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锁孔防盗门所用的电路连接装置,尤其是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防盗门领域,电控门尤其是无锁孔防盗门得到广泛应用。而现有无锁孔防盗门的电源线直接从门框接入门扇内,这种电源线连接方式存在易折断电源线的问题,因而造成短路,使电控原件损坏,严重时发生火灾,不利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无锁孔防盗门电源线直接从门框接入门扇内,电源线易折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该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具有安全可靠,维修方便,节能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包括触板、壳体、触头、 连接滑套和弹簧。壳体固定在门框内,壳体内横向置有2个以上连接滑套,连接滑套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连接滑套另一端孔内置有触头,触头的环形凸台与连接滑套之间有弹簧,触头穿过壳体与触板上的接触片相接触,触板对应触头固定在门扇上,接触片通过导线与电控原件相连接。上述方案中的壳体内固定有整流桥,整流桥两端分别与连接滑套和电源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由于采用壳体固定在门框内,壳体内横向置有连接滑套,连接滑套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连接滑套另一端孔内置有触头,触头的环形凸台与连接滑套之间有弹簧,触头穿过壳体与触板上的接触片相接触,触板对应触头固定在门扇上,接触片通过导线与电控原件相连接结构。利用壳体内连接滑套一端孔内的滑动触头与触板上的接触片接触或离开,实现无线连通,解决电源线直接从门框接入门扇内,易折断电源线,造成短路,使电控原件损坏问题。所以说该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具有安全可靠,维修方便,节能的特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触板,2-壳体,3-触头,4-连接滑套,5-弹簧,6_环形凸台,7_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所示,该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包括触板1、壳体2、触头3、连接滑套4 和弹簧5。壳体2固定在门框内,壳体2内横向置有2个连接滑套4,连接滑套4 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连接滑套4另一端孔内置有触头3,触头3的环形凸台6与连接滑套4 之间有弹簧5,触头3穿过壳体2与触板1上的接触片7相接触,触板1对应触头3固定在门扇上,接触片7通过导线与电控原件相连接。壳体2内固定有整流桥,整流桥两端分别与连接滑套4和电源相连接,整流桥整流电路。实际使用时首先转动该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的触板1固定在门扇上,接触片7通过导线与电控原件相连接,壳体2固定在门框内,连接滑套4 一端通过导线与整流桥相连接,整流桥与电源相连接,即可正常使用。当关门时,触头3在弹簧5的作用下与触板1上的接触片7相接触,电控原件得电。当开门时,触头3与触板1上的接触片7相分离,电控原件失 H1^ ο该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电源纯洁暴露在外,输入线直接保护好然后固定在门框内,输出线通过该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而固定在门扇内,供电方式主要是门开启时,门扇内的控制电器没有电;门扇关闭时,两触头就会被挤压在门框和门扇之间,门扇内的控制电器得电。二是便于维修和节能,装修或搬东西或夏天长期时间开门,不会产生待机耗电,所以节能。三是该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内有整流桥,有效防止输入端的正负极接反, 造成控制电器烧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包括触板(1)、壳体O)、触头(3)、连接滑套(4) 和弹簧(5),其特征在于壳体⑵固定在门框内,壳体(2)内横向置有2个以上连接滑套 G),连接滑套⑷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连接滑套⑷另一端孔内置有触头(3),触头(3)的环形凸台(6)与连接滑套(4)之间有弹簧(5),触头(3)穿过壳体(2)与触板(1) 上的接触片(7)相接触,触板⑴对应触头(3)固定在门扇上,接触片(7)通过导线与电控原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⑵内固定有整流桥,整流桥两端分别与连接滑套(4)和电源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主要解决无锁孔防盗门电源线直接从门框接入门扇内,电源线易折断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壳体(2)固定在门框内,壳体(2)内横向置有2个以上连接滑套(4),连接滑套(4)一端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连接滑套(4)另一端孔内置有触头(3),触头(3)的环形凸台(6)与连接滑套(4)之间有弹簧(5),触头(3)穿过壳体(2)与触板(1)上的接触片(7)相接触,触板(1)对应触头(3)固定在门扇上,接触片(7)通过导线与电控原件相连接。该无锁孔防盗门触点供电装置具有安全可靠,维修方便,节能的特点。
文档编号H01H3/16GK202307565SQ2011204353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祝凤有 申请人:祝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