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蓄电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能与电能间可逆转变的电气化学电源装置,具体地说是
一种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能源日趋势紧张,尤其是汽车拥有量的日益增加,其二 氧化碳排放量也日益增大,导致温室效应加重。为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开发新能源,同时 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利用蓄电池驱动的电动运输工具、电动代步工具也应运而生。目前市场 上的蓄电池存在如下的缺陷 电池容量小,充电一次所用时间长、行驶路程短,阻碍了电动车的推广和普及,导 致其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是在现有蓄电池本体外附加一 补充电解液槽,用于盛装充电后的补充电解液,该槽以注入管与电池本体内的电解槽相通; 电解槽内还设有导出管,用于将蓄电池本体内放电后的电解液置换、导出、待充电。该蓄电 池利用电解液充、放电后比重的不同,可随时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向电池本体电解槽内补 充大比重的充电后电解液,同时也排出放电后的小比重电解液,实现电解液的置换更新。导 出回收的电解液可送专业充电点,充电后再送至专设的加液站点以备车辆加液之需。该蓄 电池提高了电池一次充电后的最大行程,大大增加了电动车辆的实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种蓄电池,包括带有外壳、电解槽的蓄电池本体,其特征在于蓄电池本体外还
设有一用于盛装充电后电解液的补充液槽,蓄电池本体上设有注入管、导出管;注入管上开 口于本体壳外且下口伸入电解槽底部,注入管上开口经管路伸入补充液槽的底部;导出管
上开口于壳外且下口设于电解槽顶部,为"逆时针旋转90°的T"形三通管,上口为排气口 , 中口接导出管路,下口与电解槽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导出管路的另一端经用一电解液充电装置后与 补充液槽相通。 作为上述改进的限定,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正负接线柱、分别与正负接线柱相联 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两极板伸入导出管管腔路中;接线柱与设有开关的电源装置相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改进,所述导出管路的另一端与用于盛放放电后电解 液的回收槽接通,回收槽的容积不小于电解槽的容积。 作为第二种改进的进一步改进,回收槽设有电解液充电装置,回收槽与与补充液 槽间经管路相通。 作为限定,上述电解液充电装置包括回收槽、位于回收槽上方的正负接线柱、与接 线柱相联且位于回收槽内的阳级板和阴极板、设于阴阳极板间的隔板,导出管于回收槽上部、底部分设有置换液入口、充电液出口 ;接线柱与设有开关的电源装置相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利用电解液充放 电后的比重不同,电解槽内的电解液经放电后可导出待充电,同时盛于补充液槽中的已充 电的满电补充电解液沿注入管注入电解槽中,使蓄电池可提供后续电能。这样保证了蓄电 池的持续供电时间延长,至少可保证电能储备量为电解槽加补充液槽中电解液的电能量之 和;导出回收的电解液可送专业充电点,充电后再送至专设的加液站点以备车辆加液之需。 如果有条件,可及时地将置换出的盛于回收槽内的电解液进行再充电,补充至补充液槽内, 如此循环往复,可保证蓄电池的不间断供电。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电池结构简单,加工、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提高了电池 一次充电后的最大行程,甚至可以不间断供电,大大增加了电动车辆的实用性,绿色环保, 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为电动车辆的普及与推广奠定了基础。本蓄电池可用于为电动 运输工具、电动代步工具供电。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一蓄电池本体外壳,2—蓄电池本体,3—注入管,4一卜形三通式导出管, 5—补充液槽,6—排气口 , 7—回收液槽,8—充电装置,9-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种如图1所示的蓄电池,包括带有外壳1的蓄电池本体2。 蓄电池本体2上设有注入管3、导出管4 ;注入管3上开口于本体壳1外且下口伸 入电解槽底部,注入管3上开口经管路伸入充电后的补充液槽5的底部;导出管4上开口于 壳1外且下口设于电解槽顶部,为"逆时针旋转90°的T"形三通管4,上口 6为排气口 ,中 口接导出管路,下口与电解槽相通。 导出管4路的另一端可与放电后电解液的回收槽7接通,回收槽7的容积不小于 电解槽的容积。 本蓄电池在使用时,当电池本体内电解液放完电后,可通过手控或自动控制将电 解槽内的液体导出待充电;同时补充液槽内的满电电解液注入电解槽内,实现自动置换功 能,保证了车辆在运行时至早要等到补充液槽内的满电电解液放电完毕后才需停运充电, 从而保证了车辆的一次性额定行程。导出回收的电解液可送专业充电点,充电后再送至专 设的加液站点以备车辆加液之需。 实施例2 —种如图2所示的蓄电池,包括带有外壳1的蓄电池本体2。 蓄电池本体2上设有注入管3、导出管4 ;注入管3上开口于本体壳1外且下口伸 入电解槽底部,注入管3上开口经管路伸入充电后的补充液槽5的底部;导出管4上开口于 壳1外且下口设于电解槽顶部,为"逆时针旋转90°的T"形三通管4,上口 6为排气口 ,中口接导出管路,下口与电解槽相通。 导出管4经一电解液充电装置8后与补充液槽5相通。 电解液充电装置8包括置于壳体9内的回收槽7、位于壳体9上的接线柱,还包括 与接线柱下部相联且位于回收槽7内的正负极板、以及设于正负极板间的隔板,导出管4 于回收槽7上部、底部分别设有置换液入口、充电液出口 ;接线柱与设有开关的电源装置相 接。 本蓄电池在使用时,当电池本体内电解液放完电后,充电电源开关打开,整个装置
形成循环回路。通过手控或自动控制将电解槽内的液体导出充电;同时补充液槽内的满电
电解液注入蓄电池本体中的电解槽内,实现自动置换功能,保证电池不间断供电,从而保证
车辆可持续运行。充电电源开关也可始终处于开启状态,避免充电时需将电池移至可充电
地点导致的费时费力的弊端。电源可使用太阳能发电装置等车载电源装置即可。 本实施例为三槽式蓄电池,相当于两只蓄电池串联,盛装电解液的各容器间由导
管串成一回路,其中本体蓄电池2常态下用于放电,而另一辅助蓄电池8常态下用于充电。
权利要求一种蓄电池,包括带有外壳、电解槽的蓄电池本体,其特征在于蓄电池本体外还设有一用于盛装充电后电解液的补充液槽,蓄电池本体上设有注入管、导出管;注入管上开口于本体壳外且下口伸入电解槽底部,注入管上开口经管路伸入补充液槽的底部;导出管上开口于壳外且下口设于电解槽顶部,为“逆时针旋转90°的T”形三通管,上口为排气口,中口接导出管路,下口与电解槽相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导出管路的另一端经一电解液充电装 置后与补充液槽相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的充电装置包括正负接线柱、分 别与正负接线柱相联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两极板伸入导出管管腔路中;接线柱与设有开关 的电源装置相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管路的另一端与用于盛放放 电后电解液的回收槽接通,回收槽的容积不小于电解槽的容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回收槽设有电解液充电装置,回收槽与 与补充液槽间经管路相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充电装置包括回收槽、位于 回收槽上方的正负接线柱、与接线柱相联且位于回收槽内的阳级板和阴极板、设于阴阳极 板间的隔板,导出管于回收槽上部、底部分别设有置换液入口、充电液出口 ;接线柱与设有 开关的电源装置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它包括带有外壳的蓄电池本体,利用充放电后电解液的比重不同,经蓄电池本体上设有的与电解槽相通的注入管、导出管,将电解槽内放电完毕的电解液导出待充电,同时将满电电解液导入电解槽,从而实现新旧电解液的循环置换。导出回收的电解液可送专业充电点,充电后再送至专设的加液站点以备车辆加液之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提高了电池一次充电后的最大行程,甚至可以不间断供电,大大增加了电动车辆的实用性,为电动车辆的普及与推广奠定了基础。本蓄电池可用于为电动运输工具、电动代步工具供电。
文档编号H01M2/12GK201466122SQ20092010257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0日
发明者赵建平, 赵辉 申请人:赵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