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稳定固持中心端子且节省装配成本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种习知的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电源连接器,其主要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自前端面向后延伸的收容腔和自后端面凹设并与收容腔相连通的端子收容槽。所述端子包括一中心端子,该中心端子具有固持于相应端子收容槽内的固持部和延伸并悬置于收容腔内的圆柱状接触部。由于该类中心端子的接触部悬置且需承受来自与该电连接器相匹配的对接连接器较大的作用力,故中心端子的固持部需要牢固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然而习知电连接器的中心端子要么固持力不够,要么将中心端子的固持部经过数控车床等设备的多次加工或经过车制和冲压等多种工艺才能保证其固持力。特别是当中心端子自固持部延伸出的尾部需要连接线缆时,为了保证线缆可靠焊接到尾部上,还需对尾部进行加工,使得加工中心端子的成本增加,不利于产业化和市场需求。基于前述习知技术,确有必要对先前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的中心端子能牢固固持于绝缘本体内,使加工方便,成本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便捷,结构精简的电源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装配工序及成本的电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结合中心端子于绝缘本体的电源连接
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含绝缘本体、壳体、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绝缘本体的一侧形成收容腔,另一侧形成插接槽。壳体包覆绝缘本体。第一端子设于绝缘本体的插接槽中。第一端子具有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及对接部。第二凸块远离对接部设置,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之间具有固持部,其中固持部的外径大于第一凸块或第二凸块的外径。第二端子组装于插接槽内并邻近于第一端子,以便接收对接连接器。在较佳实施例中,电源连接器另包含框架组装于形成收容腔的绝缘本体的一侧上,其中框架侧缘具有两相对应的扣接片及对应收容腔的开口。第一凸块或第二凸块与固持部相连接,且对接部与固持部外观轮廓包含环状或圆形断面。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凸块或第二凸块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对接部的外径,且对接部与固持部的外观轮廓包含一环状或圆形断面。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端子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电性连接部,壳体的一侧则包含一第二电性连接部,第一电性连接部与第二电性连接部相近并位于插接槽之外,以利焊接。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端子另包含一对嵌合部、连接部及一对第一弹性臂,嵌合部嵌设于插接槽中,连接部分别连接该对嵌合部边缘,该对第一弹性臂从每一嵌合部的一侧延伸而出。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电源连接器另包含一盖体,盖体组装于绝缘本体的一侧上并遮蔽插接槽,其中盖体具有一第二开口,供第二凸块穿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源连接器包含复数缆线、一绝缘本体、一第一端子、一第二端子及一壳体。每一缆线包覆一芯线。绝缘本体的一侧形成一收容腔,另一侧形成一插接槽。第一端子设于绝缘本体的插接槽中,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凸块、一第二凸块及一对接部,第二凸块远离对接部设置,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之间具有一固持部,其中固持部的外径大于第一凸块或第二凸块的外径。第二端子组装于插接槽内并邻近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一侧具有一第一电性连接部。壳体包覆绝缘本体,壳体的一侧另具有对应于第一电性连接部的一第二电性连接部,其中芯线分别电连接于第二凸块及第一电性连接部及第二电性连接部上。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绝缘本体包覆固持部、部分第一凸块或第二凸块,以限制第一端子的相对位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侧视图;图;3B为图3A的A-A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的另一实施例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盖体的电源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图;图6或图5组装后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电性连接缆线的立体图;以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施以封胶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紧实结合中心端子(即第一端子)且加工方便的电源连接器。在此所指的电源连接器较佳为直流电源连接器(DC Power Jack Connector)。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电源连接器亦可为声音/视频连接器(Audio/Video Connector)、 输入/输出anput/Outputd/O)连接器或其它类似的连接器。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源连接器100,其较佳包含绝缘本体110、 壳体200、第一端子300及第二端子400。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电源连接器100亦可仅包含绝缘本体110、第一端子300及第二端子400。在如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 绝缘本体110 —侧形成收容腔130,另一侧形成插接槽120。请同时参考图3A及所示, 第一端子300从收容腔130方向组装于绝缘本体110的插接槽120中,其中插接槽120供对接的连接器(图未绘示)插接。在此所述的组装方式包含镶件成型或传统机械组装法。插接槽120与收容腔130实质上只是绝缘本体110两侧相连通的空槽,插接槽120供第二端子400嵌设,收容腔130則供对接的连接器(图未绘示)插设,以形成电性连接。绝缘本体110的两侧壁另具有凸出的定位块140,定位块140的两侧亦分别形成导引槽142,供与壳体200的定位夹槽230卡合。换言之,定位块140的两侧形成的导引槽 142宽度恰与定位夹槽230宽度相似,使壳体200得以于导引槽142内滑移,并藉由定位块 140定位壳体左右方向的位移。壳体200另具有复数大小不一的定位弹片M0,供与绝缘本体110上形成对应的定位凹槽170相卡合,如此以定位壳体200于绝缘本体110前后方向的位移。因此壳体200利用上述机构包覆并定位于整个绝缘本体110,使电源连接器100具有屏蔽噪声或其它目的的效果。如图2所示,第一端子300具有第一凸块310、第二凸块320及对接部330。第二凸块320远离对接部330设置,第一凸块310及第二凸块320间具有固持部3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310、第二凸块320、对接部330及固持部340外观轮廓较佳皆为环形或圆形断面,且固持部340的外径大于第一凸块310或第二凸块320的外径。第一凸块310较佳与对接部330外径相似。然而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凸块310的外径亦可不同于对接部330的外径。如图3A及图;3B所示,第一端子300较佳固持于绝缘本体110的一侧。换言之,绝缘本体110与第一端子300的第一凸块310、固持部340及部分第二凸块320相卡合,以达到固持第一端子300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10较佳整个包覆固持部340、部分包覆第一凸块310和第二凸块320,以限制第一端子300于绝缘本体110中的相对位移。如图2所示,固持部340较佳为环形轮廓;然而为增加与绝缘本体110间的固持力,亦可设置平面、两对应平面、孔、压花、凹槽、不规则形状或其组合等,视需要而改变。在如图2及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对接部330的长度较佳长于固持部340到第二凸块320的总长度。然而第一端子300的长度及各组件尺寸分配视需要而改变,其中对接部330与固持部340的外径关是没有特别的限制。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另一实施例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300为导电金属或合金一体成形制成,且较佳成笔直状。第一凸块310或第二凸块320外径较佳小于对接部330的外径,且具有同一轴心线。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子300亦可具有两不同的轴线。换言之,第一凸块310与固持部340可与第二凸块320及对接部330位于非同一轴线。此外,第二凸块320的一侧另形成缺槽322,供与缆线(图未绘示)电性连接。此缺槽322较佳从第二凸块320的部分顶面向固持部340方向挖设的槽。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缺槽322亦可是贯穿第二凸块320的孔洞或其它形状。又如图2所示,第二端子400组装于插接槽130内并邻近于第一端子300。第二端子400具有一对第一弹性臂410、从该对第一弹性臂410延伸出的嵌合部420及连接该对第一弹性臂410的连接部45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50较佳连接每一嵌合部420的一侧。 嵌合部420分别藉由设于嵌合部420凸出侧壁的定位块422及其侧缘具有复数倒刺部4 卡合于绝缘本体110内。该对第一弹性臂410彼此相对并凸伸于相对第一端子300的对接部330处,如图6所示。此外,电源连接器100另包含框架500,其组装于形成收容腔120的绝缘本体110 的一侧上。框架500的侧缘具有两相对应的扣接片510及对应收容腔120的第一开口 520。扣接片510从框架500的两侧直接弯折而成,并形成有扣接孔512,供与绝缘本体110的扣接块150卡合,以固定于绝缘本体110上。请同时参考图6所示,框架500于第一开口 520 周缘另弯折有复数第二弹性臂530,供与对接连接器(图未绘示)提早接触(具接地作用) 并能增加与其的保持力。如图2、图5及图6所示,第二端子400的一侧另包含第一电性连接部430,壳体 200的一侧则包含第二电性连接部220。当第一端子300、第二端子400及壳体200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Iio之后,第一电性连接部430与第二电性连接部220相近并位于插接槽之外,且例如邻近插接槽130前方位置处,以利共同与缆线(图未绘示)电性连接或焊接。在如图5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子300较佳以镶件成型的方式与绝缘本体110结合。当第一端子300与绝缘本体110镶件成型时,分别组装第二端子400及框架 500于绝缘本体110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连接器100另包含盖体600,该盖体组装于绝缘本体Iio的一侧并遮蔽第二端子400组装于插接槽130后所形成的孔隙,以防止在后续制成中有杂物渗入而影响电讯传输。在此需说明的是,当盖体600组装于绝缘本体110前,第一电性连接部430与嵌合部420平行。当盖体600组装于绝缘本体110后,第一电性连接器430再折弯以卡固盖体 600。此外,盖体600形成有与第一端子300对应的第二开口 610及复数孔洞630。第二开口 610供第一端子300穿出于盖体600外,上述孔洞630则让第二端子400的凸出部470 卡合并限制盖体600的相对位移。盖体600 —侧另形成有复数线槽620供复数缆线(图未绘示)定位。当制程需要组装盖体600时,最后才将金属壳体200朝盖体600方向组装于绝缘本体110上,之后才进行缆线(图未绘示)连接作业。反之,若不需组装盖体600,即可进行与缆线(图未绘示)间的电性连接,如图1所示。当壳体200组装于绝缘本体110时,壳体 200的第二电性连接部220亦具有限制盖体600相对位移的功效。如图7所示,当盖体600及壳体200分别组装完成后,即可进行缆线700的电性连接作业。在此所指的电性连接较佳泛指一切有关焊接工艺的连接法。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缆线700的芯线710分别抵触于第一端子300的第二凸块320(缺槽322)及第一电性连接部430及第二电性连接部220表面后,进行焊接作业。缆线700的数量较佳为一对缆线;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焊接的缆线700数量亦可仅为单一缆线。缆线700材质较佳包含铁氟龙线、电线或其它耐高温的电线。当焊接芯线710于第一端子300或第一电性连接部430(及第二电性连接部220) 时,为防止焊料或其它杂物渗入插接槽130或收容腔120内,即需设置盖体600遮蔽组装上产生的缝隙。此外,当对接连接器(图未绘示)插接电源连接器100时,对接连接器从框架 500的第一开口 520进入收容腔120,并与对接部330与该对第二弹性臂410形成内与外的电性连接。框架500的第二弹性臂530首先具有与对接连接器接地(Ground)且增加与其之间的保持力。为增加缆线700连接/固定在电源连接器100上的力量,更可在缆线700与电源连接器100的连接面上施以低压热熔胶800,如图8所示。此低压热熔胶800材质包含聚酰胺热熔胶、聚烯烃系或其它类似的热熔胶封装于盖体600上。也就是说,低压热熔胶800 乃温度不高于绝缘本体110、盖体600或缆线700外皮的熔点,且施加压力介于1. 5 40巴(bar)之间,以不损伤电源连接器100各组件及其连接关系。在本实施例中,低压热熔胶800 较佳覆盖整个焊接部位,亦即缆线700与第一端子300或第一及第二电性连接部430的焊接部分。虽然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如前被介绍和描述,可以预想的是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是在不脱离附加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本实用新型不同的修改实施例。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电源连接器120收容腔140、422 定位块150扣接块200 壳体230定位夹槽300 第一端子320 第二凸块330对接部400 第二端子420嵌合部430第一电性连接部470凸出部510扣接片520 第一开口600 盖体620 线槽700 缆线800热熔胶
110绝缘本体 130插接槽 142导引槽 170定位凹槽 220第二电性连接部 240定位弹片 310第一凸块 322缺槽 340固持部 410第一弹性臂 426倒刺部 450连接部 500框架 512扣接孔 530第二弹性臂 610第二开口 630孔洞 710芯线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的一侧形成一收容腔,另一侧形成一插接槽;一壳体,该壳体包覆该绝缘本体;一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设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插接槽中,该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凸块、 一第二凸块及一对接部,该第二凸块远离该对接部设置,该第一凸块及该第二凸块之间具有一固持部,其中该固持部的外径大于该第一凸块或该第二凸块的外径;及一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组装于该插接槽内并邻近于该第一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还包含一框架,该框架组装于形成该收容腔的该绝缘本体的一侧上,其中该框架的侧缘具有两相对应的扣接片及对应该收容腔的一第一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块或该第二凸块的外径大于或等于该对接部的外径,且该对接部与该固持部的外观轮廓包含一环状或圆形断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电性连接部,该壳体的一侧则包含一第二电性连接部,该第一电性连接部与该第二电性连接部相近并位于该插接槽之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还包含一对嵌合部、一连接部及一对第一弹性臂,该嵌合部嵌设于该插接槽中,该连接部分别连接该对嵌合部边缘, 该对第一弹性臂从每一该嵌合部的一侧延伸而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覆该固持部、部分该第一凸块或该第二凸块,以限制该第一端子的相对位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凸块另形成一缺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另包含一盖体,该盖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一侧上并遮蔽该插接槽,其中该盖体具有一第二开口,供该第二凸块穿出。
9.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包含复数缆线,每一该缆线包覆一芯线;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的一侧形成一收容腔,另一侧形成一插接槽;一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设于该绝缘本体的该插接槽中,该第一端子具有一第一凸块、 一第二凸块及一对接部,该第二凸块远离该对接部设置,该第一凸块及该第二凸块之间具有一固持部,其中该固持部的外径大于该第一凸块或该第二凸块的外径;一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组装于该插接槽内并邻近于该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的一侧具有一第一电性连接部;及一壳体,该壳体包覆该绝缘本体,该壳体的一侧另具有对应于该第一电性连接部的一第二电性连接部,其中该芯线分别电连接于该第二凸块及该第一电性连接部及该第二电性连接部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覆该固持部、部分该第一凸块或该第二凸块,以限制该第一端子的相对位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该电源连接器包含绝缘本体、壳体、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绝缘本体的一侧形成收容腔,另一侧形成插接槽。壳体包覆绝缘本体。第一端子设于绝缘本体的插接槽中。第一端子具有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及对接部。第二凸块远离对接部设置,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之间具有固持部,其中固持部的外径大于第一凸块或第二凸块的外径。第二端子组装于插接槽内并邻近于第一端子,以便接收对接连接器。
文档编号H01R13/24GK201994477SQ20112005670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日
发明者薛志煜 申请人:立信杰(东莞)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艾恩特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