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0634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描述的实施例大体上涉及一种光学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不仅发射红、绿、蓝等可见光带,而且发射从红外光到紫外光的宽波长带的各种半导体发光元件被用作小的低能耗发光元件。通过荧光剂和例如蓝色LED (发光二极管)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组合,光学半导体装置也已经被开发为发出白光。当前用作产品的最为通用的光学半导体装置是半导体发光元件,在该半导体发光元件中,半导体层外延生长在衬底上。换言之,通过在例如GaAs、GaP、蓝宝石等衬底上外延生长半导体层、形成电极,等等,以及随后再划分,从而获得单个的半导体发光元件。接着, 通过将由此获得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安装到引线框、SMD(表面安装装置)型壳体、各种安装衬底等上,进行指定互连,然后用透明树脂密封半导体发光元件,最终完成该光学半导体装置。

发明内容
大体上,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光学半导体装置包括发光层、透明层、第一金属柱、 第二金属柱和密封层。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主表面是与第一主表面相对的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都形成于第二主表面上。所述透明层设置于第一主表面上,且该透明层是透明的。第一金属柱设置于第一电极上。第二金属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所述密封层设置于第二主表面上。所述密封层被配置为覆盖所述发光层的侧表面,并密封第一金属柱和第二金属柱,而让第一金属柱的端部和第二金属柱的端部暴露在外。大体上,根据另一个实施例,一种光学半导体装置包括发光层、荧光层、第一金属柱、第二金属柱和密封层。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第二主表面是与第一主表面相对的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都形成于第二主表面上。所述荧光层设置于第一主表面上。所述荧光层包括一种荧光剂,该荧光剂被配置为吸收发光层发出的光,并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第一金属柱设置于第一电极上。第二金属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所述密封层设置于第二主表面上。所述密封层被配置为覆盖所述发光层的侧表面,并密封第一金属柱和第二金属柱,而让第一金属柱的端部和第二金属柱的端部暴露在外。大体上,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光学半导体装置包括发光层、荧光层、第一金属柱、 第二金属柱和密封层。所述发光层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主表面是与第一主表面相对的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都形成于第二主表面上。荧光层设置于第一主表面上。该荧光层包括一种荧光剂,该荧光剂被配置为吸收发光层发出的光,并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第一金属柱设置于第一电极上。第二金属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 密封层设置于第二主表面上,且密封层被配置为覆盖发光层的侧表面,并密封第一金属柱和第二金属柱,而让第一金属柱的端部和第二金属柱的端部暴露在外。大体上,根据一个实施例,披露了一种用于制造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通过在包括多个半导体层的半导体堆叠主体的第一主表面侧上形成多组正电极和负电极从而形成发光层。在衬底上外延生长之后,半导体堆叠主体与衬底分离。该方法可包括在发光层的与第一主表面相对的第二主表面上形成透明层。该透明层对发光层发出的光而言是透明的。此外,该方法可包括对每组正电极和负电极实施单个化处理(singulation)。根据实施例,可以以低成本制造包括具有多种透镜结构的透明层的光学半导体装置。


图IA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IB为平面图,示出了图IA所示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下表面;图2A和2B为示意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个特定实例;图3A和;3B为示意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三个特定实例;图4A和4B为示意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四个特定实例;图5A和5B为示意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五个特定实例;图6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该图是与图IA对应的截面图;图7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8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9A-9D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10A-10D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11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12A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12B 为平面图,示出了图12A所示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下表面;图13A-13D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第九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图14A-14D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第九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图15A-15D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第九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图16A-16C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第十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图17A-17C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第十一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
5
图18A-18D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第十二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图19A-19D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第十三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图20A-20D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第十四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例进行描述。附图是示意性的或概念上的,并且各部分的厚度和宽度之间的关系,各部分之间尺寸的比例关系等并不必然与它们的实际值相同。而且,即使对相同的部件,各个附图中示出的尺寸和比例也可能不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附图中,与针对以上附图所描述的那些部件类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且适当地略去了详细描述。第一实施例现在将参照附图IA和IB描述第一实施例。图IA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IB为平面图,示出了图IA中所示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下表面。根据如图IA和IB所示的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Ml和第二主表面M2的发光层2、设置于第一主表面Ml上的接合层3、设置于接合层3上的透明层 5、设置在发光层2的第二主表面M2的第一区域内的反射层6、设置在第二主表面M2的第二区域内的第一电极7a、设置在反射层6上的多个第二电极7b、设置在第一电极7a上的第一金属柱8a、设置在第二电极7b上的多个第二金属柱Sb、设置在发光层2的第二主表面M2 上并避开每个金属柱8a和8b的绝缘层9、设置在绝缘层9上以密封每个金属柱8a和8b的密封层10、设置于第一金属柱8a的端部上的第一金属层Ila以及设置于第二金属柱8b的端部上的多个第二金属层lib。发光层2包括半导体堆叠主体,该半导体堆叠主体具有第一半导体层2a、表面积比第一半导体层加小的第二半导体层2b以及夹在第一半导体层加和第二半导体层2b之间的活性层2c。第一半导体层加是例如η型半导体层的第一包覆层。第二半导体层2b是例如P型半导体层的第二包覆层。然而,这些层的导电类型可以是任意的。也就是说,第一半导体层加也可以是P型,第二半导体层2b也可以是η型。第一半导体层2a、第二半导体层2b和活性层2c可包括各种化合物半导体,例如 InGaAlAs基化合物半导体、InGaAlP基化合物半导体以及InGaAlN基化合物半导体,等等。例如,通过使用GaAlAs作为活性层2c的材料,可以获得红外光或红光的发射。通过使用InGaAlP作为活性层2c的材料,可以获得橙、黄、绿等光的发射。通过使用InGaAlN 基化合物半导体作为活性层2c的材料,可以获得绿光、蓝光的发射或紫外线。第一半导体层2a、第二半导体层2b和活性层2c均不限于是单层。例如,活性层 2c可具有量子阱层和势垒层组合的多层结构。类似地,第一半导体层加和第二半导体层 2b也可以具有多个半导体层组合而成的多层结构。
如果使用InGaAlN基化合物半导体,那么第一半导体层加是例如包括GaN的η型包覆层。第二半导体层2b是例如包括GaN的ρ型包覆层。活性层2c包括例如由InGaN制成的量子阱层和由AKiaN制成的、与量子阱层堆叠的势垒层。因此,活性层2c可具有例如单个量子阱结构或多个量子阱结构。例如,通过在例如GaAs、GaP、蓝宝石等未示出的衬底上,顺序沉淀用于形成第一半导体层加的晶体、用于形成活性层2c的晶体以及用于形成第二半导体层2b的晶体,然后在指定区域顺序去除活性层2c和第二半导体层2b,从而形成发光层2。所述未示出的衬底也从发光层2被去除。发光层2的厚度例如约为5微米。第一主表面Ml是第一半导体层加的上表面(参见图IA和1B)。第二主表面M2 是第一半导体层加的下表面(参见图IA和1B)和第二半导体层2b的下表面(参见图IA 和1B);它们之间在水平(level)上有区别。也就是说,包括第一半导体层加、第二半导体层2b和活性层2c的半导体堆叠主体具有第一主表面Ml和位于第一主表面Ml相对侧的第二主表面M2。第一电极7a和第二电极7b设置在半导体堆叠主体的第二主表面M2上。如图IB所示,第一半导体层加的平面结构是例如具有550微米边长(参见图IB 中的虚线)的正方形。第二半导体层2b形成在第一半导体层加的下表面(参见图IA和 1B)除去第一半导体层加的拐角区域(具有150微米边长的正方形)的区域中,活性层2c 插置在第一半导体层加和第二半导体层2b之间。活性层2c具有与第二半导体层2b相同的结构,且具有大致相同的表面积。接合层3由例如硅树脂形成。接合层3的厚度例如不超过1微米。接合层3将发光层2的第一半导体层加的第一主表面Ml粘到透明层5上。硅树脂为例如具有约1. 5的折射率的甲基苯基硅(methyl phenyl silicone).除了甲基苯基硅,包括在接合层3中的树脂可以是具有例如二甲基硅(dimethyl silicone)的另一成分的硅树脂。在发光层2发出的光具有蓝光或紫外线波长的情况下,采用硅树脂是有利的,因为硅树脂对蓝光和紫外线具有高耐久性。另一方面,在发光层2发出的光的亮度低或没有因蓝光发生退化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适于本申请的树脂作为接合层3的材料,例如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和硅树脂的混合树脂、聚氨酯树脂等。透明层5对于从发光层2发出的光是透明的。透明层5可以由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制成。无机材料例如可包括例如玻璃、石英、氧化铝等的各种氧化物、例如氮化硅等的各种氮化物、例如氟化镁等的各种氟化物。有机材料可包括例如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硅树脂,等等。透明层5的厚度例如可为大约200微米。透明层5的材料不限于透明材料;只要它足以传输发光层2发出的光。换言之,只要透明层5的材料不完全吸收或反射发光层2 发出的光就行。通过设置透明层5,可以提高光萃取效率(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因为可以减小第一半导体层加的折射率和空气折射率之间的差异。换言之,通过将透明层5的折射率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加的折射率和空气折射率之间,可以抑制发光层2发出的光在发光层2的光萃取表面处的总内部反射。因此,可以增加发光层2发出的光至外部(进入空气)的萃取效率。
7
从这一方面看,更期望透明层5由折射率在1-2范围内的透明材料形成。正如下面使用特定实例详细描述的那样,透明层5可具有改变光传播方向的效应,例如透镜效应和/或折射效应。由此,可以调整发光层2发出的光的发射角。折射层6由例如Ag、Al等金属制成。折射层6的厚度例如为0. 3微米。折射层6 设置在发光层2的第二半导体层2b的下表面(参见图IA和1B)的整个区域(第一区域) 中。特别地,Ni/Au的接触电极(未示出)由例如Ni/Au的金属形成在第二半导体层2b的下表面上,具有0. 1微米/0. 1微米的厚度;而折射层6形成于其上,具有0. 3微米的厚度。第一电极7a由例如Ni/Au的金属形成,具有0. 1微米/0. 1微米的厚度。第一电极 7a的厚度为例如0. 2微米。例如,在发光层2 (见图1B)的第一半导体层加的下表面(见图1A)的暴露区域(第二区域)上,第一电极7a设置为直径100微米的圆形结构。每个第二电极7b也由例如Ni/Au的金属形成,具有0. 1微米/0. 1微米的厚度。每个第二电极7b的厚度为例如0. 2微米。第二电极7b以例如直径100微米的圆形结构形成在反射层6的下表面(见图1A)上,间距200微米(见图1B)。第一金属柱8a由例如Cu等金属形成为圆柱状结构。第一金属柱8a的高度约为例如100微米,其直径为例如100微米。第一金属8a被配置为向第一电极7a传导电流。第一电极7a和第一金属柱8a的结构可适当地改变。每个第二金属柱8b由例如Cu等金属形成为圆柱状结构。第二金属柱8b的高度约为例如100微米,其直径为例如100微米。第二金属柱8b被配置为向第二电极7b传导电流。与第二电极7b的沉积类似,第二金属柱8b以例如200微米的间距设置(参见图2A 和2B)。第二电极7b和第二金属柱8b的结构可适当地改变。绝缘层9由例如S^2的绝缘材料形成,用作钝化膜(保护膜)。绝缘层9的厚度例如是0. 3微米。绝缘层9完全覆盖发光层2至其端部,并阻止电流流向外部,除非通过第一电极7a和第二电极7b。因此,可以防止由安装焊料蠕升引起的短路等。密封层10由例如热固性树脂形成。与每个金属柱8a和8b类似,密封层10的厚度约为100微米。密封层10设置在绝缘层9的整个表面上,以密封第一金属柱8a和每个第二金属柱8b,而让第一金属柱8a的端部和每个第二金属柱8b的端部暴露在外。由此,第一金属柱8a和每个第二金属柱8b的外围表面完全被密封层10覆盖。密封层10还覆盖发光层2的侧表面。换言之,如图IA所示,位于第一主表面Ml 和第二主表面M2之间的发光层2的侧表面被密封层10覆盖,绝缘层9插置在其间。这种结构不仅可应用在该实施例中,而且同样可应用在下面参照图2A-20D所要描述的所有实施例中。如果密封层10是由能够屏蔽发光层2发出的光的材料形成,那么通过将发光层2 的侧表面用密封层10覆盖,可以防止从发光层2侧表面漏光。尽管绝缘层9被设置为完全覆盖发光层2直至其端部,但是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密封层10可以设置在绝缘层9上方,以完全覆盖发光层2直至其端部。这样,同样也可以防止由安装焊料蠕升引起的短路等,因为除通过第一电极7a和每个第二电极7b外,电流被阻止流向外部。第一金属层Ila和每个第二金属层lib由例如Ni/Au的金属形成,具有1. 0微米 /0. 1微米的厚度。第一金属层Ila设置在第一金属柱8a的端部,即第一金属柱8a的暴露部分。第二金属层lib分别设置在第二金属柱8b的端部,即第二金属柱8b的暴露部分。第一金属层Ila具有与第一电极7a相同的圆形结构,第二金属层lib具有与第二电极7b相同的圆形结构(参见图1B)。当向该发光半导体装置IA上的第一金属柱8a和每个第二金属柱8b施加电压时, 电势就从第一金属柱8a施加至第一半导体层加上,电势从每个第二金属柱8b施加至第二半导体层2b,并且光就从插置在第一半导体层加和第二半导体层2b之间的活性层2c辐射出来。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穿透透明层5,并从透明层5的前表面照原来的样子射出;另一部分被反射层6反射,穿过透明层5,并从透明层5的前表面射出。根据该实施例的结构,装置的构造被简化了 ;并且可以获得具有与发光层2的平面表面积相同尺寸的小型光学半导体装置1A。此外,成本可以得以抑制,因为当使用常规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可以制造和生产时,不必执行模制和安装过程、连接过程,等等。通过在发光层2上形成透明层5,可以增加光的萃取效率,因为可以降低发光层2 和空气之间的折射率的差异。根据该实施例的结构,即使在将具有与发光层2相同的平面表面积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A安装至玻璃环氧树脂衬底的情况下,通过金属柱8a和8b,也可以减小玻璃环氧树脂衬底(即通用布线衬底)和发光层2之间的热膨胀线性系数的差别。 所以,当安装光学半导体装置IA时,可以确保可靠性。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通过在发光层2上设置透明无机物质或有机物质作为透明层5,在发光层2的第一电极7a上设置第一金属柱8a,在发光层2的每个第二电极7b上设置第二金属柱8b,以及在发光层2上设置密封层10以密封第一金属柱8a 和第二金属柱8b,获得上述结构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A。根据该光学半导体装置1A,如果透明层5由例如硅树脂等无机物质形成,则可以阻止寿命的缩短,因为防止了由发光层2发出的光(尤其是蓝光)引起的透明层5的退化。 而且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因为通过简化装置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光学半导体装置IA 可以降低至与普通光学半导体元件大致相同的尺寸,因为通过简化装置结构,装置的平面尺寸可以与发光层2的平面表面积大致相同。根据该实施例,还可以提供具有光学功能的透明层5。图2A和2B为示意图,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第二个特定实例。也就是,图2A为这个特定实例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2B是从Z方向看时半导体装置的平面图。图2A示出了沿着图2B的线A-A的截面。在该特定实例中,凸型结构的透镜fe形成在透明层5的光萃取表面上。因此,获得发光层2发出的光的光浓度效应(light concentration effect) 0图3A和;3B为示意图,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第三个特定实例。即图3A是该特定实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3B是从Z方向观察时光学半导体装置的平面图。图3A示出了沿着图3B中A-A线的截面。在该特定实例中,凹型结构的透镜恥形成在透明层5的光萃取表面上。因此,还可以扩散发光层2发出的光以控制光的分布特性。图4A和4B为示意图,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第四个特定实例。S卩,图4A是该特定实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4B是从Z方向观察时光学半导体装置的平面图。图4A 示出了沿着图4B中A-A线的截面。在该特定实例中,多个凸型结构的透镜fe形成在透明层5的光萃取表面上。因此,还可以使发光层2发出的光以多个会聚光束的形式发出。图5A和5B为示意图,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第五个特定实例。S卩,图5A是该特定实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截面图;图5B是从Z方向观察时光学半导体装置的平面图。图5A 示出了沿着图5B中A-A线的截面。在该特定实例中,菲涅耳透镜5c形成在透明层5的光萃取表面上。通过形成菲涅耳透镜5c,通过便用薄透明层5聚集发光层2发出的光,可以控制光的分布特性。根据该实施例,借助接合层3,透明层5被接合至发光层2上。也就是说,预先将透明层5形成为独立部件是容易的。因此,以低成本制造包括具有多种透镜结构的透明层5 的光学半导体装置是可能的,所述多种透镜结构例如是参照图2A-5B描述的那些结构或获得其它多种光分布特性的其它结构。第二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6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主要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本实施例与针对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且适当地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截面图并且是与图IA对应的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层5直接设置在发光层2上。也就是,透明层5形成在发光层 2上,没有接合层3 (参照图IA和1B)插置在其间。这样一种结构通过用例如树脂形成透明层5来实现。例如,在固化之前,将树脂材料涂敷到发光层2的第一主表面Ml上。接着,利用热量、UV(紫外线辐射)等固化树脂材料。由此,透明层5可以直接形成在发光层2上。或者,通过例如旋涂的方法涂敷液态玻璃以及对液态玻璃进行固化,可以将透明层5形成在发光层2的第一主表面Ml上。根据本实施例,除了以上描述的关于第一实施例的各种操作效果,通过接合层3 还可以抑制光的吸收、散射等,并进一步增加光的萃取效率。由于接合层3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制造过程中省略,所以可以缩短过程、降低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提供具有以上参照图2A-5B描述的各种光学功能的透射层 5。例如在使用与例如凸透镜、凹透镜、菲涅耳透镜等指定结构对应的模制模板来控制发光层2的第一主表面Ml上的树脂材料的结构的同时,足以进行固化。或者,在固化前,通过冲压与例如凸透镜、凹透镜、菲涅耳透镜等指定结构对应的模制模板,可以压印位于发光层2 的第一主表面Ml上的树脂材料。第三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7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主要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部分。本实施例与参照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且适当地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图7为截面图,示出了据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荧光层4设置在发光层2上,接合层3插置在荧光层4和发光层2 之间。荧光层4包含被配置为用于转换发光层2发出的光的波长的荧光剂颗粒。特别地, 荧光层4具有荧光剂颗粒分散在例如硅树脂的有机材料中的结构。荧光层4还可以使荧光
10剂颗粒分散在例如二氧化硅的无机材料中。荧光层4的厚度约为例如15微米。或者,荧光层4可以通过借助由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制成的接合剂使荧光剂颗粒彼此粘结而形成。如果硅树脂被用作荧光层4的有机材料,那么也可以使用与接合层3相同类型的树脂,即折射率约为1.5的甲基苯基硅。然而,荧光层4的材料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包含在荧光层4中的荧光剂不必具有一种混合物。例如可以使用将蓝光波长转换为绿光和红光的两种荧光剂的混合物。因此,通过混合发光层2发出的蓝光和经过荧光剂波长转换的绿光和红光,可以获得具有高色泽稳定性(color rendition)的白光。荧光层4不必为单层。例如可以使用第一层与第二层堆叠而成的堆叠体,其中第一层中分散有用于吸收蓝光和发出绿光的荧光剂颗粒,第二层中分散有用于吸收蓝光发出红光的荧光剂颗粒。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从发光层2侧顺序堆叠第一层和第二层,可以降低在第一层中绿光被吸收带来的损耗。红色荧光剂可包括例如如下成分。然而,本实施例的红色荧光剂不限于下列成分Y2O2SiEu Eu+色素Y2O3 EuZn3 (PO4)2IMn(Zn, Cd)S:Ag+In203 ;(Y, Gd, Eu) BO3(Y, Gd, Eu)203YVO4: EuLa2O2SiEu, SmLaSi3N5: Eu2+α-硅铝氧氮陶瓷Eu2+CaAlSiN3: Eu2+CaSiNx: Eu2+CaSiNx: Ce2+M2Si5N8Eu2+CaAlSiN3: Eu2+(SrCa) AlSiN3: Eux+Srx(SiyAl3)z(OxN) :Eux+绿色荧光剂可包括例如下列成分。然而,本实施例的绿色荧光剂不限于下列成分ZnS: Cu, AlZnS: Cu,Al+色素(Zn, Cd) S:Cu, AlZnSCu,Au,Al,+ 色素;Y3Al5O12ITb
11
Y3(Al, Ga)5012:TbY2Si05:TbZn2SiO4: Mn(Zn, Cd) S:CuZnS CuZn2SiO4: MnZnS:Cu+Zn2Si04:MnGd2O2SiTb(Zn, Cd) S:AgZnS Cu, AlY2O2SiTbZnS Cu, Α1+Ιη203(Zn, Cd)S:Ag+In203(Zn,MrO2SiO4BaAl12O19: Mn(Ba, Sr, Mg)0 · aAl203:MnLaPO4:Ce, TbZn2SiO4: MnZnS: Cu3 (Ba, Mg, Eu,Mn) 0 · 8 Al2O3La2O3 · 0. 2 SiO2 · 0. 9 P2O5:Ce,TbCeMgAl11O19: TbCaSc2O4: Ce(BrSr) SiO4: Euα-硅铝氧氮陶瓷 2+β-硅铝氧氮陶瓷Eu2+(SrBa) YSi4H7: Eu2+(CaSr) Si2O4N7: Eu2+Sr(SiAl) (ON) :Ce蓝色荧光剂可包括例如下列成分。然而,本实施例的蓝色荧光剂不限于下列成分ZnS: AgZnS: Ag+色素ZnS: Ag, AlZnS:Ag, Cu, Ga, ClZnS:Ag+In203ZnS:Zn+In203(Ba, Eu) MgAl10O17(Sr, Ca, Ba, Mg) 10 (PO4) 6C12 Eu
Sr10 (PO4) 6C12: Eu(Ba, Sr, Eu) (Mg, Mn)Al10O1710 (Sr, Ca, Ba, Eu) · 6P04 · Cl2BaMg2Al16O25IEu黄色荧光剂可包括例如下列成分。然而,本实施例的黄色荧光剂不限于下列成分Li (Eu, Sm) W2O8(Y, Gd) 3,(Al,Ga) 5012 Ce3+Li2SrSiO4: Eu2+(Sr (Ca, Ba)) 3Si05:Eu2+SrSi2ON27 = Eu2+根据该实施例的结构,通过设置对光进行波长变换的荧光层4可以在发光层2上获得不同波长带的光。例如,在发光层2发出蓝光的情况下,通过包含被配置成吸收蓝光、 发出黄光的荧光剂的荧光层4可以获得白光。也就是说,通过混合来自发光层2的蓝光和来自荧光层4的黄光获得了白光。根据该实施例的结构,通过在发光层2的下表面(见图7)上形成反射层6,仅在向上的方向上发出蓝光,该光学半导体装置IC可以在上表面方向上发出白光。通过将荧光剂颗粒分散在例如树脂、玻璃等材料中作为荧光层4,可以增加光萃取效率,因为可以降低荧光层4和空气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在图7所示的特定实例中,荧光层4包括在沿从第一主表面Ml朝向第二主表面M2 的堆叠方向观察时位于发光层2周缘外侧的部分。换言之,从平面角度看,荧光层4突出在发光层2的外侧。因此,从发光层2发出的光高效地穿透荧光层4 ;并且可以增加光的波长的转换效率。第四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8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主要将描述本实施例区别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部分。本实施例与关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并适当地略去了对所述部分的描述。图8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荧光层4直接设置在发光层2上。换言之,荧光层4直接形成在发光层2上,而没有接合层3 (参照图7)插置在其间。这种结构可通过例如使用树脂形成荧光层4实现。例如在被固化之前,将其中分散有荧光剂颗粒的树脂材料涂覆到发光层2的第一主表面Ml上。随后,使用热量、UV(紫外线)等对树脂材料进行固化。由此,荧光层4可以直接形成在发光层2上。使用硅树脂作为包含在荧光层4中的树脂是有利的,因为硅树脂对蓝光和紫外光的耐久性高,即使长时间开启,也可以抑制退化,例如变色。或者,通过使用例如旋涂等方法涂覆其中分散有荧光剂颗粒的液体玻璃,并固化该液体玻璃,荧光层4可以形成在发光层2的第一主表面Ml上。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有利的, 因为玻璃对蓝光和紫外光具有高耐久性,并且即使长时间发射开启,也可以抑制退化,例如变色。
或者,使用溅射法或CVD (化学气相沉积),荧光层4可以形成在发光层2上。换言之,使用溅射法或CVD,荧光剂材料可以沉积在发光层2上。因此,可以形成包含高浓度荧光剂的荧光层4。在本实施例中,荧光层4也不必是单层。例如可以使用第一层与第二层堆叠的堆叠体,在第一层中分散有被配置为吸收蓝光、发出绿光的荧光剂颗粒,第二层中分散有被配置为吸收蓝光、发出红光的荧光剂颗粒。根据本实施例,除了以上关于第三实施例描述的各种操作效果,通过接合层3可以抑制光的吸收、散射,等等,并且进一步增大光的萃取效率。第五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9A-9D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主要将描述本实施例区别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的部分。本实施例与关于第一至第四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进行表示,并适当地略去了对所述部分的描述。图9A-9D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如图9A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E中,透明层5和荧光层4顺序设置在发光层2上,接合层3插置在其间。接合层3和透明层5可以与以上关于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那些类似。荧光层4可以与关于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些类似。例如,在被固化之前,将其中分散有荧光剂颗粒的树脂材料涂覆到透明层5上。随后,通过热量、UV(紫外线)等固化树脂材料。由此,荧光层4可以直接形成在透明层5上。 因此,荧光层4形成在其上的透明层5足以接合到发光层2上,接合层3插置在其间。使用硅树脂作为包含在荧光层4中的树脂是有利的,因为硅树脂对蓝光和紫外光的耐久性很高,即使长时间开启,也可以抑制退化,例如变色。或者,通过使用例如旋涂的方法涂覆其中分散有荧光剂颗粒的液体玻璃,并固化该液体玻璃,荧光层4可以形成在透明层5上。在这种情况下也是有利的,因为玻璃对蓝光和紫外光具有高耐久性,并且即使长时间发射蓝光和紫外光,也可以抑制玻璃退化例如变色。或者,使用溅射法或CVD (化学气相沉积),荧光层4可以形成在透明层5上。换言之,使用溅射法或CVD,荧光剂材料可以沉积在发光层2上。因此,可以形成包含高浓度荧光剂的荧光层4。根据本实施例,通过首先将发光层2发出的光引导到透明层5中,可以增加光分布特性或亮度分布的均勻性。换言之,当发光层2发出的光进入透明层5且通过透明层5传播时,透明层5可以充当光导,以降低光亮度的不均衡。通过使亮度不均衡降低的光进入荧光层4,并经过波长变换,可以增加射到外部的光的不均勻颜色的均勻性。例如,在通过发光层2发出蓝光且蓝光的一部分在荧光层4中被转换为黄光从而将白光萃取到外部的情况下,如果进入透明层4的蓝光的强度较高,那么就会出现这部分蓝光变得强烈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发光层2发出的蓝光的亮度不均勻时,经由荧光层4萃取到外部的白光的蓝光成分就会变得不均勻。这可以被观察者认为是不均勻的颜色。相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首先将发光层2发出的光引导到透明层5中,并引导穿透透明层5,降低了亮度的不均勻性。因此,还可以减轻萃取到外部的光的不均勻颜色。如图9B-9C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其它光学半导体装置1 和IEc中,光屏蔽层IOa设置在透明层5的侧面上。用于光屏蔽层IOa的材料可以与用于密封层10的材料相同。或者,用于光屏蔽层IOa的材料可以与用于密封层10的材料不同。如图9D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光学半导体装置IEd中,荧光层4进一步设置在透明层5的侧面上。通过光学半导体装置IEbUEc和lEd,通过透明层5的光不会直接透到外部。由此,也可以进一步减轻萃取到外部的光的不均勻颜色。第六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10A-10D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主要将描述本实施例区别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部分。本实施例与关于第一至第五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并适当地略去了对所述部分的描述。图10A-10D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如图IOA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E中,透明层5和荧光层4顺序设置在发光层2上。也就是说,透明层5和荧光层4直接设置在发光层2上,而没有接合层3(参照图9A)插置在其间。透明层5可以与以上关于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透明层类似。荧光层4可以与以上关于第三至第五实施例所描述的那些荧光层类似。在本实施例中,类似地,通过将透明层5和荧光层4以这种顺序设置在发光层2 上,也可以获得上述关于第五实施例所描述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接合层3抑制了光的吸收、散射等,并且可以进一步增加光的萃取效率,因为没有使用接合层3。由于形成接合层3的过程可以从制造过程中删除,因此可以缩短过程,降低成本。如图IOB和IOC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其它光学半导体装置1! 和1 中,光屏蔽层IOa设置在透明层5的侧面上。用于光屏蔽层IOa的材料可以与用于密封层10的材料相同。或者,用于光屏蔽层IOa的材料也可以与用于密封层10的材料不同。如图IOD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光学半导体装置IFd中,荧光层4进一步设置在透明层5的侧面上。通过光学半导体装置li^bUFc和lFd,通过透明层5的光不会直接透到外部。由此,也可以进一步减轻萃取到外部的光的不均勻颜色。第七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11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主要将描述本实施例区别于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部分。本实施例与关于第一至第六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并适当地略去了对所述部分的描述。图11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G中,第一金属层Ila和第二金属层lib 为焊料块。换言之,具有直径为100微米的半球结构的焊料块形成在第一金属柱8a和每个第二金属柱8b上。焊料块的成分是应用在表面安装中的焊接材料的成分,例如 Sn-3. OAg-O. 5Cu、Sn-0. 8Cu、Sn_3. 5Ag,等等。根据该实施例,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并且,在光学半导体装置IG 安装到布线衬底上的情况下,因为第一金属层Ila和第二金属层lib由焊料块构成,所以可以进一步减轻加热时由热膨胀线性系数的差异引起的应力,因为由于焊料块的存在,光学半导体装置IG和布线衬底之间的间隙高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A与布线衬底之间的间隙。可以设置由例如铟等形成的金属块来代替焊料块。通过压力接合,同时施加例如热和/或超声波,可以完成这种金属块的接合。尽管图11中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但是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换言之,通过在第二至第六实施例中的任一个中设置焊料块或金属块,可以获得类似的操作效果。第八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12A和12B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将描述本实施例区别于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部分。本实施例与关于第一至第七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并适当地略去了对所述部分的描述。图12A为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12B 为平面图,示出了图12A中所示光学半导体装置的下表面。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H中,例如具有100微米边长的正方形第一电极7a形成在第一包覆层加的下表面上。另一方面,第二包覆层2b的下表面的第二电极7b 具有例如正方形构造,该正方形构造具有500微米边长,从该正方形构造去除了边长例如为150微米的第一包覆层加的正方形拐角区域。第一金属柱8a的构造是具有长方体构造的棱柱,该棱柱具有与第一电极7a相同的平面结构;而第二金属柱8b的结构是具有与第二电极7b相同的平面结构的棱柱。第一金属层Ila具有与第一电极7a相同的平面结构;第二金属层lib具有与第二电极7b (参照附图12B)相同的平面结构。根据本实施例,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效果。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A相比,可以减少输入电流时产生的热量,并且通过增加第一电极7a和第二电极 7b的平面表面积,也就是,增大第一金属柱8a和第二金属柱8b,从而增加用于释放发光产生的热量的散热路径来减小热阻,所以可以大幅降低多余的热阻。尽管图12A和12B中示出了第八实施例的结构,但是该实施例不限于此。换言之, 在第二至第六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第一电极7a和第二电极7b的平面表面积减小热阻,可以减小输入电流时产生的热量,并大幅降低多余的热阻。第九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13A-15D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本实施例是用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A和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C的方法。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与关于第一至第八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这些部分的描述。图13A-15D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这里,作为示例介绍用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A的方法。首先,如图13A所示,例如发射蓝光的InGaN的发光层12形成在衬底11上,该衬底例如是直径2英寸厚度200微米的蓝宝石晶片。首先,用于形成发光层12的初始发光层通过外延生长成为膜;并且使用RIE (活性离子蚀刻)对该发光层进行单个化。由此,形成光学半导体装置IA的发光层2。通过例如在具有550微米边长的正方形区域中的膜中形成第一包覆层2a,在该膜中形成第二包覆层2b,从而形成发光层2,其中活性层2c插置在第一包覆层加的下表面上除去第一包覆层2a (具有150微米边长的正方形)(参照图IA和 1B)的拐角区域的区域内。随后,如图1 所示,多层膜13形成在衬底11上的每个发光层12上。首先,通过溅射在发光层12的整个前表面上形成厚度0. 1微米/0. 1微米的Ni/Au膜(未示出),作为发光层12的接触层。通过溅射在该膜上形成厚度为0.3微米的Ag或Al金属膜(未示出)。由此,形成光学半导体装置IA的反射层6。随后,在发光层12的电极部分形成厚度为0.1微米/0.1微米的M/Au膜(未示出)作为电极材料;并且通过溅射在除电极部分之外的区域内形成厚度为0.3微米的SiO2膜的钝化膜(未示出)。由此,形成光学半导体装置IA的第一电极7a、第二电极7b和绝缘层9。因此多层膜13形成在衬底11上的每个发光层2上。继续如图13C所示,使用例如气相沉积、溅射等物理覆盖方法,在衬底1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种子层(seed layer) 14,该种子层14是用于形成镀覆的供电层的导电膜。例如 Ti/Cu的堆叠膜用作种子层14。这里,形成Ti层以增加与抗蚀剂和焊盘之间的粘结强度。 相应地,其膜厚度可约为0. 1微米。另一方面,Cu的膜厚度最好不小于0. 2微米,因为Cu主要有助于供电。随后,如图13D所示,在衬底1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抗蚀剂层15,抗蚀剂层15为牺牲层,其中在电极焊盘部分形成孔,该电极焊盘部分是第一电极7a和第二电极7b的部分。 可以使用光敏液体抗蚀剂或干膜抗蚀剂作为抗蚀剂。通过首先形成用于形成抗蚀剂层15 的初始抗蚀剂层,随后使用光屏蔽掩膜曝光、显影来制造开口,在衬底1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抗蚀剂层15。根据材料如果必要的话,显影后烘烤抗蚀剂。继续如图14A所示,使用电镀法在抗蚀剂层15的开口内形成镀覆层16。由此,形成光学半导体装置IA的每个金属柱8a和Sb。电镀时,例如,将晶片的衬底11浸没在硫酸铜和硫磺酸构成的镀覆液中;直流电源的阴极端子连接到种子层14 ;直流电源的正极端子连接到用作阳极的铜板,其中阳极被设置为与衬底11将被镀覆的表面相对;电流流动;铜镀覆开始。尽管随着时间流逝,镀覆膜的厚度会增加,但是在达到抗蚀剂层15的厚度之前, 停止电流完成镀覆。如图14B所示的镀覆之后,通过从衬底11上剥落而除去抗蚀剂层15。随后,通过使用酸洗蚀刻除去种子层14。由此露出发光层12、多层膜13和镀覆层16。随后,如图14C所示,在衬底11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用于形成密封层的热固树脂层 17。首先,通过旋涂,在镀覆层16周围提供厚度足以掩埋镀覆层16的热固树脂;随后,通过放入烤箱中加热来固化热固树脂层17。该树脂在例如150°C下加热2小时进行固化。随后,如图14D所示,通过打磨(polish)热固树脂层17的前表面,露出镀覆层16。 由此,形成光学半导体装置IA的密封层10。通过使用旋转打磨轮打磨热固树脂层17,可以完成打磨,同时通过旋转打磨保证平面度。完成打磨后,如有必要可以进行烘干。在旋涂后, 该打磨过程对于露出镀覆层16的端部是必要的,因为在前述工艺中使用旋涂等工艺时,难以(涂覆时间和成本增加)涂覆热固树脂而只暴露镀覆层16的端部。随后,如图15A所示,通过在衬底11的各层和发光层12之间照射激光,将发光层 12从衬底11剥离(lift-off)。也就是,将发光层12从衬底11分开并剥离。由此,发光层 12、多层膜13、镀覆层16以及由热固树脂层17构成的发光基体部件12A均从衬底11分离。
17通过使用Nd: YAG第三谐振激光器,在发光层12的各层和衬底11之间照射波长为355nm的激光穿过衬底11,来进行剥离。该剥离步骤为可选步骤,可以省略。尽管这里说明了氮化镓基晶体生长在蓝宝石晶片衬底11上并从衬底11分离的特定实例,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通过在GaAs衬底上生长InGaAlP基晶体,并使用例如蚀刻等方法来去除GaAs衬底,从而形成发光层12。尽管从^GaAlP基晶体获得的光发射被GaAs衬底不期望地吸收,但是通过这样去除GaAs衬底,从InGaAlP基发光层发出的光可萃取到外部而不被GaAs衬底吸收。随后,如图15B所示,通过剥离形成的发光基体部件12A被接合到例如光学玻璃晶片的透明基体部件18上,使发光层12朝向透明基体部件18,接合层20插置在其间。在一单独步骤中,硅树脂层形成为透明基体部件18上的接合层20,该透明基体部件由透明无机物质制成。因此,形成了光学半导体装置IA的透明层5和接合层3。这里,通过溅射将硅树脂设置到透明基体部件18上,接着在定位对准后接合,然后通过将发光基体部件12A和透明基体部件18在接合状态下移入烤箱中而固化和接合,从而执行透明基体部件18和发光层12之间的接合。例如在150°C下加热1小时可以固化硅树脂。接着,如图15C所示,利用无电镀覆工艺,Ni/Au层21形成在镀层16的Cu电极上。 由此形成光学半导体装置IA的金属层Ila和lib。在Ni的无电镀覆过程中,通过例如在弱碱脱脂液中脱脂3分钟,通过在流水中处理1分钟而进行水洗,再进行酸洗,随后将晶片浸没在温度控制在70°C的镍磷镀覆液中,再接着进行水洗,从而将M层形成为膜。在无电镀覆Au时,通过将晶片浸没在温度控制在70°C的无电金镀覆液中,接着进行水洗和烘干,在 Cu电极表面上进行镀覆。最后,如图15D所示,通过使用切片机切片而切出多个光学半导体装置1A,从而获得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A。可以使用与上述工艺相同的工艺作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H的制造工艺;并且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H可以通过改变开口尺寸和抗蚀剂层15的构造获得。另一方面,使用荧光基体部件形成荧光层4来替代图15B和15C中所示工艺的透明基体部件18,通过接合层20将该荧光基体部件接合到发光基体部件12A,并执行图15D 所示的切片操作,可获得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C。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制造出根据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A和1C, 因此可以获得类似于第一和第三实施例的效果。通过改变开口尺寸和抗蚀剂层15的构造可以制造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H,因此可以获得与第八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由于执行一次制造工艺可以制造许多光学半导体装置1A、1C和1H,所以可以实现光学半导体装置1A、1C和IH的大规模生产,因此可以降低光学半导体装置1A、1C和IH的成本。这里,由树脂和金属构成的层是柔性的,且该金属通过在接近室温的温度下镀覆形成。因此,关于衬底11的残余应力相对较低。在用于将发光层12从晶片级衬底11分离的常规技术中,例如使用300°C或更高温度的Au-Sn焊料,将发光层12接合到其上形成有金属层的硅衬底上,随后通过激光照射分离GaN制成的发光层12。然而,在这种常规技术中, 热膨胀系数不同的衬底11和硅衬底都比较坚硬,且它们在高温下接合在一起。因此,这些衬底之间残留有高残余应力。因此,当通过激光发射开始分离时,残余应力就地从分离部分
18解除,不幸的是在薄的脆性发光层12中产生裂纹。相反,在该实施例中,残余应力低,且发光层12在固定到柔性支承部的状态下被分开。因此,该装置可以高产量生产,而没有例如在发光层12中出现裂纹的问题。第十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16A-16C描述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本实施例是用于制造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B的方法。本实施例与关于第一至第九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这些部分的描述。图16A-16C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图16A中示出的工艺可以与以上关于图13A-15A所描述的工艺类似。正如以上图15A所描述的那样,通过在衬底11的各层和发光层12之间照射激光, 将发光基体部件12A从衬底11剥离。接着,如图16A所示,透明基体部件42通过剥离形成在发光基体部件12A的发光层12侧的表面上。例如使用如旋涂的方法涂覆液体玻璃并固化形成透明基体部件42。除了旋涂,还可以通过喷涂来提供液体玻璃,且提供方法不作限制。通过在200°C下加热1小时可以固化玻璃层。除了液体玻璃,可以根据应用适当选择透明层42的膜形成材料。或者,可以使用例如溅射、CVD(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来沉积例如二氧化硅的材料。或者,通过旋涂等涂覆到发光基体部件12A上,随后移入烤箱并使用UV (紫外线) 固化,可以形成例如硅树脂的树脂材料。硅树脂可以包括当在例如150°C下加热1小时固化的物质。为了将透明基体部件42形成为具有均勻厚度的膜,将硅树脂提供到发光基体部件 12A上,随后形成间隔件,将具有高剥离度的氟化模具接合到前表面上,并进行固化。由此, 通过抑制由树脂的表面张力引起的前表面弯曲,可以形成具有均勻厚度的硅树脂膜。接着,如图16B所示,使用无电镀覆将Ni/Au层43形成在镀层16的Cu电极上。由此形成光学半导体装置IB的金属层Ila和lib。在无电镀覆Ni和无电镀覆Au的过程中, 以与根据第九实施例的M/Au层21的形成过程类似的方式执行镀覆。最后,如图16C所示,通过使用切片机切片而切出多个光学半导体装置1B,从而获得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B。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制造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B,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的效果。由于执行一次制造工艺可以制造许多光学半导体装置1B,所以可以实现光学半导体装置IB的大规模生产,因此可以降低光学半导体装置IB的成本。第—^一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17A-17C来描述本发明的第i^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要描述用于制造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D的方法。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与关于第一至第十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这些部分的描述。图17A-17C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根据本实施例的制造工艺与从图13A中所示的发光层12的膜形成工艺到图15A中所示的剥离工艺的第九实施例的工艺类似。在剥离工艺后,如图17A所示,荧光层41形成在位于发光层12侧的发光基体部件 12A的表面上。荧光层41由硅树脂、液体玻璃等制成,其中混合有荧光剂颗粒。由此,形成了光学半导体装置ID的荧光层4。这里,例如,荧光剂颗粒和硅树脂(或所述液体玻璃等)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制成, 在行星搅拌装置(planetary mixing apparatus)中混合均勻,随后通过旋涂涂覆到发光基体部件12A上,再置入烤箱中进行固化。在例如150°C下加热1小时可固化的物质可以用作硅树脂。为了形成具有均勻厚度的膜形式的荧光层4,将硅树脂提供到发光部件12A上;随后形成间隔件;将具有高剥离度的氟化模具接合到所述前表面;并执行固化。由此,通过抑制由树脂的表面张力引起的前表面的弯曲,可以形成具有均勻厚度的硅树脂膜。或者,使用溅射也可以在发光基体部件12A上形成荧光层41。此时,通过多次溅射还可以堆叠荧光层41 ;且可以制造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D。使用CVD装置也可以形成膜形式的荧光层41。通过使用溅射或CVD沉积荧光剂材料,可以形成包含高浓度荧光剂的荧光层41。接着,如图17B所示,使用无电镀覆在镀层16的Cu电极上形成Ni/Au层43。由此形成光学半导体装置ID的金属层Ila和lib。在无电镀覆Ni和无电镀覆Au的过程中,以与根据第九实施例的M/Au层21的形成过程类似的方式进行镀覆。最后,如图17C所示,通过使用切片机切片而切成多个光学半导体装置1D,获得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D。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制造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D,因此可以获得与第四实施例类似的效果。由于执行一次制造工艺可以制造许多光学半导体装置1D,所以可以实现光学半导体装置ID的大规模生产,因此可以降低光学半导体装置ID的成本。第十二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18A-18D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为用于制造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E的方法。关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与关于第一至第十一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这些部分的描述。图18A-18D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图18A中所示的工艺与上述关于图13A-15D所描述的那些工艺类似。接着,如图18A中所示,通过在衬底11的层和发光层12之间照射激光,将发光层 12从衬底11剥离。继续如图18B所示,将透明基体部件18接合到通过剥离形成的发光基体部件12A 的发光层2上,其中接合层20插置在其间,所述透明基体部件18为其上设置有荧光层19 等材料的光学玻璃晶片。在分离工艺中,形成荧光基体部件,即其中混合有荧光剂颗粒等的硅树脂层形成为由透明无机物质或有机物质制成的透明基体部件18上的荧光层19。接着, 硅树脂层形成在透明基体部件18上作为接合层20。由此,形成了光学半导体装置IE的荧光层4、透明层5和接合层3。例如,形成透明层5的过程(接合透明层5的工艺)可包括在透明层5上堆叠荧光层19的步骤。这里,荧光剂颗粒和硅树脂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形成,例如,通过在行星搅拌装置中混合均勻,随后通过旋涂提供到透明基体部件18上,再置入烤箱中进行固化。在例如150°C 下加热1小时可固化的物质可以用作硅树脂。为了形成具有均勻厚度的膜形式的荧光层4, 将硅树脂提供到透明基体部件18上;随后形成间隔件;将具有高剥离度的氟化模具接合到所述前表面;并执行固化。由此,通过抑制由树脂的表面张力引起的前表面的弯曲,可以形成具有均勻厚度的硅树脂膜。通过溅射将硅树脂提供到透明基体部件18上,接着在定位对准后接合,并且通过将发光基体部件12A和透明基体部件18在接合状态下置入烤箱中而固化并接合,可以完成其上形成有荧光层19的透明基体部件18和发光层12的接合。例如在150°C下加热1小时可以固化硅树脂。接着,如图18C所示,形成Ni/Au层21。由此,形成了光学半导体装置IA的金属层 Ila 和 lib。最后,如图18D所示,通过使用切片机切片而切成多个光学半导体装置1E,从而获得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E。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制造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E,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五实施例类似的效果。通过改变开口尺寸和抗蚀剂层15的构造,可以制造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H,因此可以获得与第八实施例类似的效果。由于执行一次制造工艺可以制造许多光学半导体装置IE和1H,所以可以实现光学半导体装置IE和IH的大规模生产,因此可以降低光学半导体装置IE和IH的成本。第十三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19A-19D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为用于制造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F的方法。关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与关于第一至第十二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这些部分的描述。图19A-19D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图19A中所示的工艺与上述关于图13A-15A所描述的那些工艺类似。接着,正如以上图15A中所示那样,通过在衬底11的层和发光层12之间照射激光,将发光基体部件12A从衬底11剥离。继续如图19A所示,透明基体部件42通过剥离形成在发光基体部件12A的发光层 12侧的表面上。例如通过使用如旋涂等方法涂覆液体玻璃并固化而形成透明基体部件42。 除了旋涂,还可以通过喷涂来提供液体玻璃,且提供方法不受限制。通过在200°C下加热1 小时可以对玻璃层进行固化。除了液体玻璃,可以根据应用适当选择透明层42的膜形成材料。或者,可以使用例如溅射、CVD(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来沉积例如二氧化硅的材料。或者,通过旋涂等涂覆到发光基体部件12A上,随后置入烤箱,使用UV(紫外线) 固化,从而可以形成例如硅树脂的树脂材料。在例如150°C下加热1小时可固化的物质可以用作硅树脂。为了形成膜形式的具有均勻厚度的透明基体部件42,将硅树脂提供到发光基体部件12A上;随后形成间隔件;将具有高剥离度的氟化模具接合到前表面上;并进行固化。由此,通过抑制由树脂的表面张力引起的前表面弯曲,可以形成具有均勻厚度的硅树脂
接着,如图19B所示,在透明基体部件42上形成荧光层41。荧光层41由其中混合有荧光剂颗粒的硅树脂、液体玻璃等制成。由此,形成了光学半导体装置IF的荧光层4。这里,荧光剂颗粒和硅树脂(或所述液体玻璃等)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形成,例如, 在行星搅拌装置中混合均勻,随后通过旋涂提供到透明基体部件42上,再置入烤箱中进行固化。在例如150°C下加热1小时可固化的物质可以用作硅树脂。为了形成具有均勻厚度的膜形式的荧光层4,将硅树脂提供到透明基体部件42上,随后形成间隔件;将具有高剥离度的氟化模具接合到所述前表面;并执行固化。由此,通过抑制由树脂的表面张力引起的前表面的弯曲,可以形成具有均勻厚度的硅树脂膜。或者,可以使用溅射,在透明基体部件42上形成荧光层41。此时,通过多次溅射还可以堆叠荧光层41。使用CVD装置也可以形成荧光层41。通过使用溅射或CVD沉积荧光剂材料,可以形成包含高浓度荧光剂的荧光层41。接着如图19C所示,使用无电镀覆,将Ni/Au层43形成在镀层16的Cu电极上。由此形成光学半导体装置IF的金属层Ila和lib。在无电镀覆Ni和无电镀覆Au的过程中, 以与根据第九实施例的M/Au层21的形成过程类似的方式执行镀覆。最后,如图19D所示,通过使用切片机切片而切成了多个光学半导体装置1F,获得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F。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制造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F,因此可以获得与第六实施例类似的效果。由于执行一次制造工艺可0以制造许多光学半导体装置1F,所以可以实现光学半导体装置IF的大规模生产,因此可以降低光学半导体装置IF的成本。第十四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20A-20D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要描述用于制造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IG的方法。关于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与关于第一至第十三实施例所描述的部分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这些部分的描述。图20A-20D为工艺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制造本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的一部分。根据本实施例的制造工艺与从图13A中所示的发光层12的膜形成工艺到图15B 中所示的接合工艺的第九实施例的工艺类似。接合步骤后,如图20A所示,使用无电镀覆,将例如M/Au层的接触层31形成在镀层16的Cu电极上。在无电镀覆M和无电镀覆Au的过程中,以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M/Au 层21的形成过程类似的方式执行镀覆。接着,如图20B所示,使用印刷将Sn-3. OAg-O. 5Cu焊膏32涂覆到接触层31上。焊膏32的涂覆方法不限于印刷。接着如图20C所示,通过使晶片的透明基体部件18穿过回流炉,使焊料再熔化,并清洗熔剂残留,从而在镀层16的Cu电极上形成焊料块33。由此,形成光学半导体装置IB 的金属层Ila和lib。最后,如图20D所示,通过使用切片机切片而切成了多个光学半导体装置1G,获得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G。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制造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光学半导体装置1G,因此可以获得与第七实施例类似的效果。由于执行一次制造工艺可以制造许多光学半导体装置1G,所以可以实现光学半导体装置IG的大规模生产,因此可以降低光学半导体装置IG的成本。其它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种变型。例如可以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所有元件中去除一些元件。进一步地,不同实施例的元件可以适当组合。尽管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不同的数量,但这些数量只是举例,并不限于这些数量。虽然已经描述了某些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非意图限制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文描述的新颖实施例可以实现为多种其它的形式,此外,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可以以本文描述的实施例的形式进行多种省略、替代和改变。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意在覆盖将落入本发明范围和精神内的这些形式或变型。
2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半导体装置,包括发光层,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主表面是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主表面上; 透明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表面上,所述透明层是透明的; 第一金属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 第二金属柱,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以及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主表面上,所述密封层被配置成覆盖所述发光层的侧表面,并且密封所述第一金属柱和所述第二金属柱,而使所述第一金属柱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金属柱的端部暴露在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层包括在衬底上外延生长而后与所述衬底分离的半导体堆叠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层上的荧光层,所述荧光层包括被配置成吸收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并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的荧光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被引导穿过所述透明层,并且在所述荧光层中转换的所述不同波长的光能够萃取到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层对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是光屏蔽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层上的荧光层,所述荧光层包括被配置成吸收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并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的荧光剂,所述发光层包括在衬底上外延生长而后与所述衬底分离的半导体堆叠体,并且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被引导穿过所述透明层,并且在所述荧光层中转换的所述不同波长的光能够萃取到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透明层的折射率不小于1且不大于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荧光层包括两种至少成分不同的荧光剂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荧光层包括两种彼此堆叠的荧光膜,所述两种荧光膜至少成分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接合层,该接合层被配置成将所述发光层接合到所述透明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透明层为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透镜是凸透镜、凹透镜和菲涅耳透镜中的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柱的暴露端部上;以及第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柱的暴露端部上;并且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为焊料块。
14.一种光学半导体装置,包括发光层,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主表面是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主表面上;荧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表面上,所述荧光层包括被配置成吸收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并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的荧光剂;第一金属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 第二金属柱,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以及密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主表面上,所述密封层被配置成覆盖所述发光层的侧表面,并且密封所述第一金属柱和所述第二金属柱,而使所述第一金属柱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金属柱的端部暴露在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层包括在衬底上外延生长而后与所述衬底分离的半导体堆叠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层对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是光屏蔽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从平面观察时所述荧光层突出在所述发光层的外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荧光层包括至少成分不同的两种荧光剂颗粒。
19.一种用于制造光学半导体装置的方法,包括通过在包括多个半导体层的半导体堆叠主体的第一主表面侧上形成多组正电极和负电极,形成发光层,所述半导体堆叠主体在衬底上外延生长而后与所述衬底分离;在所述发光层的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的第二主表面侧上形成透明层,所述透明层对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是透明的;以及对每组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进行单个化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透明层的步骤包括将荧光层堆叠到所述透明层上,所述荧光层包括被配置成吸收所述发光层发出的光并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的荧光剂。
全文摘要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光学半导体装置,包括发光层、透明层、第一金属柱、第二金属柱和密封层。发光层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二主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二主表面是与第一主表面相对的表面,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二主表面上。透明层设置在第一主表面上。第一金属柱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第二金属柱设置在第二电极上。密封层设置在第二主表面上。该密封层被配置为覆盖发光层的侧表面,并且密封第一金属柱和第二金属柱,而使第一金属柱的端部和第二金属柱的端部暴露在外。
文档编号H01L33/58GK102270733SQ20111020783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7日
发明者下川一生, 中具道, 冈田康秀, 小幡进, 小泉洋, 樋口和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