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LGA(Land Grid Array,平面栅格阵列封装)连接器,其上端采用压接的方式与一芯片模块相电性连接,其下端采用焊接的方式与一电路板相电性连接。然而所述LGA 连接器在通过回焊炉进行焊接时会由于其绝缘本体变形产生翘曲,进而导致其下端焊接性能不好,出现空焊或漏焊等问题。此后,业界又研制出一种普遍使用的电连接器,用于将所述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贯穿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多个收容槽, 分别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内的多个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包括一基部,所述基部与所述收容槽为干涉配合,一第一接触臂,所述第一接触臂为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弯折形成,于所述第一接触臂的末端设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且所述第一接触部用来电性连接所述芯片模块,一第二接触臂,所述第二接触臂为所述基部相下延伸弯折形成,于所述第二接触臂的末端设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且所述第二接触部电性压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不同侧。然而,所述电连接器在结构上存在种种缺陷,并由这些缺陷导致种种问题,主要包括1.当所述电连接器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同时所述第二接触部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然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的不同侧,因而上述的两压力将产生一个转矩,使所述端子产生旋转变形,而使所述端子产生较大的纵向变形,因而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将产生较大的纵向滑移,也即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位置变化较大,从而不便于所述芯片模块和所述电路板上接触点的设计。2.所述端子通过所述基部与所述收容槽间干涉配合的方式被固定于述收容槽,因而所述端子植入所述收容槽时,需要的植入力较大,使得所述端子变形较大。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端子纵向滑移较小,能够精确地电性接触于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贯设有多个收容槽,每一所述收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二第一内壁;多个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对应固定于每一所述收容槽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一转折部抵靠至一所述第一内壁,自所述第一转折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上延伸有一第二转折部抵靠至另一所述第一内壁,自所述第二转折部向上延伸有一第二接触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所述端子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延伸有所述第一转折部抵靠至一所述第一内壁,自所述第一转折部向下延伸有所述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上延伸有所述第二转折部抵靠至另一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一转折部和所述第二转折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不同侧,且自所述第二转折部向上延伸有所述第二接触部。当所述芯片模块与所述电路板上下相对压接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受到一压力作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在纵长方向上的滑移较小,也即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位置变化小,从而易于所述芯片模块和所述电路板的的接触点设计,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芯片模块的接触点的设计可以做的相对较小,进而降低所述电连接器的生产制造成本。此外,所述端子是通过所述固持部被限位于所述固持槽的方式来固定于所述收容槽,因而,所述端子在植入所述收容槽中时,需要的植入力小,从而使得所述端子不易变形; 又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端子折弯成型较简单,降低了其制造难度与成本。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的端子装入收容槽中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端子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电性接触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收容槽11第一内壁 111 第二内壁 112 固持槽113端子2 固持部21 主体部211固定臂212 第一转折部 22 第一延伸部 23第一接触部 24 第一弹性臂 25 第二转折部 26第二延伸部 27 第二接触部 28 第二弹性臂 29芯片模块 3 第一导电片 31 电路板4第二导电片 4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将一芯片模块3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4上,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0031]请参阅图2,所述绝缘本体1贯设有多个收容槽11,所述收容槽11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错位排列设置,使得所述收容槽11于所述绝缘本体1排布更为紧密,以此增加所述端子2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排列密度。每一所述收容槽11具有相对设置的二第一内壁 111和二第二内壁112。请参阅图3,每一所述端子2对应固定于每一所述收容槽11内。每一所述端子2 具有一固持部21,所述固持部21具有一主体部211以及自所述主体部211向上延伸有二固定臂212。自所述固持部21向下延伸有一第一转折部22抵靠至一所述第一内壁111。自所述固持部21向下延伸有一第一延伸部23连接所述第一转折部22和所述固持部21。所述二第二内壁112分别凹设有一固持槽113,所述固持部21进入所述二固持槽113,所述二固定臂212分别对应固持于所述二固持槽113。自所述第一转折部22向下延伸有一第一接触部24,自所述第一转折部22向下延伸有一第一弹性臂25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M和所述第一转折部22。所述第一延伸部23、 所述第一转折部22和所述第一弹性臂25位于所述固持部21前方。自所述第一接触部M 向上延伸有一第二转折部26抵靠至另一所述第一内壁111。所述第一转折部22稍高于所述第二转折部26。自所述第一接触部M向上延伸有一第二延伸部27连接所述第二转折部沈和所述第一接触部对。自所述第二转折部26向上延伸有一第二接触部观。自所述第二转折部 26向上延伸有一第二弹性臂四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观和所述第二转折部26。所述第二延伸部27、所述第二转折部沈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四位于所述固持部21后方。所述第一接触部M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观分别显露于所述收容槽11的下方和上方。组装时,请参阅图2和图5,将所述端子2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过程如下先将所述端子2放置于所述收容槽11的正上方,然后将所述端子2向所述收容槽11移动,所述固持部21进入所述二固持槽113,所述二固定臂212分别对应固持于所述二固持槽113。同时,所述第二弹性臂四、所述第一延伸部23、所述第一转折部22、所述第二转折部沈将会收容到所述收容槽11中。所述第一转折部22和所述第二转折部沈分别抵靠至所述收容槽11的所述二第一内壁111上,同时由于所述二固持槽113的宽度与所述二固定臂212的厚度大致相等,而使得所述固持部21在其厚度方向上被限位。所述第一延伸部23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内壁 111的宽度大致相等,而使得所述端子2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3的厚度方向上被限位。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第一接触部M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观显露于所述收容槽11 的下方和上方,以能分别电性接触于所述电路板4的第一导电片41与所述芯片模块3的第二导电片31。所述第一转折部22和所述第二转折部沈之间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内壁112 的宽度,且所述第一转折部22稍高于所述第二转折部26,因此所述第一转折部22和所述第二转折部沈能受到所述二第一内壁111的限制而无法脱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所述第一转折部和所述第二转折部分别抵靠至所述二第一内壁,即所述第一转折部和所述第二转折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不同侧。当所述芯片模块和所述电路板一上、一下地相对压接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受到一压力作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在纵长方向上的滑移较小,也即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位置变化小,因而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芯片模块的所述第二导电片可以做的相对较小,从而降低了所述电连接器的生产制造成本。2.所述端子是通过被限位于所述收容槽中的方式被固定,也即所述端子与所述收容槽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而非干涉配合,因此所述端子在植入所述收容槽中时,需要的植入力较小,因而使所述端 子的形变较小。3.所述收容槽于所述绝缘本体上错位排列设置,使得所述收容槽于所述绝缘本体排布更为紧密,以此增加所述端子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的排列密度。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所述端子折弯成型较简单,降低了其制造难度与成本。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贯设有多个收容槽,每一所述收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二第一内壁;多个端子,每一所述端子对应固定于每一所述收容槽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固持部, 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一转折部抵靠至一所述第一内壁,自所述第一转折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上延伸有一第二转折部抵靠至另一所述第一内壁,自所述第二转折部向上延伸有一第二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收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二第二内壁,所述二第二内壁分别凹设有一固持槽,所述固持部进入并固持于所述二固持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具有一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延伸有二固定臂,所述二固定臂分别对应固持于所述二固持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一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一转折部和所述固持部,自所述第一转折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一弹性臂连接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一转折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转折部和所述第一弹性臂位于所述固持部前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上延伸有一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转折部和所述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二转折部向上延伸有一第二弹性臂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第二转折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转折部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位于所述固持部后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折部稍高于所述第二转折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显露于所述收容槽的下方和上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于所述绝缘本体上错位排列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贯设有多个收容槽,每一收容槽具有相对设置的二第一内壁;多个端子,每一端子对应固定于每一收容槽内,每一端子具有一固持部,自固持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一转折部抵靠至一第一内壁,自第一转折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一接触部,自第一接触部向上延伸有一第二转折部抵靠至另一第一内壁,自第二转折部向上延伸有一第二接触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当芯片模块和电路板上下相对压接时,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分别受到一压力作用,其第一转折部和第二转折部分别抵靠至二第一内壁上,因而端子的纵向滑移小,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导电片的设计可以做的相对较小,降低了电连接器的生产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H01R12/70GK202067934SQ20112003188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戴拥军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