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型电池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17534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层叠型电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多个单电池层叠而成的层叠型电池。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中,使用将多个由电极和电解质层构成的单电池层叠而成的层叠型电池。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用于检测各单电池电压的配线基板的层叠型电池。配线基板在前端处具有多个连接部,配线基板的连接部与构成单电池的电极的集电体电气连接。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160060号公报发明内容如果向上述配线基板作用由于车辆行驶时的冲击等引起的外力而拉伸配线基板, 则配线基板的连接部和集电体之间的接合部分可能剥离。由此在修理剥离的配线基板的情况下,必须将层叠型电池暂时分解而将配线基板的连接部和集电体再次接合,存在配线基板的修理繁琐的问题。由此,本发明是着眼于如上所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配线基板的修理工时的层叠型电池。本实用新型利用以下所述解决方法,解决所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型电池是将多个单电池层叠而成的,该单电池由具有集电体的电极和电解质层构成,并且,该层叠型电池具有配线基板,该配线基板将所述单电池与外部设备电气连接,以检测所述单电池的电压,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基板具有多个连接部,它们分别与所述多个单电池的集电体连接;以及延伸设置部,其将所述多个连接部汇总而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并且具有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集电体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相比强度较低的脆弱部。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配线基板的延伸设置部具有脆弱部,所以在由于车辆行驶时的冲击等引起的外力而强烈地拉伸配线基板的情况下,在配线基板的连接部和集电体之间的接合部分剥离前,延伸设置部的脆弱部断裂。在如上所述断裂的情况下,仅通过将断裂的延伸设置部之间再次接合,就可以完成配线基板的修理,不必如现有技术所示将层叠型电池分解。由此,可以容易地实施配线基板的修理,可以减少修理工时。

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层叠型电池的部分纵向剖面图。图2㈧是设置在层叠型电池中的配线基板的俯视图,⑶是㈧的B-B剖面中的配线基板的剖面图。[0013]图3㈧是从层叠方向观察层叠型电池时的概略图,⑶是从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层叠型电池时的概略图。图4㈧是从层叠方向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电池时的概略图,⑶是从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层叠型电池时的概略图。图5是从层叠方向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电池时的概略图。图6是从层叠方向观察与第3实施方式相关的层叠型电池时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等,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的层叠型电池100。图1是层叠型电池100的部分纵向剖面图。图1所示的层叠型电池100为双极型二次电池,具有发电单元1,以及收容发电单元1的外封装壳体2。发电单元1是将多个单电池20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该单电池20由一对双极型电极11和夹持在上述双极型电极11之间的电解质层15构成。双极型电极11具有集电体12,其利用导电性部件以板状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 13,其设置在集电体12的一侧面上;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14,其设置在集电体12的另一侧面上。集电体12的外缘部成为没有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13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14的未涂敷部。电解质层15为离子传导部,使电解液浸渍在聚乙烯制隔离板中而形成。发电单元1是将双极型电极11和电解质层15交互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以使得相邻的双极型电极11的正极活性物质层13和负极活性物质层14经由电解质层15而相对。 在相邻的双极型电极11的外缘部设有密封部16,其防止浸渍在电解质层15中的电解液泄漏。另外,配置在发电单元1的层叠方向两端的双极型电极11的集电体12,省略正极活性物质层13或者负极活性物质层14,作为将发电单元1的电力向外部输出的集电板而利用。外封装壳体2是由高分子-金属复合层压薄膜的板材形成的,该高分子-金属复合层压薄膜是利用聚丙烯薄膜等绝缘体覆盖铝等金属而成的。外封装壳体2的壳体外周部利用热熔融接合,外封装壳体2在收容有发电单元1的状态下密封。上述层叠型电池100具有配线基板30,该配线基板30用于检测各单电池20的电压。配线基板30将电池控制装置等外部设备40与各单电池20的集电体12电气连接。由此,可以利用外部设备40分别检测各单电池20的电压。参照图2㈧至图3 (B),说明设置在层叠型电池100上的配线基板30。图2㈧是配线基板30的俯视图,图2(B)是图2㈧的B-B剖面的配线基板30的剖面图。图3(A)是从层叠方向观察层叠型电池100时的概略图,图3(B)是从与层叠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层叠型电池100时的概略图。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配线基板30是由绝缘层32覆盖铜质导电部31而形成的柔性印刷基板。配线基板30具有延伸设置部33,其从外部设备40延伸设置;以及多个连接部34,它们从延伸设置部33分支,分别与各单电池20的集电体12连接。多个连接部34以等间隔平行配置。连接部34的前端部34A形成为,使导电部31 的前端从绝缘层32中露出,连接部34经由导电部31的前端与单电池20的集电体12电气地连接。连接部34的前端部34A如图3(B)所示,利用具有导电性的接合部件35与集电体 12接合。另外,图3(B)中为了容易地理解实用新型,示意地示出配线基板30的一个连接部 34与单电池20的集电体12连接的状态,省略对其它部件等的记载。另一方面,延伸设置部33如图2 (A)所示,将多个连接部34汇总,以一体的状态直线状地延伸设置。延伸设置部33的后端部33A形成为,与各单电池20的集电体12连接的各导电部31的后端从绝缘层32中露出。延伸设置部33经由上述导电部31的后端与外部设备40电气地连接。上述配线基板30的延伸设置部33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由前端侧的第1 延伸设置部3 和后端侧的第2延伸设置部33C构成。第1延伸设置部3 设置为,在配线基板30与各单电池20的集电体12连接的状态下,从外封装壳体2的内部向外部突出。在第1延伸设置部33B的前端形成上述多个连接部34,第1延伸设置部33B的后端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前端经由具有导电性的结合部件36电气地连接。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后端与图1所示的外部设备40电气连接。在这里,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例如,拉伸剪切接合强度)设定为,低于接合部34和集电体12之间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 (例如,拉伸剪切接合强度)。由此,在向配线基板30作用外力,强烈地拉伸配线基板30的情况下,在配线基板30的连接部34和集电体12之间的接合部分剥离之前,配线基板30的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接合部分断裂。另外,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接合部分配置在外封装壳体 2的外部。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1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电池100中,可以得到以下效果。用于检测层叠型电池100的各单电池20电压的配线基板30具有多个连接部34, 其与各单电池20的集电体12电气地连接;以及延伸设置部33,其将上述连接部34汇总, 与外部设备40电气地连接。延伸设置部33由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 构成,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设定为,低于连接部;34和集电体12之间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由于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接合部分成为延伸设置部33的脆弱部,所以在由于车辆行驶时的冲击等引起的外力的作用,强烈地拉伸配线基板30的情况下,在配线基板30的连接部34和集电体12之间的接合部分剥离之前,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接合部分断裂。在如上所述断裂的情况下,仅通过再次将断裂的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接合,就可以完成配线基板30的修理,不必如现有方法所示将层叠型电池100分解。由此,可以容易地实施配线基板30的修理,可以减少配线基板30的修理工时。由于配线基板30的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接合部分(脆弱部)配置在收容发电单元1的外封装壳体2的外部,所以即使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 2延伸设置部33C的接合部分断裂,也不会损伤外封装壳体2。另外,由于不必在修理配线基板30时拆下外封装壳体2,所以可以减少配线基板30的修理工时。由于配线基板30为柔性印刷基板,利用该柔性容易地吸收外力,所以可以抑制配线基板30处的断裂发生。(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4㈧以及图4(B),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层叠型电池100。图4㈧是从层叠方向观察层叠型电池100时的概略图,图4(B)是从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层叠型电池100时的概略图。第2实施方式中的层叠型电池100为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配线基板30的延伸设置部33的结构不同。下面,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如图4㈧以及图4(B)所示,配线基板30的延伸设置部33除了具有第1延伸设置部33B以及第2延伸设置部33C以外,还具有第3延伸设置部33D。第3延伸设置部33D的前端经由具有导电性的接合材料37与第2延伸设置部33C 的后端电气连接。第3延伸设置部33D的后端如图1所示与外部设备40电气地连接。在这里,第2延伸设置部33C和第3延伸设置部33D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例如,拉伸剪切接合强度)设定为,低于接合部34和集电体12之间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 (例如,拉伸剪切接合强度)。另外,也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所示,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也设定为,低于结合部34和集电体12之间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电池100中,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接合部分以及第2延伸设置部33C和第3延伸设置部33D的接合部分,成为延伸设置部33的脆弱部。在由于外力的作用强烈地拉伸配线基板30的情况下,在连接部 34和集电体12之间的接合部分剥离之前,第1延伸设置部3 和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接合部分或者第2延伸设置部33C和第3延伸设置部33D的接合部分断裂,所以可以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第3实施方式)参照图5,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层叠型电池100。图5是从层叠方向观察层叠型电池100时的概略图。第3实施方式中的层叠型电池100为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但配线基板30的延伸设置部33的结构不同。下面,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配线基板30的延伸设置部33不是如第1实施方式所示,由第1延伸设置部33B以及第2延伸设置部33C的两个部件构成,而由一个延伸设置部件构成。在延伸设置部33的前端设有多个连接部34,延伸设置部33的后端与图1所示的外部设备40电气地连接。延伸设置部33在延伸设置方向的一部分处,具有部件宽度较窄的窄幅部33E。窄幅部33E是将延伸设置部33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切成矩形状而形成的。该窄幅部33E与外封装壳体2相比配置在外侧。延伸设置部33的窄幅部33E处的拉伸强度设定为,低于配线基板30的连接部34 和集电体12之间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例如,拉伸剪切接合强度)。在上述层叠型电池100中,由于形成在配线基板30的延伸设置部33上的窄幅部33E成为脆弱部,所以在由于外力的作用强烈地拉伸配线基板30的情况下,在连接部34和集电体12之间的接合部分剥离之前,延伸设置部33的窄幅部33E断裂。通过窄幅部33E伸长而延伸设置部33自身断裂,但只要将窄幅部33E的断裂部分去除即可,可以再次利用延伸设置部33。由此,由于仅通过将断裂的延伸设置部33之间再次接合而完成配线基板30 的修理,不必如现有方法所示将层叠型电池100分解,所以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降低配线基板30的修理工时。在第3实施方式的层叠型电池100的配线基板30中,如图5所示,将延伸设置部 33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切去而形成窄幅部33E,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将延伸设置部33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剪成矩形状而形成窄幅部33E。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的配线基板30,在将双极型电极和电解质层交互层叠的双极型二次电池中使用,但也可以在按照顺序层叠正电极、电解质层和负电极的层叠型二次电池中使用。另外,在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在配线基板30断裂等异常时,外部设备40也可以向驾驶者报知异常。并且,在第1至第3实施方式中,层叠型电池100具有外封装壳体2,但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外封装壳体2省略。
权利要求1.一种层叠型电池,其是将多个单电池层叠而成的,该单电池由具有集电体的电极和电解质层构成,并且,该层叠型电池具有配线基板,该配线基板将所述单电池与外部设备电气连接,以检测所述单电池的电压,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基板具有多个连接部,它们分别与所述多个单电池的集电体连接;以及延伸设置部,其将所述多个连接部汇总而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并且具有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集电体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相比强度较低的脆弱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设置部是将多个延伸设置部件依次连接而构成的,所述脆弱部是将所述延伸设置部件之间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设定得低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集电体之间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而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设置部具有延伸设置方向的一部分宽度较窄的窄幅部, 所述脆弱部是将所述窄幅部的拉伸强度设定得低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集电体之间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而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收容所述层叠型电池的外封装体,所述延伸设置部从所述外封装体的内部向外部突出, 所述脆弱部配置在所述外封装体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基板为柔性印刷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型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基板为柔性印刷基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层叠型电池,其可以降低配线基板的修理工时。该层叠型电池(100)是将多个由具有集电体(12)的电极(11)和电解质层(15)组成的单电池(20)层叠而成,并且具有配线基板(30),该配线基板(30)用于检测单电池(20)的电压,将单电池(20)与外部设备(40)电气连接,配线基板(30)具有多个连接部(34),其分别与多个单电池(20)的集电体(12)连接;以及延伸设置部(33),其具有强度比连接部(34)和集电体(12)之间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低的脆弱部。
文档编号H01M10/04GK201994382SQ20112007899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9日
发明者神村宏达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