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具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17399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扣具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扣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具结构,尤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上的扣具结构。
背景技术
扣具结构广泛地应用于将一芯片模块定位至一电连接器内并提供一作用力以实现芯片模块能通过电连接器与设置在电连接器下方的一电路板之间的电性导通。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芯片模块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芯片模块需要不同的电连接器配合,使得电连接器上的导电端子分布越来越密集,因此,扣具结构需要给电连接器足够的压力以确保芯片模块同电路板之间稳定良好的电性导通。业界常见一扣具结构,包括一压框;一下扣座,位于所述压框的下方,其一端设有一铆接部;一驱动杆,用以压制所述压框固定至所述下扣座,其包括一操作臂以及自所述操作臂弯折形成的一枢接臂,所述枢接臂枢接所述铆接部。施加一作用力给所述驱动杆以扣合所述扣具结构,由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分布越来越密集,使得所述电连接器传递给所述扣具结构的反作用力也越来越大,由此人手施加给所述驱动杆的作用力也越来越大,由于未对所述驱动杆加以限位,所以,与所述铆接部枢接的所述枢接臂很容易因反作用力的影响相对所述下扣座发生偏移,甚至退出所述铆接部,造成整个所述扣具结构扣合不良,从而影响整个所述电连接器的性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扣具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驱动杆发生较大偏移的扣具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扣具结构,包括一压框;一下扣座,位于所述压框的下方,所述下扣座的一端设有至少一限止部以及一枢接部;以及一驱动杆,用以固定所述压框至所述下扣座,所述驱动杆具有一操作臂以及自所述操作臂弯折形成的一枢接臂枢接所述枢接部,所述枢接臂凸设一凸块位于所述限止部与所述枢接部之间,用以限制所述驱动杆于所述枢接臂延伸方向上的位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扣具结构的所述枢接臂凸设有所述凸块位于所述限止部于所述枢接部之间,由此可以限制所述驱动杆于所述枢接臂延伸方向上的位移。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结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结构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图4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0013]图6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结构驱动杆的俯视图;[0014]图7为沿图6B-B线的剖面示意图O[0015]附图标号说明[0016]扣具结构1[0017]压框10下扣座20 驱动杆30[0018]第一开口 11第一压边12第二压边13[0019]舌片14枢转部15 勾部16[0020]第二开口 21第一底边22第二底边23[0021]镂空部24第一限止部25枢接部26[0022]第二限止部27[0023]包覆部261铆合段沈2卡持部263[0024]铆压段264扣合部沈5[0025]操作臂31枢接臂32[0026]带动部321凸块322挡止面323[0027]压制部324耳扣311[0028]金属销40限动部4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扣具结构作进一步阐述。请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扣具结构1,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未图示)至一电路板(未图示)上。请参照图1,所述扣具结构1包括一压框10 ;—下扣座20,位于所述压框10的下方;一驱动杆30,用以固定所述压框10至所述下扣座20。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压框10呈中空框体状,其中部具有一第一开口 11,所述第一开口 11用于容置所述芯片模块(未图示);所述压框1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压边12与一第二压边13,于所述第一压边12凸伸一舌片14供所述驱动杆30压制以固定所述压框10至所述下扣座20 ;于所述第二压边13朝背离所述第一压边12的方向卷曲延伸一枢转部15 ; 于所述枢转部15的两侧自所述压框10分别卷曲形成一勾部16。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下扣座20位于所述压框10的下方,所述下扣座20为金属材质,呈中空框体状,其中部具有一第二开口 21对应所述第一开口 11,所述第二开口 21 用于容置所述芯片模块(未图标);所述下扣座20具有相对的第一底边22与一第二底边 23,所述第一底边22对应所述第一压边12,于所述第一底边22与所述第二开口 21之间设有一镂空部24,当所述压框10扣合至所述下扣座20时,所述舌片14部分进入所述镂空部 24 ;于所述第一底边22依次设有一第一限止部25、一枢接部沈以及一第二限止部27,所述驱动杆30由外而内依次穿经所述第一限止部25、所述枢接部沈以及所述第二限止部27, 所述第一限止部25与所述第二限止部27均成凹槽状,所述驱动杆30抵靠至所述第一限止部25与所述第二限止部27上可限制所述驱动杆30相对所述下扣座20下移。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枢接部沈包括一包覆部以及二铆合段沈2,所述包覆部261位于所述二铆合段262之间且用于挡止所述驱动杆30朝远离所述第二底边23的方向位移,每一所述铆合段262自所述下扣座20背向所述镂空部M卷曲形成用以包覆所述驱动杆30,每一所述铆合段262相向弯折形成一卡持部沈3,所述卡持部263抵靠至所述驱动杆30用以限制所述驱动杆30偏移;于所述第二底边23背离所述第一底边22的方向卷曲形成二铆压段沈4 ;以所述下扣座20的纵中轴线为中心线,所述二铆合段264对称设置, 所述二卡持部263亦呈对称设置;于所述下扣座20的任意第三边设有呈弧形的一扣合部 265与所述驱动杆30配合用于压制所述压框10固定至所述下扣座20上。请参照图4、图5、图6和图7,所述驱动杆30包括一操作臂31,以及自所述操作臂 31弯折形成的一枢接臂32,所述枢接臂32依次穿经所述第一限止部25、所述枢接部沈并抵靠至所述第二限止部27上,操作所述操作臂31时,所述枢接臂32于所述枢接部沈内转动;所述枢接臂32具有二带动部321以及连接所述二带动部321的一凸块322,所述凸块 322自所述枢接臂32凸设形成,优选地,所述凸块322与所述枢接臂32 —体成型,且与所述枢接臂32呈偏心设置,所述凸块322具有二挡止面323,所述二挡止面323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枢接部沈到所述第二限止部27的距离大致相等;当所述驱动杆30于所述枢接臂32延伸方向发生位移时,所述二挡止面323至少抵靠至所述第二限止部27或所述枢接部沈其中之一,当抵靠至所述第二限止部27时,所述挡止面323可以限制所述驱动杆30自所述枢接部沈朝所述第二限止部27方向的位移,当抵靠至所述枢接部沈时,所述挡止面323可以限制所述驱动杆30自所述第二限止部27朝所述枢接部沈方向的位移。请参照图4、图5和图6,所述枢接臂32凹设一压制部3M位于所述二卡持部263 之间,所述卡持部263卡持于所述压制部324的两端用以限制所述驱动杆30偏移;所述压制部3M抵靠至所述舌片14上并部分进入所述镂空部M用以压制所述压框10固定至所述下扣座20 ;于所述操作臂31的末端弯折形成一耳扣311,将所述耳扣311按压进入所述扣合部265可将所述压框10固定至所述下扣座20,以将所述扣具结构1扣合为一个整体。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包括一金属销40,位于所述下扣座上20的所述二铆压段264弯折铆合并枢接于所述金属销40以限制所述金属销40向上移动;位于所述压框10 上的所述二勾部16以及所述枢转部15包覆并枢接于所述金属销40以限制所述金属销40 向下移动,所述压框10以所述金属销40为轴相对于所述下扣座20转动;所述金属销40呈杆状,其两端分别设有一限动部41,所述限动部41的直径大于所述金属销40的直径,且所述二限动部41分别抵靠至所述二铆压段264的侧面用以挡止所述金属销40退出所述铆压段 264。操作时,请参照图1和图3,当所述扣具结构1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二铆压段沈4 弯折铆合并枢接于所述金属销40,所述二勾部16以及所述枢转部沈包覆并枢接于所述金属销40,所述二限动部41分别抵靠至所述二铆压段沈4的侧面,此时,所述压框10以所述金属销40为轴可相对所述下扣座20转动;放置所述压框10至所述下扣座20上,请参照图 3、图4和图6,使得所述第一开口 11对应所述第二开口 21,所述舌片14部分进入所述镂空部24,同时,将所述驱动杆30依次穿经所述第一限止槽25、所述枢接部沈以及所述第二限止槽27,使得所述压制部3M位于所述二卡持部263之间,所述二铆合段262包覆所述驱动杆30,所述凸块322与所述二带动部321偏心设置,且所述凸块322的所述二挡止面323分别卡持于所述第二限止槽27与所述枢接部沈之间用以限制所述驱动杆30于所述枢接臂 32延伸方向上的偏移;再操作所述操作臂31,请参照图1、图4、图6和图7,此时,所述压制部3M抵靠至所述舌片14上,最后施加作用力予所述操作臂31将所述耳扣311按压进入所述扣合部265,用以固定所述压框10至所述下扣座20 ;当所述驱动杆30因受力过大而自所述第一限止部25朝所述第二限止部27方向发生位移时,所述挡止面323抵靠至所述枢接部26,当所述驱动杆30自所述第二限止部27朝所述第一限止部25方向发生位移时,所述挡止面323抵靠至所述第二限止部27,用以限制所述驱动杆30沿所述枢接部沈延伸方向上的位移。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扣具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驱动杆30抵靠至所述第一限止部25与所述第二限止部27上可限制所述驱动杆30相对所述下扣座20下移。2.所述卡持部263卡持于压制部324的两端可限制所述驱动杆30左右晃动。3.操作所述驱动杆30将所述压制部3M抵靠至所述舌片14上并部分进入所述镂空部M可以压制所述压框10固定至所述下扣座20。4.将所述耳扣311按压进入所述扣合部265可将所述压框10固定至所述下扣座 20,从而将所述扣具结构1扣合为一个整体。5.所述二限动部41分别抵靠至所述二铆压段沈4的侧面可以挡止所述金属销40 退出所述铆压段264。6.位于所述下扣座20上的所述二铆压段264弯折铆合并枢接于所述金属销40可以限制所述金属销40向上移动。7.位于所述压框10上的所述二勾部16以及所述枢转部15包覆并枢接于所述金属销40可以限制所述金属销40向下移动。8.当所述挡止面323抵靠至所述第二限止部27时,可以限制所述驱动杆30自所述枢接部沈朝所述第二限止部27方向的位移;当所述挡止面323抵靠至所述枢接部沈时, 可以限制所述驱动杆30自所述第二限止部27朝所述枢接部沈方向的位移。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压框;一下扣座,位于所述压框的下方,所述下扣座的一端设有至少一限止部以及一枢接部;以及一驱动杆,用以固定所述压框至所述下扣座,所述驱动杆具有一操作臂以及自所述操作臂弯折形成的一枢接臂枢接所述枢接部,所述枢接臂凸设一凸块位于所述限止部与所述枢接部之间,用以限制所述驱动杆于所述枢接臂延伸方向上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具有相对的二挡止面分别抵靠至所述限止部与所述枢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所述枢接臂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所述枢接臂呈偏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臂凹设一压制部位于所述凸块与所述操作臂之间,于所述下扣座对应所述压制部设有一镂空部,于所述压框对应所述压制部设有一舌片,所述压制部抵靠至所述舌片上,并部分进入所述镂空部用以压制所述压框固定至所述下扣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具有二铆合段,每一所述铆合段自所述下扣座背向所述镂空部卷曲形成,每一所述铆合段相向弯折形成一卡持部, 所述铆合段包覆所述驱动杆,所述卡持部卡持于所述压制部的两端用以限制所述驱动杆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扣座依序设有一第一限止部、 所述枢接部以及一第二限止部,所述驱动杆由外而内依次枢接所述第一限止部、所述铆接部以及所述第二限止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扣座对应所述操作臂设有一扣合部用以扣合所述压框至所述下扣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金属销,所述金属销用于枢接所述压框以及所述下扣座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扣座对应所述金属销设有二铆压段,所述铆压段弯折铆合并枢接于所述金属销。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框对应所述金属销设有一枢转部位于所述二铆压段之间,且所述枢转部枢接所述金属销。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扣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销的两端分别设有一限动部,所述限动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金属销的直径。
专利摘要一种扣具结构,包括一压框;一下扣座,位于所述压框的下方,所述下扣座的一端设有至少一限止部以及一枢接部;以及一驱动杆,用以固定所述压框至所述下扣座,所述驱动杆具有一操作臂以及自所述操作臂弯折形成的一枢接臂枢接所述枢接部,所述枢接臂凸设一凸块位于所述限止部与所述枢接部之间;如此,当所述驱动杆受力偏移时,所述驱动杆抵靠至所述限止部或所述枢接部用以限制所述驱动杆于所述枢接臂延伸方向上的位移。
文档编号H01R12/70GK202103236SQ20112005626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4日
发明者蔡尚儒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