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发电单元的电池,该发点单元将分别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箔状正极板及箔状负极板以在它们之间夹有隔膜的状态卷绕于卷芯上而形成为扁平形状。
背景技术:
构成所述电池的发电单元是被称作为卷绕型电池单元形式的发电单元,其中特别是指根据薄型化要求等而形成为扁平形状的发电单元。这种发电单元基本构成为将分别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箔状正极板及箔状负极板以在它们之间夹有隔膜的状态绕卷芯进行卷绕而成的结构,作为用于形成为扁平形状的方法,例如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将卷芯自身形成为扁平形状的方法。另外,还有将箔状正极板等卷绕于截面为大致正圆的圆筒形状的卷芯上后从侧面对其按压压扁等的形成方法。 如上所述,通过将发电单元制成扁平形状而薄型化,不仅使散热性变得良好,而且具有如下优点在使用长方体形状的电池框体的情况下,发电单元和框体内表面之间的死空间减小,能够有效利用框体内的容积配置发电单元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特开平11 - 339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上述现有构成中,通常在发电单元的负极板或正极板的开始卷绕位置,将一极板(通常为负极板)绕卷芯卷绕一周,因此,负极板彼此(或正极板彼此)在卷绕的最内周被配置成相向,存在作为电池不起作用的极板部分。如果负极板彼此在所述卷绕的最内周相向,则最内周的负极板无用地消耗离子(如果是锂离子电池,则消耗的是锂离子),导致使电池的容量保持率降低。另外,即使在最内周为正极板的情况下,也不能使正极板的活性物质有效发挥作用。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使发电单元的正极板及负极板尽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电池的第一特征为,具有发电单元,该发电单元构成为将分别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箔状正极板及箔状负极板以在它们之间夹有隔膜的状态卷绕在卷芯上且形成为扁平形状,其中,所述卷芯由多孔性的部件构成,分别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所述箔状正极板和所述箔状负极板在所述卷绕的最内周中间夹着所述卷芯而相向配置。这样,在将箔状正极板或箔状负极板开始向卷绕型发电单元的卷绕用芯材即卷芯上卷绕的最内周,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相向,并且位于该两者之间的卷芯由多孔性的部件构成,因此,在两者间离子等构成电池的反应过程的物质移动,从而可靠地进行放电反应或充放电反应。
S卩,即使在发电单元的最内周,箔状正极板及箔状负极板也作为电池起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多孔性的部件”是指具有供离子等构成反应过程的物质可移动在相向的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之间的多个细小的贯通移动路径的部件,包含利用发泡技术形成的部件、由溶融无纺布形成的部件等。另外,为了使所述箔状正极板和所述箔状负极板的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各自的面在所述卷绕的最内周中间夹着所述卷芯而相向配置,可以采用使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的、开始向卷芯卷绕的位置错位半周量的构成。另外,还可以通过在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中的一极板的前端侧,作为引导部件安装卷芯半周量的长度的多孔性片部件,并将两者从相同的位置开始卷绕等各种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第二特征在上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发电单元构成为,在将具有挠性的片状部件形成为圆筒形状而构成的所述卷芯上,将所述箔状正极板及所述箔状负极板以在它们之间夹有所述隔膜的状态卷绕后,在外周面的法线方向上进行按压而形成为扁平形状。
S卩,由于由片状部件形成卷绕箔状正极板等时的卷芯,所以可以容易地使卷芯由多孔性部件构成。本发明第三特征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发电单元构成为,对所述箔状正极板或所述箔状负极板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与所述箔状正极板或所述箔状负极板的前端部抵接而安装在所述卷芯上的所述箔状正极板、所述箔状负极板或所述隔膜的卷绕面上。S卩,在所述箔状正极板和所述箔状负极板的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各自的面在所述卷绕的最内周中间夹着所述卷芯而相向配置的情况下,期望正极侧和负极侧以尽可能大的面积适宜地相向。因此,由于具备上述定位部件而能够正确的设定开始卷绕位置。本发明第四特征在上述第三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定位部件由片状部件构成,该片状部件在一端固定于所述卷芯的所述卷绕面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箔状正极板、所述箔状负极板或所述隔膜的卷绕方向延伸。根据上述构成,在固定于卷芯的卷绕面的片状定位部件的基端位置上接触箔状正极板或箔状负极板的前端,由此,可以正确地设定开始卷绕位置,如果在该状态下将箔状正极板或箔状负极板和片状的定位部件一起卷绕,则容易进行卷绕。本发明第五特征在上述第四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定位部件通过将所述隔膜的开始卷绕侧的前端部固定于所述卷芯上而构成。S卩,通过例如溶融等将隔膜的前端固定于卷芯,能够将隔膜兼用作上述定位部件。本发明第六特征在上述第三至第五中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定位部件为一对,即用于定位所述箔状正极板的定位部件和用于定位所述箔状负极板的定位部件,该一对定位部件从卷绕轴芯方向看时处于分配在所述卷芯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状态。S卩,通过使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的相对于卷芯的开始卷绕的位置错位,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的形成有活性物质的各自的面处于夹有卷芯而相向的状态。此时,在发电单元的最内周,能够使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适宜地相向。本发明第七特征在上述第一至第六中的任一项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卷芯和所述隔膜由不同部件构成。
由于卷芯和隔膜分别由不同部件构成,所以可以使用分别适合各自的个别的材料适宜地确保卷芯对于各电极片等的支持特性及保形性等特性,以及隔膜的绝缘性及柔软性等特性,并且作为发电单元可以充分发挥所希望的性能。本发明第八特征在上述第七特征的基础上,装入所述发电单元的所述卷芯为扁平的圆筒形。本发明第九特征在上述第八特征的基础上,从所述箔状正极板及所述箔状负极板的卷绕轴芯方向看时,所述卷芯的短幅侧的宽度为Imm以上IOmm以下。本发明第十特征在上述第七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卷芯的刚性被设定为比所述隔膜的刚性闻。根据上述特征,在将两电极片和隔膜卷绕并形成为扁平形状的状态下,能够确保对于两电极片及隔膜的充分的支持特性及保形性。·
本发明第十一特征在上述第一至第九特征的基础上,所述卷芯的孔的大小为I μ m以上1000 μ m以下。发明效果根据上述第一特征,即使在发电单元的最内周,箔状正极板及箔状负极板也作为电池起作用,因此,能够使发电单元的正极板及负极板尽可能有效地起作用。另外,根据上述第二特征,由片状部件形成卷绕箔状正极板等时的卷芯,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卷芯由多孔性部件构成,可以有助于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另外,根据上述第三特征,由于具备所述定位部件而正确地设定开始卷绕位置,由此,可以在最内周使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有效地作为电池起作用。另外,根据上述第四特征,在使箔状正极板或箔状负极板的前端与片状的定位部件的基端位置抵接的状态下,仅将箔状正极板或箔状负极板和片状的定位部件以一同卷绕的方式进行卷绕即可进行箔状正极板或箔状负极板的第五,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箔状正极板或箔状负极板的定位动作。另外,根据上述第五特征,由于能够将隔膜兼用作所述定位部件,所以有助于降低电池制造成本。另外,根据所述第六特征,能够在发电单元的最内周使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适宜地相向,因此,能够使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有效地作为电池起作用。
图I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池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发电单元构成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卷芯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发电单元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发电单元构成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发电单元制造工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电池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池示例说明二次电池之一例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更具体而言为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RB的构成〕图I及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RB的立体图,图3表示其主视图。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RB具有框体BC,该框体BC在有底筒状(更具体而言为有底矩形筒状)的罐体I的开放面上覆盖并焊接大致平板状的盖部2而构成。盖部2形成为条状的长方形,框体BC整体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图2是从图I所示的完成品即二次电池RB拆下了罐体I的立体图,表示框体BC内部的构成。另外,图3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罐体1,并以透视的方式表示框体BC的内部。 在框体BC的内部,以浸入电解液的状态收纳配置有图2及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发电单元3和集电体4、6。发电单元3构成为在由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构成的一对电极板上分别涂敷活性物质,且在它们之间以夹有隔膜的状态卷绕在卷芯上,对此将在后面详述。就发电单元3而言,箔状正极板的活性物质未涂敷部分向侧方延伸并与集电体4焊接,箔状负极板的活性物质未涂敷部分向其相反侧的侧方延伸并与集电体6焊接。在金属制(具体而言为铝制)的盖部2上,安装有正极侧的集电体4及与该集电体4连接的正极的电极端子即端子螺栓5、和负极侧的集电体6及与该集电体6连接的负极的端子螺栓7。端子螺栓5在盖部2上的安装固定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通过由端子螺栓5的头部和集电体4夹持以夹着盖部2的状态配置的一对衬垫9、10,并对形成于端子螺栓5的头部的铆钉5a进行铆接而进行。负极侧也具有同样的构造,通过由端子螺栓7的头部和集电体6夹持以夹着盖部2的状态配置的一对衬垫11、12,并将形成于端子螺栓7的头部的铆钉7a铆接而将端子螺栓7固定于盖部(参照图3)。包含端子螺栓5、7及集电体4、6的负极侧的电极构造和正极侧的电极构造处于将同一构造对称配置的关系,只是金属部件的材料不同。正极侧的金属部件由铝构成,而负极侧的金属部件由铜构成。〔二次电池RB的制造工序〕接着,概略地对二次电池RB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首先,说明发电单元3的组装。发电单元3通过将在长条带状的铝箔及铜箔的表背两面上分别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及负极活性物质而形成活性物质层的箔状正极板及箔状负极板,以在它们之间夹有隔膜的方式卷绕在图5所示的卷芯21上而制成。卷芯21由电绝缘材料且耐受电解液的材料构成。具体而言,只要使用PPS (聚苯硫醚)、PP (聚丙烯)、PE (聚乙烯)及PVDF (聚偏二氟乙烯)等树脂即可,但考虑到耐热性优选 PPS。卷芯21的形状为将具有挠性的长方形多孔性的片状部件卷绕为呈圆筒形状,在卷芯21上形成有使电解液、构成充放电反应过程的锂离子等物质透过的微细的贯通路径。该贯通路径(贯通孔)的有效直径与箔状正极板或箔状负极板的活性物质的粒径大小(平均为10 μ m程度)同等程度,优选在Ιμπι 1000 μ m的范围的大小,特别优选在I μ m 100 μ m的范围的大小。通过在卷芯21上形成无数的所述微细的孔,能够使活性物质经由贯通路径极力暴露在电解液中。另外,由于在发电单元的制造过程中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构成夹着该卷芯21而相向的配置,因此,片状的卷芯21的厚度被设定成,即使在箔状正极板和箔状负极板夹着卷芯21 S合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两者的电绝缘,对此将在后面详细叙述。如图5所示,在圆筒形状的卷芯21的外周面(箔状正极板23a等的卷绕面)上,以使长边侧的一端固定保持于卷芯21的外周面的状态,关于卷芯21的中心轴对称地配置有长条状的定位部件22a、22b。因此,定位部件22a、22b成为从固定于卷芯21的外周面的一端侧沿箔状正极板 23a等的卷绕方向延伸的配置形状。一对定位部件22a、22b中的一个定位部件22a通过在卷绕片状部件形成圆筒形状的卷芯21时将前端以伸出若干量的状态贴合并融溶固定而形成。另一个定位部件22b通过将与卷芯21相同材料的片状部件切断成长条状并将其长边侧的一端融溶固定于卷芯21的外周面而形成。图6中示意性地表示向上述形状的卷芯21上卷绕箔状正极板23a、箔状负极板23b及隔膜24a、24b的卷绕工序。隔膜24a、24b例如可以使用聚烯烃系、聚酯系、聚丙烯腈系、聚亚苯硫醚系、聚酰亚胺系、氟树脂系的微孔膜或无纺布形成。同图示意性地表示了在卷芯21的中空部穿过卷绕用辊25,并且在卷绕用辊25和压接于该卷绕用辊25的外周面的压接辊26之间送入箔状负极板23b及隔膜24b并进行卷绕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箔状正极板23a和箔状负极板23b的开始卷绕位置沿卷芯21的周方向错位,且由定位部件22a、22b规定各自的开始卷绕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箔状正极板23a和箔状负极板23b的开始卷绕位置被错位为卷芯21的半周量。先开始卷绕的可以是箔状正极板23a,也可以是箔状负极板23b,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从箔状负极板23b开始卷绕的情况。在将卷芯21设置于卷绕用辊25的状态下,以使定位部件22b的位置位于压接辊26的压接位置的跟前的方式设定卷芯21的旋转位置(图6所示的状态)。从该状态,将箔状负极板23b和隔膜24b以使两者的前端对齐的状态牢固地插入定位部件22b和卷芯21的外周面之间并进行定位。此时,使隔膜24b位于比箔状负极板23b靠近外周侧而将两者重叠。图6中示意性地表示隔膜24b的宽度与卷芯21的高度大致一致,与之相对,箔状负极板23b的宽度比卷芯21的高度宽,从卷芯21的存在范围朝向图6中跟前侧伸出。该伸出部分为未涂敷活性物质的未涂敷部3a,该未涂敷部3a在后工序中与集电体6连接。在将箔状负极板23b等插入定位部件22b的位置后,将卷绕用辊25向图6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驱动,当相反侧的定位部件22a移动至图6的定位部件22b的位置时,将箔状正极板23a和隔膜24a以使两者的前端对齐的状态牢固地插入定位部件22a和卷芯21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定位。在此,使隔膜24a位于比箔状正极板23a靠近外周侧而将两者重叠。箔状正极板23a也具有比卷芯21的高度宽的宽度,箔状正极板23a在箔状负极板23b的相反侧(图6中进深侧)使其未涂敷部3a伸出,该伸出部分在后工序中与集电体4连接,对此省略图示。需要说明的是,插入定位部件22b和卷芯21的外周面之间的箔状负极板23b和隔膜24b在通过压接辊26的压接位置后,直至绕卷绕用辊25的旋转轴芯一周为止,它们的前端侧仅靠被定位部件22b和卷芯21的外周面夹持的保持力来维持沿着卷芯21的外周面配置的姿势。该情况下,构成定位部件22a、22b的片状部件形成为保持力较强的片状,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箔状负极板23b及隔膜24b的前端。·在通过定位部件22b和卷芯21的外周面之间不能可靠地保持箔状负极板23b及隔膜24b的前端的情况下,只要将先开始卷绕的一侧的定位部件22b的长度(卷芯21的周方向的长度)设为比卷芯21外周的一周量稍长的长度,以维持箔状负极板23b及隔膜24b的前端侧沿着卷芯21的外周面的姿势即可。之后,从内周侧起将箔状正极板23a、隔膜24a、箔状负极板23b及隔膜24b以按顺序重叠的状态重叠卷绕在卷芯21上。在卷绕了规定长度的箔状正极板23a等后,将其从卷绕用辊25取下,从外周面的法线方向进行按压形成扁平形状,从而制成扁平形状的发电单元3。S卩,卷芯21是配置于卷绕中心用于保持发电单元3的形状且构成发电单元3的功能部件,也就是在制作电池后配置于电池内的部件。图4中从卷芯21的卷绕轴芯方向示意性表示有在将发电单元3制成扁平形状的状态下将箔状正极板23a等卷绕在卷芯21上的样子。在该状态下装入发电单元3的卷芯21呈扁平的圆筒形状。如图4所示,发电单元3被挤压成从箔状正极板23a等的卷绕轴芯方向看时,一对定位部件22a、22b的安装基端位置分别分配在扁平形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因此,在卷绕的最内周,箔状正极板23a和箔状负极板23b以使各自的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面夹持卷芯21的方式相向,使形成于它们的相向面的活性物质层有效地作为电池起作用。另外,将卷芯21的材质、厚度以及将箔状正极板23a等卷绕于卷芯21后对其进行挤压时的压力等条件设定成,在图4中用符号A表示的从卷绕轴芯方向看时的扁平形状的卷芯21的宽度(短幅侧的宽度)至少在长度方向端部达到Imm以上IOmm以下。这是因为,如果上述宽度A过窄,则沿该窄宽度部分的外周面存在的箔状负极板23b等不以弯曲形状而以尖锐的角度折弯,导致在极板内的电传导性恶化,此外还可能损伤相邻的隔膜24a、24b,为避免这种事态,按照上述设定宽度A的大小。S卩,通过将从卷绕轴芯方向看时的卷芯21的短幅侧的宽度设为Imm以上,可以降低最内周的极板折曲而破损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将短幅侧的宽度设为IOmm以下,能够抑制作为电池的体积效率下降。而且,对卷芯21而言,其材质及厚度被设定成刚性比隔膜24a、24b的刚性高,因此,卷芯21和隔膜24a、24b可以分别使用适合各自的材料而合适地确保卷芯21对于各箔状极板23a、23b等的支持特性及保形性等特性以及隔膜的绝缘性及柔软性等特性。由此,能够避免发生箔状负极板23b等以尖锐的角度折弯的不良事态,从而作为发电单元3充分发挥所希望的性能。另外,优选为卷芯21相比隔膜24a、24b弯曲弹性率大、弯曲强度强、保持力强。接着,说明盖部2的组装。在盖部2中,将集电体4、6和端子螺栓5、7以夹持衬垫9、10、11、12的状态铆接铆钉5a、7a而固定在形成有安装端子螺栓5、7的电极安装孔等的铝制板材上。其次,在按照上述固定于盖部2的集电体4、6上通过焊接连接发电单元3的上述
未涂敷部3a,由此将盖部2和发电单元3构成一体化。然后,将发电单元3收纳于罐体1,将盖部2和罐体I焊接,从而完成二次电池RB的框体BC的组装。框体BC的组装完成后,接着从省略图示的注液口向框体BC内注入电解液,电解液的注入结束后,在规定的充电条件下进行二次电池RB的初始充电(预充电),进而通过进行老化处理等而完成二次电池RB。〔其它实施方式〕下面,例举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采用与由片状部件构成的卷芯21相同的材料形成定位部件22a、22b的情况,但也可以采用与卷芯21不同的材料来形成。例如,也可以将隔膜24a、24b自身作为定位部件而兼用。具体而言,如与图6对应的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定位部件22a、22b在卷芯21的外周面的安装位置上,代替定位部件22a、22b,通过溶融等固定隔膜24a、24b的前端。然后,如图8所示,将箔状负极板23b以与隔膜24b的安装基端位置接触的方式插入隔膜24b和卷芯21的外周面之间,并将卷绕用辊25向图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驱动,将箔状负极板23b与隔膜24b —起进行卷绕。之后,当隔膜24a的安装基端位置移动至图8的隔膜24b的位置时,以与隔膜24a的安装基端位置接触的方式插入隔膜24a和卷芯21的外周面之间,在从内周侧按顺序使箔状正极板23a、隔膜24a、箔状负极板23b及隔膜24b重合的状态下,利用卷绕用辊25的旋转驱动卷绕于卷芯21上。箔状正极板23a及箔状负极板23b的未涂敷部3a的位置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之后的处理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进行了箔状正极板23a等向卷芯21上的卷绕后,从卷绕用辊25取下,从外周面的法线方向挤压压扁,由此制成扁平形状的发电单元3。图7示意性地表示在扁平形状的状态下从卷芯21的中心轴方向看时的、在卷芯21上卷绕有箔状正极板23a等的样子。如图7所示,由于被挤压成作为一对定位部件起作用的隔膜24a、24b的安装基端位置从箔状正极板23a等的卷绕轴芯方向看时分配于扁平形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因此,在卷绕的最内周,箔状正极板23a和箔状负极板23b夹着卷芯21彼此相向,形成于它们的相向面的活性物质层有效地作为电池起作用。
而且,将卷芯21的材质、厚度以及将箔状正极板23a等卷绕于卷芯21上后对其进行挤压的压力等条件设定成,图7中用符号A表示的从卷绕轴芯方向看时的扁平形状的卷芯21的宽度(短幅侧的宽度)至少在长度方向端部达到Imm以上,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片状部件卷成圆筒形状而构成卷芯21,并将卷芯21设为中空形状,但是,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对与箔状负极板23b等相接的角部进行倒角的扁平中实的长方体形状。在形成为如上形状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只要将卷芯由电绝缘材料形成且使其具有多孔性而容许电解液等的透过,并且,从卷绕轴芯方向看时,从卷芯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一方开始卷绕箔状负极板23b,而从另一方开始卷绕箔状负极板23b。(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箔状正极板中与箔状负极板的开始卷绕的端部(也称作前端)的表面和背面相向的区域存在正极活性物质层,但也可以在该区域不存在正极活性物质层。通过采用该构成,能够防止在箔状负极板的前端生成锂金属的枝晶。 只要该区域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处于不参与充放电反应的状态,该效果就可以发挥,因此,代替不存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状态,也可以由锂离子等物质的透过性小或为零的材质所构成的层来覆盖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不存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状态可以通过将正极活性物质层剥离而实现,也可以使用在该部分上预先不涂敷活性物质的方法即所谓的间歇涂敷法涂敷活性物质来实现。后者的方法可以省略剥离的工序,在这一点上,与前者的方法相比,后者的方法更为理想。在采用箔状正极板中与箔状负极板的前端的表面和背面相向的区域不存在活性物质的构成的情况下,该负极的开始卷绕端部的位置优选为从卷绕轴芯方向看时的扁平形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中的一方。这是因为,在箔状正极板上使与箔状负极板的前端的表面相向的区域(区域A)和与背面相向的区域(区域B)连续,其结果,用于在箔状正极板上设置不存在活性物质的区域的加工变得容易。如图4所示,在负极的开始卷绕端部的位置从卷绕轴芯方向看时位于扁平形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一方的情况下,区域A和区域B连续。另一方面,在负极的开始卷绕端部的位置存在于其它部分的情况下,区域A和区域B彼此分开配置。这样,在对彼此分开的区域的活性物质进行剥离或者设置未涂敷部方面要求高的位置精度,所以通常是困难的。符号说明3发电单元21 卷芯22a、22b 定位部件23a箔状正极板23b箔状负极板24a、24b 隔膜。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具有发电单元,该发电单元构成为将分别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箔状正极板及箔状负极板以在它们之间夹有隔膜的状态卷绕在卷芯上且形成为扁平形状,其中, 所述卷芯由多孔性的部件构成, 分别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所述箔状正极板和所述箔状负极板在所述卷绕的最内周中间夹着所述卷芯而相向配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发电单元构成为,在将具有挠性的片状部件形成为圆筒形状而构成的所述卷芯上,将所述箔状正极板及所述箔状负极板以在它们之间夹有所述隔膜的状态卷绕后,在外周面的法线方向上进行按压而形成为扁平形状。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发电单元构成为,对所述箔状正极板或所述箔状负极板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与所述箔状正极板或所述箔状负极板的前端部抵接而安装在所述卷芯上的所述箔状正极板、所述箔状负极板或所述隔膜的卷绕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由片状部件构成,该片状部件在一端固定于所述卷芯的所述卷绕面的状态下沿着所述箔状正极板、所述箔状负极板或所述隔膜的卷绕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通过将所述隔膜的开始卷绕侧的前端部固定于所述卷芯上而构成。
6.如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为一对,即用于定位所述箔状正极板的定位部件和用于定位所述箔状负极板的定位部件,该一对定位部件从卷绕轴芯方向看时处于分配在所述卷芯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状态。
7.如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卷芯和所述隔膜由不同部件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 装入所述发电单元的所述卷芯为扁平的圆筒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中, 从所述箔状正极板及所述箔状负极板的卷绕轴芯方向看时,所述卷芯的短幅侧的宽度为1_以上10_以下。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卷芯的刚性被设定为比所述隔膜的刚性高。
11.如权利要求I 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卷芯的孔的大小为I μ m以上1000 μ m以下。
全文摘要
使电池的发电单元的正极板及负极板尽可能有效地起作用。电池具有发电单元,该发电单元形成为将分别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箔状正极板(23a)及箔状负极板(23b)以在它们之间夹有隔膜(24a、24b)的状态卷绕在卷芯(21)上且形成为扁平形状,其中,所述卷芯(21)由多孔性的部件构成,在所述卷绕的最内周,所述箔状正极板(23a)和所述箔状负极板(23b)的分别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面中间夹着所述卷芯21而相向配置。
文档编号H01M10/0587GK102893439SQ20118002462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
发明者佐佐木丈 申请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