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器及其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716936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向器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向器,尤其涉及组装型换向器。
背景技术
图IA和IB示出公开号为平5-244752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所揭示一种换向器,其端子2和换向片3分离成型,端子2固定于基座5,换向片3沿轴向插入基座5的开口 6中,端子2 —端弯曲形成接合部2a与换向片3接触,固定环4套设于接合部2a外侧使端子2与换向片3电连接。此方案中,固定环4所产生的压力较小,电机振动时端子2与换向片3易产生轴向上的相对位移,从而导致端子2与换向片3接触不良。公开号为昭57-52777的日本实用新型专利揭示另一种换向器,如图2A和2B所示,其端子9和换向片7也分离成型,端子9沿径向插接于基座6,换向片7沿轴向插入基座6和端子9的弯曲部之间的开口中,固定环11套于基座6。此方案中,各换向片7与基体2 之间具有间隙,因此换向器的圆度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换向器,包括设有轴向贯穿孔的第一电绝缘基体、若干固定于第一电绝缘基体外壁的换向片、及若干与换向片对应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换向器还包括第二电绝缘基体,所述第二电绝缘基体包括具有轴向贯穿孔的底部、及自底部沿轴向延伸的环状部;每一导电端子的一端具有设于环状部内侧的换向片连接部;所述第一电绝缘性基体一端插接于环状部内,并使所述若干换向片的外壁分别与对应导电端子的换向片连接部紧配。较佳的,每一导电端子的一端具有与环状部相插接的U形部,所述U形部的一部分形成所述换向片连接部。较佳的,所述环状部远离柱状部一端的端面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台阶,每一导电端子的U形部被限定于两相邻台阶之间。较佳的,所述环状部的外壁设有若干凸块以分别在径向上支撑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可选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具有钩部,所述换向器还包括变阻器,所述变阻器与导电端子的钩部焊接。可选的,所述换向器还包括变阻器,所述变阻器与所述导电端子的U形部的底部焊接。较佳的,所述换向器还包括环形变阻器,所述环状部的端面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突起,所述环形变阻器的内壁与所述突起的外壁紧配。较佳的,所述第一电绝缘基体和环状部的底部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形成至少一对凹凸结构。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换向器的形成方法,包括
将若干换向片固定于第一电绝缘基体的外壁;将若干导电端子装设于第二电绝缘基体的环状部,并使各导电端子的换向片连接部位于所述环状部的内侧;以及,将固定有所述若干换向片的第一电绝缘基体插入装设有导电端子的环状部,使所述若干换向片的外壁分别与对应导电端子的换向片连接部紧配。较佳的,将导电端子装设于第二电绝缘基体的环状部包括使导电端子一端的U形部与第二电绝缘基体的环状部相插接。较佳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环状部的端面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台阶,以及分别将各导电端子的U形部限定在两相邻台阶之间。较佳的,在将第一电绝缘基体插入环状部之前还包括将绕制电机绕组的导线焊接到所述导电端子。 较佳的,在将第一电绝缘基体插入环状部之前将一变阻器与导电端子焊接。较佳的,在将变阻器与导电端子焊接之前还包括使变阻器的内壁与环状部的端面上的若干突起的外壁紧配。本发明所举实施例中,导电端子与换向片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并且换向器的同心度较好;此外,制造流程简化,且成本较低。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中图IA和图IB示出现有技术中一种换向器;图2A和图2B示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换向器;图3和图4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换向器的分解图;图5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换向器的组装图;图6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换向器;图7示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换向器;图8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换向器;图9示出图8中换向器的第二电绝缘基体;图10示出图8中换向器的第一电绝缘基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参阅图3至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换向器20主要用于有刷电机,包括第一电绝缘基体30、若干换向片40、若干与换向片40 对应的导电端子50、及第二电绝缘基体60。第一基体30呈圆柱状,设有轴向贯穿孔32以供转轴穿过。所述若干换向片40沿第一基体30的周向均勻间隔分布,并固定于第一基体30的外壁用于与电机的电刷滑动接触。第二基体60包括具有轴向贯穿孔62的底部66、及自底部66沿轴向延伸的环状部70,底部66由一柱状部64的一个端面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环状部70的内环面与贯穿孔62同心,其内径大于贯穿孔62的孔径,其外径大于柱状部64的外径。两轴向贯穿孔32和62的孔径一致,第一基体30与第二基体60装配成一体后两轴向贯穿孔32和62沿轴向对齐。所述若干导电端子50沿环状部70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每一导电端子50具有设于环状部70内侧的换向片连接部52用于与对应换向片40接触。较佳的,环状部70远离柱状部64 —端的端面68形成有若干径向通槽72,从而在该端面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台阶74,环状部70的外壁在与各径向通槽72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凸块76。导电端子50的一端形成U形部54,所述U形部54可沿轴向跨设于环状部70上,另一端形成钩部56以挂接电机绕组的线端。其中,U形部54的底部58被限定于两相邻台阶74之间以在周向上定位U形部54,U形部自底部58延伸出的两分支中,分支52与环状部70的内壁相接触形成换向片连接部,分支53受设于环状部70外壁的凸块76的支撑。参考图4至图5,组装时,固定有换向片40的第一基体30插接于第二基体60的环 状部70内,并使各换向片40的外壁分别与对应导电端子50的换向片连接部52紧配。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基体60的环状部70确保换向片40与导电端子50电连接,结构较简单;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独立的固定环相比,环状部70提供的压力更大,可以避免电机振动时导电端子50与换向片40之间的轴向位移,因此导电端子50与换向片40之间的接触更加可靠;并且,换向片40直接固定于圆柱状的第一基体30的外壁,也能够保证换向器的同心度。图6不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换向器80,与换向器20相比,换向器80还包括设于环状部70外侧的变阻器82,变阻器82与各导电端子50的钩部56焊接;图中84为变阻器82与导电端子50的焊接部。图7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换向器90,与换向器20相比,换向器90还包括设于环状部70远离柱状部64 —端的变阻器82,该变阻器82与各导电端子50的U形部54的底部58焊接;图中84为变阻器82与导电端子50的焊接部。此方案中,可通过焊接两个轴向相对的表面将变阻器82与导电端子50焊接在一起,与上一实施例中焊接两个大致垂直的表面相比,焊剂的用量更少,并且可以降低分别焊接各导电端子与变阻器时焊剂用量不平均的程度,从而减少或避免由此产生的电枢不平衡问题。图8至图10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换向器92,其中,环状部70远离柱状部64一端的端面68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突起73。环状变阻器82由端面68支撑且其内表面与各突起73的外壁紧配,变阻器82下端面与导电端子50的U形部54的底部58之间具有空隙,可通过在该空隙内注入焊剂将变阻器82与导电端子50焊接在一起。上述配置可方便地将变阻器82定位在换向器上,并可保证变阻器82与转轴的同心度,进而保证转子的平衡性。换向器92的第一电绝缘基体30和环状部70的底部66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形成至少一对凹凸结构93和94,所述凹凸结构可使换向片40在周向上相对于导电端子50定位于预定的位置,从而保证换向器的性能,避免火花产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换向器的形成方法,可用于形成上述的换向器,所述方法包括将若干换向片固定于第一电绝缘基体的外壁;将若干导电端子装设于第二电绝缘基体的环状部,并使各导电端子的换向片连接部位于所述环状部的内侧;以及,将固定有所述若干换向片的第一电绝缘基体插入装设有导电端子的环状部,使所述若干换向片的外壁分别与对应导电端子的换向片连接部紧配。较佳的,所述将导电端子装设于第二电绝缘基体的环状部包括使导电端子一端的U形部插接于第二电绝缘基体的环状部。较佳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环状部的 端面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台阶,以及分别将各导电端子的U形部限定在两相邻台阶之间。较佳的,可以在将第一电绝缘基体插入环状部之前,将绕制电机绕组的导线焊接到所述导电端子。较佳的,可以在将第一电绝缘基体插入环状部之前,将一变阻器与各导电端子焊接。较佳的,在将变阻器与导电端子焊接之前,使变阻器的内壁与环状部的端面上的若干突起的外壁紧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向器的形成方法能够在将固定有换向片的第一电绝缘基体插入环状部之前完成导线和/或变阻器与导电端子的焊接,从而可以避免焊接过程污染换向片,也就不需要在焊接前保护换向片、或在焊接后使用清洁剂清洁受污染换向片的流程,因此可以简化制造流程,并降低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换向器(20,80,90,92),包括设有轴向贯穿孔(32)的第一电绝缘基体(30)、若干固定于第一电绝缘基体(30)外壁的换向片(40)、及若干与换向片(40) —一对应的导电端子(50);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器还包括第二电绝缘基体(60),所述第二电绝缘基体¢0)包括具有轴向贯穿孔¢2)的底部(66)、及自所述底部沿轴向延伸的环状部(70); 每一导电端子(50)的一端具有设于环状部(70)内侧的换向片连接部(52); 所述第一电绝缘基体(30) —端插接于环状部(70)内,并使所述若干换向片(40)的外壁分别与对应导电端子(50)的换向片连接部(52)紧配。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导电端子(50)的一端具有跨设于环状部(70)上的U形部(54),所述U形部的一部分形成所述换向片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70)的端面(68)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台阶(74),每一导电端子的U形部(54)被限定于两相邻台阶(74)之间。
4.如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70)的外壁设有若干凸块(76)以分别在径向上支撑所述若干导电端子(50)。
5.如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50)的另一端具有钩部(56),所述换向器还包括变阻器(82),所述变阻器(82)与导电端子的钩部(56)焊接。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还包括变阻器(82),所述变阻器与导电端子的U形部(54)的底部(58)焊接。
7.如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还包括环形变阻器(82),所述环状部(70)的端面¢8)具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突起(73),所述环形变阻器(82)的内壁与所述突起(73)的外壁紧配。
8.如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绝缘基体(30)和环状部(70)的底部(66)彼此相对的表面上形成至少一对凹凸结构(93,94)。
9.一种换向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若干换向片固定于第一电绝缘基体的外壁; 将若干导电端子装设于第二电绝缘基体的环状部,并使各导电端子的换向片连接部位于所述环状部的内侧;以及, 将固定有所述若干换向片的第一电绝缘基体插入装设有导电端子的环状部,并使所述若干换向片的外壁分别与对应导电端子的换向片连接部紧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导电端子装设于第二电绝缘基体的环状部包括使导电端子一端的U形部与第二电绝缘基体的环状部相插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环状部的端面形成若干间隔设置的台阶,以及分别将各导电端子的U形部限定在两相邻台阶之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第一电绝缘基体插入环状部之前还包括将绕制电机绕组的导线焊接到所述导电端子。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第一电绝缘基体插入环状部之前将一变阻器与导电端子焊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变阻器与导电端子焊接之前还包括使变阻器的内 壁与环状部的端面上的若干突起的外壁紧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换向器及其形成方法,所述换向器包括设有轴向贯穿孔的第一电绝缘基体、若干固定于第一电绝缘基体外壁的换向片、及若干与换向片一一对应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换向器还包括第二电绝缘基体,所述第二电绝缘基体包括具有轴向贯穿孔的底部、及自底部沿轴向延伸的环状部;每一导电端子的一端具有设于环状部内侧的换向片连接部;所述第一电绝缘性基体一端插接于环状部内,并使所述若干换向片的外壁分别与对应导电端子的换向片连接部紧配。本发明实施例中,导电端子与换向片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并且换向器的同心度较好;此外,制造流程简化,且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H01R13/02GK102891415SQ20111044212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8日
发明者张俊杰, 黄耀龙, 刘清式, W·戈尔特 申请人: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