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按钮开关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按钮开关的发明。
背景技术:
固定触点(固定触片)沿着按入方向(按钮的滑动方向)相对于可动触点(可动触片)滑动的按钮开关被广泛使用。在以往的按钮开关中,可动触点被安装于按钮(操作构件),固定触点被安装于壳 体(固定构件)(參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310151号公报在以往的按钮开关中,由于在构成为按钮从壳体突出的通常状态下为接通状态,而在进行向壳体侧按入了按钮的操作时切换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需要将固定触点的形状设为在壳体的宽度方向或者是厚度方向上迂回的形状,所以存在导致按钮开关整体变大而不能小型化这样的问题。另外,在以往的按钮开关中,在将壳体形成为筒状,并将固定触点向按钮的相反侧引出的情况下,即使在将合成树脂制的壳体进行注塑成型时,欲将固定触点进行嵌件注塑成型,也由于固定触点与成型模具的拔模方向平行、壳体的与固定触点对置的壁成为障碍等原因,而存在很难进行嵌件注塑成型这样的问题。并且,虽然在车辆用照明中为了对各车门等的多个地方的照明进行统一操作,而要求利用一个按钮开关同时进行多个电路的通断操作,但是在由电路实现这种要求的情况下因为使用高电压所以导致成本提高。为此,使用对多个开关电路同时进行通断切換的开关,但是在以往的按钮开关中,若将多个开关电路的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设置在ー个按钮开关内,就会导致按钮开关整体变得非常大。特别是在设置于汽车车厢内的车顶部(顶部)的ー个壳体中,将车辆各部分操作用的多个按钮开关沿着横向配置成一列的情况下,若每个按钮开关的宽度増大,则导致壳体的宽度变得非常大,存在对于乘客的操作性更加恶化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将固定触点沿着按入方向相对于可动触点滑动,并且在通常状态下为接通状态,而在进行向壳体侧按入了按钮的操作时切换为断开状态的按钮开关小型化。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深入讨论的结果是,如下所述想到了本发明的各种方案。〈第I方案〉第一方案的按钮开关,固定触点沿着按入方向相对于可动触点滑动,该按钮开关具有安装有上述可动触点的壳体;
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滑动地安装于该壳体,并且安装有上述固定触点的按钮;以及沿从上述壳体突出的方向对上述按钮施加作用力的施カ构件,在上述按钮从上述壳体突出的通常状态下,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而成为接通状态,在克服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进行向上述壳体侧按入了上述按钮的操作时,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的接触被解除而成为断开状态。根据第I方案,由于能够将固定触点的形状设为近似矩形平板状,而不需要像以往的按钮开关那样将固定触点的形状设为在壳体的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迂回的形状,所以能将按钮开关小型化。く第2方案> 第2方案的按钮开关,在第I方案中,上述壳体呈筒状,上述可动触点从上述壳体向上述按钮的相反侧引出。因此,在壳体的背面侧(按钮的相反侧)安装固定有印刷配线基板的情况下,容易将可动触点连接到印刷配线基板后进行焊接,即使在设置了多个可动触点的情况下,与印刷配线基板连接的难易程度也不变。く第3方案>第3方案的按钮开关,在第I或第2方案中,上述可动触点具有能够在与上述按钮的滑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活动的自由端部;安装固定于上述壳体的固定端部;以及连接上述自由端部与上述固定端部、且弯曲的弯曲部,上述壳体具有供上述可动触点的上述固定端部压入的槽;以及从上述槽的端部突出,并与上述可动触点的上述弯曲部抵接而将该弯曲部进行固定的突出部。在第3方案中,将可动触点向壳体压入吋,将可动触点的固定端部从壳体的背面侧(按钮的相反侧)插入壳体的槽。因此,能够使可动触点的除固定端部之外的可动部分(自由端部、弯曲部)不接触壳体地将可动触点安装于壳体,因为能够防止在安装作业中可动触点的可动部分变形、破损,所以能够提高按钮开关的生产率以及可靠性。并且,若将可动触点的固定端部压入壳体的槽,则因为可动触点的弯曲部与壳体的突出部抵接而被固定,所以突出部作为固定端部压入时的挡块发挥作用,能够将可动触点准确地定位于壳体的状态进行固定。〈第4方案>第4方案的按钮开关,在第I 3方案中,上述按钮具有按钮肋部,该按钮肋部保持上述固定触点的侧端面,并且覆盖上述固定触点的侧端面附近的上表面,上述按钮肋部被配置形成为沿着上述按钮的滑动方向延伸。
若固定触点相对于可动触点滑动,则两触点的滑动处被削而产生切屑。由于在没有设置肋部的情况下,两触点的切屑容易堆积在相邻的固定触点之间,所以存在通过电化学迁移(electrochemical migration),而在相邻的固定触点之间形成切屑一体化的电桥,并且相邻的固定触点经由电桥被连接而发生短路故障的情況。但是,根据第4方案,因为设置肋部,相邻的固定触点之间的空间距离増大了与肋部相应的量,所以能够阻止电桥的形成,从而能够防止相邻的固定触点的短路故障。〈第5方案>第5方案的按钮开关,在第I 4方案中, 上述壳体具有壳体肋部,该壳体肋部保持上述可动触点的侧端面,并且覆盖上述可动触点的侧端面附近的上表面,上述壳体肋部被配置形成为沿着上述按钮的滑动方向延伸。若固定触点相对于可动触点滑动,则两触点的滑动处被削而产生切屑。由于在没有设置肋部的情况下,两触点的切屑容易堆积在相邻的可动触点之间,所以存在通过电化学迁移(electrochemical migration),而相邻的可动触点之间形成切屑一体化的电桥,并且相邻的可动触点经由电桥被连接而发生短路故障的情況。但是,根据第5方案,因为设置肋部,相邻的可动触点之间的空间距离増大了与肋部相应的量,所以能够阻止电桥的形成,从而能够防止相邻的可动触点的短路故障。〈第6方案>第6方案的按钮开关,在第4方案中,在上述按钮肋部与上述固定触点之间设置有空隙。因此,由于伴随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滑动而产生的切屑进入空隙的内部并堆积,所以能够防止切屑越过肋部的保持部,能够进ー步提高第4方案的作用、效果。〈第7方案>第7方案的按钮开关,在第5方案中,上述壳体肋部与上述可动触点之间设置有空隙。因此,由于伴随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滑动而产生的切屑进入空隙Sb的内部并堆积,所以能够防止切屑越过肋部的保持部,能够进ー步提高第5方案的作用、效果。く第8方案>第8方案的按钮开关,在第I 7方案中,在上述固定触点中的上述按钮的正面侧的端部,具有向上述可动触点的滑动方向突出的凸部,上述按钮具有空气隙,该空气隙被贯通形成为与上述固定触点的上述凸部一致的平面形状。在将按钮向壳体侧按入,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被解除,按钮开关从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时,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容易发生电弧放电。为了在按钮开关断开时由电弧放电引起的切屑不牵连固定触点,在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接触被解除的部位贯通形成有空气隙。在没有设置固定触点的凸部的情况下,在可动触点通过空气隙的上方时,因为可动触点暂时落入空气隙内,所以按钮开关的操作者因为感到按钮的滑动被卡住所以操作感下降。但是,根据第8方案,由于设置有固定触点的凸部,形成有与固定触点的上述凸部一致的平面形状的空气隙,所以能够减少在可动触点通过空气隙的上方时可动触点向空气隙内的落入量,因此按钮开关的操作者感受不到按钮滑动被卡住,故能够提高操作感。在此,通过将固定触点的凸部的形状以及对应的空气隙的平面形状设为弯曲成正态分布曲线状的的形状,能够切实地得到上述作用、效果。另外,通过将固定触点的凸部的突出长度设为空气隙的宽度的一半左右的尺寸,能够切实地得到上述作用、效果。〈第9方案>第9方案的按钮开关,在第I 8方案中, 在上述按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上述固定触点,与这些多个上述固定触点的配置位置相应地,在上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上述可动触点,设置有多个由ー个上述固定触点和多个上述可动触点组成的开关电路,上述多个开关电路通过上述按钮的操作同时进行通断切換。在第9方案中,因为可以像第I方案那样将按钮开关小型化,所以即使将多个可动触点以及固定触点在按钮以及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也能够缩小按钮以及壳体的宽度,从而能够将按钮开关整体小型化。
图I是设置有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的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的从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的壳体101的主视图。图3是壳体101的横剖面图,是图2中的沿A-A箭头线的剖面图。图4(a)是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中的按钮开关10的纵剖面的端面图,是图I 图3中的沿B-B箭头线的剖面的端面图。图4(b)是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中的按钮开关103的纵剖面的端面图,是图I 图3中沿C-C箭头线的剖面的端面图。其中,在图2以及图3中,示出卸下按钮11后的状态。图5是按钮开关10的按钮11的俯视图,是从图4 (a)中的箭头线D方向观察的图。图6是按钮11的主要部件的俯视图。图7是按钮11的纵向截面图,是图5中的沿E-E箭头线的剖面的端面图。图8是壳体12的纵向截面图,是图4(a)中的沿F-F箭头线的剖面的端面图。符号说明10...按钮开关;11...按钮;llc. .·按钮11的槽;lld. . ·按钮11的肋部;Hf...空气隙;12...壳体;12b...壳体12的槽;12c...突出部;12d...壳体12的肋部;13...可动触点;13a...自由端部;13b...固定端部;13c...弯曲部;14...固定触点;14c...凸部;PS...压缩螺旋弹簧(施カ构件);Sa. · ·按钮11的空隙;Sb...壳体12的空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图I 图8,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进行说明。按钮开关10包括按钮11 (按压操作部11a、侧壁lib、槽11c、肋部lid、平坦部lie、空气隙Ilf、保持部llg、llh、突起lli、弯曲部11 j、空隙Sa)、壳体12 (侧壁12a、槽12b、突出部12c、肋部12d、底壁12e、突起12f、保持部12g、12h、空隙Sb)、可动触点13 (自由端部13a、固定端部13b、弯曲部13c、接触部13d)、固定触点14(接触部14a、舌片部14b、凸部14c)、压缩螺旋弹簧(按压弹簧)PS等。如图I 图3所示,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为扁平的横长形状,并设置为在汽车车厢内的车顶部(图示省略),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的长度方向与汽车的横向一致。
在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中,在其两端部设置有地图灯102,在两个地图灯102之间,有车辆各部分的操作用的多个按钮开关10、103等沿着横向配置成一列。如图I所示,按钮开关10、103的按钮11、103a在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的正面侧露出。另外,图2以及图3是表示从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卸下按钮ll、103a以及地图灯102的透镜104 (參照图I)后的状态。如图I 图3所示,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的壳体101通过注塑成型而ー体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的壳体12与壳体101 —体形成。如图2 图4(a)、图8所示,壳体12呈近似四方筒形,在壳体12的侧壁12a的里侦牝等间距地配置且穿设有沿着按钮11的滑动方向(箭头α、α ’方向)延伸的6条槽12b,每个槽12b的正面侧(按钮11侧)的端部突出设置有向壳体12内突出的突出部12c。如图2、图3、图8所示,在各个槽12b之间,以沿着按钮11的滑动方向α、α ’延伸的方式突出设置有从槽12b向壳体12内突出的5条肋部12d。如图2所示,在壳体12的底壁12e突出设置有十字状的突起12f。如图2 图4(a)所示,可动触点13是由导电性高且具有弹性的金属板(例如施以镀锡或镀铬的黄铜板等)通过冲压加工一体形成,并由以下部分构成可在与按钮11的滑动方向α、α ’相交的方向上活动的自由端部13a、被安装固定于壳体12的固定端部13b、连接自由端部13a与固定端部13b并弯曲了的弯曲部13c、被设置于自由端部13a的前端侧且与固定触点14接触的接触部13d、以及被连接于固定端部13b并弯折且向壳体12的背面侧延伸的端子部13e,自由端部13a以及弯曲部13c构成板簧。如图2以及图3所示,壳体12具有6个可动触点13。如图2 图4(a)、图8所示,在壳体12的各个槽12b通过压入而分别嵌合固定有可动触点13的固定端部13b,可动触点13的弯曲部13c与突出部12c抵接而被固定。即,6个可动触点13被配置为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图I 图3所示的箭头β、β ’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如图3以及图4(a)所示,可动触点13的端子部13e的前端侧从壳体12的背面侧(按钮11的相反侧)被引出,并被焊接到安装固定于壳体101的背面侧的印刷配线基板105 (參照图3)上。如图4(a)以及图5所示,在按钮11的按压操作部Ila的背面侧,突出设置有供固定触点14安装固定的侧壁lib、和圆筒状的突起lli。如图5所示,在侧壁11b,等间隔地配置并穿设有沿着按钮11的滑动方向α、α ’延伸的3条槽11c,在各个槽Ilc之间以沿按钮11的滑动方向α、α ’延伸的方式突出设置有两条肋部lld,在各个槽Ilc的正面侧(按压操作部Ila侧)突出设置有向可动触点13的方向(參照图4(a))突出的平坦部lie,在各个槽Ilc与平坦部Ile之间贯通形成有空气隙Hf。如图5所示,在按钮11的突起Ili嵌入有压缩螺旋弹簧PS。如图4(a)以及图5所示,按钮11具有3个固定触点14。固定触点14由导电性高的金属板(例如施以镀锡或镀铬的黄铜板等)的冲压加工而一体形成,并由以下部分构 成安装固定于按钮11并且与可动触点13接触的矩形平板状的接触部14a、与接触部14a连接并向按钮11的背面侧延伸的两个矩形的舌片部14b、以及在按钮11的正面侧(按压操作部Ila侦彳)的端部向可动触点13的滑动方向α、α ’突出的凸部14c。如图4(a)所示,固定触点14的舌片部14b沿着按钮11的滑动方向α、α ’朝可动触点13的相反方向倾斜而弯折。如图5 图7所示,在按钮11的各个槽Ilc通过压入而分别嵌合固定有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即,3个固定触点14被配置为与6个可动触点13的配置位置相应地,在按钮11的宽度方向(图I以及图5所示的箭头β、β ’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如图5以及图6所示,固定触点14的凸部14c的形状与按钮11的空气隙Ilf的形状对应,在空气隙Ilf形成与凸部14c的弯曲成正态分布曲线状的形状一致的平面形状的弯曲部11 j,空气隙Ilf的宽度T形成一定的尺寸(例如O. 6mm)。如图7所示,按钮11的肋部Ild的纵截面形状呈蘑菇状,并具有对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的侧端面进行保持的保持部Hg、和对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的侧端面附近的上表面进行覆盖的保持部llh,保持部Ilg、llh被配置形成为沿着按钮11的滑动方向(图I、图4 图6中所示的箭头α、α ’方向)延伸。在肋部Ild的保持部Ilh与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之间形成有空隙Sa。如图8所示,壳体12的肋部12d的纵截面形状呈蘑菇形,并具有对可动触点13的固定端部13b的侧端面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2g、和对固定端部13b的侧端面附近的上表面进行覆盖的保持部12h,保持部12g、12h被配置形成为沿着按钮11的滑动方向(图I 图4中所示的箭头α、α ’方向)延伸。在肋部12d的保持部12h与可动触点13的固定端部13b之间形成有空隙Sb。如图I以及图4(a)所示,若将按钮11插入壳体12,则嵌入在按钮11的突起Ili上的压缩螺旋弹簧PS被插入到壳体12的突起12f(图示省略),从而按钮11相对于壳体12被安装成不能脱落且可滑动。这时,因为固定触点14的舌片部14b沿着按钮11的滑动方向α、α ’向可动触点13的相反方向倾斜而弯曲,所以固定触点14不会挂在可动触点13的自由端部13a以及接触部13d,按钮11能够容易地插入壳体12。压缩螺旋弹簧PS的伸长カ为对按钮11向从壳体12突出的方向施加的作用力。因此,在图I及图4(a)所示的通常状态下,由于压缩螺旋弹簧PS的伸长力,按钮11从壳体12向正面侧沿箭头α方向突出,通过构成板簧的可动触点13的按压力,可动触点13的接触部13d与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接触,按钮开关10成为接通状态。在按钮开关10的操作者克服压缩螺旋弹簧PS的伸长カ(作用力)进行向壳体12侧按入了按钮11的按压操作部Ila的操作时,沿着其按入方向(按钮的滑动方向α’),可动触点13的接触部13d与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滑动,接触部13d搭在按钮11的平坦部Ile上,接触部13d、14a之间的接触被解除,从而按钮开关10从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图示省略)。这时,如图6所示,因为在ー个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上,有两个可动触点13的接触部13d接触,所以这两个可动触点13经由固定触点14而连接,ー个固定触点14和两个可动触点13为I组而构成一个开关电路。因为ー个按钮开关10具有设置于按钮11的3个固定触点14、和设置于壳体12的6个可动触点13,所以总共设置有3个开关电路,这3个开关电路通过按钮11的操作而同时进行通断切換。 S卩,按钮开关10作为由3个电路I个触点构成的3个电路同时进行通断切换的开关而发挥作用。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I在按钮开关10中,可动触点13与固定触点14沿着按入方向(按钮11的滑动方向α ’)滑动,可动触点13安装于壳体12,固定触点14被安装于按钮11,而该按钮11可相对于壳体12滑动地被安装。因此,能够实现如下按钮开关10 :在按钮11从壳体12突出的通常状态下可动触点13与固定触点14接触而成为接通状态,在进行向壳体12侧按入了按钮11的操作时可动触点13与固定触点14的接触被解除而成为断开状态。并且,在按钮开关10中,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的形状为矩形平板状,因为没有必要像以往的按钮开关那样将固定触点14的形状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设置成迂回的形状,所以能够将按钮开关10小型化。在图4(b)所示的按钮开关103中,可动触点103b安装于按钮103a,固定触点103d安装于壳体103c。并且,在按钮开关103中,在按钮103a从壳体103c突出的通常状态下可动触点103b与固定触点103d的接触被解除而成为断开状态(參照图4(b)),而在向壳体103c侧按入了按钮103a的操作时可动触点103b与固定触点103d接触而成为接通状态(图示省略)。2壳体12形成为近似四方筒状,可动触点13的端子部13e的前端侧从壳体12的背面侧向按钮11的相反侧引出。因此,容易将6个可动触点13的端子部13e连接到安装固定于壳体12的背面侧的印刷配线基板105后进行焊接,即使在可动触点13的个数在6个以上的情况下,与印刷配线基板105连接的难易程度也不变。3可动触点13具有连接自由端部13a与固定端部13b并弯曲了的弯曲部13c。壳体12具有供可动触点13的固定端部13b压入的槽12b、和从槽12b的正面侧(按钮11侦D的端部向壳体12内突出的突出部12c。
在将可动触点13向壳体12压入时,将可动触点13的固定端部13b从壳体12的背面侧(按钮11的相反侧)向图4(a)所示的箭头Y方向插入壳体12的槽12b中。因此,能够使可动触点13的除了固定端部13b之外的可动部分(自由端部13a、弯曲部13c、接触部13d)不与壳体12接触地将可动触点13安装于壳体12,因为能够防止在安装作业中可动触点13的可动部分变形、破损,所以能够提高按钮开关10的生产率以及可靠性。并且,若将可动触点13的固定端部13b压入壳体12的槽12b,则因为可动触点13的弯曲部13c与壳体12的突出部12c抵接而被固定,所以突出部12c作为在固定端部13b压入时的挡块发挥作用,能够将可动触点13准确地定位于壳体12的状态进行固定。4按钮11具有由保持部Ilg和保持部Ilh构成的肋部lld,其中,上述保持部 Ilg保持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的侧端面,上述保持部Ilh覆盖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的侧端面附近的上表面,肋部Ild被配置形成为沿按钮11的滑动方向α、α ’延伸。若相对于可动触点13而固定触点14滑动,则两触点13、14的滑动部位被削而产生切屑。在没有设置肋部Ild的情况下,因为两接点13、14的切屑容易堆积在相邻的固定触点14之间,所以存在如图7所示,由于电化学迁移(离子迁移),在相邻固定触点14之间形成切屑一体化的电桥CO,相邻的固定触点14经由电桥CO被连接而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但是,如图7所示,因为设置肋部lld,相邻的固定触点14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大与肋部Ild相应的量,所以能够阻止电桥CO的形成,从而能够防止相邻的固定触点14的短路故障。5壳体12具有由保持部12g和保持部12h构成的肋部12b,其中,上述保持部12g保持可动触点13的固定端部13b的侧端面,上述保持部12h覆盖固定端部13b的侧端面附近的上表面,肋部12d被配置形成为沿着按钮11的滑动方向α、α ’延伸。如图8所示,因为设置肋部12d,相邻的固定端部13b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大与肋部12相应的量,所以和上述4一祥,能够阻止电桥CO的形成,从而能够防止相邻的固定端部13b (可动触点13)的短路故障。6在按钮11中,在肋部Ild的保持部Ilh与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之间形成
有空隙Sa。如图7所示,因为伴随可动触点13和固定触点14的滑动而产生的切屑进入空隙Sa的内部并堆积,所以能够防止切屑越过肋部Ild的保持部llh,能够进ー步提高上述4的作用、效果。7在壳体12中,肋部12d的保持部12h与可动触点13的固定端部13b之间形成有空隙Sb。如图8所示,因为伴随可动触点13和固定触点14的滑动而产生的切屑进入空隙Sb的内部并堆积,所以能够防止切屑越过肋部12d的保持部12h,能够进ー步提高上述5的作用、效果。8在固定触点14中的按钮11的正面侧的端部具有向可动触点13的滑动方向α、α ’突出的凸部14c。按钮11具有空气隙llf,该空气隙Ilf形成有与固定触点14的凸部一致的平面形状的弯曲部Ilj。如图4(a)所示,在向壳体12侧按入(按钮11的滑动方向α ’ )按钮11,可动触点13与固定触点14的接触被解除,按钮开关10从接通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时,可动触点13的接触部13d与固定触点14的接触部14a之间容易发生电弧放电。为了在按钮开关10断开时由电弧放电引起的切屑不牵连固定触点14,在可动触点13与固定触点14的接触被解除的部位(在按钮11中的槽Ilc与平坦部Ile之间)贯通形成有空气隙Hf。在没有设置空气隙Ilf的弯曲部Ilj以及固定触点14的凸部14c的情况下,在可 动触点13的接触部13d通过空气隙Ilf的上方时,因为接触部13d会暂时落入空气隙Ilf内,所以按钮开关10的操作者因为感到按钮11的滑动被卡住所以操作感下降。但是,如图6所示,因为通过设置空气隙Ilf的弯曲部Ilj以及固定触点14的凸部14c,能够减少在可动触点13的接触部13d通过空气隙Ilf的上方时接触部13d向空气隙Ilf内的落入量,所以按钮开关10的操作者感受不到按钮11的滑动被卡住,故能够提高操作感。在此,通过将空气隙Ilf的弯曲部Ilj以及固定触点14的凸部14c的形状设为弯曲成正态分布曲线状的形状,从而能够切实地得到上述作用、效果。另外,通过将固定触点14的凸部14c的突出长度L设为空气隙Ilf的宽度T的一半左右的尺寸(例如T = O. 6mm、L = O. 3mm),能够切实地得到上述作用、效果。9在按钮开关10中,在按钮11的宽度方向β、β’排列配置有3个固定触点14,与3个固定触点14的配置位置相应地,在壳体12的宽度方向β、β ’上排列配置有6个可动触点13,设置有3个(3个电路)由ー个固定触点14和两个可动触点13形成的开关电路,3个开关电路能够通过按钮11的操作同时切换通断。如上述I所述按钮开关10能够小型化。因此,即使将多个可动触点13以及固定触点14在按钮11以及壳体12的宽度方向β、β ’排列配置,也能够将按钮11以及壳体12的宽度缩小,能够将按钮开关10整体小型化。其结果,能够将具有按钮开关10的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的横向宽度缩小,能够提高地图灯兼用开关装置100所具备的按钮开关10、103等的操作性。10只要是向从壳体12突出的方向对按钮11施加作用カ的构件,则不限于压缩螺旋弹簧PS,可以使用任何施カ构件(例如,板簧、锥形螺旋板弹簧、环簧等各种弹簧、由橡胶材料等构成的弹性构件等)。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方案以及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载,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范围内进行的各种变形形式均包含于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公示的论文、公开专利公报、专利公报等的内容,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钮开关,固定触点沿着按入方向相对于可动触点滑动,其特征在干, 具有: 安装有上述可动触点的壳体; 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滑动地安装于该壳体,并且安装有上述固定触点的按钮;以及 沿从上述壳体突出的方向对上述按钮施加作用力的施カ构件, 在上述按钮从上述壳体突出的通常状态下,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而成为接通状态, 在克服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进行向上述壳体侧按入了上述按钮的操作时,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的接触被解除而成为断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干, 上述壳体呈筒状,上述可动触点从上述壳体向上述按钮的相反侧被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干, 上述可动触点具有 能够在与上述按钮的滑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活动的自由端部; 安装固定于上述壳体的固定端部;以及 连接上述自由端部与上述固定端部、且弯曲的弯曲部, 上述壳体具有 供上述可动触点的上述固定端部压入的槽;以及 从上述槽的端部突出,并与上述可动触点的上述弯曲部抵接而将该弯曲部进行固定的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ー项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干, 上述按钮具有按钮肋部,该按钮肋部保持上述固定触点的侧端面,并且覆盖上述固定触点的侧端面附近的上表面。
上述按钮肋部被配置形成为沿着上述按钮的滑动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I 4中任ー项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干, 上述壳体具有壳体肋部,该壳体肋部保持上述可动触点的侧端面,并且覆盖上述可动触点的侧端面附近的上表面。
上述壳体肋部被配置形成为沿着上述按钮的滑动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干, 上述按钮肋部与上述固定触点之间设置有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干, 上述壳体肋部与上述可动触点之间设置有空隙。
8.根据权利要求I 7中任ー项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干, 在上述固定触点中的上述按钮的正面侧的端部,具有向上述可动触点的滑动方向突出的凸部, 上述按钮具有空气隙,该空气隙被贯通形成为与上述固定触点的上述凸部一致的平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I 8中任ー项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干, 在上述按钮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上述固定触点,与这些多个上述固定触点的配置位置相应地,在上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上述可动触点, 设置有多个 由ー个上述固定触点和多个上述可动触点组成的开关电路, 上述多个开关电路通过上述按钮的操作同时进行通断切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将按钮开关的固定触点沿着按入方向相对于可动触点滑动,并且在通常状态下为接通状态,在进行向壳体侧按入了按钮的操作时切换为断开状态的按钮开关小型化。按钮开关(10)的固定触点(14)沿着按入方向(按钮(11)的滑动方向(α’))相对于可动触点(13)滑动,可动触点(13)安装于壳体(12),固定触点(14)安装于按钮(11),该按钮(11)能够相对于壳体(12)滑动地安装于该壳体(12)。
文档编号H01H13/10GK102693853SQ2011102821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市川忠冲, 福井弘贵, 稻垣聪 申请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