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696963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电路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电源电路连接装置,其具有凹侧的第一壳体,其设有一对主电路用端子 和一对嵌合检测用端子;凸侧的第二壳体,其与第1壳体进行嵌合以及脱离;控制杆,其设 置在第二壳体上;以及嵌合脱离功能,其通过使控制杆转动,使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嵌合以 及脱离,通过将连接一对嵌合检测用端子的开关端子设置在控制杆上,检测第一壳体和第 二壳体的嵌合状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特开2008-17696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但是,在现有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中,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虽然嵌合,但控制杆 没有充分旋转而没有将它们锁止的情况下,由一对嵌合检测用端子和开关端子构成的嵌合 检测机构,检测为在嵌合状态下锁止,所以存在无法充分保证嵌合状态的锁止的问题。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嵌合保证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使控制杆转动的中途阶段设置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止的 机构,解决上述课题。实用新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形成在使控制杆转动的中途阶段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 止的结构,所以在控制杆完全转动并锁止之前,将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的嵌合状态锁止, 其结果,可以提高保证将该嵌合状态锁止的可靠性。

图1是表示汽车等的电源电路的一部分的电路图。图2是本例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斜视图。图3是表示在图2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中将第二壳体卡止在第一壳体上的状态的 斜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2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中刚要将控制杆完全扳倒之前的状态的斜 视图。图5是表示在图2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中将控制杆完全扳倒的状态的斜视图。图6是图5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沿A-A线的剖面斜视图。图7是图4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沿B-B线的剖面斜视图。图8a是图3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8b是图8a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沿a_a线的部分剖面图。图9a是相对于图8a的控制杆3,将控制杆3倾斜旋转角10度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图9b是图9a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沿线的部分剖面图。图IOa是相对于图8a的控制杆3将控制杆倾斜旋转角45度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 的侧视图。图IOb是图IOa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沿线的部分剖面图。图IOc是图IOa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沿b_b线的部分剖面图。图Ila是相对于图8a的控制杆3.,使控制杆扳倒旋转角87度的电源电路连接装 置的侧视图。图lib是图Ila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沿a_a线的部分剖面图。图Ilc是图lib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沿b-b线的部分剖面图。图12是相对于图8a的控制杆3将控制杆扳倒旋转角90度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 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图2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动作定时的表。图14是表示图2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控制杆的与旋转角相对应的对控制杆的 负载大小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作为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的一个例子,对在混合动力 车辆和汽车等车辆用电池以及电力负载中使用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汽车或者混合动力车的电源电路的一部分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将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100(以下称为起动隔离开关(service disconnect switch),简称为SDSW)设置在电源电路的中途,作为对电池之间进行切断以及连接的主电 路开关起作用。即,SDSW100如后所述,具有可拆卸的一对连接器壳体,通过连接器壳体的 拆卸,对电池的中间电位部ab进行切断以及连接。来自电池的电力经由继电器开关102流 向逆变器电路(INV)、未图示的14V用以及42V用的DC/DC变换器等。另外,来自电池的电 力由电流传感器101检测。SDSfflOO不仅作为主电路开关起作用,而且还作为对一对连接器 壳体的嵌合进行检测的嵌合检测开关起作用。图2至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SDSW100的整体结构的斜视图,图2表示第 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脱离的状态。图3是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卡止的状态,图4表 示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1嵌合后对控制杆3进行转动操作的中途的状态,图5表示第一壳 体1与第二壳体2完全嵌合的状态。另外,以下,为了容易说明,简单地如图2至图5所示 定义前后左右方向。SDSW100具有第一壳体1,其固定在车辆上;以及第二壳体2,其收容在第一壳体 1内。在第二壳体2上安装控制杆3,其可以向上下方向转动,利用控制杆3的转动,将第二 壳体2压入第一壳体1内,使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嵌合,并且将控制杆3的前端部与第 一壳体1嵌合。由此,主电路开关和嵌合检测开关接通。各壳体1、2以及控制杆3分别由 树脂等电气绝缘材料形成。在第二壳体2的上部安装罩体4。对设置在罩体4后端部的把持部如进行把持,并且通过向后方拉拽而可以取下,在取下罩体4的状态下,进行收容在罩体4内侧的后述保 险丝四部件的更换等。在第二壳体2的左右侧面,分别突出设置旋转轴M和止动部25。另外,第二壳体 2的前端面具有台阶部2b,在台阶部2b处直立设置锁止部件26。锁止部件沈与设置在控 制杆3的连结部件32的一部分上的爪部37卡合,将控制杆3锁止。锁止部件沈是可弹性 弯曲变形的形状,伴随着控制杆3的转动,爪部37与锁止部件沈抵接,如果控制杆3进一 步转动,则锁止部件沈弹性变形,从而爪部37进入锁止部件沈,将锁止部件沈和爪部37 锁止。控制杆3具有左右一对臂板31 ;以及将臂板31之间连结的第一连结部件32以 及第二连结部件33 (参照图4)。在第一连结部件32的左右中央处,设置向控制杆转动方 向突出的连接器部34,在连接器部34的两侧设置锥形部32a。第二壳体2的侧面的旋转轴 24贯穿臂板31,支撑控制杆3,使其可以以旋转轴M为支点转动。在控制杆3和第二壳体 2间的左右方向上存在间隙,将第一壳体1插入该间隙中。在控制杆3的臂板31上形成大 致圆弧状的凸轮35。另外在第一壳体1上设有收容第二壳体2的收容部11,在收容部11的前方设置与 控制杆3的连接器部34相对应的连接器部12。收容部11形成为与第二壳体2的外形形 状相对应的形状。在第一壳体1的左右外侧面突出设置引导销13,其插入凸轮35中。基 板15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成为与连接器部34嵌合而连接的形状。另外,在第一壳体1的左 右外侧面上设置凹部302,该凹部302与设置在第二壳体2上的凸部301卡合。另外,凸部 301以及凹部302的具体的结构后面叙述。另外,本例将凸部301设置在第二壳体2上,将凹部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但也可 以将凸部301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将凹部设置在第二壳体2上。如图3所示,在臂板31的左右内表面,沿凸轮35突出设置引导部35a。引导部35a 形成在除了臂板31的周缘部3 之外的位置。引导销13从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 脱离的状态开始,经由没有引导部35a的周缘部3 插入到凸轮35中。如图4所示,臂板31的周缘一部分,以旋转轴M为支点而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在 该圆弧部31c的两端形成卡止部31d、31e。卡止部31d、31e与第二壳体2的侧面的止动部 25抵接,控制杆3的转动范围被限制在完全脱离位置与完全嵌合位置之间。如图5所示,控制杆3的上端面与罩体4的上表面大致平行,控制杆3的第二连结 部件33位于罩体4的前侧上表面部4b的上方。另外,锁止部件沈,通过与控制杆3卡合, 将控制杆3锁止在第二罩体2上。锁止部件沈与设置在控制杆3的连结部件32的一部分 上的爪部37(参照图6)卡合,将控制杆3锁止。锁止部件沈是可弹性弯曲变形的形状,伴 随着控制杆3的转动,爪部37与锁止部件沈抵接,如果控制杆3进一步转动,则通过锁止部 件沈弹性变形,爪部37进入锁止部件沈中,将锁止部件沈和爪部37锁止。另外,此时, 控制杆3的连接器部34与第二壳体2相比位于前方,主电路开关和嵌合检测开关均成为接 通状态。下面,参照图6以及图7,说明SDSW100的内部结构。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剖 面斜视图,图7是沿图4的B-B线的剖面斜视图。在第二壳体2的罩体4的内侧配置保险 丝四。薄板状的端子27a、27b与保险丝四的两端连接,保险丝四和端子27a、27b利用螺栓观固定。各端子27a、27b弯曲成L字状,贯穿第二壳体2的底面。在第二壳体2的底面 突出设置框部2c,利用框部2c将各端子27a、27b的周围包围。端子27a、27b的长度被限 定,以使其前端与框部2c相比不会向下方突出。薄板状的一对端子14a、14b贯穿第一壳体1的底面。在第一壳体1的内侧底面, 与第二壳体2的框部2c相对应而突出设置框部lc,端子14a、14b的长度被限定,以使其前 端与框部Ic相比不向上方突出。第一壳体1的框部Ic被收容在第2壳体2的框部2c的 内侧。端子14a、14b的前端部,弯曲成R状,形成板弹簧形状。端子27a、27b的前端被压 入端子14a、14b和框部Ic之间,端子1 和端子27a以及端子14b和端子27b接触。由 此,经由端子27a、27b以及保险丝四将端子14a、14b之间连接,主电路开关接通。另外,电 缆18a、18b (参照图4)分别与端子14a、14b连接。在第一壳体1的底面设置螺栓贯通孔 ld,其用于将第一壳体1安装在车辆或者电池盒上。如图7所示,在控制杆3的连接器部34内安装有剖面大致形成U字状的端子36。 端子36的长度被限定,以使其不会从连接器部34下方的开口端面3 突出,利用连接器部 34将端子36的周围包围。端子36的左右内侧的幅度越向下越窄,端子36的下端部可以 以上端部为支点向左右外侧弹性变形。如图6所示,在连接器部34的后面设置与开口端面 3 相连的开口部34b,连接器部34的下表面和后面开放。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第一壳体1的连接器部12内固定设有基板15。基板15 向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在其左右两面分别安装板状的端子16a、16b。另外,电缆17a、17b分 别与端子16a、16b连接。基板15的长度被限定,以使其不会从连接器部12的上方突出,利 用连接器部12将基板15的周围包围。基板15的上端部形成为R状,经由该上端部,基板 15可以与端子36的内侧间隙嵌合。如图6所示的SDSW100,将连接器部34完全收容在第一壳体1的连接器部12内。 在该状态下,基板15与端子36的内侧嵌合,端子36和端子16a、16b彼此接触。由此,经由 端子36将端子16a、16b之间连接,嵌合检测开关接通。另外,在图6中,在第一壳体1的连 接器部12的前面设置台阶部12a,利用台阶部12a,在连接器部12和基板15的前端面之间 设置空隙SP。空隙SP的大小设定为,在控制杆3转动而将连接器部34收容在连接器部12 内时,连接器部34的角部不会与连接器部12干涉。另外,本例的锁止部件沈,通过与第二壳体2卡合而被第二壳体2锁止,但也可以 构成为通过与第一壳体1卡合而将控制杆3与第一壳体1锁止。下面利用图8至图12,按照时间序列说明在本例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中,将第一 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锁止,直至控制杆3被第二壳体2锁止。图8 (a)是本例的SDSW100的侧视图,表示控制杆3立起的状态。另外图8 (b)是 图8(a)所示的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的侧面的沿a-a的部分剖面图。在控制杆3立 起的状态下,如果将第二壳体2压入第一壳体1中以使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嵌合,则引 导销13从周缘部35b向凸轮35插入。另外,此时的控制杆的旋转角为0度。如图8(b)所示,如果使将第二壳体2插入第一壳体1的方向为箭头C的方向,则 在设置于第二壳体2上的凸部301处设置相对于箭头C为直角的直角面301a、和相对于箭 头C倾斜的倾斜面301b。在控制杆3立起的状态时,凸部301不与凹部302卡合,位于离开的状态。图9(a)表示相对于图8(a)将控制杆3扳倒旋转角10度的状态。图9 (b)是图 9(a)所示的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的侧面的沿a-a的部分剖面图。如果使控制杆3转 动,则引导销13相对于凸轮35移动。旋转轴M与凸轮35的距离(图9所示的r)逐渐变 小。由此,如果对控制杆3进行转动操作,则引导销13与旋转轴M的间隔变短,第二壳体 2 一边保持与第一壳体的嵌合状态,一边向第一壳体1压入。如果对控制杆3进行转动操作,将第二壳体2压入第一壳体1中,则凸部301与第 一壳体的上端面303接触,并且,通过对控制杆3进行转动操作,第二壳体2的凸部301的 附近如图9(b)所示弯曲,将凸部301插入到第一壳体1中。图10(a)表示相对于图8(a)将控制杆3扳倒旋转角45度的状态。图10(b)是 图10(a)所示的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的侧面的沿a-a的部分剖面图。图10(c)是图 10(a)所示的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的沿b-b的部分剖面图。如果使控制杆3转动,则引导销13相对于凸轮35进一步进行相对移动,将第二壳 体2进一步压入第一壳体1中。并且,如图10 (b)所示,凸部301与凹部302完全卡合。由 此,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锁止。从图8所示的状态到将第一壳体1和第 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锁止为止,在与控制杆3的操作位置相对应的凸轮35的范围内,形成 为使旋转轴M到凸轮35的距离变小。由此,如果将第二壳体2完全压入第一壳体1中,则 凸部301与凹部302卡合,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锁止。另外在凸部301 和凹部302卡合时,由于被弯曲的第二壳体2返回到原来状态,所以在其与第一壳体1之间 会产生振动。并且由于该振动通过控制杆3向作业者传递,所以作业者在对控制杆3转动 操作的中途可以感觉到该振动,可以通过触感确认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另外,如图10(c)所示,在凸部301和凹部302卡合时,由于第二壳体2的端子36 没有与第一壳体的端子16a、端子16b接触,所以嵌合检测开关保持断开状态。图11(a)表示相对于图8(a)将控制杆3扳倒旋转角87度的状态。图11(b)是 图11 (a)所示的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的侧面的沿a-a的部分剖面图。图11 (c)是图 11(a)所示的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的沿b-b的部分剖面图。利用凸部301和凹部302将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锁止,如果进 一步对控制杆3进行转动操作,则引导销13相对于凸轮35移动。由于引导销13是在与旋 转轴M保持距离一定的状态下相对于凸轮35移动,所以第二壳体2不会被进一步压入第 一壳体1中,如图11(b)所示,保持凸部301与凹部302的卡合状态。如图11 (c)所示,如果对控制杆3进行转动操作,则基板15与第二壳体2的端子 36的内侧嵌合,端子36与第一壳体1的端子16a、16b彼此接触。由此,经由端子36将端子 16a、16b之间连接,嵌合检测开关成为接通状态。另外,在图11所示的状态时,不是控制杆 3被锁止在第二壳体2上的状态。图12表示相对于图8 (a)将控制杆3扳倒旋转角90度的状态,并且与图5所示的 SDSfflOO的侧面图相对应。由于引导销13是在与旋转轴M保持距离一定的状态下相对于凸轮35移动,所 以第二壳体2不会被进一步压入第一壳体1中,而是一边保持凸部301和凹部302的卡合 状态,一边进一步转动控制杆3。并且,锁止部件沈(参照图幻与第二壳体2卡合,控制杆3被第二壳体2锁止。如果控制杆3的卡止部31d与止动器25抵接,则控制杆3的转动操 作被限制。下面,参照图13,说明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脱离的状态到控制杆3被第二壳 体2锁止的状态为止,主电路开关、壳体的锁止、嵌合检测开关以及控制杆3的锁止的定时。 在图13中,横轴表示控制杆3的旋转角,与图8至图12的旋转角相对应。在控制杆3立起的状态下,如果从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脱离的状态(参照图2), 将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嵌合(参照图8),则经由第二壳体2的端子27a、27b以及保险丝 四将第一壳体1的端子Ha、14b之间连接,主电路开关接通(图13(a))。然后,如果对控制杆3进行旋转操作,使控制杆3的旋转角度成为45度(参照图 10),则第二壳体2的凸部301与第一壳体1的凹部302卡合,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 嵌合状态被锁止(图13的(b))。如果对控制杆3进行转动操作,使控制杆3的旋转角度成为87度(参照图11),则 经由第二壳体2的端子36将第一壳体的端子16a和端子16b之间连接,嵌合检测开关接通 (图 13(c))。并且,如果对控制杆3进行转动操作,使控制杆3的旋转角成为90度(参照图12), 则控制杆3的锁止部件沈与第二壳体2卡合,控制杆3被第二壳体2锁止(图13 (d))。另外,由于如果控制杆3的旋转角超过90度,则控制杆3的卡止部31a与止动部 25抵接,所以控制杆3的转动操作被限制。本例的止动部25设置在下述位置,即,与在旋转 角90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富余的角度相对应的位置。由此,图13还表示出超过旋转角90 度的状态,在后述的图14中也同样地表示。下面,参照图14,说明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脱离状态到控制杆3被第二 壳体2锁止的状态为止,与控制杆的旋转角相对应的由操作者对控制杆3施加的负载的大 小。在图14中,横轴表示控制杆3的旋转角,也与图8-图12的旋转角相对应,纵轴表示控 制杆3的负载大小。在第二壳体2卡止在第一壳体1上时,主电路开关的端子27a、27b开始与端子 14a、14b接触。控制杆3的转动操作,在使控制杆3转动的负载基础上,承受由于该端子间 的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另外,还承受由于将第二壳体2压入第一壳体1而产生的抵抗力。由 此,如图14(a)所示,控制杆3的负载变大。如果控制杆3的旋转角成为10度,则凸部301与第一壳体的上端面303接触,第 二壳体2开始弯曲。由此,由于控制杆的旋转操作还被施加用于使第二壳体2弯曲的力,所 以控制杆3的负载进一步变大(图14(b)。如果将主电路开关的端子27a、27b完全插入端子14a、14b中(图14(c)),则在此 时的控制杆3的负载下进行凸部301和凹部302的锁止(图4(d))。另外,此时的控制杆3 的旋转角是45度。其后,对控制杆3进行转动操作,但由于从与引导销13的位置相对应的凸轮的位 置到旋转轴M的距离保持一定,所以仅留有控制杆3的滑动力(图14(e))。如果控制杆3的旋转角成为87度,则嵌合检测开关的端子36开始与端子16a、16b 接触。控制杆3的转动操作,在使控制杆3转动的负载的基础上,承受由于该端子间的接触 产生的摩擦力。由此,如图14(f)所示,控制杆3的负载变大。[0076]如果使控制杆3进一步转动,则由于锁止部件沈开始弯曲,所以控制杆的转动操 作还施加用于使第一壳体1弯曲的力,控制杆3的负载进一步变大(图14(g))。并且,如果控制杆3的旋转角成为90度,则端子36完全插入到端子16a、16b中, 将锁止部件沈和第二壳体2锁止(图14 (h))。如果将控制杆3和第二壳体2锁止,则控制杆3的负载变小,但由于控制杆3的卡 止部31d与止动部25抵接,所以控制杆3的负载再次变大(图14(i))。由此,将第一壳体 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锁止,将控制杆3和第二壳体2锁止。如上所述,本例在将控制杆3扳倒的中途,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 锁止,在该锁止后进一步使控制杆3转动,将控制杆3锁止在第二壳体2上。由此,在本例 中,由于可以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的嵌合状态为双重锁止,所以可以提高作为开关的 可靠性。另外,由于操作者在将控制杆3扳倒至最后之前,可以将由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 体2的嵌合状态锁止产生的振动作为触感而感知,所以作业效率性提高,并且可以防止忘 记锁止的情况。另外,即使在控制杆3的转动操作不充分,控制杆3没有扳倒至最后的状态 下,由于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锁止,所以第二壳体2不会脱离第一壳体, 可以确保开关的安全性。并且,本例由于伴随着控制杆3的转动操作,在两个阶段具有锁止机构,所以操作 者可以利用触感,分别感觉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的锁止的情况、和控制杆3 被第二壳体锁止并结束操作的情况,可以防止各自的未锁止状态。另外,本例在第二壳体2的凸部上具有直角面301a,其与第二壳体2插入第一壳 体1的方向成直角;以及倾斜面301,其相对于该方向倾斜。并且,由于倾斜面301b与第一 壳体的上端面303抵接,所以第二壳体2易于向第一壳体1插入。另外,在凸部301和凹部 302嵌合的状态下,如果使控制杆向解除锁止的方向转动,则由于直角面301a与凹部302面 对,所以与将第二壳体2插入第二壳体1的情况相比,难以将第二壳体2从第一壳体拆下。 由此,在本例中,难以解除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的锁止。另外,在本例中,在从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锁止,至控制杆3被 第二壳体2锁止为止,在通过对控制杆3的转动操作而引导销13进行相对移动的凸轮35 的范围内,从旋转轴M至凸轮35的距离保持一定。由此,即使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 的嵌合状态锁止后,进一步对控制杆3进行转动操作,第二壳体2也不会被压入第一壳体1 中,可以一边保持该嵌合状态一边使控制杆3转动。另外,本例在通过对控制杆3的转动操作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 锁止之前,主电路开关成为接通状态。由此,由于只要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 态锁止,就可以使主电路导通,所以可以确保安全性,并且作为本例的开关可以发挥最低限 度的功能。另外,本例在通过控制杆3的转动操作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锁 止,至控制杆3被第二壳体2锁止之前,使嵌合检测开关成为接通状态。由此,在嵌合检测 开关导通后,由于操作者可以通过将控制杆3锁止在第二壳体2上而产生终止感,所以可以 提高作为本例的开关的可靠性。另外,本例的控制杆3的旋转角的45度的位置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规定位 置”,控制杆3的旋转角的90度的位置相当于“第二规定位置”,控制杆3的旋转角的87度的位置相当于“第三规定位置”。另外在本例中,可以任意地设定各旋转角的角度。 另外,本例的凸部301以及凹部30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锁止机构”,本例的 锁止部件26以及爪部37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锁止机构”。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 2锁止的机构不限于凸部301以及凹部302的结构,另外将控制杆3和第一壳体1或者第二 壳体2锁止的机构不限于锁止部件沈以及爪部37,可以适当地变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电路连接装置,其通过经由开关端子将一对主电路用端子连接,从而使电 源电路成为导通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壳体,其具有所述一对主电路用端子;第二壳体,其具有所述开关端子,所述第二壳体可以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脱离;以及 控制杆,其可以转动地被所述第二壳体支撑;第一锁止机构,其通过所述控制杆向第一规定位置的转动操作,将所述第一壳体以及 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状态锁止;以及第二锁止机构,其通过所述控制杆向超过所述第一规定位置的第二规定位置的转动操 作,将所述控制杆与所述第一壳体或者所述第二壳体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止机构由凹部以及凸部形成,所述凹部或者凸部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凹部或者凸部中的另一个设 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所述凸部具有倾斜面,其相对于将所述第二壳体插入所述第一壳体中的方向而倾斜;以及 直角面,其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呈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引导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以及引导槽,其设置在所述控制杆上,伴随该控制杆的转动操作,所述引导销一边与该凸轮卡合,一边相对于该凸轮移动, 所述控制杆在从所述第一规定位置向所述第二规定位置移动的移动范围内,从所述控 制杆的旋转轴到所述引导销的距离保持一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壳体插入所述第一壳体时,所述控制杆与所述第一壳体卡合, 所述开关端子与所述一对主电路用端子的位置关系为,在通过所述控制杆的转动操作 将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嵌合状态锁止之前,所述开关端子使所述一对主电路用 端子连接,将主电路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一对嵌合检测端子,所述控制杆具有第二开关端子,其通过所述控制杆向第三规定位置的转动操作,将所 述一对嵌合检测端子连接,所述第三规定位置超过所述第一规定位置,且位于所述第二规 定位置之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保证嵌合的电源电路连接装置。该电源电路连接装置,通过经由开关端子将一对主电路用端子连接,而使电源电路成为导通状态,其具有第一壳体(1),其具有一对主电路用端子;第二壳体(2),其具有开关端子;以及控制杆(3),其可转动地支撑在第二壳体(2)上,第二壳体(2)具有第一锁止机构,其通过控制杆(3)向第一规定位置的转动操作,将第一壳体(1)以及第二壳体(2)的嵌合状态锁止;以及第二锁止机构,其通过控制杆(3)向超过第一所述位置的第二规定位置的转动操作,将控制杆(3)与第一壳体(1)或者第二壳体(2)锁止。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1868679SQ201020224559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9日
发明者藤田明博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