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调合路器,尤其涉及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技术背景随着通信网络迅猛发展,手机用户数量逐渐增加,因此需要基站具有越来越多的载频数,以满足高话务容量的要求。然而,传统的载频合路使用3dB电桥,两载频合路功率损耗3dB,四载频合路的功率损失为6dB。这样随着话务容量的增加,载波数会相应增加,而基站的覆盖范围则变得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空腔合路方式的六载波电调合路器应运而生,其不但能在不增加天线和馈线的情况下扩容到六载频,而且还能提高基站功放的利用率,起到降低成本和节能减排的效果。在电调合路器结构中,通过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来将各个载波调节到一个通路内,因此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需要具有较高的精度。现有的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中没有反馈信号或连续脉冲反馈信号,因此现有的传动装置的反应速度不灵敏且有迟延,并且整个装置的结构件都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整体显得笨重,传动导向性差,运行时产生的晃动大,调谐信号不稳定,同时存在装置部件卡死的隐患,不能实现稳定的检测控制功能,而且传动行程窄,可调节余量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以便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其传动导向性好并且运行时部件之间的晃动小。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包括支撑座,其顶部纵向开设有滑槽;套设在所述滑槽内且可相对于滑槽上下滑动的滑动轴套,所述滑动轴套的顶部开设有驱动孔;与所述轴套配合的驱动块,其顶部形成开孔,底部则向下突出形成插入到所述驱动孔内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驱动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吻合;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步进电机,其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驱动块的开孔,从而使得驱动块固定在输出轴上; 及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穿过滑槽而固定在滑动轴套底部的支撑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传动导向性好及运行时部件之间的晃动小的优点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的平面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展示了图2中的传动装置的导向套筒的立体图。
3[0013]图4反映了图2中的传动装置的滑动轴套与微动开关之间的配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100包括支撑座10。所述支撑座10的顶部纵向开设有滑槽12,而其侧部则横向开设有与所述滑槽12导通的侧部开口 14。所述传动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套设在所述滑槽12内并且可以相对于滑槽12上下滑动的滑动轴套20。所述滑动轴套20的顶部开设有驱动孔22,比如横截面形状为矩形驱动孔22,而所述轴套20的外圆周表面上则向外延伸形成触发盘24。所述传动装置100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轴套20配合的驱动块30,其顶部形成开孔 32,底部则向下突出形成插入到所述驱动孔22内的插入部34,所述插入部34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驱动孔22的横截面形状相吻合,换句话说,两者具有相同的横截面形状。所述传动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座10上的步进电机40,其具有输出轴42,所述输出轴42穿过所述驱动块30的开孔,从而使得驱动块30固定在输出轴42上。所述传动装置100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支撑座10的底部穿过滑槽12而固定在滑动轴套20底部的支撑棒50。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步进电机40运转时,输出轴42转动,从而导致固定在输出轴42上的驱动块30 一同随着输出轴42转动。由于步进电机40固定在支撑座10上,同时由于驱动块30的插入部34与驱动孔22的配合作用,因此输出轴42的转动导致滑动轴套20整体在所述支撑座10的滑槽12内纵向滑动。由于支撑棒50固定在轴套20上,因此进而导致支撑棒50的纵向移动。通过改变步进电机40的转动方向,可以改变支撑棒50的纵向移动方向,比如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优选地,为了提高传动装置100的传动精度,有必要减小各个部件之间的机械配合空隙。为此,在所述驱动块30与驱动孔22之间设置弹簧90,驱动块30总是通过弹簧90 的作用而弹性压住所述滑动轴套20,从而确保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最小,这样有助于提高配合精度,最终改善了传动精度及传动稳定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导向套筒60,所述导向套筒60内轴向开设花键导槽62,相应地,所述支撑棒50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优选地为两个)花键导块52,所述支撑棒50容纳在导向套筒60内,并且花键导块52与花键导槽62配合,从而通过导向套筒60实现了对支撑棒50的精确导向作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安装架70及通过比如螺钉74而固定在安装架70上下两端的微动开关80。所述其上设置有微动开关80的安装架70安置在所述支撑座10的侧部开口 14内。当滑动轴套20在滑槽12内上下滑动时,轴套20的触发盘M会周期性地与所述两个微动开关80接触,从而使得微动开关80产生反馈信号,进而控制电机40停止运作然后朝着反方向运转。换句话说,所述微动开关80控制着轴套20的纵向运动的行程。并且通过调整微动开关80的纵向位置就可以实现行程的改变,从而方便对传动装置100进行行程调节。
4[002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简单概括。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100主要是对传统的传动装置进行实用型的改进,由控制系统(图未示)控制步进电机40上下传动,两个微动开关80作为信号反馈点,当电机40传动到一个端点时即产生电机应停转的反馈信号,这样系统控制更简单可靠。在结构上采用花键型导向固定,不仅方向性好传动平稳,而且抗震动消除卡死隐患。两个微动开关80安装在一个安装块70上,三者作为一个整体侧装在支撑座10 上,微动开关80的安装位置可以通过安装块70上的安装孔(未标号)调整,因此两个微动开关80之间的距离就是传动装置100的行程。当传动装置100在电机40转动的情况下可以上下移动,当传动装置100运动到上端时,触动上端的微动开关80,就会立即产生一个上端点的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使电机 40停转;同样原理,当传动装置100运动到下端时也会产生一个下端点的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这种双限位信号反馈的检测控制系统,不但硬件结构简单,而且对系统的控制更简单可靠。同时,采用十字花型的支撑棒50将合路器的调谐介质与传动轴套20固定连接,传动装置100的上下运动即可实现合路器的调谐频率的功能。采用花键型的导向套筒60既可将介质谐振器固定于腔内,还可与十字花型支撑棒50配合起传动导向作用。两个结构件均采用介电常数很低的塑料制成,其配合的间隙可控制在0. 1 0. 2mm范围内,导向性更强, 调谐介质的晃动更小,而且还可消除因材料热胀冷缩产生变形而卡死的隐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套传动装置100的结构配合紧凑,简单可靠,相比传统的传动装置,体积缩小了,控制调谐更精确。轴套、支撑棒和导向固定座的材料是塑料的,可以直接采用注塑成型,有利于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反馈灵敏,控制简易该发明采用双微动开关作为控制信号反馈传感器,滑动轴套的轻微触碰立即产生限位信号,给控制系统更快的电机停转信号,防止电机传动因控制系统接收反馈迟延信号而在限位端点出现卡死的现象。传动调谐稳定可靠采用十字花型介质支撑棒与花键槽型导向套筒配合,在传动过程中调谐介质晃动更小,更能防震动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其顶部纵向开设有滑槽;套设在所述滑槽内且可相对于滑槽上下滑动的滑动轴套,所述滑动轴套的顶部开设有驱动孔;与所述轴套配合的驱动块,其顶部形成开孔,底部则向下突出形成插入到所述驱动孔内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驱动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吻合;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步进电机,其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驱动块的开孔, 从而使得驱动块固定在输出轴上;及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穿过滑槽而固定在滑动轴套底部的支撑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与驱动孔之间设置弹簧,驱动块通过弹簧的作用而弹性压住滑动轴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侧部则横向开设有与所述滑槽导通的侧部开口 ;所述轴套外圆周表面上向外延伸形成触发盘;所述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安装架及固定在安装架上下两端的微动开关,安装架安置在所述侧部开口内;所述触发盘周期性地与所述两个微动开关接触,从而使微动开关产生反馈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内轴向开设花键导槽,所述支撑棒的外圆周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花键导块,所述支撑棒容纳在导向套筒内,并且花键导块与花键导槽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孔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插入部的横截面形状也为矩形。
专利摘要电调合路器的传动装置包括支撑座,其顶部纵向开设有滑槽;套设在所述滑槽内且可相对于滑槽上下滑动的滑动轴套,所述滑动轴套的顶部开设有驱动孔;与所述轴套配合的驱动块,其顶部形成开孔,底部则向下突出形成插入到所述驱动孔内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驱动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吻合;固定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步进电机,其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驱动块的开孔,从而使得驱动块固定在输出轴上;及从所述支撑座的底部穿过滑槽而固定在滑动轴套底部的支撑棒。本实用新型具有传动导向性好及运行时部件之间的晃动小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P1/213GK202042578SQ20112005719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7日
发明者党志南, 徐华, 欧晓明 申请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