折部16在电线的直径方向上向内按压,以在作为支撑点的弯曲部18上的板的厚度方向上弯曲。同时,芯线压接片2弯曲(由参考标记2a指示弯曲部)。从而,弯折部16的内表面与弯曲部2a的外表面进行接触或者靠近弯曲部2a的外表面。左侧芯线压接片3的端侧部3b沿着压接器22的左侧曲面25弯曲。基板部4沿着砧座21的曲面23弯曲成圆弧形状。当压接器22从在图4 (b)中示出的状态进一步下降的时候,如在图4 (C)中所示,右侧芯线压接片2向内弯曲以减小直径。此时,弯折部16通过在压接器22的中心处的阶梯面26,并且弯折部16的末端16a大致位于阶梯面26的下侧。左侧芯线压接片3的末端17a邻接在阶梯面26上,并且此时,芯线压接片3的末端侧部向内弯曲以形成覆盖部17。弯折部16沿着覆盖部17的内表面向左引导,以平滑地进入覆盖部17内侧。覆盖部17通过左侧曲面25被施压到在下侧的弯折部16,以与弯折部16进行紧密接触。弯折部16通过覆盖部17被向内施压,以允许在弯曲部2a的端侧中的向左并向下的倾斜部2b向内咬入到芯线部13。芯线部13被左右侧芯线压接片2和3的弯曲部2a和3a围绕,右侧倾斜部2b和弯曲基板部4在直径方向上压缩,以与各部分2a、3a、2b和4的内表面分别进行接触并且连接到那里。在如图4 (C)所示的状态下,完成压接处理。从而,压接器22与柱塞一起提升,并且环状芯线压接部5从压接器22和砧座21的压力中释放。弯折部16被施压到覆盖部17,以通过其自身的向外恢复力和作用在倾斜部2b上的芯线部13的向外排斥力而与覆盖部17进行紧密接触。从而,确实地防止水从覆盖部17和弯折部16之间的部分进入芯线部13。为了防止由例如,由铜合金制成的端子I和由铝制成的芯线部13的不同金属制成的端子和芯线部的腐蚀,弯折部16和覆盖部17的上述紧密接触操作特别有效。
在图4 (c)所示的实例中,覆盖部17的末端17a和弯折部16的末端16a大致位于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同的假想垂直平面。然而,例如,在图4 (a)中,当阶梯面26从中心向右移动并且左侧曲面25设定成比右侧曲面24长(在图3中,左侧芯线压接片3优选地设定成比右侧芯线压接片2长)时,获得在图2中所示的延伸的覆盖部17的形式。如在图4 (C)中所示,由于作为左侧的芯线压接片3的末端侧部的覆盖部17容纳在位于阶梯面26和之后的左侧曲面25内侧的空间28 (图4 (b))中,覆盖部17不允许下侧的弯折部16或倾斜部2b强行咬入到芯线部13的内侧。从而,保持在芯线压接部5中的芯线部13的容纳空间,以具有大致圆形形状,不合理的压缩力未应用到芯线部,并且防止了芯线部13的过度压缩变形。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端子,使用了具有盒状电接触部(其中具有弹性接触片)10的阴型压接端子I。然而,可以使用阳型压接端子,其中诸如片状或销状的阳型电接触部(在图中未示出)延续地形成到基板部4。此外,可以使用用于接合部的压接端子,其中不形成电接触部10,并且多个电线11的芯线部13通过接合压接而装接到芯线压接部5。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弯折部16形成在右侧芯线压接片2中,并且覆盖部17形成在左侧芯线压接片3中,然而,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式对称地,覆盖部17可以形成在右侧芯线压接片2中,并且弯折部16可以形成在左侧芯线压接片3中(弯折部16类似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布置在覆盖部17内侧)。此外,,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压接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结构,或应用于形成芯线压接部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防水压接端子和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工业实用性防水压接端子和防水压接端子的接触压力方法能够用于减少对于压接端子的芯线压接部的防腐蚀树脂材料的应用量,缩短防腐蚀树脂材料的固化时间,抑制防腐蚀树脂材料的成本消耗,并且缩短例如从具有电线的压接端子的制造到具有电线的压接端子插入到形成线束的连接器的由绝缘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壳体中的周期时间。本发明基于2010年10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0-231394,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水压接端子,包括: 基板部;以及 一对芯线压接片,该对芯线压接片与所述基板部一体地形成,以在电线的压接处理期间形成环形芯线压接部; 其中,所述芯线压接片中的一个芯线压接片的末端侧向外弯折,以形成具有向外排斥力的弯折部,所述芯线压接片中的另一个芯线压接片的末端侧布置在所述弯折部外侧而作为覆盖部,并且通过所述排斥力允许所述弯折部的外表面与所述覆盖部的内表面进行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压接端子,其中,所述覆盖部的末端延伸成比所述弯折部的末端更长。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与砧座对置的压接器中的阶状面,形成一对弯曲面; 在一个所述弯曲面的假想延伸面的外侧,布置另一个所述弯曲面; 沿着所述一个弯曲面,布置所述一个芯线压接片; 沿着所述另一个弯曲面,布置所述另一个芯线压接片;以及 允许所述覆盖部的末端对接在所述阶状面上,并且通过所述砧座和所述压接器来按压所述芯线压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压接端子的压接方法,其中,在所述电线的所述压接处理之前,所述弯折部从所述一个芯线压接片向外分离。
全文摘要
使用了一种防水压接端子(1)。该防水压接端子(1)具有基板部(4)和一对芯线压接片(2、3),该一对芯线压接片(2、3)与基板部(4)一体地形成,以在电线的压接处理期间形成环状芯线压接部(5),其中,一个芯线压接片(2)的末端侧向外弯折,以形成具有向外排斥力的弯折部(16),另一个芯线压接片(3)的末端侧布置在弯折部外侧来作为覆盖部(17),并且通过排斥力允许弯折部的外表面与覆盖部的内表面进行紧密接触。
文档编号H01R4/18GK103155284SQ2011800498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
发明者大沼健太郎, 小林浩, 中嶋隆人, 村松沙织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