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便于更换的开关与接头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便于更换的开关与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由插头与插座组成连接电路的便于
更换的开关与接头。背景技术:
在现有照明的开关电路中,开关或照明的日光灯与电路的连接都是采用整体固定 联接,这种联接方式,在开关或灯管接头坏了 ,更换起来很麻烦,而且还需要有电工知识的 人和专用工具来更换,弄不好还会触电引发安全事故。由于整体的开关安装在墙面上,在更 换过程中,不小心常常会把墙面弄坏,影响室内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需专业知识和专用工具便
能进行更换,且结构合理、更换容易、使用安全的便于更换的开关与接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是一种便于更换的开关与接头,
有本体和插座,所述本体内设有开关或接头,该开关或接头与本体底面的插脚相联,所述插
座有底板和壳体,在底板上装有触点和接线端,在壳体与触点相对的位置上设插口 。所述本
体底部的一边为凸边、另一边设有锁扣。所述插脚和插座之间的联接方式为插脚与插孔联
接方式或插孔与插脚联接方式或触点联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设有插脚的本体中安装开关或接头,将本体插在插 座上,便可以组成开关电路或日光灯与接头的联接电路,如开关或日光灯接头坏了,不需专 业电工和专用工具便能更换,只要拔下损坏了的、同时插上好的便完成了更换;由于在本体 底部设有凸边和锁扣,所以在正常使用中本体与插座不会发生脱落现象;本实用新型具有 结构合理、更换容易、安全可靠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插座,3-开关,4-接头,5-插脚,6-凸边,7_锁扣,8_底板,9_壳 体,10-触点,11-接线端,12-插口 。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l,一种便于更换的开关与接头,其中的开关包括本体1和插座 2,所述本体1设有开关3,在本体1底面设有插脚5,插脚5与上述开关3相联;在本体1底 部的一边为凸边6,另一边设有锁扣7。所述插座2有底板8和壳体9,在底板8上装有触点 10和接线端11 ;在壳体9与触点10相对的位置上设插口 12。在设有插脚5的本体1中安装开关3,将本体1插在插座2的插口 12上,便可以组成开关3电路,如果开关3坏了 ,不需 专业电工和专用工具便能更换,只要拨下坏的插上好的便完成了更换。由于在本体1底部 设有凸边6和锁扣7,所以在正常使用中本体1与插座2不会发生脱落现象。在更换过程 中,不会造成墙面损坏和影响室内的美观。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更换容易、安全可靠 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实施例2 :参见图2,一种便于更换的开关与接头,其中的接头,包括本体1和插座 2,在本体1设有接头4,在本体1底面设有插脚5,插脚5与上述接头4相联;在本体1底部 的一边为凸边6,另一边设有锁扣7。所述插座2有底板8和壳体9,在底板8上装有触点 10和接线端11 ;在壳体9与触点10相对的位置上设插口 12。在设有插脚5的本体1中安 装接头4,将本体1插在插座的插口 12上,便可以组成日光灯与接头4的联接电路,如日光 灯接头坏了,不需专业电工和专用工具便能更换,只要拨下坏的插上好的便完成了更换。由 于在本体1底部设有凸边6和锁扣7,所以在正常使用中本体1与插座2之间不会发生脱落
现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更换容易、安全可靠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权利要求一种便于更换的开关与接头,有本体和插座,其特征是所述本体内设有开关或接头,该开关或接头与本体底面的插脚相联,所述插座有底板和壳体,在底板上装有触点和接线端,在壳体与触点相对的位置上设插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的开关与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本体底部的一边为凸 边、另一边设有锁扣。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更换的开关与接头,其特征是所述插脚和插座之间的联 接方式为插脚与插孔联接方式或插孔与插脚联接方式或触点联接方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更换的开关与接头,有本体和插座,所述本体内设有开关或接头,该开关或接头与本体底面的插脚相联,所述插座有底板和壳体,在底板上装有触点和接线端,在壳体与触点相对的位置上设插口。在设有插脚的本体中安装开关或接头,将本体插在插座上,便可以组成开关电路或日光灯与接头的联接电路,如开关或日光灯接头坏了,不需专业电工和专用工具便能更换,只要拔下损坏了的、同时插上好的便完成了更换;由于在本体底部设有凸边和锁扣,所以在正常使用中本体与插座不会发生脱落现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更换容易、安全可靠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H9/02GK201449913SQ20092005940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5日
发明者曾日洪 申请人:曾日洪