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尤指使用于插接端子可上下转向,利便跟随缆线之布线方位调变之摆转构件,主要系在驳接端子位置,设为双耳多重叠层 之多面触接关系,以供电子流可得广泛流过路径,可避免温升,及摆动顺畅之机械作力者。
背景技术:
电力之导接,有从建物立面的插座或延长线插座导出电力,其导出方式为利用电 力插头所设的插接端子插植在上述插座之座孔,形成触接电极引出电能。其中建物立面之插座为固定角向,以及延长线的插座虽为自由体,但因与多数插 头共享,则需考虑其角位不宜变动,避免影响其它共享的插头导接方位,然为了布线方向的 安排,常有电力缆线临接插头的段落,因受限于插座方位而扭曲,也因该扭曲而使内部导线 金属组织裂解,而产生电阻升热效应。有鉴于上述的条件限制,昔有设计为了电力插头与电力缆线之间可得顺应性的布 线角度,而将电力插头的插接端子与电线纵身呈垂直的F型设计,使插植后,电线的纵身可 依据地心引力作用而垂直垂下,避免线头弯折而影响电线金属组织分裂,以保持电子有较 顺畅的压送路径,以及插接后,使减降缆线相对壁面突出的障碍高度,让跟随的电线线头服 贴壁面,免于被外力刮扫。上述的F型设计,解决了突兀问题,但其角接方向为单向固定,实施在水平面上的 插座时,则有单一角位布线限制,以及若火线与地线极性方位有限定需求关系,则难以适用 多向布线,因此有插接端子可为摆转的设计,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68433及M245653和 M250417号等诸先前设计,有效提供插接端子可在二象限包合角度范围内,作上下角位的摆转。上述诸先前设计与市面问市类等产品,它们的驳接导电机制较为薄弱,因此电子 流受到阻碍而产生阻热效应,使插头温升,一般其温升有26-32°C,加上环境温度。上述诸设计,诸等的插接端子与导接端子之间系为两平版单侧驳接,则是插接端 子与导接端子之间的电力导接关系为单面接触,并且需藉由铆钉的加压才能满足接触,该 铆钉依据成为其轴心,被加压的接触面经多次的扳转,会产生面状摩擦研磨磨耗厚度,使相 对端子侧表面的压接面,磨损后即失去插接端子与导接端子的接触力,因此常见插接端子 具摆转功能的插头,很快就会产生温升效应,该温升系由电阻形成,它是电力传达最大要 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源导接端子之 摆转构件,强化电流流路顺畅,避免阻热及机械结构强化,而实施多重叠层驳接关系,使电 子可得更广泛路径通流,避免阻热效应为本案主要目的。本案再一目的为在插接端子与导接端子之间采双驳接耳的方式驳接,达成多重叠层通电关系。本案第三目的为在插接端子与导接端子之间采双驳接耳的方式驳接,因此而分散组合机械应力,使插接端子的摆转机械性动作更为流畅。本案第四目的为成对之驳接耳,系以一体性连续拗制形成,以有利维持导电性能。本案第五目的为成对的驳接耳,具有相对的夹压弹性应力,提供驳接后,端子之间得到因弹性压着而确保电力触通,及提供摆转插接端子的时候,可自行吸收机械动作所产 生的震荡波。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组导电端子,一端为电线压接端,另一端为双耳驳接座;一组插接端子,一端相对上述驳接座设有驳接部并与之相互驳接;一绝缘座体,支持导接端子定位;一驳接块,支持插接端子定位。其中驳接座与驳接部分别设有轴孔,中心重叠后由一驳接轴所贯通组合。该绝缘座体拖带有供电组件。驳接座双耳之间具有夹压弹性应力。 驳接部复可设为双驳接耳。驳接座为一体连续折制成形。在驳接轴与驳接座之间套设有一弹性垫片。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尤指使用于插接端子可上下转向,利便 跟随缆线之布线方位调变者,利用该跟随缆线的布线方位可调变,而提供使用在壁面或是 地面的插座,导接时缆线的方位得以随易转向,以及提供地面使用时,缆线的纵身可垂直地 面,避免缆线与插头的结合端弯曲变形,本案主要系利用多重叠层的驳接机制以降低电阻, 使温升可控制约在14-18°C之谱,和插接端子摆转操作机械力更为顺畅。
图1为本创作插接端子摆转侧视图。图2为本创作之插接端子与导接端子关系结合在绝缘座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创作的插接端子与导接端子结构细部示意图。图4为本创作的插接端子与导接端子结合关系图。图5为本创作结合之俯视剖视图。图中电力插头1 ;供电组件10 ;导接线头100 ;插接端子2 ;驳接部21 ;轴孔210 ; 导接端子3 ;压接点30 ;驳接座31 ;轴孔310 ;第一驳接耳311 ;第二驳接耳312 ;压接端32 ; 绝缘驳接块4 ;绝缘座体5 ;驳接轴6 ;弹性垫片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作进一步 说明首先请参阅第1、2图所示,本案之电力插头1后端连结供电组件10,供电组件10经由绝缘座体5所支持连结妥当,绝缘座体5的内部提供导接端子3所结合,导接端子3驳 接的插接端子2,使插接端子2能够在可能的扳转角度θ范围内做俯仰摆转,插接端子2为 两支平行,之间经由绝缘驳接块4的连结,绝缘驳接块4则与插接端子2同步摆转并达成电 力绝缘维护及结构定装支持功能,绝缘驳接块4相对绝缘座体5为相对运动,绝缘座体5则 提供插拔时手肢握持操作依据,导接端子3 —端与供电组件10 (电缆)达成电性连结。其中有关导接端子3与插接端子2之间的驳接,和导接端子3向后拖带连结供电 组件10的结构关系,请参第3、4图所示,导接端子3后端形成有一压接端32,该压接端32 则结合供电组件10的导电端的线头,导接端子3 —端设为驳接座31,该驳接座31为由第一 驳接耳311及第二驳接耳312平行相对构成双耳的方式,其幅面中心贯通有轴孔310,插接 端子2相对驳接座31 —端设有驳接部21,幅面中心设有轴孔210,轴孔310与轴孔210重 叠之后经由驳接轴6枢置,使驳接座31可驳接插接端子2的驳接部21,则是驳接部21的双 面与第二驳接耳312、第一驳接耳311对面之间,形成四层面接触,藉该多重层面接触,使电 源电子流,可从第二驳接耳312或及第一驳接耳311导流送向压接端32,大幅减降间隙电阻 效应,以及因多层贴合关系,插接端子2摆转时,机械动摩擦的阻力可多重分散或吸收阻涩 应力,让摆转操作机械力更为顺畅。另驳接座31的第二驳接耳312与第一驳接耳311之间相对位准关系,其原先之面对距离设小于驳接部21的厚度值,且第二驳接耳312与第一驳接耳311之间存在有弹性应 力,夹接驳接部21之后,即产生一夹压弹性力,使第二驳接耳312、第一驳接耳311相对驳 接部21的两侧面,得到一明确的贴夹预力,藉该贴夹预力维持第二驳接耳312、第一驳接耳 311与驳接部21 二侧需求的接触力,而满足电子流从其间顺畅通流,上述之弹性应力为可 从导接端子3制作选材所得。其中第二驳接耳312系与第一驳接耳311单体连续连结,也就是第二驳接耳312 系由导接端子3以单体连续拗制形成,第一驳接耳311与第二驳接耳312之间应为单体连 结形成,且进一步可设有压接点30,使第二驳接耳312延伸的板体与导接端子3本身板体 达成机械压力结合,并且导接端子3的材质为具弹性应力,拗制后第二驳接耳312与第一驳 接耳311之间会形成一弹性应力的相对,更且加上压接点30的压接辅助,则让第二驳接耳 312与第一驳接耳311之间得到具体的依靠力量,使第二驳接耳312与第一驳接耳311之 间的弹性反应更为明显,由第二驳接耳312与第一驳接耳311所形成的驳接座31应具有弹 性力,则是组合插接端子2之后,它对驳接部21的左右两侧表即形成弹性压接接触的现象, 因此导接端子3的电力可有效传达给插接端子2,加上驳接轴6的枢置,则可让插接端子2 完整的驳接在驳接座31,上述驳接轴6的实施,为在驳接部21所设的轴孔210与驳接座31 所设的轴孔310之间以重叠中心贯穿枢置,使驳接轴6形成驳接轴的具体实施。本案复可将驳接座31所设第一驳接耳311与第二驳接耳312各别设有内凹(图 上未示)的凸点,该凸点可作用在插接端子2所设的轴孔210,相同可达成驳接,其凸点即代 用驳接轴6的使用,压接端32与供电组件10的连结是利用压接端32的内虎口,它可包夹 供电组件10所设的导接线头100,或以焊接方式,或以任何锁接方式,主要是让导接端子3 能够导接导接线头100,即可达成电力导通。利用驳接轴6的支持,它可维持驳接座31所设的轴孔310及驳接部21所设的轴 孔210中心能够重叠对正。[0038]本创作复可在实施驳接轴6时,在驳接轴6与驳接座31的相对之间套设有一环形 的弹性垫片7,利用该环形的弹性垫片7所产生的弹性作用力可压着第二驳接耳312,让第 二驳接耳312与第一驳接耳311之间得到辅助性的弹性压着,驳接轴6穿过供电组件10之 后,其末端经加工可反扣第一驳接耳311的相对侧面,如此可确保弹性垫片7的弹性作用力 作用在第二驳接耳312与第一驳接耳311之间。有关插接端子2与导接端子3受到机械定位的支持方式,请参阅第5图所示,插接端子2是驳接在导接端子3,导接端子3受到绝缘座体5的内部结构所支持定位,后端拖带 有供电组件10,绝缘座体5是一绝缘体,因此可对导接端子3绝缘,并提供插拔操作时手指 的握持,导接端子3受到绝缘座体5的定位,其驳接座31驳接了插接端子2的驳接部21,其 间进一步可设有驳接轴6,如第3、4图的结合关系而驳接了插接端子2。插接端子2为二支平行,其间设有绝缘驳接块4为连结依据,使两支插接端子2之 间得到平行的定位支持,绝缘驳接块4与绝缘座体5之间则随同插接端子2摆转动作而产 生相对位移,插接端子2则是藉由驳接轴6之中心线为之驳接摆转。上述第3 5图的实施,主要在导接端子3的驳接座31设有相对夹接的第二驳接 耳312与第一驳接耳311,形成双耳驳接,双耳之间具有弹性力,它可事先夹接插接端子2的 驳接部21,形成多面迭夹接触,基本上经由第一驳接耳311与第二驳接耳312的夹接即可达 成导通电力。所实施的驳接轴6它可形成更大机械压力及定位力,压着第二驳接耳312与第一 驳接耳311和夹接插接端子2的驳接部21,利用第一驳接耳311与第二驳接耳312之间 所存在的夹接弹性应力,除可导通电力之外,更撷取弹性应力的作用,可驳接插接端子2之 后,让插接端子2的摆转操作因弹性的吸收而更为顺畅。驳接轴6则支持驳接座31所设的轴孔310,与插接端子2所设的驳接部21之轴孔 210中心可对正,避免插接端子2脱离,以及加上压接点30的辅助,它可让第二驳接耳312 与第一驳接耳311之间得到实质的支撑力,产生明确的弹性夹接应力,确保电力之导通。本案所设的驳接座31为双耳驳接,另在插接端子2的驳接部21相同可设与驳接 座31同样状态为双耳,如此更能得到更多层的迭夹接接触,凡类等以双耳驳接之概念以及 双耳之间可得到弹性夹接效应之设计,应为本案权利范围所及。
权利要求一种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一组导电端子,一端为电线压接端,另一端为双耳驳接座;一组插接端子,一端相对上述驳接座设有驳接部并与之相互驳接;一绝缘座体,支持导接端子定位;一驳接块,支持插接端子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其特征在于驳接座与驳接部分别 设有轴孔,中心重叠后由一驳接轴所贯通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拖带有供 电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其特征在于驳接座双耳之间具有 夹压弹性应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其特征在于驳接部分可设为双驳接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其特征在于驳接座为一体连续折 制成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其特征在于在驳接轴与驳接座之 间套设有一弹性垫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导接端子之摆转构件,尤指可供电流畅通之端子驳接构件,使用于端子可在象限内摆转,以调变跟随缆线之布线走向者,其主要包含有一组导电端子,一端为电线压接端,另一端为双耳驳接座;一组插接端子,一端相对上述驳接座设有驳接部并与之相互驳接;一绝缘座体,支持导接端子定位;一驳接块,支持插接端子定位。通过在转向驳接部位,实施双耳驳接之多重叠层导电机制,以降低电阻,避免损耗温升及转向顺畅不涩阻。
文档编号H01R35/04GK201556821SQ20092023839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日
发明者周建林 申请人:广东明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